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钢筋绑扎系数的计算怎么计算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抗震公式:LlE=ζllaE;非抗震公式:Ll=ζlla。公式中的专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属修正系数ζl,是根据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取用的。
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25 50 100
ζl 1.2 1.4 1.6
当纵向钢筋搭接接头百分率为≤25~50,50~100时,ζl分别按1.2~1.4,1.4~1.6内插取值。
1101系列图集中:
『贰』 钢筋的搭接率系数是多少
震绑扎搭接长度是 : ζ *lae ,非抗震搭接长度是: ζ *la
ζ的取值由截面钢筋搭接率25%,50%,100%分别取1.2、1.4、1.6 。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当受拉钢筋的直径d>25mm及受压钢筋直径d>28mm时候,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2010版新《混规》对这两个数据作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旧规范定的是:28mm和32mm)钢筋的搭接长度一般是指钢筋绑扎连接的搭接长度,也有是不严格的指钢筋焊接的焊缝长度。
(2)钢筋系数怎么算的扩展阅读:
钢筋搭接率即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1(l1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焊接接头当设计有要求时应采用双面焊缝,无特殊要求时一般可采用单面焊缝。对于Ⅰ级钢筋的搭接焊或帮条焊的焊缝总长度应不小于8d;对于Ⅱ、Ⅲ级钢筋,其搭接焊或帮条焊的焊缝总长度应不小于10d,帮条焊时接头两边的焊缝长度应相等。
『叁』 钢筋重量系数表
钢筋重量系数表如下:
钢筋理论重量计算(Reinforcement theory weighing scale):每米的重回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即钢答筋重量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这个公式可以快速地计算出钢筋的重量,方便快捷。
(3)钢筋系数怎么算的扩展阅读:
中文名:钢筋理论重量表
外文名:Reinforcement theory weighing scale
材料:扁钢、钢板、钢带、角钢
公式:钢筋重量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理论重量=0.00617×直径(mm)×直径(mm)
基本参数:
用钢筋直径(mm)的平方乘以0.00617乘以长度L
0.617是圆10钢筋每米重量。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G/m=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钢筋理论重量表
『肆』 谁知道钢筋中的螺纹钢和盘螺的计算系数是多少
你说的是什么钢材。只要是建筑用钢材,不分圆条和螺纹,它们的理论计算重量可用钢筋直径的平方乘以0.00617就等于它每米的重量。1、最常用的是“盘圆”,常被简写作“盘元”,一般是10mm以下的圆钢卷成圈状供应。
2、螺纹就是条状的螺纹钢了。
3、至于“盘螺”,字面理解应该是盘状供应的螺纹钢了,实在没见过这种说话,可能
是“笔误”或是“盘元和螺纹钢”的合指了。
另:钢筋则分为:
(1).一级钢筋(HPB235)普通是光面钢筋,俗称盘条,6——12个圆的最常见。建筑
上常用于制作箍筋、板的分布筋、马镫、墙拉筋等等。
(2).二级钢筋(HRB335)是螺纹钢筋,直径12——25的最为常见,用于梁、柱、剪力
墙等等。直径再大的极少用于工民建,常用于大体积混凝土,例如水工。
(2).三级钢筋(HRB400以上)也是螺纹钢筋,直径与二级钢筋类似,强度更高,但价
格也高,极少用于工民建,常用于特殊建筑。有的人发财了买别墅要订制,要求主筋全
部采用三级钢筋,做成碉堡,实际是非常浪费的愚蠢行为,因为建筑被毁坏的最常见原
因是混凝土被破坏,而不是钢筋。
正规厂家生产的钢筋每隔一段螺纹就会有轧制的标记,表明厂家、直径。例如唐山钢铁
生产的直径16mm的热轧二级钢筋就会有这样的标记:TS16
『伍』 计算钢筋工程量时所用系数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
环境条件 构件名称 砼强度等级
低于C25 C25及C30 高于C30
室内正常
环境 板、墙、壳 15
梁、柱 25
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板、墙、壳 35 25 15
梁、柱 45 35 25
有垫层 基础 35
70
无垫层
注:(1)轻骨料砼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轻骨料砼结构设计规程》。
(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
(3)钢筋砼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
(4)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的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2、钢筋的弯钩长度
Ⅰ级钢筋末端需要做1800、 1350 、 900、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HR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下图所示: 1800的每个弯钩长度=6.25 d;( d为钢筋直径mm)
1350的每个弯钩长度=4.9 d;
900的每个弯钩长度=3.5 d;
3、弯起钢筋的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一般有300、450 、600三种,其弯起增加值是指钢筋斜长与水平投影长度之间的差值。
4、箍筋的长度
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用Ⅰ级钢筋或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D不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一般结构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箍筋的长度两种计算方法:
(1)可按构件断面外边周长减去8个砼保护层厚度再加2个弯钩长度计算。
(2)可按构件断面外边周长加上增减值计算。
箍筋增减值调整表
形状 直径d(mm) 备注(保护层按25mm考虑的)
4 6 6.5 8 10 12
增减值
抗震结构 1350/1350 -88 -33 -20 22 78 133 增减值=25×8-27.8d
一般结构 900/1800 -133 -100 -90 -66 -33 0 增减值=25×8-16.75d
