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梁钢筋计算如何确定排数
1 当弯矩很大复时,按单筋矩形截面计制算所得的ξ大于ξb时,而梁截面尺寸又受到限制,混凝土的等级又不能提高时
2 在不同荷载组合情况下吗,梁截面承受异号弯矩
在这两种情况下 才用双排
采用双排钢筋时,利用纵向受压钢筋来协助混凝土承受压力是不经济的,所以在设计时尽量采用单筋矩形截面梁
『贰』 梁抗剪承载能力设计中弯起钢筋的间距有要求吗怎么有的是弯起三排每排一根,而有的是弯起两排每排一根
这个问题很专业,这样说吧:1。弯起筋的间距与其它主筋的间距要求是一样的,必须大于砼的最大石子粒径。2。弯起筋的根数是根据该梁的承载力、梁长度计算得出的剪力和弯矩,由此需要的弯起筋的根数,由于受梁的截面宽度限制,弯起筋设置一排或两排,一根或两根。第一排弯起筋下弯起点与第二排的上弯起点要保证重合。
『叁』 如果一根梁中的纵筋需作弯起,那么梁的弯起点位置如何确定并解释原因
《混规》9.2.8 在混凝土梁的受拉区中,弯起钢筋的弯起点可设在按版正截面受弯承载权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之前,但弯起钢筋与梁中心线的交点应位于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之外(图9.2.8);同时弯起点与按计算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h0/2。
当按计算需要设置弯起钢筋时,从支座起前一排的弯起点至后一排的弯终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本规范表9.2.9中“V>0.7ftbh0+0.05Np0”时的箍筋最大间距。弯起钢筋不得采用浮筋。
这里图、表粘贴不上,建议自己去看看《混规》中的相应规定
『肆』 弯起钢筋排数和根数
弯起钢来筋的排数和根数有什源么区别?一根不就是一排吗?书上没图,看定义看了好几遍都不懂。大神帮帮忙,不甚感激!答:看下图:你说的弯起钢筋这图中是②号筋,2¢16,你看1―1剖,一排是由2根③号、2根②号共4根组成。这不是四根一排吗?其中二根是弯起钢筋!
排数我再给你截张图:排数是上下的关系,最左边梁上部纵筋,从上往下数,是2排(它们之的间距,称排距),梁下部纵筋,从下向下上数,是3排。从左向右数是毎排钢筋中毎根的间距。
『伍』 弯起钢筋弯起点计算方法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
梁中弯起钢筋构造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在采用绑扎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梁中,当设置弯起钢筋时,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外应留有锚固长度,其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于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对光面钢筋在末端应设置弯钩。位于梁底层两侧的钢筋不应弯起。
弯起钢筋弯起点作用:
弯起钢筋的作用:弯起钢筋在跨中附近和纵向受拉钢筋一样可以承担正弯矩;在支座附近弯起后,其弯起段可以承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产生的主拉应力;弯起后的水平段有时还可以承受支座处的负弯矩。
弯起钢筋的数量、位置由计算确定,钢筋弯起的顺序一般是先内层后外层、先内侧后外侧,弯起钢筋与梁轴线的夹角(称弯起角)一般是45°;当梁高h〉800mm时,弯起角为60°。梁底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顶部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下。
『陆』 怎样确定弯起钢筋的顺序
从离支座(柱)边50mm开始往下弯折,按要求的角度前进到达图纸要求的位置(底筋上排或下排),再弯折回水平。
『柒』 怎样确定弯起钢筋位置
弯起钢筋得根据内力包络图来确定。假设跨中弯矩需要四根钢筋来承担,而距离支版座X米远的权一个截面的弯矩只需要其中三根钢筋来承担,那么多余的那根钢筋就可以弯起了。
弯起钢筋在跨中附近和纵向受拉钢筋一样可以承担正弯矩;在支座附近弯起后,其弯起段可以承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产生的主拉应力;弯起后的水平段有时还可以承受支座处的负弯矩。
(7)如何确定主梁中钢筋的弯起排数扩展阅读:
弯起钢筋的数量、位置由计算确定,钢筋弯起的顺序一般是先内层后外层、先内侧后外侧,弯起钢筋与梁轴线的夹角(称弯起角)一般是45°;当梁高h〉800mm时,弯起角为60°。梁底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顶部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下。
梁中弯起钢筋构造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在采用绑扎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梁中,当设置弯起钢筋时,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外应留有锚固长度,其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于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对光面钢筋在末端应设置弯钩。位于梁底层两侧的钢筋不应弯起。
『捌』 大梁里弯起钢筋的弯折点怎么计算
靠近支座边的弯起点,离支座边50mm。
钢筋的弯起点的位置:
梁中的钢筋有纵向受力钢筋、弯起钢筋、箍筋和架立钢筋等。弯起钢筋的数量、位置由计算确定,一般由纵向受力钢筋弯起而成,当纵向受力钢筋较少,不足以弯起时,也可设置单独的弯起钢筋。弯起钢筋的作用是:其弯起段用来承受弯矩和剪力产生的主拉应力;弯起后的水平段可承受支座处的负弯矩。
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当梁高h < 600 mm 时,采用45°;当梁高h≥ 600 mm
时,采用60°。弯起点的位置一般在靠近梁端1/4L处。
『玖』 现浇楼盖中主梁纵向受力钢筋的弯起点和截断点的位置,怎么确定
弯起钢筋的作用:弯起钢筋在跨中附近和纵向受拉钢筋一样可以承版担正弯矩;权在支座附近弯起后,其弯起段可以承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产生的主拉应力;弯起后的水平段有时还可以承受支座处的负弯矩。
弯起钢筋的数量、位置由计算确定,钢筋弯起的顺序一般是先内层后外层、先内侧后外侧,弯起钢筋与梁轴线的夹角(称弯起角)一般是45°;当梁高h〉800mm时,弯起角为60°。梁底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顶部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下。
『拾』 梁钢筋的排数如何定义
1、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2、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3、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4、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5、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6、 标注示例: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注: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类似于一个S钩。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相互错开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