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精确计算螺纹钢负差,跪求
(实际重量-理论重量)/理论重量=差值。如果实际重量比理论重量少,就是负差。
例如版你现在有一捆权螺纹:
实际重量需要过磅。
理论重量的计算如下:
螺纹钢直径的平方*长度*0.00617*一捆的支数 就是一捆螺纹的重量
直径的单位是毫米,长度的单位是米,重量单位是KG
市场上通常销售的螺纹直径有10,12,14,16,18,20,22,25,28,30等。单位都是毫米。
㈡ 钢筋负差多少是怎么算的
1、间距一般200~300毫米。
2、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版距权+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3、负筋,也叫负弯矩钢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用来抵抗负弯矩的钢筋叫做负弯矩钢筋。这个概念其实不是很明晰的。原因是在混凝土构件工作阶段,钢筋的受力是十分复杂的。
㈢ 钢筋负差多少是怎么算的
过磅重量/理论重量-1
钢材产品都有国家规定的尺寸规格范围及公差,实际尺寸在允许公差范围内就是外形尺寸合格产品。为了取得最大利润,一般工厂都是尽量取产品尺寸的下差,就是规定的外形尺寸最小值,也就是所谓的负差轧制,负差值的大小就是实际尺寸与国标尺寸值的差值与国标尺寸值的百分比大小。
公称直径范围及推荐直径: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为6~25mm,标准推荐的钢筋公称直径为6、8、10、12、16、20、25、32、40、50mm。
带肋钢盘的表面形状及尺寸允许偏差:
带肋钢筋横肋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1、横肋与钢盘轴线的夹角β不应小于45度,当该夹角不大于70度时,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的方向应相反;
2、横肋与间距不得大于钢筋公称直径的0.7倍;
3、横肋侧面与钢筋表面的夹角α不得小于45度;
4、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末端之间的间隙(包括纵肋宽度)总和不应大于钢筋公称周长的20%;
5、当钢筋公称直径不大于12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55;公称直径为14mm和16mm,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0;公称直径大于16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5。
钢筋重量计算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kg)。其基本公式为:
W(重量,kg)=F(断面积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
钢的密度为:7.85g/cm3,螺纹钢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如下:
W=0.00617×d2(kg/m)
d=断面直径mm,如断面直径为12mm的螺纹钢,每米重量=0.00617×144=0.888kg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1、轻骨料砼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轻骨料砼结构设计规程》。
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
㈣ 钢筋质量检测,钢筋原材的重量负偏差怎么计算
怎么计算钢筋理论 跟实际重量偏差?
一、钢筋理论重量计算:
毎米钢筋的理论重量,可通过下列计算公式,适用于任何不同直径钢筋。
一 重量等于直径乘直径乘0.00617即0.00617 d²=XXX㎏/m
二 1、W=πr²×L×ɡ÷1/1000
2、W=π×d²/4×L×ɡ×1/1000=πd²/4×L×ɡ×1/1000。
式中:W——重量;(单位:公斤)
d——钢筋直径;(单位:毫米)
π——圆周率:3.1416;
r——钢筋半径;(单位:毫米)
L——长度;(单位、米)
ɡ—— 比重7.85(克/厘米³)。
【例】钢筋直径10mm,求其毎米理论重量?
解:①W=0.00617 d²=0.00617×10×10=0.617(㎏/m)。
②W=πr²×L×ɡ÷1/1000=3.1416×5²×1×7.85×0.001=0.617(㎏/m)。
③W=π×D²/4×L×ɡ×1/1000=3.1416÷4×10²×1×7.85×0.001
=0.7854×100×1×0.00785=0.69(㎏/m)=0.617(㎏/m)。
二、钢筋实际重量用秤称。
三、钢筋实际重量与理论的偏差(%)按公式(1)计算:
㈤ 建筑钢材负公差的标准
建筑钢材负公差的标准
光圆钢筋:直径6~12mm 允许偏差±回7%;
直径14~22mm 允许偏差±5%;
带肋钢筋:直答径6~12mm 允许偏差±7%;
直径14~22mm 允许偏差±5%;
直径22~50mm 允许偏差±4%。
㈥ 螺纹钢的级别如何判定各种规格的负公差如何计算
螺纹钢级别从2级开始,3级、4级。外观判断靠在钢筋上的符号(因为这里不能显示,只能用文字说明)。二级符号一个圆圈,中间一竖,下面加一横;三级符号一个圆圈,中间两竖,下面加一横;四级符号一个圆圈,中间两竖,上下各加一横。
国家规定,钢筋的负公差为千分之三,如果大于这个值,就算不合格。
㈦ 钢材的负公差是什么
GB708-2006《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宝钢企标Q/BQB401-1999冷轧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总量及允许偏差
资料:钢材“允许偏差”与“公差”
