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梁内钢筋的直径和净距有哪些方面的构造要求
1、纵向受力钢筋:框架梁抗震一、二级直径不得小于14mm,三、四级直径不专得属小于12;净距不得小于25及钢筋直径。
2、腰筋:凡腹板高≧450的,直径不得小于2Φ12间距不大于200两侧配置。
通长筋:框架梁上部不得少于2Φ12。直径不得大于方柱宽的1/20,圆柱弦长的1/20;
框架梁箍筋:直径、间距要求根据抗震等级见规范表6.3.4,加密区箍筋肢距抗震一级不得大于200及20d,二、三级不得大于250及20d,四级不得大于300mm.
框架梁拉钩筋:直径不小于8,间距不大于400mm。
㈡ 为什么要控制梁截面钢筋净间距 不是问净间距多少 是为什么要规定这个净间距不小于30毫米
混凝土三材级配中,最粗骨料石子大小决定的
㈢ 梁内主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的净距分别有什么规定
参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2016年版)
8.2.1 构件中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版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权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d;
2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8.2.1的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8.2.1中数值的1.4倍。
9.2.1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㈣ 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在梁上部和下部各为多少
梁的上部和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根据钢筋的直径和钢筋排数不同而不同,具体如下:
1、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2、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3、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的钢筋水平方向的中矩应比下面2层的中矩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梁钢筋净距不能小于多少扩展阅读
规定梁钢筋净距的要求,是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间距太密,不利于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
根据梁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净间距的要求,可以确定梁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的最大根数。
如,当梁的宽度为300mm,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0mm,箍筋为直径8mm的2肢箍时,
1、14mm直径的钢筋在梁上部最多放6根,在梁下部最多放6根。
2、16mm直径的钢筋在梁上部最多放5根,在梁下部最多放6根。
3、18mm直径的钢筋在梁上部最多放5根,在梁下部最多放6根。
4、20mm直径的钢筋在梁上部最多放5根,在梁下部最多放5根。
5、22mm直径的钢筋在梁上部最多放5根,在梁下部最多放5根。
6、25mm直径的钢筋在梁上部最多放4根,在梁下部最多放5根。
㈤ 钢筋混凝土梁主筋到梁底的净距
净距: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应少于2根。
2 梁高不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梁高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
㈥ 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的轴向通常称为纵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为横向。 横向净距是要求钢专筋绑扎搭接以后要和属旁边的其他钢筋保证有不小于26mm的保护层距离。 钢筋横向间距“不应小于钢筋的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不仅仅是在绑扎搭接中要求,任何位置钢筋间距都应符合上述要求,如梁的同排钢筋间距、上下排钢筋间距,筏板、承台多排钢筋间距等等,这个要求在施工工艺上考虑的是砼浇筑时,钢筋间要有足够的空隙使砼中的粗骨料均匀分布其中,同时保证钢筋见有足够的砼将其隔开,以符合受力要求。
㈦ 梁的上部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大直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钢筋与钢筋之间的净距离应该大于等于3厘米和1.5倍的钢筋直径,需取两者中的较大值。
㈧ 梁的纵向钢筋间距
梁纵向受力钢筋间距规范有规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应少于 2 根。
2、梁高不小于 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l0mm ;梁高小于 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3、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30mm 和 1. 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25mm 和 d。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单位共同修订而成。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各类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践经验,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与国际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和借鉴。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8)梁钢筋净距不能小于多少扩展阅读:
混凝土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
1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0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㈨ 梁纵向钢筋上下两排净间距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当梁的纵向钢筋有两层,甚至多层时,这时上下钢筋应对齐,不能错列。两层版的话,各权钢筋上下、左右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等于钢筋直径,且大于等于25mm就可以了。另外注意钢筋保护层厚度。如果你说的是第二排钢筋与第一排钢筋之间的垂直间距,那么会影响受力钢筋的有效截面高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排距过小会影响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影响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力传递。
㈩ 钢筋机械连接时,连接接头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多少mm
按下面规范规定,35D或500mm便是钢筋笼主筋焊接的错开距离(接头中线至中线)。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原文:
第 5.4.5条 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2 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3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第5.4.6条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ll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2 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3 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