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些是板的构造钢筋有何作用
以单向板抄来说:
分布筋:设置在现浇板中,用来固定受力钢筋,抵抗在计算时忽略的弯矩和各种不确定内力,这就是属于构造钢筋。
负筋:负筋是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一般在板的上部靠近支座部位,伸入板中的长度,规范是四分之一,实际设计时,一般要是板跨度小,荷载不大,可以四分之一,要是跨度大,上面荷载大,可以取三分之一,可以根据结构师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处理。
② 4.单向板和双向板中各需布置哪些构造钢筋其作用是什么
单层单向受力来板只有分布筋、单跨源板的端支座配置构造负筋等是构造配置的钢筋;分布筋是固定受力筋的,兼作防止温度伸缩;构造负筋是因端支座实际上不是真正的铰接,也有少量弯矩发生,用以避免上部表面开裂;
单层双向受力板只有四周边支座构造负筋是构造配置的钢筋;其作用同上,四周支座实际上不是真正的铰接,也有少量弯矩发生,用以避免上部表面开裂。
③ 建筑物的板有哪些构造要求
1.板的最小厚度:板的截面厚度除需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抗裂的要求外,还要考虑使用、施工等因素。现浇板厚度一般取1.0mm的倍数,工程中常用厚度为60mm、70mm、80mm、100mm和120mm。
2.板的支承长度:现浇板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一般不小于120mm,且应满足受力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要求。预制板的支承长度,在外砖墙上不应小于120mm,在内砖墙上不应小于100mm,在钢筋混凝土梁上不应小于80mm。
3.板的配筋:板中一般布置有两种钢筋,即纵向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
(1)纵向受力钢筋。板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作用主要是承受弯矩在板内产生的拉力。板中纵向受力钢筋常用直径为6~12mm的HPB300级钢筋,大跨度常采用HRB335级和HRB400级钢筋。其中,现浇板的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板中受力钢筋间距一般为70~200mm;当板厚h>150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不宜大于15h。
(2)分布钢筋。分布钢筋与纵向受力钢筋垂直布置,且放置在受力钢筋的内侧,其作用是将板上的荷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承担因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在垂直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拉应力,还可以在施工中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分布钢筋按构造配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规定: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1.5%;其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有较大集中荷载作用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④ 框架结构板的配筋有什么规范要求
9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
9.1 板
(Ⅰ)基本规定
9.1.1 混凝土板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
1 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 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3.0时,宜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
9.1.2 现浇混凝土板的尺寸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板的跨厚比: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5,无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30。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表9.1.2规定的数值。
9.1.3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 当板厚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于250mm。
9.1.4 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延伸的长度应根据负弯矩图确定,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长度宜适当增加。
9.1.5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体积空心率不宜大于50%。
采用箱型内孔时,顶板厚度不应小于肋间净距的1/15且不应小于50mm。当底板配置受力钢筋时,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内孔间肋宽与内孔高度比不宜小于1/4,且肋宽不应小于6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80mm。
采用管型内孔时,孔顶、孔底板厚均不应小于40mm,肋宽与内孔径之比不宜小于1/5,且肋宽不应小于5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60mm。
(Ⅱ)构造配筋
9.1.6 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现浇混凝土板,当与混凝土梁、墙整体浇筑或嵌固在砌体墙内时,应设置板面构造钢筋,并符合下列要求:
1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单位宽度内的配筋面积不宜小于跨中相应方向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与混凝土梁、混凝土墙整体浇筑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钢筋截面面积尚不宜小于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2 钢筋从混凝土梁边、柱边、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0/4,砌体墙支座处钢筋伸入板边的长度不宜小于l0/7,其中计算跨度l0对单向板按受力方向考虑,对双向板按短边方向考虑。
3 在楼板角部,宜沿两个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附加钢筋。
4 钢筋应在梁内、墙内或柱内可靠锚固。
9.1.7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应在垂直于受力的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宽度上的配筋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的受力钢筋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15%;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当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尚应增加,且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的限制。
9.1.8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应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0%,间距不宜大于200mm。防裂构造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钢筋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楼板平面的瓶颈部位宜适当增加板厚和配筋。沿板的洞边、凹角部位宜加配防裂构造钢筋,并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
