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柱的配筋如何计算 如图
给个例题给你:
柱正截面单向偏心受力承载力计算书
1 已知条件
柱截面宽度b=600mm,截面高度h=600mm,纵向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缘距离as=35mm,弯矩平面内计算长度l0x=4000mm,弯矩平面外计算长度l0y=40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纵向钢筋强度设计值fy=360MPa,非抗震设计,截面设计压力N=500kN,设计弯矩M=300kN·m,截面下部受拉,计算配筋面积。
2 配筋计算
构件截面特性计算
A=360000mm2, Ix=10800000000.0mm4, Iy=10800000000.0mm4
ix=173.2mm, iy=173.2mm
查混凝土规范表4.1.4可知
fc=14.3MPa
由混凝土规范6.2.6条可知
α1=1.00
β1=0.80
由混凝土规范公式(6.2.1-5)可知混凝土极限压应变
εcu=0.0033
由混凝土规范表4.2.5可得钢筋弹性模量
Es=200000MPa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ξb=0.518
截面面积
A=bh
=600×600
=360000mm2
截面有效高度
h0=h-as=600-35=565mm
根据混凝土规范表6.2.15可得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φ=1.000
轴心受压全截面钢筋面积
A's=0.00mm2
根据混凝土规范6.2.3条,判断是否需要考虑轴压力在挠曲杆件中产生的附加弯矩
N/(fcA)=500000/(14.3×360000)=0.10 ≤ 0.9
M1/M2=0.00/300=0.00 ≤ 0.9
lc/i=4000/173.2=23.1 ≤ 34-12(M1/M2)=34-12×(0/300)=34
不需要考虑轴压力在挠曲杆件中产生的附加弯矩影响
偏心距
e0=300000000/500000=600mm
根据混凝土规范6.2.5条可知附加偏心距
ea=20mm
初始偏心距
ei=e0+ea=600+20=620mm
轴向压力作用点至远离压力一侧钢筋的距离
e=ei+0.5h-as=620+0.5×600-35=885mm
假定截面为大偏心受压,则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ξ=N/(α1fcbh0)
=500000/(1.0×14.3×600×565)
=0.103
ξ<ξb,截面为大偏心受压。
截面受压区高度
x=ξh0=0.103×565=58.15mm
x<2as,根据混凝土规范6.2.17-2可得单侧钢筋面积
As=N(ei-0.5h+as)/fy/(h0-as)
=500000×(620-0.5×600+35)/360/(565-35)
=930.29mm2
取全截面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
ρ'smin=0.55%
全截面纵向钢筋最小配筋面积
A'smin=1980mm2
As<A'smin/2,取单侧钢筋面积
As=990mm2
框架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书
1 已知条件
柱截面宽度b=600mm,高度h=600mm,纵向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缘距离as=35mm,箍筋间距s=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箍筋设计强度fyv=300MPa,非抗震设计,竖向剪力设计值V=200kN,轴压力设计值N=500kN,求所需钢筋面积。
2 配筋计算
查混凝土规范表4.1.4可知
fc=14.3MPa ft=1.43MPa
由混凝土规范6.3.1条可得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
βc=1.0
截面面积
A=bh
=600×600
=360000mm2
截面有效高度
h0=h-as=600-35=565mm
截面腹板高度
hw=565mm
由混凝土规范6.3.1条可知截面允许的最大剪应力
τmax=0.25βcfc=0.25×1.0×14.3=3.58MPa
剪力产生的剪应力
τV=V/b/h0
=200000/600/565
=0.59MPa
剪应力τV<τmax,截面尺寸满足条件。
由于λ<1,根据混凝土规范,取λ=1。
由混凝土规范可知混凝土的抗剪承载力
Vc=1.75/(λ+1)ftbh0
=1.75/(1.0+1)×1.43×600×565
=425031.31N
由混凝土规范6.3.12可知轴力抗剪承载力
VN=0.07N=0.07×500000=35000N
由混凝土规范6.3.13可知
V/b/h0=0.59MPa
(Vc+VN)/b/h0=1.36MPa
则可不进行承载力计算,取
Asv=0
同一截面最小箍筋面积
Asvmin=25mm2 >Asv
取箍筋面积
Asv=25mm2
B. 框架柱配筋率怎样计算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最佳答案
剪跨比短柱不好的理由及设计中应该采取的措施
(1)框架的柱端一般同时存在着弯矩M和剪力V,根据柱的剪跨比λ=M/`Vh_o`来确定柱为长柱、短柱和极短柱`h_o`为与弯矩M平行方向柱截面有效高度。λ>2(当柱反弯点在柱高度`H_o`中部时即`H_o`/`h_O`>4)称为长柱;1.5<λ≤2称为短柱;λ≤1.5称为极短柱。
试验表明:长柱一般发生弯曲破坏;短柱多数发生剪切破坏;极短柱发生剪切斜拉破
坏,过种破坏属于脆性破坏。
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柱,柱端的剪力一般较大,从而剪跨比λ较小.易形成短柱或极短柱,产生斜裂缝导致剪切破坏。柱的剪切受拉和剪切斜拉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避免发生进类破坏。
(2)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外框架内核心筒结构等结构中.由于
设置设备层.层高矮而柱截面大等原因,某些工程中短柱难以避免。如果同一楼层均为短
柱,各柱之间抗侧刚度不很悬殊,这种情况下按有关规定进行内力分析和截面设计构造,结构安全是可以保证的。应避免同一楼层出现少数短柱,因为这少数短柱的抗侧刚度远大
于一般柱的抗侧刚度.在水平地震作用或风荷载作用下吸收较大水平剪力,尤其在框架(纯框架}结构中的少数短柱,一旦地震超设防烈度的情况下,可能使少数短柱遭受严重破坏,同楼层柱各个击破,这对结构安全将是极大危险。
因此,当剪力墙或核心筒作为主要抗侧力结构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外框架内核心筒
结构中出现短柱,与纯框架结构中出现短柱应有所不同,重视的程度应有所区分。纯框架
结构的楼梯问甲台处当设置柱闫梁时常使支承该梁的柱形成短柱,为避免出现短柱可在平
台靠踏步处设粱.而梁两端设置从楼层框架梁上支承的小柱,平台板外端不再设梁而楼梯跑板外伸悬挑板。
