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筋分项工程验收检查有哪些
钢筋分项工程验收要点:
1) 按施工图核查纵向受力钢筋,检查钢筋品种、直回径、数量、位答置、间距、形状和尺寸。
2) 检查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构造钢筋和埋件等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钢筋接头:如绑扎搭接,要检查搭接长度、接头位置和数量(错开长度、接头百分率),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要检查外观质量、取样试件力学性能试验是否达到要求、接头位置(相互错开)、数量(接头百分率)。
4)做好钢筋隐蔽工程记录。
2. 钢筋进场要检验哪些项目
1、钢筋的进场验收
钢筋运到工地时,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并按品种、批号及直径分批验收,每批重量热轧钢筋不超过60 t,钢绞线为20t,验收内容包括钢筋标牌和外观检查,并按有关规定取样进行机械性能试验,钢筋的性能包括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及冷弯指标)。
2、外观检查
应对钢筋进行全数外观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钢筋是否平直、有无损伤,表面是否有裂纹、油污及锈蚀等,弯折过的钢筋不得敲直后作受力钢筋使用,钢筋表面不应有影响钢筋强度和锚固性能的锈蚀或污染。
3、力学性能试验
在力学性能试验时,应从每批的钢筋中任选两根,每根取两个试件分别进行拉伸试验(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的测定)和冷弯试验。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规定,则应从同一批钢筋另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做各项试验,如果仍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应不予验收或降级使用。
钢筋在加工使用中如发现焊接性能或机械性能不良,还应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或其它专项检验,验收有害成分如硫(s)、磷(P)、砷(As)的含量是否超过规定范围。
进场后钢筋在运输和储存时,不得损坏标志,并应根据品种、规格按批分别挂牌堆放,并标明数量。
钢筋的堆放
当钢筋运进施工现场后,必须严格按批分等级、牌号、直径、长度挂牌分别堆放,并注明数量,不得混淆。钢筋应尽量堆入仓库或料棚内。条件不具备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土质坚实,较为平坦的露天场地存放。在仓库或场地周围挖排水沟,以利泄水。堆放时钢筋下面要加垫木,离地不宜少于200mm,以防钢筋锈蚀和污染。
钢筋成品要分工程名称和构件名称,按号码顺序存放。同一项工程与同一构件的钢筋要存放在一起,按号挂牌排列,牌上注明构件名称、部位、钢筋类型、尺寸、钢号、直径、根数,不能将几项工程的钢筋混放在一起。同时不要和产生有害气体的车间靠近,以免污染和腐蚀钢筋。
3. 钢筋工程质量检查的重点是什么
1、原材料是否复试合格;2、使用的规格、种类、数量、保护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锚固长度、接头位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4、绑扎是否到位;5、预留插筋是否到位。
4. 钢筋进场检验的内容有哪些
检查钢筋原材料是否有产品质量证明书、每一捆钢筋上是否有挂牌。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钢筋表面如若有油污,原材料必须退场),合格的钢筋品牌的正确的悬挂方式——用钢钉固定在钢筋上。
检查钢筋原材料质量证明书中厂名、生产日期、炉罐号、钢筋级别、直径等信息是否与每捆钢筋上的挂牌一致(重点注意捆数、直径、炉罐号)。
钢筋进场检验注意事项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按一、二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结构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其强度实测值就满足本条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某些部位出现塑性铰以后,钢筋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