9.1.9 混凝土厚板及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筏板,当板的厚度大于2m时,除应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的纵、横方向钢筋外,尚宜在板厚度不超过1m范围内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网片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
9.1.10 当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小于150mm时,对板的无支承边的端部,宜设置U形构造钢筋并与板顶、板底的钢筋搭接,搭接长度不宜小于U形构造钢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200mm;
也可采用板面、板底钢筋分别向下、上弯折搭接的形式。
(Ⅲ)板柱结构
9.1.11 混凝土板中配置抗冲切箍筋或弯起钢筋时,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 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
2 按计算所需的箍筋及相应的架立钢筋应配置在与45°冲切破坏锥面相交的范围内,且从集中荷载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向外的分布长度不应小于1.5h0(图9.1.11a);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且应做成封闭式,间距不应大于h0/3,且不应大于100m。
3 按计算所需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可根据板的厚度在30°~45°之间选取;弯起钢筋的倾斜段应与冲切破坏锥面相交(图9.1.11b),其交点应在集中荷载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以外(1/2~2/3)h的范围内。弯起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且每一方向不宜少于3根。
9.1.12 板柱节点可采用带柱帽或托板的结构形式。板柱节点的形状、尺寸应包容45°的冲切破坏锥体,并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
柱帽的高度不应小于板的厚度h;托板的厚度不应小于h/4。
柱帽或托板在平面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均不宜小于同方向上柱截面宽度b与4h的和(图9.1.12)。
⑤ 单向板肋形楼盖有哪些构造的钢筋
①单向板长边方向的分布钢筋:单向板除沿短边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还应沿长边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15%。对于温度变化较大或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②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单向板设计中,认为主梁不直接承受板上传来的荷载,但实际上在主梁附近的板上荷载将直接传递给主梁,使主梁边缘处板面产生支座负弯矩,导致板面产生裂缝。因此,必须在主梁上部的板面配置附加短钢筋,其数量应不少于板中受力钢筋的1/3,且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伸出主梁边缘的长度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1/4。
③板角附加短钢筋:嵌固在承重墙内的板,其计算简图是按简支考虑的,实际上由于墙体的约束作用而使板产生负弯矩。因此,对嵌固在承重砖墙内的现浇板,在板的上部应配置直径不大于8mm,间距不大于200mm的构造钢筋,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宜小于板短边l0的1/7对于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应在板的上部双向配置上述构造钢筋,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宜小于l0/4。
⑥ 哪些是板的构造钢筋有何作用
以单向板来说:
分布筋:设置在现浇板中,用来固定受力钢筋,抵抗在计算时忽版略的弯矩和各种不确定内权力,这就是属于构造钢筋。
负筋:负筋是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一般在板的上部靠近支座部位,伸入板中的长度,规范是四分之一,实际设计时,一般要是板跨度小,荷载不大,可以四分之一,要是跨度大,上面荷载大,可以取三分之一,可以根据结构师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处理。
⑦ 楼面板的构造钢筋与贯通纵筋有什么区别
一个作用是起构造作用。
一个形式是贯通的且是纵向的钢筋。
如此理解后区别之。
⑧ 梁板内各有哪些钢筋在结构内起什么作用
凉板内有很多钢筋,在结构中起固定的作用
⑨ 板面钢筋有哪些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二、分布钢筋:它主要用来使作用在板面荷载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四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
三、构造钢筋:为了避免板受力后,在支座上部出现裂缝,通常是在这些部们上部配置受拉钢筋,这种钢筋称为负筋。
配筋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均小于素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当配筋率较低时,其对收缩徐变的影响较小,在工程应用中,可以按素混凝土来对待;当配筋率较高时,其对收缩徐变的减小作用需进行具体的试验研究。
(9)板的构造钢筋有哪些扩展阅读:
板面钢筋绑扎规范以及要求。
一、 将基础垫层清扫干净,用石笔和墨斗在上面弹放钢筋位置线。
二、 按钢筋位置线布放基础钢筋。
三、绑扎钢筋。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牢。
四、大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或混凝土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钢筋撑脚下应垫在下征钢筋网上。
五、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双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六、独立基础、为双向弯曲,其底面短向的钢筋应放在长向钢筋的上面。
七、现浇柱与基础连用的插筋,其箍筋应比柱的箍筋小一个柱筋直径,以便连接。箍筋的位置一定要绑扎固定牢靠,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
八、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0mm。
⑩ 构造钢筋和结构钢筋有什么区别
一、两者概念不同
1、结构钢筋,也叫受力钢筋,是指在外部荷载作用下,通过计算得出的构件所需配置的钢筋,包括受拉钢筋、受压钢筋、弯起钢筋等。
2、构造筋即为钢筋混凝土构件内考虑各种难以计量的因素而设置的钢筋,是按国家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强制要求布设、不用经设计人员重新计算的配筋,就是构造配筋,如单向受力板中长向配筋、柱子核心区加密等 。
二、两者作用不同
1、结构钢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结构计算,承受拉力或压力的钢筋,是所配置钢筋中的主要部分,如纵筋,纵筋是混凝土构件中最主要受力的钢筋,在混凝土构件内沿长方向布置的钢筋,多为受力钢筋,主要在构件中承受拉力或压力。
2、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构造钢筋因构件的构造要求和施工安装需要配置的钢筋,架立筋、分布筋等都属于构造钢筋,它们布设要依据设计要求。
(10)板的构造钢筋有哪些扩展阅读: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构造腰筋,架立钢筋,与主梁垂直的钢筋,与承重墙垂直的钢筋,板角的附加钢筋。
构造钢筋设置方法:一般设计图纸中构造柱配筋为4根三级或二级12的钢筋,一级8间距200mm箍筋,对于填充墙当墙长大于5m时可在墙中设置构造柱,也可以沿门窗洞口设置。
纵向构造钢筋是与受力钢筋垂直均匀分布,位于受力钢筋内侧及受力钢筋的所有转折处,并与受力钢筋用细铁丝绑扎或焊接在一起,形成钢筋骨架。其作用是:
1、将板面上集中载荷更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
2、在施工过程中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
3、抵抗因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在垂直受力钢筋方向而产生的拉力,避免产生竖向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