A. 怎么防止混凝土楼板裂缝
一、防止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措施
1、设计措施因混凝土收缩、温度应力的理论计算非常复杂,在工程设计中主要从构造措施上考虑,以尽量减少混凝土楼板开裂。
(1)现浇混凝土楼板宜尽量选用设计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楼板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按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长期效应组合的影响,不宜大于0.25mm。
(2)楼板混凝土板厚设计值与跨度的最小比值(h/LO)控制:单向板1/30、双向板1/35,且混凝土板厚不应小于90mm(屋面不应小100mm)。
(3)楼板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配筋率不应小于 0.20%,混凝土板厚设计值≥150mm时,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
2、施工措施
(1)模板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杉木支撑要求木梢直径>80mm,纵横间距≤1000mm,钢管支撑纵横间距≤1200nun,且模板的上层支撑应垂直对准下层支撑,保证垂直;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湿润,浇筑完成后一般情况下,拆模时间为:夏季大于10d,冬季大于15d。
(2)钢筋安装时应制作水泥砂浆垫块,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施工中严禁踩踏负筋。
(3)严格控制混凝土板厚,混凝土板厚控制点的间距不宜超过Zm;楼板浇筑完成后终凝前,应采用人工压实抹平混凝土板面。
(4)混凝土用砂宜选用含泥量较少的中粗砂,严禁使用海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12h内对楼板板面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以防止因混凝土水分过快蒸发而产生的混凝土早期干缩裂缝;楼板板底应用加压水喷洒湿润,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前,不得有踩踏、放样等行为。严禁在楼板上倾倒砖石材料等野蛮施工行为。
(5)楼板内布设PVC管应固定,固定点间距S500mm;PVC管至多允许两层重叠,管外壁距楼板上表面的距离应不小于30mm,若不满足,应在PVC管上部增设钢筋网。
此外,在工程竣工后至交付使用的这一段时间里,应保持房间内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防止楼板温度裂缝的产生及细微裂缝的扩展。
二、楼板裂缝出现后的处理
1、 对使用安定性不合格水泥导致的破坏性裂缝,需进行彻底的处理。处理可采用凿去全部有害混凝土后,重新浇筑的方法。
2、对受力产生的裂缝,可根据裂缝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加固补强措施,并对已影响到结构安全的楼板裂缝,在对裂缝进行封闭的基础上,采用粘钢或碳纤维布等措施对楼板进行加固。
3、 对温度、收缩等非受力因素产生的开展已基本稳定的裂缝,宽度在0.2mm以上的,因其已影响到结构正常使用和结构耐久性,可采用自动压力灌人环氧树脂的方法对裂缝进行封闭;宽度在0.2mm以下的裂缝,因其对正常使用、耐久性均无影响,因此裂缝无需修补,可仅进行裂缝表面涂刷封闭处理,以恢复观感。
B. 如何避免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出现裂缝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多种,但最主要的是混凝土中的拉应力专超过了混凝土的属抗拉强度。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就可以找到避免的办法。
1.水泥干缩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出现在板的表面,比较细小。水泥是水硬性材料,具有干缩性,在硬化初期如果水份不足则可能产生裂缝。避免的办法是加强养护,进行复盖和定时浇水。
2.温差变化引起的裂缝,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及面积或长度较大的构件上。解决的办法是在适当的部位留设伸缩缝。
3.应力集中引起的裂缝,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板的阴阳转角处或支座处。是由于板面配筋不足或钢筋间距过大造成的。避免的办法是在板面增设钢筋网或缩小钢筋间距。
4.加荷过早产生的裂缝。是因为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而提前加荷,使构件过载而在板底出现裂缝。避免的办法是严格掌握拆模时间,不能提前加载(即使未拆模时也不可在板面上堆载过多)。
5.此外还可能有其它原因,如混凝土硬化初期模板振动或移位;施工缝处理不好等都可能引起板出现裂缝。这些只要在施工中注意避免就可以了。
C. 如何防止楼板裂缝
一、防止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措施
1、设计措施因混凝土收缩、温度应力的理论计算非常复杂,在工程设计中主要从构造措施上考虑,以尽量减少混凝土楼板开裂。
(1)现浇混凝土楼板宜尽量选用设计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楼板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按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长期效应组合的影响,不宜大于0.25mm。
(2)楼板混凝土板厚设计值与跨度的最小比值(h/lo)控制:单向板1/30、双向板1/35,且混凝土板厚不应小于90mm(屋面不应小100mm)。
(3)楼板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配筋率不应小于
0.20%,混凝土板厚设计值≥150mm时,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
2、施工措施
(1)模板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杉木支撑要求木梢直径>80mm,纵横间距≤1000mm,钢管支撑纵横间距≤1200nun,且模板的上层支撑应垂直对准下层支撑,保证垂直;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湿润,浇筑完成后一般情况下,拆模时间为:夏季大于10d,冬季大于15d。
(2)钢筋安装时应制作水泥砂浆垫块,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施工中严禁踩踏负筋。
(3)严格控制混凝土板厚,混凝土板厚控制点的间距不宜超过zm;楼板浇筑完成后终凝前,应采用人工压实抹平混凝土板面。
