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梁端是上部钢筋受拉 下部钢筋受压吗 那怎么算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
梁是上部受压,下部受拉,受压区高度是求x,这个书上有,有效高度是H-a
B. 框架梁梁端底面与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比值限制有何意义
这种限制与施工方没有关系;而是对设计的结构师的规定;
这是框架结构抗专震构造措施的内容,是属抗震概念设计思想的要求,是建筑科研人员通过大量震害调查得出的推理,纳入设计规范再经长期实践来验证,目前,暂无函数论作为依据;
工程设计人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必须遵守规范规定。
见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 梁端箍......(略)
C. 混凝土截面受压区高度
混凝土截面受压区高度就是指: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混凝土受压回区计算高度在一般的使用答过程中使用的等效的计算高度。
混凝土压应力的合力大小不变,单筋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压区高度计算公式:x=((nμ)2+2nμ-nμ)h0,x为受压区高度;n为钢筋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μ为配筋率,μ=Agbh0;b为截面宽度;h0为截面计算高度,其值等于截面高度减去钢筋重心至下边缘的距离。
(3)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PKPM如何实现扩展阅读:
如果在碰撞时,粒子的类型、内部运动状态和数目都未改变,称为弹性散射,相应的截面称为弹性截面。粒子的类型、内部运动状态或数目有改变的碰撞过程统称反应过程,相应的截面称为反应截面或非弹性截面。
截面的单位为靶恩,高能物理中强相互作用散射和反应过程截面的数量级为数十毫靶恩。
一般情况下,一个结构或构件的设计需同时考虑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如::对砼受弯构件设计,除保证构件的正截面和斜截面强度外,还要控制构件的裂缝宽度和变形,使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D. 为什么要控制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专土受压区高度和有属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个人认为应该是针对于梁面钢筋较大的时候,确保梁底有一定的强度。
E.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的计算公式
单筋矩形截面抄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压区高度计算公式:x=((nμ)2+2nμ-nμ)h0,x为受压区高度;n为钢筋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μ为配筋率,μ=Agbh0;b为截面宽度;h0为截面计算高度,其值等于截面高度减去钢筋重心至下边缘的距离。
F.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
1、初定结构方案,一般是结构总工与建筑设计人员商定
2、做初步设计,结构设计人员根据建筑初步设计图纸,布置梁,板,柱等主要构件结构尺寸,并在PKPM中试算,基本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各项指标后,出初步设计图纸。
3、做施工图设计,根据建筑提供的建筑图,在PKPM中建模型,布置梁板柱,计算通过后开始画施工图。
4、个别地方需要手算,比如说悬挑檐口,悬挑雨篷,女儿墙,挡土墙或者个别的。
5、一般来说,梁高的经验取值为跨度的1/12,单项板板厚为跨度的1/30。
(6)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PKPM如何实现扩展阅读
结构选型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应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有:混合结构、框架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一般剪力墙结构、筒体剪力墙结构、筒中筒剪力墙结构)等。
混合结构主要是墙体承重,由于取材方便,造价低,施工方便,我国广泛地应用于多层民用建筑中,但砌体结构承载力低、自重大、抗震性能较差,一般用于7层及7层以下的建筑。
框架结构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的骨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特点是由梁、柱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墙体起维护作用,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好于混合结构,且平面布置灵活。
可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也可构成丰富多变的立面造型,但随着层数和高度的增加,构件截面面积和钢筋用量增多,侧向刚度越来越难以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不宜用于过高的建筑。
现浇框架结构适用最大高度见表1—1。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中设置一些剪力墙,既能满足平面布置灵活,又能满足结构抗侧力要求,一般常用于10~25层的建筑中。
剪力墙结构是依靠剪力墙承受竖向及水平荷载,整体性好、刚度大、抗震性能好,常用于20~50层的高层建筑。
G. 当梁中受压钢筋与受拉钢筋用量相同时,
对一般的混凝土梁而言,限制梁截面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的目的是防止专出现在其受拉钢筋尚未达属到屈服强度之前受压区混凝土首先被压碎的“超筋破坏”现象。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也就是相对受压高度,相当于用来平衡梁端受压钢筋和受拉钢筋差值的那部分混凝土的高度。当一般框架梁端上部受拉的力和下部受压的力大小是一样的,当上部受拉钢筋较大时,下部受压钢筋就需要和混凝土一同受压。梁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计算公式及抗震设计框架梁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限制条件公式分别是 a1 f cbx = f yAs - f y’ As’ + f pyAp + (σpo’ - f py’) Ap’(1)对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 的非预应力混凝土梁,当受拉、受压钢筋采用同一种类钢筋时,式可简化(1) 为 As - As’ = f cbx/ f y (2) x就是相对受压高度 有效高度h0=h-as
H.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是什么意思,计入受压钢筋说的是梁的下部钢筋吗
当采用有明显屈服点的钢抄筋(即规范规定的普通混凝土用热轧钢筋)时,梁的受压区高度规范限制不得大于0.55ho. 所以,你若采取双筋矩形梁配筋方式时,计入受压钢筋与受压区高度没有确定的影响关系。原则应该是,当你充分利用了0.55ho受压区高度还不够时,才考虑布置受压钢筋,此时,就应另增加与受压钢筋相同截面的受拉钢筋。一般情况下都不宜采用,因为需要配置的受拉钢筋很多,造成钢筋拥挤而不能充分利用。况且,作为框架梁的支座负弯矩过大会严重损害柱节点的抗震能力,为防止框架柱产生塑性铰而必须调幅,降低框架梁的支座负弯矩。
I. 在进行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设计时为什么要对梁端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进行限制
呃,你这来问题……
实际上任源何梁,不管是否考虑抗震,也不管是否框架梁,都要限制相对受压区高度的。
之所以要限制,是因为一旦超限,那么梁破坏的形式就是在钢筋屈服前混凝土就先压碎了,这是一种瞬间的脆性破坏,同时也无法形成塑性铰重新分布内力。不符合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要求。
J.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是什么意思...用白话讲。
对一般的来混凝土梁而言,限制梁截源面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的目的是防止出现在其受拉钢筋尚未达
到屈服强度之前受压区混凝土首先被压碎的“超筋破坏”现象。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也就是相对受压高度,相当于用来平衡梁端受压钢筋和受拉钢筋差值的那部分混凝土的高度。当一般框架梁端上部受拉的力和下部受压的力大小是一样的,当上部受拉钢筋较大时,下部受压钢筋就需要和混凝土一同受压。
(10)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PKPM如何实现扩展阅读:
纵向受力钢筋确定原则有三:
1) 根据构件在承受荷载作用及地震等其他因素作用下,在结构中产生的效应(强度、刚度、抗裂度)的计算结果;
2) 应≥该类构件最小配筋率;
3) 满足最小配筋要求来配置的钢筋,比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9.2.1条的规定: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必须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