(3)有抗震设计的框架短柱应按下列要求:
1)必须验算柱的剪压比,其受剪截面应符合:
V≤`(1)/(r_RE)`(0.15`β_cf_cbh_o`) (5-23)
式中 V 柱计算截面的剪力设计值;
`f_c`一一混凝土轴心受压强度设计值;
b——矩形截面的宽度;
`h_o`——柱截面计算力向有效高度;
`β_c`——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不大于c50时取l.O;c80时取O.8;在c50和c80之间时可按线性内插取用;
`γ_RE`------承载力抗震高速系数,取0.85.
2)柱的轴压比,当剪跨比λ不大于2但不小1.5时,应比《高规》表6.4.2数值减小O.05;剪跨比λ小于1.5时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可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芯柱。
3) 抗震等级为一级和特一级时,其单侧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4) 加密区范围箍筋的何种配箍率应按《高规》第6.4.7条1款规定;且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设防烈度为9度时不应小于1.5%.
5) 箍筋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盘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肢距不大于200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一级时尚不应大于6倍的纵向钢筋直径.
6) 短柱尚应满足《高规》中有关框架柱,框支柱的各项规定.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C. 柱子纵筋如何计算
框架柱钢筋计算之纵筋分为基础层插筋、底层纵筋、中间层纵筋、顶层纵筋。
基础层插筋:较低插筋长度=锚入基础长度(H-C+A)+底层非连接区长度(底层净高/3);较高插筋长度=较低插筋长度+底层搭接错开长度 MAX(500,35D 底)
底层纵筋:较低底层纵筋长度=底层层高(结构)-底层非连接区长度(底层净高/3)+上层非连 接区长度 MAX(中间层净高/6,HC,500);较高底层纵筋长度=较低底层纵筋长度+底层搭接错开长度 MAX(500,35D 底)
中间层纵筋:较低中间层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结构)-中间层非连接区长度 MAX(中间层净高 /6,HC,500)+上层非连接区长度 MAX(中间层净高/6,HC,500);较高中间层纵筋长度=较低底层纵筋长度+中间层搭接错开长度 MAX(500,35D 底)
(3)框架柱钢筋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竖向裂缝,同时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在梁的两侧沿梁高每隔200mm处各设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腰筋,两根腰筋之间用φ6或φ8的拉筋连系,拉筋间距一般为箍筋的2倍。
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箍筋的最小直径与梁高h有关,当h≦800mm时,不宜小于6mm;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
梁支座处的箍筋一般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s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箍筋,当梁与混凝土梁或柱整体连接时,支座内可不设置箍筋。
对一般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圆形箍筋的接头必须釆用焊接,焊接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矩形箍筋端部应有135°弯钩,弯钩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20cm。
D. 柱子的箍筋根数是如何计算的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举例:
【已知条件】层髙=4500mm,梁高hb=700mm,柱长边尺寸hc=750mm,箍筋间距为100/200mm,求箍筋数量。
【解】Hn=4500-700=3800mm
上下加密范围=max{3800/6,500,750}=750mm
上下加密箍筋数量=(750-50)/100+1=8(道)
中间非加密区高度=Hn-2hc=3800-1500=2300mm
中间非加密箍筋空档数=2300/200向上取整=12(档)
中间非加密箍筋数=12-1=11(道)
梁高范围柱箍筋数=(100+hb)/100向上取整-1=7(道)
该楼层箍筋总道数=上下加密区道数+中间非加密箍筋数+梁高范围柱箍筋数
【答】该层总道数=2×8+11+7=34(道)
拓展资料
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力主筋和受压区混筋骨架的钢筋。分单肢箍筋、开口矩形箍筋、封闭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边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圆形箍筋等。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箍筋的最小直径与梁高h有关,当h≦800mm时,不宜小于6mm;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梁支座处的箍筋一般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s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箍筋,当梁与混凝土梁或柱整体连接时,支座内可不设置箍筋。
E. 框架结构柱基础钢筋怎样算量
一、梁
(一)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二、其他梁一、非框架梁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 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 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 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F. 框架柱钢筋工程量如何计算
设支座中对中跨距为l,支座宽为hc,支座内主筋直径为d,保护层厚度为bhc,锚固长度为lae,d为所在钢筋直径.