(4)混凝土用砂宜选用含泥量较少的中粗砂,严禁使用海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12h内对楼板板面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以防止因混凝土水分过快蒸发而产生的混凝土早期干缩裂缝;楼板板底应用加压水喷洒湿润,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前,不得有踩踏、放样等行为。严禁在楼板上倾倒砖石材料等野蛮施工行为。
(5)楼板内布设pvc管应固定,固定点间距s500mm;pvc管至多允许两层重叠,管外壁距楼板上表面的距离应不小于30mm,若不满足,应在pvc管上部增设钢筋网。
此外,在工程竣工后至交付使用的这一段时间里,应保持房间内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防止楼板温度裂缝的产生及细微裂缝的扩展。
二、楼板裂缝出现后的处理
1、
对使用安定性不合格水泥导致的破坏性裂缝,需进行彻底的处理。处理可采用凿去全部有害混凝土后,重新浇筑的方法。
2、对受力产生的裂缝,可根据裂缝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加固补强措施,并对已影响到结构安全的楼板裂缝,在对裂缝进行封闭的基础上,采用粘钢或碳纤维布等措施对楼板进行加固。
3、
对温度、收缩等非受力因素产生的开展已基本稳定的裂缝,宽度在0.2mm以上的,因其已影响到结构正常使用和结构耐久性,可采用自动压力灌人环氧树脂的方法对裂缝进行封闭;宽度在0.2mm以下的裂缝,因其对正常使用、耐久性均无影响,因此裂缝无需修补,可仅进行裂缝表面涂刷封闭处理,以恢复观感。
D. 如何防止钢筋混凝土开裂
采用全预应力钢筋,可以避免裂缝产生。
E. 如何防止钢筋混凝土天面裂缝产生
基本上无法避免。因为热胀冷缩的作用,钢筋混凝土天面不可避免的产生裂缝。减少裂缝产生的方法主要就是降低热胀冷缩,例如:增加隔热层,减低温差。
F. 如何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及如何修补
现浇楼板裂缝是长期困扰建筑施工企业的一个难题,也是居民住宅质量投诉常见问题。虽然理论认为,现浇楼板裂缝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这些裂缝一般被认为对使用无多大危害,但在实际施工中仍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控制,特别是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本文分析现浇楼屋面板裂缝的形成原因,并依据施工实践提出防治措施。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砼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2.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3.混凝土现浇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
4.后浇带处理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可按规范要求设置后浇带,但有些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槎,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有可能造成板面裂缝。
5.钢筋工程施工的影响现代住宅因其智能化及消费者要求的提高,管线的暗埋较常见。但由于管线过多,使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度降低,从而造成现浇楼板在混凝土成型后应力不均,呈现一些细小的不规则裂缝。
6.模板工程施工的影响有的施工单位片面追求高利润降低成本,配备模板套数不足而造成过早拆模,导致混凝土强度未达到拆模要求或因模板支撑系统不牢,楼面荷载影响造成楼面超值挠曲,也可能造成板中通长裂缝。
7.养护工程不到位在养护期内,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尤其是重物冲撞,容易使板面出现不规则裂缝。而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
二、裂缝的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
2.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3.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
4.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
5.预埋管线过多的话,可在管线上下各覆盖一层合适的钢筋网片,控制水电管线间距在40毫米以上,则避免了因管线过多造成的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力下降。对于工种交叉作业问题,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1)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2)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3)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对重点部位及时整修;4)在裂缝的易发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踩踏变形;5)住宅工程应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混凝土应达到拆模强度要求才允许拆底模;6)混凝土浇捣后,在其终凝前采用木抹子进行三次压抹处理,能消除混凝土在塑性收缩阶段由于收缩变形引起的表面裂缝。木抹子压抹阶段项目部派专人监督实施。
在气温较高(超过30℃)时,浇水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工地应根据现场实际设置竖向水管,并配有足够扬程的水泵,在砼浇捣12小时内对混凝土覆盖塑料薄膜养护。薄膜养护应采用一次性材料,保证覆盖全部楼板,始终保持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后续工序应尽量避免对塑料薄膜的破坏。
此外,混凝土养护期间,对于跨度较大的楼板,应避免吊装堆放重物,以免外力冲击楼板。砼强度未达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工序施工。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2.其他一般裂缝处理,可在清洗板缝后用1:2或1:l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3.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4.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5.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毫米的,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G. 混凝土开裂问题怎么预防呢
可以选择科洛的永凝液DPS,这个永凝液DPS在二战期间美国的防空洞就开始使用了,可以有效的预防混凝土开裂问题。
H. 混凝土裂缝怎么防治
混凝土裂缝有哪些防治措施?