一般结构 900/900 -140 -110 -103 -80 -50 -20 增减值=25×8-15d
(三)钢筋的锚固长度
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各种构件相互交接处彼此的钢筋应互相锚固的长度。如图所示
设计图有明确规定的,钢筋的锚固长度按图计算;,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则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
GB50010—2002规范规定:
(1)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普通钢筋 La=a(fy / ft)d
预应力钢筋 La=a(fpy / ft)d
式中 fy fpy — 普通钢筋 、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t —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时,按C40取值;
d —钢筋直径; a — 钢筋的外形系数(光面钢筋a取0.16,带肋钢筋a取0.14)。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 / mm2)
种 类 符 号 fy
热轧钢筋 HPB235(Q235) ¢ 210
HRB335(20MnSi) Φ 300
HRB400(20MnSiV、20MnSiNb、20MnTi)
360
RRB400(K20MnSi)
360
注: HPB235系指光圆钢筋, 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余热处理钢筋系指带肋钢筋。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 / mm2)
强度
种类 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ft 0.91 1.10 1.27 1.43 1.57 1.71 1.80 1.89 1.96 2.04 2.09 2.14
注:当符合下列条件时,计算的锚固长度应进行修正:
1、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
2、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的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25;
3、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在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有箍筋时,其锚固长度可应乘以修正系数0.8;
4、经上述修正后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按公式计算锚固长度的0.7倍,且不应小于250mm;
5、纵向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0.7倍。
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二级抗震等级: LaE=1.15La
三级抗震等级: LaE=1.05La
四级抗震等级: LaE=La
(2)圈梁、构造柱钢筋锚固长度
圈梁、构造柱钢筋锚固长度应按《建筑抗震结构详图》GJBT—465,97G329(三)(四)有关规定执行,如下图所示。
图中La的有关规定
竖向钢筋 ¢ 12 ¢ 14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15 C20
La 600 480 700 560
用《鲁班钢筋》,还有《广联达》也可以 ,《华微》可能也行。
『陆』 各种型号的钢筋系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这个是一个小软件自动计算出来的截图,如果需要软件请在网络给我发消息
『柒』 计算钢筋物理重量的系数是多少
一、钢筋物理重量的计算
用钢筋直径(mm)的平方乘以0.00617乘以长度L
0.617是圆10钢筋每米内重量。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容)的平方成正比。
G/m=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
二、计算钢筋物理重量的系数是0.00617
『捌』 钢筋代换的强度系数怎么算
全称应该是钢筋代换强度系数: Ⅰ级钢2.4 Ⅱ级钢3.4 Ⅲ级钢3.8 (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例] 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数 [例]某设计配筋为10根圆10,拟用圆8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代换钢筋根数=0.617/0.395*10=15.62,取定16根。采用根数代换时, 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3)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相同或者不同,但材质(设计强度)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 [例]原设计圆10间距180mm(Ⅰ级钢),现采用圆8代换(Ⅱ级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代换钢筋间距=(0.395*3.4)/(0.617*2.4)*180=163(mm)(4)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如下: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 [例]原设计采用4根圆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钢筋,需要几根?代换钢筋根数=(3.85*2.4)/(2.98*3.4)*4=3.65,取定4根[1]
『玖』 钢筋的系数表
这个在混凝土规范的附录B中有详细的表格。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表B.1 公称版直径(mm) 单根钢筋理论权重量(kg/m) 6 0.222 6.5 0.260 8 0.395 8.2 0.432 10 0.617 12 0.888 14 1.21 16 1.58 18 2.00 20 2.47 22 2.98 25 3.85 28 4.83 32 6.31 36 7.99 40 9.87 50 15.42
『拾』 钢筋重量系数是多少
钢筋复型号制 每米的重量(公斤)6 0.222
6.5 0.260
8 0.395
8.2 0.432
10 0.617
12 0.888
14 1.21
16 1.58
18 2.00
20 2.47
22 2.98
25 3.85
28 4.83
32 6.31
36 7.99
40 9.87
50 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