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关于箍筋间距构造要求
你问的太笼统了,关于箍筋间距,不同的构造有不同的要求。
1.以独立墩柱作为支撑的板,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其间距不应大于1/3板厚。箍筋应采用闭合式,并箍住架立钢筋。
2.钢筋混凝土梁中,应设置直径不小于8mm且不小于1/4主钢筋直径的箍筋,,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梁高的1/2且不大于400mm;当所箍钢筋为按受力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不应大于所箍钢筋直径的15倍,且不应大于400mm。在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当绑扎搭接钢筋受拉时不应大于主钢筋直径的5倍,且不大于100mm;当搭接钢筋受压时不应大于主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大于200mm.在支座中心向跨径方向长度相当于不小于一倍梁高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
近梁端第一根箍筋应设置在距端面一个混凝土保护层距离处,梁与梁或梁与柱的交界范围内可不设箍筋;靠近交接面的一根箍筋,其与交接面的距离不宜大于50mm。
3.配有普通箍筋(或螺旋筋)的轴心受压构件(钻挖孔桩除外),箍筋应做成闭合式,其直径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1/4,且不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的15倍、不大于构件短边尺寸(圆形截面采用0.8倍直径)并不大于400mm。
4.盖梁截面内应设箍筋,其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柱式墩台的柱身间设置横系梁时,横系梁四角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6mm的纵向钢筋,并设直径不小于8mm的箍筋,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横系梁的短边尺寸或400mm。
B. 桥梁涵洞规范上规定的保护层厚度是最外层钢筋厚度还是主筋的保护层厚度假如是主筋,是到主筋中还是主筋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或者说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 8.1 混凝土保护层
1.适当调整了钢筋的保护厚度规定,明确结构以最外层钢筋计算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一般环境下保护层厚度略有增加,恶劣环境下,增加幅度很大。
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标准,为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设计使用年限50年的混凝土结构,对混凝土保护层作以下调整。(8.2.1)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 厚度 c (mm )
环境等级 板 墙 壳 梁 柱
一 15 20
二 a 20 25
二 b 25 35
三 a 30 40
三 b 40 50
注: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 C25 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 5 mm;
2 钢筋混凝±基础应设置混凝土垫层,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屡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
起,且不小于 40mm, 2.当有充分依据并采取下列有效措施时,可适当减小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1)构件表面有可靠的防护层;
(2)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并能保证预制构件混凝土的质量;
(3)在混凝土中掺加阻锈剂或采用阴极保护处理等防锈措施;
(4)当对地下室墙体采取可靠的建筑防水做法或防腐措施时,与土壤接触一侧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25mm。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可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焊接钢筋网片,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并应采取有效的绝缘、定位措施。
3. 其它措施
(1)根据结构所处的环境,更细致的确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一般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仅作微调,略增大;对恶劣环境下的保护层厚度,增幅较大。
(2)从混凝土碳化、脱钝和钢筋锈蚀的耐久性角度考虑,不再以纵向受力钢筋,而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钢筋网片等)计算保护层厚度,因此板墙类构件增加约6~10mm;梁、柱
类构件增加8~14mm。
(3)为简化计,按平面构件(板、墙、壳)及杆系构件(梁、柱)分两类确定保护层厚度;简化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强度等级C30以上统一取值。
(4)考虑碳化速度的影响,使用年限100年的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年使用年限结构保护层的1.4倍。
(5)为保证握裹层混凝土对受力钢筋的锚固作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钢筋直径。
(6)基础底面要求作垫层,基底保护层厚度仍取40mm。
以上内容摘录:天津大学 王铁成 康谷贻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在11G101中
注:1.表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最外层钢筋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适用于设计年限50年的混凝土结构。
2.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3.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结构,一类环境中,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数值的1.4倍;二、三环境中,应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 C25 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 5 mm。
5.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垫层顶面算
起,且不小于 40mm;无垫层时不小于 70mm
C. 谁能告诉我钢筋混凝土管涵洞要求
4.2.1钢筋混凝土管涵适用于缺少石料地区有足够填土高度的小跨径暗涵,一般采用
单孔,多孔时不宜超过3孔。
涵洞位置应符合沿线线形布设要求。当不受线形布设限制时,宜将涵洞位置选
择在地形有利、地质条件良好、地基承载力较高、沟床稳定的河(沟)段上。
4.3.9涵洞出入口处应设端墙或翼墙,其式样和尺寸应使涵洞具有相应的过水能力和
保证涵洞处路堤的稳定。端墙或翼墙与洞身应设缝隔开,缝内填以不透水材料。
D. 盖板涵洞的基础钢筋怎么布置
这个有讲究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各有优缺点。你上鲁文建筑服务网这个专业网站,去论坛发布你的问题,那里都是建筑圈内人士,会有很多人解答你的问题,回答的会比较全面和权威。你自己进行甄别就行了。
E. 关于箱涵钢筋的解释
箱涵施工一般采用现浇,在开挖好的沟槽内设置底层,浇筑一层混凝土垫层,再将加工好的钢筋现场绑扎,支内模和外模,较大的箱涵一般先浇筑底板和侧壁的下半部分。
再绑扎侧壁上部和顶板钢筋,支好内外模,浇筑侧壁上半部分和顶板。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拆模,在箱涵两侧同时回填土。
(5)涵洞钢筋如何设计规范扩展阅读
涵身分节施工
1、钢筋、混凝土等原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钢筋、模板及混凝土施工必须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F 50)第 4/5/6 章节所述要求;
2、涵洞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与墙身的搭接范围,强度达到 2.5MPa 后采用人工凿毛,或强度达到 10MPa 后机械凿毛;
3、浇筑墙身混凝土前,凿毛处洒水润湿,并先浇筑一层同等强度的水泥砂浆;
4、对于有特殊防水要求的涵洞,钢筋绑扎时,按设计要求固定涵身施工缝的止水带安装,沉降缝材料规格、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5、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85%时,方可拆除临时支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100%后,方可进行土方回填施工;
6、对于工程数量较大,结构形式较单一的箱涵,也可采用模板台车进行施工;
7、涵洞两侧对称分层回填,涵洞顶 1m 范围内用小型夯机薄层碾压,且不得通行重型车辆。
F. 涵洞钢筋图
2N5应该是指2根5号钢筋 N11应该表示11号钢筋 4N7Ф14应该是指4根7号钢筋,钢筋直径为14mm的一级钢筋 Ф表示一级钢筋
G. 涵洞钢筋安装质量检验报告单里的受力钢筋间距设计值怎么算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9.1.3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于250mm。9.2.1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应少于2根。2梁高不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梁高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3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H. 涵洞的钢筋绑扎
不
规范要求主筋与分布筋满扎,主筋与主筋满扎,板筋属于是分布筋。
另外,即使规范是要内求满扎容,现实施工中也不是按照满扎来的。
钢筋绑扎的精要所在是为了两个字——固定。牢固结实是目的。
你要明白一点。钢筋绑扎只要起到固定作用的话就可以。结构受力依靠的是钢筋和混凝土的相互配合,而不是看绑扣是不是结实。
I. 要建一座涵洞,上面使用现浇盖板,钢筋混凝土厚度30cm,水泥标号c30,要求承重130吨,该如何配筋
需要配置钢筋的数量与混凝土构件受力大小有很大关系。
需要先计算受力大小,然后按照国家颁布的规程计算钢筋数量。
如何计算可以到网络上搜索“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计算”关键词,可以找到设计规程、设计教程、和设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