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现浇楼板的钢筋被损伤,请问该怎么补救有什么影响
于楼板面筋露筋底筋露筋面,筋露筋主要负筋竖直翘或楼板厚度足所致,该处楼板厚度进行检测发现处楼板厚度足现象,具体边缘15厘米范围内,由于模板高度足边模高仅8.5厘米,造该处砼楼板厚度,才终导致板面负筋突混凝土外处于保护状态经现场测定负筋超混凝土面0.5至1.3厘米获现场监理确认同意采用加注细石混凝土处理:
具体:
(1)除锈:由于钢筋外露段间表面产铁锈使钢筋与混凝土良粘结,所必须露筋部位进行除锈处理具体工使用钢刷钢筋表面铁锈刮除并清理干净。
(2)凿毛:确保层细石混凝土与基底混凝土具良粘结,先用钢丝刷清除表面浮层污物,采用工凿毛凿掉表面混凝土使基底露坚硬、牢固混凝土面凿毛务必彻底全面宜深度免损坏混凝土。
(3)冲洗饱:凿除混凝土表面采用自水碎屑、灰尘冲洗干净并连续、均匀喷洒使表层混凝土达饱状态且表面明水增加粘连配水泥油均匀涂洒于接触面。
(4)支模由于处理处板面露筋连廊两侧砼栏杆板施工完毕,才进行所用混凝土栏杆板作边模并栏杆板内侧弹线控制标高,由于板负筋突混凝土面高1.3厘米,所细石混凝土浇筑厚度3厘米。
(5)浇捣细石砼现场连廊板混凝土C30现拟采用高标号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配料严格按C35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拌制,由现场台自落式搅拌机搅拌,再用斗车运至二楼连廊待浇筑,处工平摊捣振密实初凝压光。
⑵ 建筑柱,墙主钢筋位移,怎么预防和处理
一、对钢筋位移问题按照如下方法处理:
根据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T 01-26-2003中关于钢筋位移的相应要求,具体处理措施如下:
1、钢筋位移不大于20mm:
如果钢筋位移在20mm范围内,可剔凿钢筋根部的混凝土,深度约6~8厘米,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保证模板支设即可。这样的处理,符合钢筋≥1:6改变位置的要求。按照≥1:6的比例调整即如果钢筋位移了20mm,在顶板以上不小于20×6=120mm的高度范围内调整到位。禁止采用热处理的方式,将钢筋煨弯。
2、20mm<钢筋位移尺寸≤40mm:
如果钢筋位移在20mm到40mm之间,同样将钢筋根部的混凝土剔凿约8厘米深度,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保证模板支设,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同原结构钢筋,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
3、钢筋位移≥40mm:
如果钢筋位移大于40mm以上,将钢筋根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同时采取根部结构植筋的方法加固,规定植筋深度h≥12d,规格同原钢筋。所植钢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植筋所用锚固胶的锚固性能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或获准使用的植筋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增添掺料。植筋时先把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用加长钻头钻孔,钻孔时在钻头上做好钻孔深度标志,然后用电吹风机的吹风管深入钻孔吹干净灰尘,植筋胶置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前,应按固化期间禁止扰动。
二、预防以上质量控制措施
1、应在墙体钢筋上口设置水平梯子筋,在柱钢筋上口放置定位套卡。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要由看筋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及时校正,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砼浇注后,应立即检查、校正、固定,防止偏位,特别对暗柱及门窗洞口暗柱钢筋,更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严格落实质量检查管理制度,对工程质量从严要求。项目部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及有关图集和规范要求执行,对各项施工质量过程进行监控。要求各班组长加强管理,组织好交接检验收工作,以防类似问题的发生。
来源于问问我
⑶ 浅谈钢筋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1.钢筋加工
1.1条料弯曲
1.现象
沿钢筋全长有一处或数处“慢弯”。
2.原因分析
每批条料或多或少几乎都有“慢弯”。
3.预防措施
减轻条料弯曲程度。
4.治理方法
直径为14mm和14mm以下的钢筋用钢筋调直机调直;粗钢筋用人工调直:可用手工成型钢筋的工作案子,将弯折处放在卡盘上板柱间,用平头横口扳子将钢筋弯曲处扳直,必要时用大锤配合打直;将钢筋进行冷位以伸直。
1.2钢丝表面损伤
1.现象
冷拔低碳钢丝经钢筋调直机调直后,表面有压痕或划道等损伤。
2.原因分析
(1)调直机上下压辊间隙太小。
(2)调直模安装不合适。
3.预防措施
(1)在一般情况下,钢丝穿过压辊之后,应使上下压辊间隙为2-3mm。
(2)根据调直模的磨耗程度及钢筋性质,通过试验确定调直模合适的偏移量。
4.治理方法
