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钢筋是按外皮还是中轴线计算
从预算的角度钢筋按照中轴线计算较为正确,它计算出的长度是标准长度,不存在调整值;至于外皮长度一般都是施工下料计算箍筋时候考虑的。预算计算出的钢筋只能是相对准确,预算与施工下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❷ 钢筋设置里按外皮计算钢筋长度对吗
钢筋制作品的要求是按包外皮尺寸,下料应按钢筋中线尺寸。
❸ 钢筋重量的时候,钢筋长度是按外皮还是按中轴线计算
从预算的角度钢筋按照中轴线计算较为正确,它计算出的长度是标准长度,不存在调整值;至于外皮长度一般都是施工下料计算箍筋时候考虑的。预算计算出的钢筋只能是相对准确,预算与施工下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❹ 为什么要进行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为了正确绑扎钢筋以避免太大的误差。
构件配筋图中注明的尺寸专一般是钢筋属外轮廓尺寸,即从钢筋外皮到外皮量得的尺寸,称为外包尺寸。
在钢筋加工时,一般也按外包尺寸进行验收。钢筋加工前直线下料,如果下料长度按钢筋外包尺寸的总和来计算,则加工后的钢筋尺寸将大于设计要求的外包尺寸或者弯钩平直段太长造成材料的浪费。这是由于钢筋弯曲时外皮伸长,内皮缩短,只有中轴线长度不变。
按外包尺寸总和下料是不准确的,只有按钢筋轴线长度尺寸下料加工,才能使加工后的钢筋形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4)钢筋长度为什么要按外皮计算扩展阅读
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量度差值(箍筋调整值)
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无论按理论公式还是按近似值公式计算,其结果误差甚小,精确度高。而外包尺寸的计算,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其结果相差较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❺ 钢筋中按外皮计算和按中轴线计算有何区别
按外皮计算用料比中轴用料多,外径变大
❻ 钢筋设置里按外皮计算钢筋长度对吗
钢筋备料、下料、结算、含钢量考核、成本核算等,无一不是按照钢筋的中线计算。图纸标注尺寸是为保证施工有一个标准,算量时都得转为中线长度。但是,施工时的制作,一定是要按钢筋外皮尺寸,放出大样,特别是箍筋,这样首先就控制了钢筋保护层正确。
❼ 钢筋设置里按外皮计算钢筋长度对吗
一般没有规定的话,或没有特别注明,按外皮进行尺寸标注。
换句话说,通常认为标注的尺寸是外皮尺寸,除另有说明外。
这样方便加工时的尺寸控制。不是因为直径不一样而采用标注外皮尺寸的。
计算钢筋下料长度是,对标注的尺寸,进行相加减等,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❽ 按外皮计算钢筋长度什么意思
按结构外皮计算钢筋长度的意思就是算量的时候不考虑保护层厚度
❾ 钢筋中按外皮计算和按中轴线计算有何区别
1、计算箍筋的长度不同:
按外皮计算:L1=(a-25*2+b-25*2)*2+(2*11.9+8)d;这里对于8d是否有疑问,实际上这涉及到保护层的概念。钢筋的保护层指的是主筋外皮到构件外边缘的尺寸,而我们要计算箍筋的外皮长度,因此,上式中每“-25”就多减了一个箍筋的直径,因此在后面要加上8d。
按中轴线计算:L2=(a-25*2+b-25*2)*2+(2*11.9+8)d-3*1.75d;这里就利用了90度弯钩的弯曲调整值,箍筋有三个180弯钩,应该减去“3*1.75d”。在施工中有个计算箍筋长度的公式是“2A+2B+26.8d”就是这样推导出来的,当然,这里A、B都是指箍筋的内皮长度。
2、180度弯钩的计算不同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
3、90度弯钩的计算不同: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
(9)钢筋长度为什么要按外皮计算扩展阅读:
钢筋弯钩或弯曲的种类:
1、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
2、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
3、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转半圆弯钩为6.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