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基础下翻梁板筋如何布置,板面筋是在梁筋上面还是下面
顶平梁板式筏形基础(下翻梁),板面筋是在梁筋下面。板面筋是在梁筋下面,是因为对于梁板筏式基础,在计算时按倒楼盖模型计算,地基反力作为均布荷载加在板底下,因此,其作用效应与正常楼板相反,所以地下室底板上层钢筋放在基础梁面筋的下面,作为板内纵向受力钢筋,而底板下层钢筋是作为负筋。
建筑工程梁板钢筋绑扎施工一般要求:
1、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设计距离。
2、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其余同柱。
3、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桩基承台梁支撑的底板,这要看计算模型如何取的了,还得针对具体情况分析。
(1)板受力钢筋如何布置及图解扩展阅读: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如楼盖、屋盖、阳台、雨篷和楼梯等,在建筑中应用十分广泛。在特种结构中水池的顶板和底板、烟囱的板式基础也都是梁板结构。钢筋混凝土楼盖是建筑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6~12层的框架结构,楼盖用钢量占全部结构用钢量的50%左右;
对于混合结构,其用钢量主要在楼盖中。因此,楼盖结构选型和布置的合理性以及计算和构造的正确性,对建筑的安全使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B. 双向板的受力钢筋怎么布置
双向板则全部板端均为支座、板下部板双向全为受力筋,上部四周均需设置内构造负筋。受力状态更为合容理经济。
双层双向配筋的板用任意一种布置方法都可以的,可以一个方向一个方向的布置,也可以同时布置。不过最快的方法是当上下配筋一样时可以用双网双向布置的方法;当板的上下配筋不同时可以用XY向布置的方法来布置,布置时要选择一下底筋和面筋。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双向的板不可以用负筋来布置的,因为负筋不是通长布置的,只是局部布置了板跨的1/3或者是1/4。受力筋和面筋都是整块板通长拉通的配筋。
C. 板支座负筋在图纸上怎么表示
板支座负筋在图纸上表示方法如图:
支座有负筋,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负弯矩的钢筋,俗称担担筋。
梁支座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有贯通与非贯通之分。一般结构构件受力弯矩分正弯矩和负弯矩,抵抗负弯矩所配备的钢筋称为负筋,,通常指板、梁的上部钢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构造钢筋习惯上也称为负筋。
当梁、板的上部钢筋通长时,大家也习惯地称之为上部钢筋。端支座负筋和中间支座负筋就是梁两端的和中间的钢筋。
(3)板受力钢筋如何布置及图解扩展阅读:
计算方法
端支座负筋长度:
第一排钢筋长度 = 本跨净跨长/ 3 + 锚固(相邻两跨都有负筋时取长跨净跨长/ 3 +锚固);第二排钢筋长度 = 本跨净跨长 / 4 + 锚固(相邻两跨都有负筋时取长跨净跨长/ 4+锚固)。
注:
1、锚固长度同梁上部贯通筋锚固;
2、 当梁的支座负筋有三排时,第三排钢筋的长度计算同第二排。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第一排钢筋长度 = 2 * Ln/3 + 支座宽度;第二排钢筋长度 = 2 * Ln/4 + 支座宽度。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D. 求图解,钢筋的分布筋与受力筋的区别
我想你应该有受力筋的概念。分布筋的设置是为受力筋而来的。
你试想一块混凝土板,四边支承,我们假设它四边都是连续的,也就是板底受力、板支座也受力。
如果是单向板,板底只有短边一个方向受力,需要配钢筋,而长方向不受力,理论上可以不配筋;但实际上长方向也是受力的,受的是温度应力、支座变形等较小的力;如果长方向不配筋,那么有两个问题:1、我们布置钢筋都是按一定的间距,平行受力方向布置的,如果只有短方向的钢筋,那这个钢筋的位置没有办法固定,在浇混凝土的时候,它们会被混凝土流动的力量挠动,可能几根钢筋都凑到一起去了,也可能钢筋横过来了等等,这样钢筋的受力就不对了;2、长方向没有钢筋时,混凝土在这个方向很容易就开裂了,因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非常小。混凝土板底就会有平行于短向钢筋的裂缝。
如果是双向板,板底双向受力都有受力钢筋。但支座都是一个方向受力的,同样需要分布筋来定位受力筋和抵抗温度和支座变形带来的次应力。
其实梁中的架立筋也是一种分布筋,如果没有这个架立筋,混凝土一浇下来,那些箍筋怎么会乖乖地呆在固定的位置呢?
