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
钢筋保护层
厚度
检测
答:《混凝土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50204—2002(2010版)
一、
钢筋
安装中有表5.5.2(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其要检查(不是检测)项目中,有
受力钢筋
保护层厚度
允许偏差
基础
±10mm,柱、梁±5mm,板、墙、壳±3mm。其注:2
表中梁类、板类
构件
上部
纵向受力钢筋
保护层厚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超过
表中
数值
的1.5倍
尺寸偏差
。
二、
结构
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只允许检查梁类构件和板类构件。
E.0.4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10mm,
﹣7mm,对板类构件﹢8mm,﹣5mm。
E.0.5
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应分进行验收。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80%,可再抽取相同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
3、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本附录
E.0.4
条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贰』 钢筋保护层见证取样内容怎么写啊
不用复见证取样,委托检测就可制以,由施工方委托质检站进行检测
填写委托单
写明工程名称、施工单位等基本信息
按标准规范抽取梁类构件及板类构件数量
梁类构件写梁宽、根数、钢筋直径
板类构件写根数及直径
『叁』 建筑测钢筋保护层怎么测
成品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使用的是钢筋保护层检测仪(也称为钢筋保护层扫描仪、钢筋保护层测定仪)。
钢筋保护层检测(以下简称钢筋仪),可用于对现有钢筋混凝土工程及新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检测:确定钢筋的位置、布筋情况,根据已知直径检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具有布筋扫描功能。此外,也可对非磁性和非导电介质中的磁性体及导电体的位置进行检测,如墙体内的电缆、水暖管道等。该仪器是一种具有自动检测、数据存储和输出功能的智能型无损检测设备。产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对钢筋保护层测定仪的要求。
一、主要功能:
1.检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位置、估测钢筋直径。
2.具有专门针对密集筋的测试功能,能对密集区的钢筋分布进行分析。
3.可进行网格测量,两个方向连续扫描,显示钢筋网格分布图。
4.配有检测小车,可自动测量钢筋间距。钢筋位置以网格图层显示。
5.可进行剖面测量,一个方向连续扫描,显示剖面钢筋分布图。
二、技术指标:
1. 适用范围:φ6—φ50;保护层6-190 mm。
2.保护层检测精度: 6—79mm,误差≤±1mm;80—119mm,误差≤±2mm;120—190mm,误差≤±3mm;
3.钢筋直径检测精度:误差≤±1个规格(规格正确);
4.钢筋定位精度:误差≤±3mm;
5.LD显示屏:124×80(mm);电源:9VDC60节5#电池);
6.工作温度:-10º—40℃;工作湿度:<90%;
7.重量: 0.7kg;尺寸:220×180×70(mm)
8.网格扫描范围:0.5m×0.5m,1m×1m,2m×2m
『肆』 测混凝土管的保护层厚度怎么取点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对于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方法作了明确论述。
对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其检验范围主要是钢筋位置可能显著影响结构构件承载力和耐久性的构件和部位,如梁、板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由于悬臂构件上部受力钢筋移位可能严重消弱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故更应重视对悬臂构件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
1.检测部位
E.0.1.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
2.检测数量
E.0.1.2 对梁类、板类构件,各应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少于50%。
3. 检测方法
E.0.2 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
E.0.3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检测操作应符合相应规程的规定。
4.允许偏差
E.0.4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
5.验收条件
E.0.5.1 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E.0.5.3 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本附录E.0.4条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6.复式抽样再检
E.0.5.2 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
『伍』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按什么比例抽取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按什么比例抽取。
答:您问的是: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难答!并不是一般项目的检查的抽查构件数量的比例。也不是结构实体检验的抽样数量(比例)。
哪是:
10.1.6 当未能取得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被判为不合格或钢筋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机构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测。
条文说明:
10.1.6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已有相当多的方法可以检测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采用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后装拔出法等检测混凝土强度,可优先选择非破损检测方法,以减少检测工作量,必要时可辅以局部破损检测方法。当采用局部破损检测方法时,检测完成后应及时修补,以免影响结构性能及使用功能。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合同的规定,进行实体的结构性能检验。
但也没有述清:“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按什么比例抽取”。看来只有按:
10.1.5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抽样数量、检验方法、允许偏差和合格条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
条文说明:10.1.5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关系到结构的承载和、耐久性、防火等性能,故除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尺寸偏差检查外,还应对结构实体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应按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执行。
这种检验既针对现浇结构,也针对装配式结构。
哪只有按:E.0.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的规定要求了:
E.0.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
2 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E.0.2 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要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
条文说明:E.0.1~E.0.2 对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其检验范围主要是钢筋位置可能显著影响结构构件承载力和耐久性的构件和部位,如梁、板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由悬臂构件上部受力钢筋移位可能严重削弱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故更应重视对悬臂构件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
『陆』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取点是怎么取的
板按总板数收取不少于15%,梁和悬挑梁合计不少于15%,其中悬挑梁占其中的一半。
『柒』 请问钢筋保护层厚度怎么抽样
施工时:通过钢尺检查,主筋到模板的距离。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版础,应抽查构权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相应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捌』 钢筋保护层是整幢检测还是抽检检测
钢筋保护层不可能整幢检测,肯定是按一定的比例抽检。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2011年版)
附录E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E.0.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 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
2 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E.0.2 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 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 点
E.0.3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检测操作应符合相应规程的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
E.0.4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
E.0.5 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2 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 ,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
3 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本附录E.0.4 条规定允许偏差的1.5 倍。
『玖』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操作步骤
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9.2.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9.2.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9.2.5条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10.1.2条国家标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必须对重要部位进行结构实体检验,主要检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需要对重要构件,特别是悬挑梁和板构件,以及易发生钢筋位移、易露筋的部位,采用非破损(用先进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此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7~+10mm;对板类构件为-5~+8mm。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为合格。当合格点率小于 90%,但不小于 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检验,当两次抽减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才能判为合格。且每次抽样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