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钢筋的代换规则 计算公式
钢筋代换计算公式
钢筋代换计算公式 一、 抗弯承载力(强度)验算: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为:
M≤Mu=fyAs(ho-fyAs/2a1fcb)
当砼强度等级超过C50,a1取1.0.
钢筋代换后的截面强度: fy2As2(ho2-fy2As2/2fcb)≥fy1As1(ho1-fy1As1/2fcb)
fy2---拟代换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1---原设计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2---拟代换钢筋的截面面积
As1---原设计钢筋的截面面积
ho2---拟代换钢筋合力作用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ho1---原设计钢筋合力作用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fc---砼抗压强度设计值
b---构件截面宽度
二、钢筋代换抗剪承载力(强度)验算:钢筋砼受弯构件,当配有箍筋和弯起钢筋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
v≤0.7ftbho+1.25fyvAsvho/s+0.8fyAstysinαs,
αs---斜截面上弯起钢筋与构件纵向轴向的夹角,一般取αs=45°,当梁截面较高时取αs=60° 即钢筋砼受弯斜截面所承受的剪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砼承担的剪力;
2、箍筋承担的剪力;
3、弯起钢筋 承担的剪力。
其中:箍筋所承担的剪力为:
vsv=1.25fyvAsvho/s, 所以,
(1)、箍筋代换应满足:
fyv2Asv2/s2≥fyv1Asv1/s1
fyv2---拟代箍筋换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v1---原设计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v2---拟代换箍筋截面积
Asv1---原设计箍筋截面积
s2---拟代换箍筋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距离
s1---原设计箍筋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距离
弯起钢筋所能承载的剪力为:
vsb=0.8fyAsbsinαs,所以, (
2)、弯起钢筋代换后应满足:
fy2Asb2≥fy1Asb1
fy2---拟代换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1---原设计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b2---同一弯起平面内拟代换弯起钢筋的截面积
Asb1---同一弯起平面内原设计弯起钢筋的截面积
当fy2Asb2<fy1Asb1时,即拟代换弯起钢筋抗力小于原设计弯起钢筋的抗力时,可通过适当增强箍筋的方法补强。
(3)、箍筋代换量计算:
Fyv2Asv2/s2≥fyv1Asv1/s1+2vj/3ho
Fyv2---拟代换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v1---原设计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v2---拟代换箍筋截面积
Asv1---原设计箍筋截面积
s2---拟代换箍筋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间距
s1---原设计箍筋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间距
ho---构件截面有效高度
vj---弯起钢筋代换引起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强度)
(4)、降低值的计算式:
Vj =0.8(fy1Asb1-fy2Asb2) sinαs
三、 钢筋代换抗裂验算:
构件最大裂缝宽度计算:
ωmax =αcrΨσsk(1.9c+0.08deq/ρte)Es
ωmax---构件最大裂缝宽度
αcr---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对受弯构件取αcr=2.1)
Ψ---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Es---钢筋弹性模量
deq---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eq =Σnid²i/Σniυidi
ρte---按有效受拉砼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在最大裂缝宽度计算中,当ρte<0.01时, 取0.01;ρte=(As+Ap)/Ate
c---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mm):当c<20时,取20;当c>6时,取65 当:Ψ<0.2时,取0.2;Ψ>1时,取1;
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取Ψ=1;
Ψ=1.1-0.65ftk/ρteσsk
σsk---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钢筋砼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对受弯构件:
σsk =Mk/0.87hoA
② 钢筋等面积间距代换公式
代换后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直径的平方×原设计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代换后钢筋直径的平方×代换后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即: N2≥N1*d1^2*fy1/d2^2*fy2
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例】 10mm钢筋、间距100mm换8mm钢筋,求8mm钢筋间距?
