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梁的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如何看
理解次梁通长钢筋2-25的意思。
2-22到梁跨的1/3处断开。
4-4截面为梁中位置的钢筋专布置属,上部钢筋除2-25,其余的支座钢筋仅到梁的1/3,截断。
上面标注的就是梁上部钢筋---人的视觉习惯,梁是纵向的,标注在左边为上。右边为下。
梁的上部钢筋在梁跨两端标注。下部钢筋在梁下中间标注。
标注规定:
一、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二、梁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三、附加箍筋或吊筋,将其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筋值,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面法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少数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再原位引注。
原位标注 网络
2. 板钢筋传统标注怎么看
正对图纸看(数字轴竖直、字母轴水平);
粗实线方块为柱,双细实线为梁,中央细点画线为轴线,标有数字的是尺寸,以毫米为单位(mm);
粗实线条是钢筋,这是180°弯钩的,Φ代表光圆钢HPB300级;
弯钩朝上、朝左的是板底筋,90°弯折朝下、朝右的是面筋;
钢筋上注的是直径、间距。例如Φ10@100是直径10毫米、间距100毫米的短向底筋,应紧贴保护层放,长向底筋Φ10@150随后放。又如Φ8@150,是直径8毫米、间距150毫米的面筋。面筋紧贴上部保护层,面筋下放分布筋。分布筋的直径、间距不在图上,应看说明。
设计流程:设计结构体系—〉结构分析(力学分析)—〉结构施工图设计。
结构设计是一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分为创造性劳动和重复性劳动(非创造性劳动)。由结构工程师完成创造性设计部分(创造性劳动),节点构造、节点外构造不是结构工程师的劳动成果,是抄的规范。(注:节点构造是算不出来的,是由研究人员试验出来的。)
传统的单构件正投影表示方法将创造性劳动和非创造性劳动混在一起,节点内构造和节点外构造的设计属于重复性劳动(非创造性劳动)。
基于此产生了结构标准化、构造标准化的思路,用数字化、符号化的表示方法即平面整体表示方法表示创造性设计。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含表示方法和标准图两部分。节点构造标准化后,施工公司的劳动量加大。
3. 请问钢筋图纸的集中标注怎么看
KL-1 (3)300X600一梁编号(跨数)截面宽X高。
φ 8@100/200 (2)——箍筋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箍筋肢数)。
2φ25——通回长筋根数、答直径。
G2φ12——构造钢筋根数、直径。
(-0.05)——梁顶标高与结构层标高的差值,负号表示低于结构层标高
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及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该项为必注值。当箍筋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时,用斜线“/”分隔,肢数写在括号内。默认箍筋肢数为2肢箍。
(3)钢筋图纸原位标注怎么看扩展阅读:
标注规定
附加箍筋或吊筋,将其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筋值,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面法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少数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再原位引注。
原位标注,是工程制图采用整体平面表示方法时的专用术语,区别于“集中标注”。原位标注指在梁跨的局部,截面、标高、配筋信息有不同于集中标注的单独标注。
在梁的上部标明支座筋和架立筋,在梁的下部标明下部筋、箍筋、拉筋、腰筋、梁跨截面变化、位置变化、标高变化,还包含其它特殊改变的数值及文字说明。
4. 如何分辨梁的上下排钢筋 在图纸上是怎么标注的
一、上下排钢筋的区分
1、方向不同
(1)上部钢筋弯钩朝向是:向右和向下。
(2)下部钢筋的朝向是:向左和向上。
2、布置方法不同
(1)下排钢筋
短跨的钢筋布置在下部,长跨的布置在上部。
(2)上排钢筋
短跨在上面,长跨的在下面。
二、在图纸上的标注方法
1、平面图中集中标注
平面图中集中标注的:前面是上筋,后面是下筋,以符号“;”区分。
2、按字母区分
如果带字母BT的:B是下筋,T是上筋。
梁上下筋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梁上部筋
说明: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5. 工程图纸钢筋的原位标注分别是什么意思比如KL1(3)中的好(3)是什么
原位标注一来般有以下内容:
KL1(自3) 200x500
φ8@100/200(2);
