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钢筋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是4根25通长筋,中间原位标注5根25。读通了4.2.1条就能理解它的意思了。
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4根25)不适用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5根25)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㈡ 梁配筋:钢筋原位标注
1、原位标注,标在支座处的是指在支座处总共有这么多钢筋,其中包括集中标注的通长钢筋。
2、原位标的不一定是通长筋,集中标注的才是通长筋。原位标注中比集中标注多的钢筋就不是通长筋,要在支座附近(1/3或1/4处)断掉。比如中间的这个原位标注,19根32
8/11,指此支座一共有19根32的钢筋,其中从上朝下数第一排(也就是从下朝上数第二排)是8根,从上朝下数第二排(从下朝上数第一排,也就是靠近模板的那一排)是11根,这一排其实就是集中标注所标的那11根通长筋。
因为你这个图是基础梁的图,所以上下方向是和上部梁的方向是反的。
㈢ 关于梁钢筋支座筋原位标注都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如图
我知道梁上面标注的那些是什么意思,但是不知道下部标注的是什么意思版也就是两下面4根二级25的是什么权意思??也是支座筋?算法是什么呢?我手工算量麻烦大家说的详细些
答:下部标注的是该跨底部425,纵向受拉钢筋全部伸入支座。
也是支座筋?
答:不是,是通长的底部纵向受拉钢筋。
算法是什么呢?
答:看梁跨了。下部标注的是该跨底部425算法,该跨净跨长加上两端锚固长度即可。但目测上部钢筋的算法,非知梁跨不行!截图恰似11G101—1第28页上的的左跨,没有截全!竟无法计算。
㈣ 工程图纸钢筋的原位标注分别是什么意思比如KL1(3)中的好(3)是什么
原位标注一来般有以下内容:
KL1(自3) 200x500
φ8@100/200(2);
2φ20;4φ18;
N2φ12;或者(G2φ12)
意思分别为:1.此为框架梁,名称为KL1,以框架梁有三跨,截面尺寸为200x500(单位为mm);
2.箍筋是直径为8的光圆钢筋,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布置,为2肢箍;
3.梁上部通长筋为2根20的钢筋,下部底筋为4根18的钢筋;
4.梁的扭筋为2根12的钢筋,或者2根12的构造钢筋;
㈤ 梁钢筋原位标注图解
集中标注:源
编号1的框架梁,共3跨代两端悬挑,梁截面宽300mm、截面高400mm,Φ8直径的四肢箍、加密区间距100mm、非加密区间距200mm,上部通长筋2Φ16(角部)及架立筋2Φ12,梁底部4Φ16mm。
支座原位标注:(上部)
第一支座5Φ16;第二及第三支座4Φ16(上排)+1Φ14;右支座6Φ16;
跨中原位标注:(下部)
第一跨4Φ16;第二跨及第三跨4Φ14;
两端悬挑下部4Φ14。
原位之处应以原位标注为准。
㈥ 梁钢筋原位标注图解
梁上面和下面的数字表示上下层配筋,240*400表示尺寸, Φ8@100/200(2)表示间距200,加密区为100,(2)表示。
这个要按照原位标注优先于集中标注的原则参见03G101-1图集第22页说明(下图):
梁上下钢筋都为通贯筋时,一般都在集中标注,其中上筋与下筋之间用分号隔开,前都为上通筋,后都为下通筋。上筋如有+()时,括号内为架力筋,一般为箍筋肢数多而增加使用。分隔号使用在集中标注中,原位标注不使用。
(6)原味标注的钢筋怎么样子的扩展阅读:
原位标注标注规定:
一、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二、梁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三、附加箍筋或吊筋,将其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筋值,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面法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少数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再原位引注。
原位标注,是工程制图采用整体平面表示方法时的专用术语,区别于“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指在梁跨的局部,截面、标高、配筋信息有不同于集中标注的单独标注,在梁的上部标明支座筋和架立筋,在梁的下部标明下部筋、箍筋、拉筋、腰筋、梁跨截面变化、位置变化、标高变化,还包含其它特殊改变的数值及文字说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原位标注
㈦ 钢筋梁图标注(集中标注跟原位标注钢筋大小不一样)
根据平法原位标注优先,梁上部钢筋在没标注处是2根18,有原位标注处是2根20+1根16,或者5根20(满足左右跨长跨净跨的1/3,满足18的搭接长度)。
按11G101-1图集说明要求,集中标与原位标注不同时要按原位标注。所以此梁应该配25的钢筋。
左边应该是悬臂端,上面是7根25,分二排上5下2(其中4根25是通长钢筋,放在四肢箍筋的四角,上面多出的1根是按1/3LN,下面2根是1/4的LN),右边是4根25的(就是左边4根25的通长钢筋过来的)。
(7)原味标注的钢筋怎么样子的扩展阅读:
钢筋混凝土梁的典型配筋构造在主要承受弯矩的区段内,沿梁的下部配置纵向受力钢筋,以承担弯矩所引起的拉力。在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的区段内,配置横向箍筋和斜向钢筋,以承担剪力并和纵向钢筋共同承担弯矩。
斜向钢筋一般由纵向钢筋弯起,故也称弯起钢筋。为了固定箍筋位置并使其与纵向受力筋共同构成刚劲的骨架,在梁内尚须设置架立钢筋。
当梁较高时,为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及承受由于混凝土干缩和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应力,在梁的侧面沿梁高每隔300~400毫米需设置直径不小于10毫米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用拉筋连接。
为了保证钢筋不被锈蚀,同时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紧密粘结,梁内钢筋的侧面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为25毫米(对混凝土标号较高的预制构件,可减为20毫米)。
箍筋距离混凝土表面不小于15毫米。为了能有效地利用高强钢材,避免混凝土开裂或减小裂缝宽度,以及提高梁的刚度,对梁的纵向受力筋可以全部或部分施加预应力(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㈧ 钢筋平法标注中 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有何区别或者说原位标注主要标注的什么集中标注主要标注的是什么
钢筋平法标注中,来集自中标注表示构件的通用信息,原位标注表示构件的特殊信息。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构件的某部位时,则用原位标注标注该部位信息。施工时,以原味标注取值优先。
如下图所示,集中标注标注了梁的通用信息,即梁的编号、梁的尺寸、箍筋、上部纵筋、构造钢筋;原位标注表明该跨梁的上部支座钢筋下部纵筋与通用配筋不同,施工时,以原味标注优先。
(8)原味标注的钢筋怎么样子的扩展阅读
梁的集中标注的内容,有五项必注值(集中标注可以从梁的任意一跨引出):
1、梁编号
2、梁截面尺寸
3、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
4、梁上部通长钢筋或架立筋配置,通长筋可为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焊接的钢筋。
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
㈨ 梁配筋:钢筋原位标注
不是通长的 支座钢筋是在跨1/3处截断的。
㈩ 梁原位标注的钢筋怎么布置,是按跨通长吗,如果按1/3算的话,算不算弯钩
原位标注的钢筋如果是在跨中的,那么这跨是通长的。如果是在支座处,那么指支座处的钢筋,跨中仍旧是按集中标注布置。
至于梁钢筋一般在跨中的没有弯钩的。只有在梁段或者锚入支座的钢筋才有弯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