解:
1、直径10mm钢筋的截面积S=πR²=3.1416×5²=78.54mm²
2、假设取1000mm长,间距100mm,则(1000÷100)+1=11(根)。即直径10mm的钢筋为11根。
3、直径10mm ,11根的钢筋面积为78.54×11=863.94mm²
4、直径8mm钢筋的截面积S=πR²=3.1416×4²=50.2656mm²
5、设直径8mm的根数为X,X×50.2656=863.94,则X=863.94÷50.2656=17.18(根)
6、设直径8mm的间距为Y
(1000÷Y)+1=17.18
(1000÷Y)=17.18-1=16.18
Y=1000÷16.18=61.8mm≈62。
7、则直径8mm钢筋的间距为62(mm)。
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例] 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
网络-钢筋代换
③ 钢筋等面积代换计算公式
代换后的钢筋截面积≥代换前的钢筋截面积。
n2.π.R2.R2≥n1.π.R1R1
n1——代换前钢筋的根数
R1——代换前钢筋的半径
n2——代换后钢筋的根数
R2——代换后钢筋的半径
只能是同级别的钢筋才能等面积代换,不同级别的钢筋还要满足等强度代换。
等强度原则,就是保证钢筋总强度不变。例如5根直径20二级钢,总强度为5*314*300(根数*单根面积*钢筋强度设计值,二级钢为300)=471KN。把它换成直径16的一级钢,就是471000/270/201=8.7,取9根,这就代换完成了。
另外钢筋级别相同,用等面积代换。这是常用的两种代换方式
(3)钢筋等量代换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构件最大裂缝宽度计算:
ωmax =αcrΨσsk(1.9c+0.08deq/ρte)Es
ωmax---构件最大裂缝宽度
αcr---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对受弯构件取αcr=2.1)
Ψ---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Es---钢筋弹性模量
deq---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eq =Σnid²i/Σniυidi
ρte---按有效受拉砼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在最大裂缝宽度计算中,当ρte<0.01时,取0.01;ρte=(As+Ap)/Ate
当:Ψ<0.2时,取0.2;Ψ>1时,取1;
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取Ψ=1;Ψ=1.1-0.65ftk/ρteσsk
σsk---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钢筋砼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对受弯构件: σsk =Mk/0.87hoA
④ 房建钢筋等量代换及等平方代换的公式是怎样的
房建钢筋等量代换及等平方代换的公式是怎样的?
答:
(一)等强度代换
不同钢号钢筋代换时,按强度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称为“等强度代换” 。等强度代换的条件就是代换钢筋的总承载力等于原设计钢筋的总承载力。用公式可表示为:
AS2׃y2≥AS1׃y1
即 AS2≥AS1× ƒy1÷ƒy2
或 n2×d2²×ƒy2≥n1× d2²×ƒy1
即 n2≥n1×d1 ²×ƒy1÷d2²×ƒy2
式中AS1、AS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总面积和代念培换后设计钢筋总面积;
ƒy1、ƒy 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强度仔咐唯和代换后钢筋设计强度;
n1、n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根数和代换后钢筋根数;
d1、d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直径和代换后钢筋直径;
(二)等面积代换
用同钢号钢筋代换时,可按钢筋截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称为“等面积代换” 。即
AS1=AS2
或 n1×d1²=n2×d2²
n2≥n1×d1²÷d2²
式中符号同前。简旅
例 某预制板设计配筋为6φ12,仓库无此钢筋,现拟用φ10钢筋代换,试计算需用代换根数。
解
n2=n1•d1²/d2²=6×1.2²÷1.0²=8.64(根)
取9根φ10钢筋代用。赞同1| 评论(1)
⑤ 钢筋等量代换怎么计算
如果是同等级钢筋,那就是等面积代换。
如果是不同等级钢筋,那要同强度代换。
请采纳谢谢
⑥ 房建钢筋等量代换及等平方代换的公式是怎样的
钢筋代换计算公式 一、 抗弯承载力(强度)验算: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为: M≤Mu=fyAs(ho-fyAs/2a1fcb) 当砼强度等级超过C50,a1取1.0. 钢筋代换后的截面强度: fy2As2(ho2-fy2As2/2fcb)≥fy1As1(ho1-fy1As1/2fcb) fy2---拟代换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1---原设计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2---拟代换钢筋的截面面积 As1---原设计钢筋的截面面积 ho2---拟代换钢筋合力作用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ho1---原设计钢筋合力作用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fc---砼抗压强度设计值 b---构件截面宽度 二、钢筋代换抗剪承载力(强度)验算: 钢筋砼受弯构件,当配有箍筋和弯起钢筋时,其: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 v≤0.7ftbho+1.25fyvAsvho/s+0.8fyAstysinαs, αs---斜截面上弯起钢筋与构件纵向轴向的夹角,一般取αs=45°,当梁截面较高时取αs=60°即钢筋砼受弯斜截面所承受的剪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砼承担的剪力;2、箍筋承担的剪力;3、弯起钢筋承担的剪力。 