2φ20;4φ18;
N2φ12;或者(G2φ12)
意思分别为:1.此为框架梁,名称为KL1,以框架梁有三跨,截面尺寸为200x500(单位为mm);
2.箍筋是直径为8的光圆钢筋,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布置,为2肢箍;
3.梁上部通长筋为2根20的钢筋,下部底筋为4根18的钢筋;
4.梁的扭筋为2根12的钢筋,或者2根12的构造钢筋;
6. 这个钢筋配筋图纸怎么看原位标注和集中标注,求解释。
很高兴回答你的的问题。集中标注我们按行从上到下来读它:
WKL87(18),表示87号屋面框梁18跨,屋面框梁:宽500mm,高900mm:
?10@100/150(4),表示箍筋为HRB400钢筋,直径为10mm,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150,均为四肢箍:
2?25+(2?12)表示用于四肢箍,其中2根HRB400钢筋,直径25为统长钢筋(角筋),2根HRB400钢筋,直径12为架立筋。
原位标注:
左端支座上部:12?25 7/5,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7根HRB400钢筋,直径25,下一排纵筋为5根HRB400钢筋,直径25,共12根HRB400钢筋,直径25。
中部上4?25,侧表示与4根HRB400钢筋,直径25与上一排纵筋7根中HRB400钢筋,直径25相接(实际角筋是统长的,只有2根相联)。
中部梁下部纵筋13?25 ,4/9,则表示上一排纵筋4根中HRB400钢筋,直径25,下一排纵筋为9根HRB400钢筋,直径25,共13根HRB400钢筋,直径25,全部伸入支座。
G4?14,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4根HRB400钢筋,直径14的纵向构造钢筋,每侧各配置2根HRB400钢筋,直径14。
7. 这个钢筋配筋图纸怎么看原位标注和集中标注,求解释。
按照16G101-1《制图规则》4.2.1的规定,梁的“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为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所以下图中黄色圈中的就是集中标注,其余为原位标注。
希望能帮到你。
8. 框架梁钢筋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如何识图
应该看一下03G101图集。集中标注的钢筋根数,就是面筋根数,在端支座原位标注的钢筋根数,减去集中标注的钢筋根数,就是负加筋的根数。注;负加筋分一排、两排、三排,它们之间的长度取值不一样。
这个要按照原位标注优先于集中标注的原则参见03G101-1图集第22页说明(下图)
(8)钢筋图纸原位标注怎么看扩展阅读:
框架梁(KL)是指两端与框架柱(KZ)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现在结构设计中,对于框架梁还有另一种观点,即需要参与抗震的梁。纯框架结构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而越来越少见,而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梁主要则是参与抗震的梁。
当房屋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建造时,可以有以下两种框架类型:
1现浇框架结构,指梁板柱和楼盖均采取混凝土现浇,而且梁板柱形成统一整体。
2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梁、柱均为工厂或者现场预制,然后现场吊装,一般是在构件的适当部位预埋钢板,安装就位后再予以焊接;也可以在吊装后将梁、柱中的钢筋在节点处钢筋焊接,并在现场浇筑部分混凝土使节形成为整体。
框架结构中板可以现浇;也可以预制后一块块按要求吊装搁置框架梁上,板纵向钢筋连接,板缝适当配细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使其成为整体;还可以在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基础上,现浇一层40mm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层,使得楼板的整体性加强,形成装配整体式楼盖。
当房屋建筑采用钢框架结构框架建造时,框架梁框架柱均用钢材(型钢或者钢板焊接成组合截面)制作,二者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均应做成刚节点),楼板可以是钢材,也可以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对现浇框架结构房屋,一般楼屋面板和梁的结构标高取相同,这样构造较简单,梁的高度包含板厚,即为板面(梁顶)标高减去梁底标高;理论上板可以设置在梁高范围内任何高度位置上,卫生间、厨房、阳台等为避免积水倒灌房间可适当减低板面标高,使其与一般房间的板面形成一定的高差。
对于装配式或者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当框架梁采用矩形截面,则梁的标高一般比板的标高低一个板厚,当框架梁采用花蓝梁和十字梁,则设计时梁高不扣除板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