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钢筋保护层和什么有关
和混凝土接触的环境有关系。
1、正常室内,一般都用最小保护层厚度
2、地面以上楼层室外专,25mm
3、室内潮湿属环境主要看潮湿环境类别,一般2a、2b类,保护厚度差不多30mm吧
4、地下室室内一般30~40
5、地下室室外一般50以上
6、地下室室外土质不好的另行考虑保护厚度和保护方式(例如砖模,砂浆,防酸防碱等材质保护层)
⑵ 钢筋的保护层是什么求助。请帮帮忙
定义:
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注意是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版土表面(出自目前最新图权集11G101,原老图集03G101为:主筋或纵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作用:
1、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空气中含水量,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护层越厚)
2、粘结锚固(钢筋要通过保护层把均匀力传到混凝土中,保护层厚度不够的话,会过早出现裂缝,钢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时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锈蚀钢筋)
3、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具体查看平法图籍11G101-1中54页规定,板、墙、壳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⑶ 什么是钢筋保护层
(1)钢筋保护层指的是,受力主筋到混泥土外表面的距离。注意专这里的“主筋”一词属的用意特殊,因为比如有人对围住受力主筋的外围箍筋提出疑问,箍筋尤其是箍筋的转角处理混泥土表面的距离肯定比内边主筋到混泥土的距离(也就是钢筋保护层)短,这个时候的箍筋的保护层就没有达到规范的要求了,其实这种情况大可不必考虑,因为保护层包混的是一个“面”或者是一条“线”而不是一个点。
(2)保护层作用:1.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空气中含水量,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护层越厚) 2.粘结锚固(钢筋要通过保护层把均匀力传到混凝土中,保护层厚度不够的话,会过早出现裂缝,钢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时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锈蚀钢筋) 3。钢筋内部是由无数三角组成,并不是一块直版,为了承受车辆而设计的保护作用
(3)。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钢筋保护层指的是受力主筋的保护层即主筋的外皮到砼外边的尺寸! 具体看一查看平法图籍03G101-1中33页规定,板、墙、壳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最 小厚度表中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于15mm。
⑷ 钢筋保护层的作用
1.保护钢筋不被来锈蚀(空气中含水量,空源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护层越厚)
2.粘结锚固(钢筋要通过保护层把均匀力传到混凝土中,保护层厚度不够的话,会过早出现裂缝,钢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时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锈蚀钢筋)
3.钢筋内部是由无数三角组成,并不是一块直板,为了承受车辆而设计的保护作用
⑸ 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保护层有什么区别
钢筋保护层是混凝土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是保护钢筋的混凝土厚度
一个意思
不同说法
⑹ 钢筋保护层厚度 。
一、钢筋保抄护层厚度如图:
袭二、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从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公称直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对后张法预应力筋,为套管或孔道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⑺ 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是多少
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如下:(要算钢筋根数,构件长的两边保护层一般是5-6公分,算钢筋长度时候,钢筋末端的保护层有是2-3公分。)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最小和最大的要求,老规范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按主要受力钢筋和箍筋、构造钢筋分开要求的,除了主筋有保护层的要求,箍筋也有保护层的要求。但是,新规范统一规定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其实混凝土验收规范上对此有一条说明:混凝土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要求,其允许偏差最大值不得超过1.5倍。
(7)钢筋用什么保护层扩展阅读: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2第102页、11G101-1第54页对“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的说明:
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
2、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3、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一类环境中,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数值的1.4倍;二、三类环境中,应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
5、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网络-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⑻ 用什么东西垫钢筋的保护层最好
塑料卡扣。就是成品的塑料保护层垫块。优点,能嵌入钢筋,不易脱落;施工简单;高度可以定制。
其他有用花岗岩块,有细石混凝土块加铅丝,甚至废钢筋的,缺点多。
⑼ 什么叫钢筋保护层
受力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⑽ 钢筋保护层是什么材料
混凝土
简介: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高强度混凝土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
1.水灰比的确定:高强混凝土水灰比的计算不能采用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的公式,应根据试验资料进行统计,提出混凝土强度和水灰比的关系式,然后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相对应的水灰比。当采用多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其中一个应为基准配合比,其他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0.03。
2.集料用量:
(1)每立方碎石用量G0 高强混凝土每立方的碎石用量VS 为0.9~0.95m3,则每立方中碎石质量为:G0=VS×碎石松散容重
(2)每立方砂用量S0S0=[G0/(1-QS)]QSQS-砂率,应经试验确定,一般控制在28~36%范围内。
3.用水量:计算高强混凝土配合比时,其用水量可用普通混凝土用水量的基础上用减水率法加以修正。在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用水量中扣除按外加剂减水率计算得出的减水量即为掺减水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此时注意一定要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减水率。
4.水泥用量:生产高强混凝土时,水泥的用量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水泥胶砂与骨料的粘结力。为了增加砂浆中胶质结料的比例,水泥含量要比较高,但要注意的是,水泥用量又不宜过高,否则会引起水化期间放热速度过快或收缩量过大等问题。高强混凝土水泥用量一般不宜超过550 kg/m3。
5.试拌调整:对计算所得的配合比结果要通过试配、试拌来验证。拌制高强混凝土必须使用强制式搅拌机,振捣时要高频加压振捣,保证拌和物的密实。要注意试拌量应不小于拌和机额定量的1/4,混凝土的搅拌方式及外加剂的掺法,宜与实际生产时使用的方法一致。
6.配合比的确定:当拌和物实测密度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2%时,可不调整。大于2%时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规定进行相应的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确定后,应对配合比进行不少于6 次的重复试验进行验证,其平均值不应低于配制的强度值,确保其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