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钢筋接头位置怎样处理才正确
在施工中,施工单位把框架梁上铁在柱端的1/3搭接了(采用绑扎搭接,主要考虑省料),我们要求整改,施工单位提钢筋接头位置要尽量放置在不受力或者受力比较小的位置.一般: 出采用电弧焊处理,把搭接的梁钢筋焊接起来
1. 梁 底部钢筋在支座处,上部钢筋在跨中1/3范围内, 接头钢筋同一断面不得超过50%(焊接)或25%(绑扎搭接),位置错开45d。
2. 墙、柱竖向钢筋每层楼板面处错开45d接头。
3. 楼板受力通长钢筋接长底筋在支座处,负钢筋在跨中1/3范围内, 其它短钢筋则按设计长度配料制作。
4. 楼面施工缝处钢筋处理;一般楼面不留施工缝,如遇特殊情况需留施工缝时,断面处应增加设置施工插铁,数量为主钢筋面积的30%,长度取3.0m, 两端各伸入缝内1.5m。板插铁采用Φ12钢筋,放置于板中部,梁插铁用Φ20的钢筋放于上、下受力钢筋位置。
Ⅱ 钢筋柱筋没有错茬,怎么整改
柱筋没有错茬最合适的方法,按实际需要错开长度尺寸,在后台加工3种长度的钢筋,就可以错开接头位置,明白了请采纳!
Ⅲ 钢筋搭接焊同一截面未错开,如何处理如要加筋怎么安装,请详解
搭接焊应该是基础大板吧。我之前碰见没有错开的就是加一个搭接长度的钢筋加强该部位。
Ⅳ 剪力墙竖向钢筋接头在下料时没有没有考虑错开搭接,致使搭接位置处于同一部位 请问该如何处理
1.若是没有浇混凝土之前,就用补插钢筋的办法,长度为1.2LaE,使其街头不在同回一区段。
2.若是已浇答筑混凝土:a.用后植筋技术对部分钢筋植筋,并做拉拔试验。b.由设计单位出方案或者协商,接头处补加一根钢筋,但都要有设计单位书面同意。
Ⅳ 根据03G101-1,柱钢筋接头位置不能满足错开接头率的要求时该怎么补救处理
1、把柱打掉
2、植筋
3、改变搭接方式,改成焊接、电渣压力焊或其他方式
Ⅵ 框架结构柱子相邻钢筋机械连接错开距离不足怎么处理(25钢筋现错开65公分,质检不同意,要求出方案)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107-2010
4.01、结构设计图纸中应列出设计选用的钢筋接头等专级和应用部位。接头等级的选定
应符属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结构中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对延性要求高的部位,应优先选用Ⅱ级接头;
当在同一连接区段内必须实施100%钢筋接头的连接时,应采用 I 级接头。
所以, I 级、Ⅱ级接头不受接头百分率限制。
Ⅶ 钢筋未错开搭接采用什么方式加固
钢筋焊接没有错开,你是用搭接焊的吗?房子倒不会倒,是自家盖的房子吧,如果你担心的话可以在这个位置再绑一根与柱筋同粗的加强筋,另外可以把箍筋加密。 错开的目的主要是抗震要求,地震水平方向力比较大时这里是受力薄弱部位,没有别的。
Ⅷ 框架柱柱端钢筋未错头如何补救
正常情况抄下是需要植筋的 可以进行袭等面积代换 增加一定比例的18的钢筋(在不清除原有18预埋好的钢筋的前提下);也可以清除掉埋错的18钢筋再进行22的钢筋植筋;相比而言前者更经济。
但是可以由施工单位提出力学计算,既然是构造柱的话,应该对主体的影响不大。可以经过设计院结构工程师的计算看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满足要求出具相关证明给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就不用进行处理了,只是在与建设单位结算的时候此部分费用重新计量。
Ⅸ 框架柱筋必须要一长一短错开吗如果上面又增加钢筋接头又错不开,如何处理
规范规定搭接钢筋的接头同一截面一般不能超过50%,且搭接头位置应错开。错开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
Ⅹ 柱子钢筋为直螺纹连接但接头未错开,现混凝土已浇。
问题不大,你看看实验达到几级接头,如果是一级的且不在加密区可以不受限制: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07-2010
4 接头的应用
4.0.1 结构设计图纸中应列出设计选用的钢筋接头等级和应用部位。接头等级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结构中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对延性要求高的部位应优先选用Ⅱ级接头。当在同一连接区段内必须实施100%钢筋接头的连接时,应采用Ⅰ级接头。
2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应力较高但对延性要求不高的部位可采用Ⅲ级接头。
4.0.2 钢筋连接件的混疑土保护层厚度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中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且不得小于15mm。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
4.0.3 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机械连接的连接区段长度应按35d计算。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以下简称接头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在同一连接区段内Ⅲ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25%,Ⅱ级接头的接头百分串不应大于50%。Ⅰ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除本规程第4.0.3条第2款所列情况外可不受限制。
2 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Ⅱ级接头或Ⅰ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3 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或纵向受压钢筋,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4 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