其中: 箍筋所承担的剪力为: vsv=1.25fyvAsvho/s, 所以, (1)、箍筋代换应满足: fyv2Asv2/s2≥fyv1Asv1/s1 fyv2---拟代箍筋换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v1---原设计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v2---拟代换箍筋截面积 Asv1---原设计箍筋截面积 s2---拟代换箍筋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距离 s1---原设计箍筋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距离 弯起钢筋所能承载的剪力为: vsb=0.8fyAsbsinαs,所以, (2)、弯起钢筋代换后应满足: fy2Asb2≥fy1Asb1 fy2---拟代换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1---原设计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b2---同一弯起平面内拟代换弯起钢筋的截面积 Asb1---同一弯起平面内原设计弯起钢筋的截面积 当fy2Asb2<fy1Asb1时,即拟代换弯起钢筋抗力小于原设计弯起钢筋的抗力时,可通过适当增强箍筋的方法补强。 (3)、箍筋代换量计算: Fyv2Asv2/s2≥fyv1Asv1/s1+2vj/3ho Fyv2---拟代换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v1---原设计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v2---拟代换箍筋截面积 Asv1---原设计箍筋截面积 s2---拟代换箍筋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间距 s1---原设计箍筋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间距 ho---构件截面有效高度 vj---弯起钢筋代换引起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强度) (4)、降低值的计算式: Vj =0.8(fy1Asb1-fy2Asb2) sinαs 三、 钢筋代换抗裂验算: 构件最大裂缝宽度计算: ωmax =αcrΨσsk(1.9c+0.08deq/ρte)Es ωmax---构件最大裂缝宽度 αcr---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对受弯构件取αcr=2.1) Ψ---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Es---钢筋弹性模量 deq---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eq =Σnid2i/Σniυidi ρte---按有效受拉砼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在最大裂缝宽度计算中,当ρte<0.01时,取0.01;ρte=(As+Ap)/Ate c---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mm):当c<20时,取20;当c>6时,取65当:Ψ<0.2时,取0.2;Ψ>1时,取1; 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取Ψ=1; Ψ=1.1-0.65ftk/ρteσsk σsk---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钢筋砼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对受弯构件: σsk =Mk/0.87hoA
⑦ 钢筋怎样等量代换
钢筋代换分2种,等截面,等强度.相同级别的钢筋代换是等截面(面积),不同级别的回钢筋代换答是等强度。等截面就是两种钢筋的面积只要相同或大于就可以了,等强度就是差一个级别的适合代换,差2个级别代换有点浪费,具体是1级钢代2级钢:1级钢面积乘以210大于或等于2级钢面积乘以310,2级钢代1级钢,就相反,如果2级钢代3级钢:2级钢的面积乘以310大于或等于3级钢的面积乘以370.所有的代换首先要设计单位的同意,这是强制性条文。
⑧ 用18#钢筋代替22#钢筋的计算公式是怎么换算的
等截面抄代换:一般指原设计袭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代换后钢筋总的截面积不变。例如18的公称面积254.5mm2,22的公称面积380.1mm2。例如2跟22的钢筋面积2*380.1/254.5=3根18的
⑨ 钢筋等面积代换怎么算
钢筋等面积代换仅用于强度相等的钢筋代换。
钢筋等面积代换基本要求是:代换后的钢筋总截面面积≥代换前的钢筋总截面面积。(一般误差小于3%就行)
单根钢筋截面面积=πR^2。(圆周率×半径的平方)
⑩ 钢筋等面积代换计算公式
代换后的钢筋截面积≥代换前的钢筋截面积.
n2.π.R2.R2≥n1.π.R1R1
n1——代换前钢筋的根数
R1——代换前钢筋的半径
n2——代换后钢筋的根数
R2——代换后钢筋的半径
只能是同级别的钢筋才能等面积代换,不同级别的钢筋还要满足等强度代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