取损伤较严重的区段为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和反复弯曲试验,如各项力学性能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则钢丝仍按合格品使用;如不符合要求,则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仅允许用作架立钢筋或分布钢筋,而且在点焊网中应加强焊点质量检验。
1.3箍筋不方正
1.现象
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成90°,或两对联角线长度不相等。
2.原因分析
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纸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
3.预防措施
注意操作,使成型尺寸准确;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
4.治理方法
当箍筋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时,对于Ⅰ级钢筋,可以重新将弯折处直开,再行弯曲调整;对于其他品种钢筋,不得直开后再弯曲。
1.4成型尺寸不准
1.现象
已成型的钢筋长度和弯曲角度不符合图纸要求。
2.原因分析
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
3.预防措施
加强配料管理工作,根据本单位设备情况和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料时事先考虑周到;为了画线简单和操作可靠,要根据实际成型条件,制定一套画线方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的位置规定备用。一般情况可采用以下画线方法:画弯曲钢筋分段尺寸时,将不向角底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在弯曲操作方向相反一侧长度内扣除,画上分段尺寸线;形状对称的钢筋,画线要从钢筋的中心点开始,现两边分画。 为了保证弯曲角度符合图纸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
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钢筋,如要进行大批成型,最好先放出实样,并根据具体条件预先选择合适的操作参数(画线过程、扳距取值等)以作为示范。
4.治理方法
当所成型钢筋某部分误差超过质量标准的允许值时,应根据钢筋受力和构造特征分别处理。如果存在超偏差部分对结构性能没有不良影响,应尽量用在工程上;对结构性能有重大影响,或钢筋无法安装的,则必须返工;返工时如需重新将弯折处直开,仅限于Ⅰ级钢筋返工一次,并应在弯折处仔细检查表面状况。
1.5已成型好扔钢筋变形
1.现象
钢筋成型后外形准确,但在堆放或搬运过程中发现弯曲、歪斜、角度偏差。
2.原因分析
成型后往地面摔得过重,或因地面不平,或与别的物体或钢筋碰撞成伤;堆放过高或支垫不当被压弯;搬运频繁,装卸“野蛮”。
3.预防措施
搬运、堆放要轻抬轻放,放置地点应平整,支垫应合理;尽量按施工需要运去现场并按使用先后堆放,以避免不必要的翻垛。
4.治理方法
将变形的钢筋抬放成型案上矫正;如变形过大,应检查弯折处是否有局部出现裂纹,并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1.6箍筋弯钩形式不对
1.现象
箍筋末端未按规范规定不同的使用条件制成相应的弯钩形式。
2.原因分析
不熟悉箍筋使用条件;忽视规范规定的弯钩形式应用范围;配料任务多,各种弯钩形式取样混乱。
3.预防措施 熟悉半圆(180°)弯钩、直(90°)弯钩、斜(135°)弯钩的应用范围和相关规定,特别是对于斜弯钩,是用于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在钢筋加工的配料过程要注意图纸上标注和说明。因为并不是抗震设防地区的所有构件中箍筋都取斜弯钩,而只有某结构部位才帮斜弯钩;至于哪些结构所用构件属于受扭,配料人员也不掌握。如果图纸上表述不清或有疑问,应了解确切后再配料。
4.治理方法
对于已加工成型而发现弯钩形式不正确的箍筋,应做以下处理:斜弯钩可代替半圆弯钩或直弯钩;半圆弯钩或直弯钩不能代替斜弯钩。
2.钢筋安装
2.1骨架外形尽寸不准
1.现象
在模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入模时放不进去,或划刮模板。
2.原因分析
钢筋骨架外形不准,这与各号钢筋加工外形是否准确有关,如成型工序能确保各部尺寸合格,就应多安装质量上找原因。影响安装质量有两点: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
3.预防措施
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4.治理方法
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整理安装绑扎。切忌用锤子敲击,以免骨架其他部位变形或松扣。
2.2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准
1.现象
(1)浇筑混凝土前发现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2)预制板制成后,板底出现裂缝。凿开混凝土检查,发现保护层不准。
2.原因分析
(1)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或垫块垫得太少。