(1)上部贯通筋2ф18
单支长=l+hc-2*bhc-2*d-0.06+2*15*d
总长=单支长*2
(2)下部受力纵筋2ф16
单支长=l+hc-2*bhc-2*d-0.06+2*15*lae
总长=单支长*2
(3)抗扭筋n2ф12
单支长=l-hc+2*15*d+12.5*d
总长=单支长*2
(4)左部角筋(只有1根,其余2根为贯通筋)
总长=(l-hc)/3+hc-bhc-d-0.03+15*d
(5)右部角筋(第一排只有1根,其余2根为贯通筋,第二排有2根)
第一排长=(l-hc)/3+hc-bhc-d-0.03+15*d
第二排长=(l-hc)/4+hc-bhc-d-0.03+15*d
总长=第一排长+第二排长*2
(6)箍筋ф8@100/200
单支长=(0.4+0.5)*2-8*bhc+8*0.008+2*11.9*0.008
支数=(l-hc-2*1)/0.2+(1-0.05)/0.1*2+1
箍筋总长=单支长*支数
钢筋汇总:
ф10以下钢筋总重
m(单位为千克)
=所有钢筋总长(单位为m)*0.395
最后将千克转化为吨,保留3位小数.
G. 求个标准层框架柱的钢筋算法
柱的纵向受力钢筋:是绑扎,还是电焊。如果是绑扎,那混凝土强度等级是多少?
箍筋:柱的长边尺寸、500、1/6净高三选大者,那净高还涉及梁高;如果是底层,那还是1/3。
所以,还缺少好多条件,算不出来的
H. 怎样算出框架柱箍筋根数
要看计算什么构件的箍筋,如果是框架梁的箍筋,应该正常计算;如果是构造柱的箍筋,构造柱的长度应减去框架梁的高度。
I. 急求框架柱钢筋计算方法!
纵向钢筋计算方法为1、基础柱子纵向钢筋长度计算:底部为图纸要求的锚固长度内+层高容,顶部为层高+锚固长度,其余的长度为层高。纵向钢筋按每一层计算一个钢筋搭接。
2、箍筋:基础柱子,按照规范 加密区为1/2柱高,其他的为1/3柱高。
箍筋长度为:L=2x(梁高-2x保护层+梁宽-2x保护层)+2x11.9d+8d。
J. 柱子钢筋怎么算
不同的柱子钢筋有不同的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柱纵筋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柱箍筋 :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
(10)框架柱钢筋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柱子定义1
工程结构中主要承受压力,有时也同时承受弯矩的竖向杆件,用以支承梁、桁架、楼板等。
分类:柱按截面形式分为方柱、圆柱、管柱、矩形柱、工字形柱、H形柱、T形柱、 L形柱、十字形柱、双肢柱、格构柱;按所用材料分为石柱、砖柱、砌块柱、木柱、钢柱、钢筋混凝土柱、劲性钢筋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和各种组合柱;按柱的破坏特征或长细比分为短柱、长柱及中长柱。
柱子定义2
柱——日本琵琶的弦马称为柱。用朴木作成。但筑前琵琶的柱是与背板用同种木料制成,表面贴有竹片。保留中国唐风的雅乐琵琶,因为把弦按在柱上发音的缘故,柱比较低;借鉴了印度弦乐器风格的盲僧琵琶,通过把柱与柱之间的弦纵向按入,有时候会高纯四度,为了小幅度作出微妙的高音,所以柱被做得很高。日本琵琶不象琉特琴、吉他或中国琵琶那样,设每半音进行调整的众多的柱,而是只设置四~五根的柱。现代合奏中用的琵琶大部分为五根柱。
柱子定义3
明清家具部件名称。主要承受轴向压力的长条形木条,一般为竖立式,用以支承框面,如腿柱、矮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