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剪力墙移位五分处理办法
目前,钢筋植筋技术普遍应用,施工单位在处理钢筋移位时,经常简单地切除移位钢筋,重新植筋。这种处理方法不需要剔凿混凝土,节省用工,纠偏速度快,不延误工期。笔者以为,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
1、钢筋位移较小:如果钢筋位移在3厘米左右,剪力墙钢筋的保护层一般15mm,这时钢筋移出模板线10~15mm,可剔凿钢筋根部的混凝土,深度约6~8厘米,然后用扳手将钢筋移至模板线以内,保证模板支设即可。这样的处理,符合钢筋≥1:6改变位置的要求。禁止采用热处理的方式,将钢筋煨弯。
2、钢筋位移较大:如果钢筋位移在4~5厘米以上,需要剔凿混凝土的10厘米以上,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可采用植筋的方法进行处理模板线意外的钢筋。
3、模板线以内的位移钢筋:剪力墙只考虑其平面内的剪力,而不考虑平面外的剪力,所以剪力墙钢筋的位置对剪力墙的受力几乎没有影响,甚至有设计师明确表示:剪力墙钢筋位置是可以沿剪力墙平面任意布置的,而不影响结构,只要钢筋数量是按设计要求即可。而有些配筋很少的剪力墙,钢筋是单排布置的,也是这个道理。懂得了这个道理,剪力墙模板线以内的位移钢筋处理就很简单了,只需按照1:6的比例调整到位即可。
补充说明一下,按照≥1:6的比例调整钢筋意思:如果钢筋位移了5厘米,在顶板以上不小于5×6=30厘米的范围内调整到位。
B. 柱子钢筋移位应该怎样处理
如果是向外位移不大的话可以凿掉一部分砼,钢筋校正后再绑扎,如果是向里位移就以按1/6向外弯折然后加同级别钢筋补强。
C. 剪力墙,梁、柱钢筋偏移怎么处理
当一排放不下 可以做成第二排筋 这个给设计沟通下 图纸会审的时候就可以提出来 钢筋的架立筋长多少 应该是在节点部位增加一根元宝筋与其中一根
D. 顶板混凝土浇筑完,剪力墙放线,钢筋移位,怎么出处理方案
看你偏位多少,一般五公分以内可以像楼上说的那样,把面层混凝土剔除10公分左右,慢慢打弯就可以了,如果是大于10公分就要重新植筋进行处理了
E. 剪力墙竖向钢筋偏位较大,该怎么处理
1、钢筋偏位在1:6以内时,一般是3cm时可以把板砼向下凿掉一部分,把钢筋打弯使其不偏位。按规版定修理好砼部分权。
2、钢筋偏位在1:6以外时,一般是3cmc 以上时,要进行植筋处理(有资质的专业施工单位施工)。
F. 建筑柱,墙主钢筋位移,怎么预防和处理
一、对钢筋位移问题按照如下方法处理:
根据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T 01-26-2003中关于钢筋位移的相应要求,具体处理措施如下:
1、钢筋位移不大于20mm:
如果钢筋位移在20mm范围内,可剔凿钢筋根部的混凝土,深度约6~8厘米,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保证模板支设即可。这样的处理,符合钢筋≥1:6改变位置的要求。按照≥1:6的比例调整即如果钢筋位移了20mm,在顶板以上不小于20×6=120mm的高度范围内调整到位。禁止采用热处理的方式,将钢筋煨弯。
2、20mm<钢筋位移尺寸≤40mm:
如果钢筋位移在20mm到40mm之间,同样将钢筋根部的混凝土剔凿约8厘米深度,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保证模板支设,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同原结构钢筋,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
3、钢筋位移≥40mm:
如果钢筋位移大于40mm以上,将钢筋根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同时采取根部结构植筋的方法加固,规定植筋深度h≥12d,规格同原钢筋。所植钢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植筋所用锚固胶的锚固性能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或获准使用的植筋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增添掺料。植筋时先把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用加长钻头钻孔,钻孔时在钻头上做好钻孔深度标志,然后用电吹风机的吹风管深入钻孔吹干净灰尘,植筋胶置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前,应按固化期间禁止扰动。
二、预防以上质量控制措施
1、应在墙体钢筋上口设置水平梯子筋,在柱钢筋上口放置定位套卡。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要由看筋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及时校正,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砼浇注后,应立即检查、校正、固定,防止偏位,特别对暗柱及门窗洞口暗柱钢筋,更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严格落实质量检查管理制度,对工程质量从严要求。项目部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及有关图集和规范要求执行,对各项施工质量过程进行监控。要求各班组长加强管理,组织好交接检验收工作,以防类似问题的发生。