(2)当采用翻转模板生产预制平板时,如保护层处在混凝土浇捣位置上方(浇筑阳台板、挑檐板等悬臂板时,虽然是现浇的,不用翻转模板,也有这种情况),由于没有采取可靠措施,钢筋网片向下移位。
3.预防措施
(1)检查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够。
(2)钢筋网片有可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层偏差,例如用铁丝将网片绑吊在模板楞止上;采用翻转模板时,也可用钢筋承托网片(钢筋穿过侧模作为托件),再在翻转后抽除承托钢筋9如不是采用翻转模板,则在混凝土浇捣后抽除)。
4.治理方法
浇筑混凝土前发现保护层不准,可以采取以上预防措施补救;如构件已成型而发现保护层不准(经凿开混凝土观察或用必要的仪器探测确认),则应根据平板受力状态和结构重要程度,结合保护层厚度实际偏差状况,对其采取加固措施,严重的则应报废。
2.3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1.现象
在绑扎或安装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的数值。
2.原因分析
(1)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的合理搭配。
(2)忽略了某些杆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
(3)错误取用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数值。
(4)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3.预防措施
(1)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要加文字说明。
(2)记住轴心受位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
(3)弄清楚规范中规定的“同一连接区段”含义。
(4)如果分不清钢筋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办理;如果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与配料人员对受位或受压理解不同,则应讲座解决或征询设计人员意见。
⑷ 地基回填土时柱体钢筋遭严重破坏怎么处理
很奇怪的问题。怎么个严重破坏?是否回填时砸弯了预留的柱根接头钢筋?砸断不易发生,回填搞扭了不会扭太厉害,恢复原位即可。主筋弯的严重时,尤其是二级以上钢筋时,有些麻烦。挖出基础表面,清净,调直原筋。靠原位钻孔至设计要求锚固长度深,高强建筑胶与基础混凝土粘牢,切记各筋所围面积重心与原重心应重合,注意保护层满足规范要求,达不到就加大柱根断面。
如是一级钢筋,弯角大于90度,曲率半径又较大,就请设计者现场鉴定可否调直继续用,或鉴定弯折部位是否允许搭接焊,如可,就省事多了。如已套上箍筋,箍筋变形了,因箍筋一般是一级钢,且直径小,整形继续用就是了。
没遇到过你说的情况,问题不详细,按猜想情况答的,可能离题万里了,见谅见谅!
⑸ 钢筋碰撞怎么修改
在计算设置里边的搭接设置
来整体修改工程的搭接设置也可以用构件属性调整命令来单独修改某一个构件的搭接设置。
⑹ revit钢筋碰撞后钢筋为什么变白
导致钢筋发白的原因如下。
1、钢筋除锈剂在使用时候,兑水了,所以导致泛白。
2、将钢筋除锈剂倒入喷壶后,喷洒到钢筋表面后,钢筋尚未干透,正好赶上下雨或是不小心见水,除锈剂被稀释了,导致钢筋出现泛白。
3、钢筋生锈严重,钢筋表面比较脏,使用钢筋除锈剂除锈前,没有对钢筋表面进行预处理,建议先用高压水枪冲洗钢筋表面污渍,待钢筋表面晾干后,再喷涂除锈剂;
4、使用钢筋除锈剂用量不足,注意一定要喷透喷均匀,要像下雨淋一样的效果。
⑺ 在公路上骑电瓶车时被钢筋撞了,交警的责任认定书还没给出,我应该怎么理赔医疗费,误工费等应该怎么办
像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找一个比较高等级的,比如说开发商或者是承包商这些有钱的人来赔偿,如果他不赔偿的话,你可以提起法律诉讼的。
⑻ 工地高空干活摔了一跤钢筋磕到腰有淤青怎么处理
摔伤之后导致局部出现有淤青,目前来说你的这个表现情况不排除有专腰椎骨折等情况导致的表现了属,情况最好先去进行一个腰椎ct检查看一看吧,淤青的症状可以先去对症食用些冰块冷敷,这段时间尽量不要有太多的活动,尤其是重体力活动
⑼ 脚被钢筋扎伤怎么处理
皮肤严重擦伤,先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以及严格的消毒。如果伤口不深,建议应该暴露伤口或者薄层包扎。观察伤口,如果没有明显感染,擦伤局部结痂可以不用处理。如果有渗出或者炎症表现应该再次消毒并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不需要每天换药。指导意见观察伤口,如果没有明显感染,擦伤局部结痂可以不用处理。如果有渗出或者炎症表现应该再次消毒并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不需要每天换药。
如果钢筋严重锈蚀或者粘上泥土,又擦伤严重的话,建议还是要打一下破伤风的预防针。
⑽ 装修打洞碰到钢筋怎么办
打孔时出现了钢筋处,有以下解决办法:
一,放弃此处的打孔。
二,可以以45度角倾斜打孔。方向偏上或偏下,不能左右偏向。
最好越过钢筋,不要打断了,另找地方打眼,以免影响房屋墙体牢固性.墙内配筋主要作用:
(1)竖向受力钢筋其主要作用是承受水平荷载对墙体产生的拉应力。
(2)横向受力钢筋其主要作用是固定竖向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可以承担一定的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