E. 板负筋,底筋,面筋,跨板受力筋,在图上怎么区分
板负筋布置在板边,筋长较短,勾向下,一般注明长度;
底筋布置在板中,筋长为板长尺寸,勾向上;
面筋与底筋相同只是勾向下;
跨板受力筋为筋长度大于所在板长度(此筋代替了面筋及负筋)。
(5)板受力钢筋如何布置及图解扩展阅读:
施工方法:
(1)负筋悬挂施工方法对于控制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在实践中有极好的效果,也有一部分工程,尽管使用了该“悬挂法”,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检测中合格点率仍然较低,究其原因,问题出在管理不到位,使用方法不当。因此,加强管理是质量的根本保证,不能因为新工法而疏于管理。
(2)负筋悬挂施工方法应注意以下事项:
1.每侧负钢筋网宜用两根以上粗筋悬挂,单根效果不佳;
2.粗筋长度宜≥3m,直径宜选Ф20以上或刚度较大的镀锌钢管),这样既能保证支座的整体刚度,且解扣方便;
3.负钢筋必须与悬挂筋逐点绑扎;
4.粗筋宜两端设固定撑脚,其余用活动马蹄铁支撑,支撑高度要准确。
(3)楼板负弯矩钢筋悬挂施工方法是在常规钢筋保护层支撑支垫的基础上进行的,常规的对钢筋的支撑支垫不能省略。
F. 筏板基础的钢筋排布
根据《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图解》介绍:基础底板顶面短向钢筋在上层,长向钢筋在下层;
基础底板底面短向钢筋在下层,长向钢筋在上层;方便记忆,就记成筏形基础板钢筋为“短向钢筋夹长向钢筋”,象夹芯饼一样,长的在中间,短的在两面。
这样操作的优点:
1、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
2、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
3、 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
4、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 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6)板受力钢筋如何布置及图解扩展阅读:
钢筋排布时的注意事项:
1、绑扎前应用粉笔画好底板钢筋的分档标点线和钢筋位置线,并摆放下层钢筋。
2、钢筋的摆放顺序:底板底层钢筋:长向筋在下,短向筋在上;底板面层钢筋:短向筋在下,长向筋在上,所有交点均应绑扎。需要注意的是,保护层的厚度,钢筋搭接及端部钢筋的锚固。
3、筏板底部与顶部纵筋弯钩交错12d,侧面构造封边钢筋为12@200,绑扎在筏板主筋内侧,至少有一根侧面构造纵筋与两交错弯钩绑扎。
4、受力钢筋焊接或搭接接头位置应正确,在连接区内,纵筋可以搭接或焊接,但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得大于50%。
5、基础钢筋保护层厚度:筏板底面和侧面:50mm;筏板顶面25mm;柱35mm,外墙外侧:50mm;外墙内侧及内墙:25㎜,保护层垫块间隔0.6-0.8m,应与钢筋绑牢,不应漏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筏板基础
G. 请教一下,下图中的“底板钢筋附加钢筋”和“附加钢筋”是怎样的排列方式
根据图来可以看出,标注是对源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均有标注。说明是双层双向布置。上面写的是底板钢筋附加钢筋,这应该是板的面筋,主筋按直径为14的三级钢,每200间距布置一根,附加钢筋按直径为12的三级钢,每200间距布置一根.
下面写的是附加钢筋(这个地方,个人认为是图纸标注错误),这应该是板的底筋,主筋按直径为22的三级钢,每150间距布置一根,附加钢筋按直径为14的三级钢,每150间距布置一根.
H. 分布筋 构造筋 受力筋在单向板中是如何布置的
受力筋: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受拉力的那部分钢筋及抗剪切的起弯筋.吊筋等内。
分布筋容: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上部,与受力钢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
构造钢筋:在垂构造钢筋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
(1)以板的开间、进深跨度区分:如果是单项板,那么平行于短跨方向的钢筋是受力筋,平行于长跨方向的钢筋是架立筋。如果是双向板,那么长跨、短跨方向的钢筋全部是受力筋。
(2)以钢筋直径上来区分:钢筋的直径大的为受力筋,直径小的钢筋为分布筋;
(3)以布置上来区分:正弯矩筋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