来源于问问我
G. 剪力墙,梁、柱钢筋偏移怎么处理
剪力墙、柱钢来筋偏源移应该凿除根部砼保护层,按不大于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折弯范围箍筋另加密50%。
钢筋偏处理方法:
(1)墙、柱竖向钢筋偏位20mm以内的,将钢筋轻微弯斜调整到规定的位置。
(2)墙、柱竖向钢筋偏位在20mm及以上的,凿除根部砼保护层,按不大于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折弯范围箍筋另加密50%。
(3)墙、柱竖向钢筋偏位超出50mm的,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可按照同侧墙柱竖筋根数构造重新值筋,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在偏移侧把剪力墙柱尺寸加宽10~30㎜(应经设计人员及建设单位同意)。
(4)墙、柱竖向钢筋偏位较大时,应根据专项加固方案拆除原混凝土重新浇筑。
H. 剪力墙柱钢筋偏位怎样校正
。一种情况就是偏离不大,采用不大于1:6的角度直接弯曲钢筋到设计的位专置, 然后采用立筋属绑扎固定偏位钢筋。
另一种情况是钢筋偏离原位过大,也采用的不大于1:6的角度直接弯曲钢筋到设计的位置,然后在钢筋设计位置按规范进行植筋,新植钢筋与原弯曲校正进行绑扎,绑扎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要求。
第二种校正(处理)措施要取得设计部门的同意。
I. 柱钢筋移位按规范是怎样的处理方法
1、柱钢筋移位的处理,钢筋的偏位在工程施工中应该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通病问题。而且多发生在
墙柱钢筋。
2、柱子偏移产生的原因:
(1)是因为模板
垂直度
没有控制好。
(2)是砼浇筑过程对
钢筋的扰动太大。
(3)是柱子变截面时,钢筋收时,
定位筋
没有做好。
3、要想减少钢筋的偏移问题,主要还是要注重事前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1)首先定位要准确,很多钢筋移位是定位不准确造成的。
(2)首先在钢筋施工时,钢筋固定要牢固,一般用
点焊
与板钢筋基础钢筋焊
牢。保护层常采用的砂浆垫块必须按要求设置,并绑牢固,确保
钢筋保护层
厚
度;要求垫块要有一定的强度,最好采用塑料垫块。
(3)在支设墙柱模板时要注意尽量不要把保护层垫块碰掉或碰坏,要注意保
护;墙柱模板支设完后,要检查上口的钢筋是否与模板接触,如果有,要在墙
柱上口增加垫块,确保墙柱主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4)墙体的水平钢筋应超出楼板面一到两道,并要用要用
拉筋
隔三拉一进行
加固,柱子钢筋的
箍筋
同样要超出层面2
至三个,并加固。
(5)在浇灌混凝土时,注意不要过振。
(6)注意浇筑方向和顺序,防止浇筑时混凝土挤压造成钢筋移位。
(7)做好
成品保护
,防止碰撞造成钢筋移位。
只要按以上要求施工,基本可以避免钢筋偏位。如果发生了偏位,要根据
偏移的大小来进行处理。
若
混凝土浇筑
完成后发现钢筋偏位,则要在底板混凝土上向下凿一些,尽
可能的使偏位钢筋在底板混凝土下矫正,矫正完成后还要增加附加筋,使上层
的荷载能垂直的传入基础。
针对
框架柱
钢筋移位,位移小的可以用1:6
的方法直接矫正,位移较大且
小直径钢筋可以用
植筋
的方法重新生根,但是较大直径的钢筋,应该剔
凿砼至梁主筋,把柱主筋加拐子与梁筋进行焊接,重新生根,这样才能保证钢
筋的抗拉强度和质量,而植筋针对较大直径的钢筋的抗拉能力和砼的握裹力是
不够的。
J. 如果柱子,剪力墙钢筋移位过大,怎样处理
接绑扎,使得位移钢筋按1、位移的钢筋在柱子或剪力墙截面内。
剪力墙结构钢筋的安装要严格按照平法GB 50204-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11G101-1标准图集的要求施工。要抓住钢筋工程施工的重点,加强钢筋工程安装施工质量管理。
剪力墙竖向钢筋的连接,剪力墙钢筋的安装,要依据墙体外皮线位置和墙体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调整最外层钢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按1/6坡度比要求,在校正竖向甩槎钢筋后,进行墙体竖向钢筋的连接。
(10)柱剪力墙钢筋移位如何处理扩展阅读:
截面相同法举个例子,原来的直径是22,需要换算的直径是12,那么就需要2根直径为12的代换。记住只能大不能小。
质量相同法同样举个例子,原来为直径22的钢筋需要2根,其重量假设为50千克,那么需要换直径为12的钢筋,其质量必须大于直径为22的钢筋质量,就是要大于50千克。
这个只是作为施工员在实际中的简单作,不作为计算工程量。图纸上真的说:“剪力墙钢筋双向”的话,设计与施工就无法沟通了(设计没有采用平法规定)手中的图纸当心了。因问反映了图纸的水平。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剪力墙身,墙身编号,由墙身代号、序号以及墙身所配置的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即您所问的剪力墙钢筋双向‘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组成,其中,排数注写在括号内。表达形式为:QXX(X排)当墙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