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预制过梁配筋
依据现场现有条件进行施工,常见的过梁一般都是预制,配筋两根12圆三级钢8-10公分厚,一般都是一层钢筋。按图纸施工需要4根12圆三级钢,箍筋4-5公分无法加工成。所以不现实!
⑵ 这样的过梁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分别是什么
不同形式和不同的受力状况时,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的作用各不相同,在没有扭矩时:
简支内梁:上部钢筋抗压和架容立作用,下部钢筋抗拉。
挑梁:上部钢筋抗拉,下部钢筋抗压。
连续梁:端部支座上部钢筋抗压,下部钢筋抗拉;中间支座上部钢筋抗拉,下部钢筋抗压。
在有扭矩时,所有的梁的上部钢筋下部钢筋都受拉
⑶ 窗过梁的钢筋用量计算
看窗子的大小了,窗过梁的两边达到支座点不小于25CM,如果窗只有一米就四根十个(回即直径10MM大的钢筋答)的钢筋就行,但如果大于的就得加箍筋,并根据窗子大而那四根主筋及箍筋加大,梁也增高。而梁大于45cm还得加构造筋、拉筋。希望能帮助你。
⑷ 什么是过梁常见的过梁有哪些
当墙体上开设门窗洞口且墙体洞口大于300mm时,为了支撑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门窗等洞口两边的墙,常在门窗洞口上设置横梁,该梁称为过梁。
过梁的形式有钢筋砖过梁、砌砖平拱、砖砌弧拱和钢筋混凝土过梁、砖砌楔拱过梁、砖砌半圆拱过梁、木过梁等。
1)钢筋砖过梁:顾名思义,即正常砌筑砖墙时中间夹钢筋
一般钢筋直径6-8毫米,夹两到三根,根据设计需要、有砌一层砖夹一层钢筋,也可砌两层砖夹一层钢筋。砖墙洞口顶部配置钢筋,一般用于荷载不大、跨度较小的门窗、设备洞口等过梁之用,(优点是简单方便快捷,不需要像钢筋混凝土过梁那样立模板)。钢筋砖过梁指在砖过梁中的砖缝内配置钢筋、砂浆不低于M5.0的平砌过梁。钢筋砖过梁,是指在平砌砖定的灰缝中加适量的钢筋而形成的过梁,其底面砂浆处的钢筋,直径不应小于5MM,间距不应大于120MM,钢筋伸入支座砌体内的长度不宜小于250MM,砂浆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砖砌过梁所用砂浆不宜低于M5.0,其跨度不应超过1.5M。对有较大振动荷载或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房屋,不应采用砖砌过梁,而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
2)砖拱过梁:平拱、弧拱,用于洞口宽度小于1米。
3)钢筋混凝土过梁:常用,多为预制构件。
有矩形、L形等形式。宽度同墙厚,高度及配筋根据结构计算确定。两端伸进墙内不小于250mm。
⑸ 过梁的钢筋信息怎么查看图纸总说明里没有啊
一般结构总说明里会有的,如果确实没有,别的图纸也没有的话就得问设计了。
⑹ 过梁图集 上4号钢筋是什么筋,在广联达软件上如何输入
属于通长筋。来
因此过梁要求自比较特殊,广联达软件中可以在单构件中输入,也可以在构建属性中修改(可自定义钢筋)。广联达GGJ软件主要是计算钢筋的重量,只要在单构件中保证数据正确(如钢筋的长度、直径、锚固等),软件也能自动计算出钢筋的重量。
⑺ 常用的过梁类型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情况下采用
过梁的形式有钢筋砖过梁、砌砖平拱、砖砌弧拱和钢筋混凝土过梁、版砖砌楔拱过梁、砖砌权半圆拱过梁、木过梁等。
钢筋砖过梁:一般用于荷载不大、跨度较小的门窗、设备洞口等过梁之用,优点是简单方便快捷,不需要像钢筋混凝土过梁那样立模板;
砖拱过梁:平拱、弧拱,用于洞口宽度小于1米;
钢筋混凝土过梁:常用,多为预制构件。有矩形、L形等形式。宽度同墙厚,高度及配筋根据结构计算确定。两端伸进墙内不小于250mm。
(7)过梁钢筋属性编辑框的内容有哪些扩展阅读
破坏形式:
钢筋砖过梁受弯矩和剪力作用。当过梁受拉区的拉应力超过砖砌体的抗拉强度时,则在跨中受拉区会出现垂直裂缝;当支座处斜截面的主拉应力超过砖砌体沿齿缝的抗拉强度时,在靠近支座处会出现斜裂缝,在砌体材料中表现为阶梯形斜裂缝。
砖砌平拱和弧拱过梁在跨中开裂后,会出现水平推力。此水平推力由两端支座处的墙体承受。当此墙体的灰缝抗剪强度不足时,会导致支座滑动而破坏,这种破坏在房屋端部的墙体处较易发生。
⑻ 一般过梁的钢筋形式是怎么样的 主要是用什么型号
找 砌体抄结构设计规范
第7.2.1条 砖砌过梁的跨度,不应超过下列规定:
钢筋砖过梁为1.5m;
砖砌平拱为1.2m。
对有较大振动荷载或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房屋,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
第7.2.4条 砖砌过梁的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砖砌过梁截面计算高度内的砂浆不宜低于M5;
2 砖砌平拱用竖砖砌筑部分的高度不应小于240mm;
3 钢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层处的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5mm,间距不宜大于120mm,钢筋伸入支座砌体内的长度不宜小于240mm,砂浆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
⑼ 门窗洞口过梁钢筋要求
一般结构设计总说明里有过梁等二次结构的配筋要求~没有的话,根据过梁截面尺寸和长度来查图集,实在没有相关资料,按4根12的三级钢来设置,应该没啥问题
⑽ 过梁的钢筋该怎么设置
要自己设置长度和数量,而且每跟过梁都要自己计算数量,非常不方便,这种过梁很普遍,应该有更好点的设置方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