湿喷机、混凝土输送泵等设备如今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化建设,而混凝土由于在各种因素,往往产生裂缝。比如在水化过程中温差大——升温幅度与降温幅度都大。青科重工是生产混凝土输送泵和湿喷机的专门厂家,好的产品设计来源于实践,根据多年实践经验认为,施工前精密的计算升温峰值、内外温差及降温速率是防止由于温度而产生裂缝的极其重要的一步。
我们可以从入模温度开始预防。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措施有很多,比如在水箱加冰块,或者做好防晒措施,或者在夏季的时候往罐体上喷一些冷水。同时,混凝土输送泵等设备的管道也需要这样防晒。第二,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可以从选择开始。选择矿渣硅酸盐等中低热的水泥,或者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高效减水剂、缓凝剂,都可以起到预防裂缝的作用。
湿喷机和混凝土输送泵作为最广泛使用的混凝土设备,深受消费者青睐。青科重工为您提供质优产品,服务质量有保证。混凝土的防裂工作需要重在预防,只有保证混凝土质量,才能保证施工整体的质量。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中之重。
I. 怎么才能有效减少混凝土开裂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1)大风高温天气,温度高,空气干燥,蒸发过快,混凝土养护不足,表面蒸发过快,造成混凝土拌合物失水,表面形成不规则的塑性收缩裂缝;
(2)混凝土墙体结构,由于环境温度突然降低,拆模后保温措施不到位,造成混凝土降温速度较快,冷缩造成内外温差裂缝;
(3)混凝土板面结构,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再加上浇筑过程中,过度振捣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在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水泥浆层,由于拌合物沉降受到钢筋阻挡形成顺筋裂缝;
(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浆骨比偏大和砂率偏大,混凝土本身收缩变大,抵抗开裂的能力减弱,增大开裂几率;
二、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是单一因素或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控制。
(一)混凝土配制
(1)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采用双掺技术减低混凝土温升;
(2)选用与混凝土原材料适应性好的外加剂;
(3)选用含泥量和泥块含量低的骨料;
(4)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采用低坍落度、低砂率、低浆骨比。
(二)搅拌技术措施
(1)确保称量精确;
(2)依据理论配合比,严格控制用水量;
(3)保证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均匀性。
(三)混凝土的运输
(1)混凝土运输前应倒转灌,放净水,运输过程中不得加水;
(2)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保持2~5转/min的转速,保证混凝土的匀质性;
(3)根据工地远近、浇筑方式、浇筑方式和交通状况,合理安排运输车辆。
(四)混凝土浇筑
浇筑针对不同的混凝土结构,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浇筑工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详细的浇筑施工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应:
(1)合理安排的浇筑顺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2)高温天气,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采取分层浇筑,减小浇筑厚度,有利于混凝土散热;
(3)在混凝土中埋设降温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4)注意控制钢筋位置,防止钢筋位移造成混凝土保护层过大而开裂。
浇筑薄形板面时,养护措施尤为重要:
(1)在浇筑前,应将基层和模板充分湿润,严禁在浇筑时,往混凝土中私自加水;
(2)浇筑时移动混凝土布料管布料,防止混凝土布料过于集中;
(3)浇筑后,应充分振捣,避免过振或漏振,其标准是,混凝土充满模板,不在显著下沉,表面泛浆,无气泡溢出;
(4)混凝土振捣完后,先用木刮刮平,静停30min,让混凝土充分下沉,再覆盖薄膜;不便于及时覆盖薄膜时,应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使混凝土面层再次充分达到密实。
(五)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1)在浇筑完后,立即采取措施养护措施,防止混凝土失水,混凝土终凝后,洒水养水应以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为宜,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
(2)蓄水养护,对大面积楼板可采用此方法。
(3)冬期浇筑混凝土后,应采用适宜可行的养护方法,对混凝土保温,如蓄垫法养护、覆盖式养护、暖棚法养护、电热法养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