“允许偏差”与“公差”是含义不通的两个术语,在日常生产和工作中经常会有将两个术语混淆的说法。如用户对尺寸不符提出异议时,常会说某产品的厚度“正公差”超差了,也有的生产技术人员会说钢板按理论总量交货时,是“负公差”轧制等等。下面就是此两术语的含义和使用作一简单的介绍和说明。钢铁产品的尺寸是生产厂家和用户共同关注的、用户希望所买到的产品尺寸即是订货的尺寸,但实际上按一定生产工序加工出来的产品与订货尺寸总会有一个上、下偏离,即正、负偏差,当然用户总希望这个偏差越小越好,即精度越高越好,而在实际生产中,尺寸精度控制越高,生产难度越大,为保证双方利益,在产品标准中对尺寸的偏差都有规定范围,即尺寸的“允许偏差”。
下面以宝钢企标Q/BQB401-1999冷轧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总量及允许偏差中规定的厚度允许偏差为例:若用户要订厚度1.00mm,宽度<1200mm,按普通精度供货的带钢,则其允许的偏差为±0.07mm,也即厚度在0.93~1.07mm范围内的钢带是符合订货厚度要求的,也即正偏差为0.07mm和负偏差0.07mm的钢带是合格的。其公差即为正负偏差之和是0.14mm。当然尺寸精度越高,允许的正、负偏差越小,公差值也越小、其定义可参阅有关资料。
钢板供货时,若按理论重量计重,生产方会将目标轧制厚度设定为略小于订货厚度,而轧制精度控制更严(因不能越出标准规定值)。若还按上例订货的要求,钢板的订货厚度为1mm,则目标轧制厚度设定为0.97mm,允许的偏差就为±0.04mm,这样轧出来的钢板既满足了标准规定(也满足了用户要求),又可节约材料。这种轧制即称为“负偏轧制”,而不是“负公差轧制”。切记!偏差是有正或负的,“尺寸超差”只有“正偏差超差”或“负偏差超差”,而公差是没有正、负的,它是一个绝对值。
公差
实际参数值的允许变动量。参数,既包括机械加工中的几何参数,也包括物理、化学、电学等学科的参数。所以说公差是一个使用范围很广的概念。对于机械制造来说,制定公差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产品的几何参数,使其变动量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便达到互换或配合的要求。
几何参数的公差有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等。
①尺寸公差。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代数差的绝对值。
②形状公差。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6个项目。
③位置公差。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它限制零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线、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圆跳动和全跳动8个项目。公差表示了零件的制造精度要求,反映了其加工难易程度。
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的信息可以在网络里面直接搜免费钢材资讯网
㈧ 钢材负差怎么算有公式吗
负差=实际重量/理论重量-1。
钢材按不同的型号有其国际标准即理论重量,但实际生产的钢材往往比这个重量要轻,这个差距就是负差,也叫下差。
在选购型材的时候,需要测量型材的基础数据,比如板材厚度、直径、长度等数据,各厂家生产的型材尺寸都会有差别,测量数据和手册数据之间会有个允许的误差波动范围。
(8)钢筋负公差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钢材用途分类
1、结构钢
建筑及工程用结构钢简称建造用钢,指用于建筑、桥梁、船舶、锅炉或其他工程上制作金属结构件的钢。如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钢筋钢等。
机械制造用结构钢指用于制造机械设备上结构零件的钢。这类钢基本上都是优质钢或高级优质钢,主要有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易切结构钢、弹簧钢、滚动轴承钢等
2、工具钢
一般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等。按用途又可分为刃具钢、模具钢、量 具钢。
3、特殊钢
具有特殊性能的钢,如不锈耐酸钢、耐热不起皮钢、高电阻合金、耐磨钢、磁钢等。
4、专业用钢
指各个工业部门专业用途的钢,如汽车用钢、农机用钢、航空用钢、化工机械用钢、锅炉用钢、电工用钢、焊条用钢等。
按钢的品质分
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和合金工具钢、弹簧钢、轴承钢等钢号后面,通常加符号“A”或汉字“高”以便识别。
㈨ 钢材的负公差是怎么计算的
钢材按不同的型号有其国际标准即理论重量,但我们生产的钢材往往比这个重量要轻,从而从中赚取差额,这个差距就是负差,也叫下差。
负差的计
负差=理论重量/实际重量-1
上面的公式表述好象太过简易,让人有两种理解,还有就是算出的负差是有单位的,还是只是一个百分比例?请高人帮忙解释下!最好是举实际例子!谢谢
1. 负差=(理论重量/实际重量)-1
2. 负差=理论重量/(实际重量-1 )
我看公司技术人员计量材料种类的单位是“克”,例如 直径是9mm的原盘,加工成直径为7mm的带肋螺纹钢,其加工后的带肋螺纹钢就有“210克”“250克”“260克”等好几种。 我看技术人员计算就是取一小短加工完的带肋螺纹钢,测量出其长度,然后称出其重量,用重量除于长度,得出一个数值,就是他们口中的“XXX克”。例如取一小短加工完的带肋螺纹钢,测量出其长度为100mm,称出其重量为247克,247除以100等于2.47,其最后得出克数为“247克”。从计算公式看,这得出的“247克”应该是“2.47克/毫米”,这是一个衡量材料的一个直观数据,就是负差公式所说的实际重量。
负差肯定是1这种算法,是一个比例系数,负差0.3就是每100份产品会比标准少30份
比如客户要1000条某种钢材,你生产出来的平均每条重量是m
负差是a
那么,你少用的钢材就是1000*M*a这个是你的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