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钢筋级别
建筑上使用的钢筋主要是按照抗拉强度分的。
抗拉强度240MPa称1级钢筋,图纸上用ф表示;
抗拉强度280MPa也属1级钢筋,图纸上用圆圈中两竖的ф表示;
抗拉强度340MPa的16Mn钢属2级钢筋,图纸上用下加一横的ф表示;
抗拉强度380MPa的25MnSi钢属3级钢筋,图纸上用中间两竖、下加一横的ф表示。迹伍
现行标准应力单位是MPa,1MPa=10Kg/cm²
习惯于一级钢(Ⅰ即� ),混合结构工程用一级钢(Ⅰ即� )的量比较大,如带型基础、构造柱、圈梁、现浇楼板或者屋面板等;现浇框架结构的民用或者工业建筑物、构筑物以及水利桥梁等用二、前做三级钢比较多。
但若仔细分析的话,会发现用三级钢比一级钢要省,板块不大的情况下,一般板都是构造配筋,这就有最小配筋率来控制,最小配筋率与钢筋等级直接相关,您比较一下会发现,砼等级一致的情况下,一级钢和三级钢相差明显:(大板块,受力控制时三级钢优越性更明显)
比如:c25砼
一级钢时:ρmin = Max{0.20%, 0.45ft/fy} = Max{0.20%, 0.27%} = 0.27%
三级钢时:ρmin = Max{0.20%, 0.45ft/fy} = Max{0.20%, 0.16%} = 0.20%
若板厚:
h=100mm
每米需钢筋量: AS1=1000*100*0.27%=270mm__AS3=1000*100*0.20%=200mm__
h=120mm
每米需钢筋量: AS1=1000*120*0.27%=324mm__AS3=1000*120*0.20%=240mm__
这一比较两者的差别就出来,而两者价位是相差不多的用三级钢还有个好处,支座筋不怕踩下去。底筋不需要弯钩。
当然,由于强度高,即使按计算也会省,不仅仅是在构造的情况下。“最小配筋率与钢筋等级直接相关”应该也是有道理的吧。
补充一下 1 .2.3.4 级就是下面说的:Ⅰ、Ⅱ、Ⅲ、Ⅳ ;
HRB系列钢筋的全称是"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RRB系列钢筋的全称是"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
两类钢筋中同强度等级(例如同是400Mpa级),其主要技术指标力学基本相同,余热处理钢筋的焊接性能与热轧钢筋相比,有一定的差异,延性和强屈比稍低。由此,在工程应用中,与热轧钢筋的使用范围存在实际的差异。
热轧钢筋(牌号为HRB系列)其Agt规定不小于7.5%,伸长率为16%~17%。可适用于有高延性要求的配筋结构。当达到结构姿悔或设计所要求的钢筋屈服强度上限和强屈比的要求后,它可满足各类结构(包括一、二级抗震结构)的设计和使用要求。
热轧后带有控制冷却并自回火处理的钢筋(牌号为RRB系列),其Agt规定不小于5.0%,伸长率为14%~16%。可适用于一般结构及抗震等级为三、四的抗震结构的设计和使用要求。
㈡ 广联达绘制柱子箍筋设置了三级钢,计算后结果是一级钢怎么回事
通过构件反查功能巧竖,查看一级钢箍筋计算部位,睁扮找到后然后查悉宽灶看柱子构件属性中箍筋是不是已经改为三级钢了,如果没有就重新修改一下,再汇总就好了。
㈢ 构造柱一般用什么样的钢筋
构造柱一般配12的筋就够了,箍筋有6的就行,它只是起到构造柱的作用版。
1、在砌体房屋权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2、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㈣ 构造柱纵筋是几级钢筋
构造柱纵筋,原来一般用2级钢筋,即HRB335,
现在规范调整了,HRB335逐渐淘汰,建议采用HRB400级
㈤ 柱子钢筋为什么用二级钢
1、因为柱子在房物结构中不但受压力,还受有弯矩,抵抗弯矩主要是靠钢筋的抗拉强度,钢筋强度越高,抵抗的弯矩越大。二级钢比一级钢强度高,所以用二级钢。
2、二级钢(因为钢筋表面有螺纹)与混凝土的粘结力远远大于一级钢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可以节约钢材的用量。
㈥ 构造柱箍筋能否使用一级钢
构造柱箍筋的直径、间距,规范是有规定的,但没有规定钢筋的等级。根据‘无禁则行’的原则,HPB235、HPB300的钢筋都可用。难道为这点小小的事,专门去定购小直径的HRB335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