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梁纵向受力的钢筋间距怎么计算
钢筋间距是指钢筋的中心距,一般是扣除钢筋保护层和箍筋后平均分布。
❷ 某梁宽度为250mm,纵向受力钢筋为一排4根,直径为20mm的HRB335级钢筋,钢筋净间距为多少如何计算
钢筋净间距一般为30mm,算法:20*4+30*3+25*2=220mm小于250mm所以合理,如果你要用算的:
250-20*4-25*2=120/3=40mm,但一般是用国家规定的30mm(25为保护层)
❸ 对梁,板内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有何规定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
9.1.3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不宜版大权于200mm 当板厚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于250mm。
9.2.1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应少于2根。
2 梁高不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梁高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❹ 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在梁上部和下部各为多少
梁的上部和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根据钢筋的直径和钢筋排数不同而不同,具体如下:
1、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2、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3、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的钢筋水平方向的中矩应比下面2层的中矩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纵向受力钢筋的排距怎么算扩展阅读
规定梁钢筋净距的要求,是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间距太密,不利于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
根据梁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净间距的要求,可以确定梁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的最大根数。
如,当梁的宽度为300mm,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0mm,箍筋为直径8mm的2肢箍时,
1、14mm直径的钢筋在梁上部最多放6根,在梁下部最多放6根。
2、16mm直径的钢筋在梁上部最多放5根,在梁下部最多放6根。
3、18mm直径的钢筋在梁上部最多放5根,在梁下部最多放6根。
4、20mm直径的钢筋在梁上部最多放5根,在梁下部最多放5根。
5、22mm直径的钢筋在梁上部最多放5根,在梁下部最多放5根。
6、25mm直径的钢筋在梁上部最多放4根,在梁下部最多放5根。
❺ 塔吊基础知道竖向钢筋根数怎么算间距
这个基础是上下配双层双向直径22间距118的受力筋,拉筋直径22间距472的钢筋。
横向受力筋:先计算7000*3450部位的钢筋,钢筋长度=7000-保护层厚度*2+350*2,根数=(3450-保护层*2)/118+1。
再计算6200*3550部位的受力筋:钢筋长度=6200-保护层厚度*2+350*2,根数=3550/118(这里就不要再减保护层厚度了,因为上边已经减了两个保护层,根数也不要再加1根了,一个方向只要加1根)。
纵向受力筋计算同横向。
拉筋计算:长度=1850mm(图上给的),根数可以用基础平面面积/0.472/0.472,这里根数计算不需要按长宽尺寸除间距再加1排,因为剖面图中拉筋的起始位置是1/2间距。
❻ 梁的纵向钢筋间距
梁纵向受力钢筋间距规范有规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应少于 2 根。
2、梁高不小于 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l0mm ;梁高小于 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3、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30mm 和 1. 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25mm 和 d。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单位共同修订而成。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各类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践经验,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与国际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和借鉴。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6)纵向受力钢筋的排距怎么算扩展阅读:
混凝土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
1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0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❼ 钢筋受力筋间距的计算
哦,你问这个问题呀,我来试着回答你:
首先,应根据设计条件,计算出构件计内算截面上的受力钢筋面容积。
然后,在钢筋面积数据表格中,选取合理的,满足规范要求的钢筋直径及根数。
在计算截面上,留足规范要求的保护层厚度后,剩下的就是钢筋分布区域长度了。
最后,钢筋间距=(计算截面宽度-2×保护层厚度)/(钢筋根数-1)
就是这么来的,希望能对你有用!致意!
❽ 什么是受力钢筋间距和排距
单根钢筋之间的距离叫做钢筋间距;
不同排钢筋之间的距离叫做排距。
补充:
板受力钢筋的排版距权指底排筋与上排筋(若有)或负弯矩钢筋间的距离。
柱受力钢筋的间距指同侧钢筋之间的距离,柱受力钢筋的排距指不同侧钢筋之间的距离。
梁受力钢筋的间距是平行于水平面的某排钢筋中主筋之间的距离,排距是上下不同排钢筋之间的距离。墙受力钢筋的间距、排距确定相当于双层板配筋竖立起来,同一钢筋帮扎网中竖向或水平钢筋之间的距离为间距,不同钢筋帮扎网之间的距离是排距。
❾ 钢筋混凝土中,柱中配置的钢筋净距与间距是怎么计算的。有计算公式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0.2.1梁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回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
梁上部纵答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钢筋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30mm和1.5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下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25mm和d。
梁的下部纵向钢筋配置多于两层时,两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两层的中距增大一倍。
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
10.3.1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
筋率不宜大于5%圆柱中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不
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
2、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
应设置直径为10-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
或拉筋
3、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对水平浇筑
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可按本规范第10.2.1条关于梁的有关规定取用。
4、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
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❿ 梁的底部纵向钢筋为两排时,上线两排钢筋间的间距应该是多少
当梁的纵向钢筋有两层,甚至多层时,这时上下钢筋应对齐,不能错列。两层的话,各钢筋上下、左右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等于钢筋直径,且大于等于25mm就可以了。另外注意钢筋保护层厚度。
如果你说的是第二排钢筋与第一排钢筋之间的垂直间距,那么会影响受力钢筋的有效截面高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排距过小会影响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影响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力传递。
当梁较高(Hw≥450mm)时,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竖向裂缝,同时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在梁的两侧沿梁高每隔200mm处各设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腰筋,两根腰筋之间用φ6或φ8的拉筋连系,拉筋间距一般为箍筋的2倍。
(10)纵向受力钢筋的排距怎么算扩展阅读:
1、梁工程量
(1)、梁体积;(2)、梁模板;(3)、梁高度超过3.6m增价;(4)、梁侧装修
2、梁工程量计算方法
⑴、梁的体积=梁的截面面积*梁的长度
现浇混凝土梁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伸入墙内的梁头、梁垫并入梁体积内。
①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②圈梁与梁连接时,圈梁体积应扣除伸入圈梁内的梁的体积。
③在圈梁部位挑出的混凝土檐,其挑出部分在300px以内时,并入圈梁体积内计算;挑出部分在300px以外时,以圈梁外皮为界限,挑出部分为挑檐天沟。
④预制混凝土梁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⑵、梁的模板面积=(梁侧面高之和+梁底)*梁的长度
天津2004计算规则: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按照设计施工图示混凝土体积计算。
⑶、砼梁高度超过3.6m增价=砼梁高度超过3.6m的墙体体积总和
⑷、梁侧装修=梁外露长度*装修长度
3、梁工程量计算的难点
⑴、梁的体积计算,要考虑与柱子、砼墙、梁相交时的扣减情况。
⑵、梁的模板不好计算,要考虑净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