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钢筋混凝土的材料有哪些强度等级
一般结构中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20~C40,高层建筑中使用更高强度等级。
钢筋通常采用HRB335级和HRB400级,不宜过高,因为受压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钢筋应变受到混凝土极限压应变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不宜选用高强度等级钢筋,宜选用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来达到减小截面尺寸、节省钢材的目的。
Ⅱ 材料钢筋混凝土毕业后到哪些地方
本科在济抄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袭业学习(水泥方向……)。。毕业后本着不能浪费所学专业的原则去了一家混凝土公司,到现在快一年了。简单的说,混凝土行业就我个人感觉,真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工作环境脏乱差,干活多,工资低,处处受气(工地,甲方,监理等等),真的不建议你从事这个行业。我正在打算转行。。。但是如果题主真的热爱你所学专业的话,出国读研也是不错的选择。至于题主所说的就业好去处,就要看你的能力和学历了,本科;实验室(质检),研究生:各种研究所,设计院,博士:当老师,做科研。anyway,混凝土行业慎入。既然题主有出国深造的打算何不换个专业呢,计算机,金融,信息技术等等这些专业出国深造学几年,大好的前程在等待着你
Ⅲ 近30年来,混凝土结构有哪些发展
1、钢筋混凝土小构件的应用,设计计算依据弹性理论方法。
1801年考格涅特发表了有关建筑原理的论著,指出了混凝土这种材料抗拉性能较差,到1850年法国的兰博特首先建造了一艘小型水泥船,并于1855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
接着法国的花匠莫尼尔在1867年制作了以金属骨架作配筋的混凝土花盆并以此获得专利。后来康纳于1886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与设计手稿。
1872年美国人沃德建造了第一幢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房屋。1906年特纳研制了第一个无梁平板。从此钢筋混凝土小构件已进入工程实用阶段。
2、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大量应用,设计计算依据材料的破损阶段方法。
1922年英国人狄森提出了受弯构件按破损阶段的计算方法。1928年法国工程师弗来西奈发明了预应力混凝土。
其后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在分析、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工艺与科研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独特的建筑物,如美国波士顿市的Kresge大会堂,英国的1951节日穹顶,美国芝加哥市的Marina摩天大楼,湖滨大楼等建筑物。
1950年苏联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制定了“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规程”。1955年颁布了极限状态设计法,从而结束了按破损阶段的设计计算方法。
3、工业化生产构件与施工,结构体系应用范围扩大,设计计算按极限状态方法。
由于二战后许多大城市百废待兴,重建任务繁重。工程中大量应用预制构件和机械化施工以加快建造速度。继苏联提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之后,1970年英国,联邦德国,加拿大,波兰相继采用此方法。
并在欧洲混凝土委员会与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CEB-FIP)第六届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建议,形成了设计思想上的国际化统一准则。
4、由于近代钢筋混凝土力学这一新的学科的科学分支逐渐形成,以统计教学为基础的结构可靠性理论已逐渐进入工程实用阶段。
电算的迅速发展使复杂的数学运算成为可能。设计计算依据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概括为计算理论趋于完善,材料强度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建筑物向大跨高层发展。
(3)钢筋混凝土资料有哪些扩展阅读:
钢筋混凝土发展现状:
目前在中国,钢筋混凝土为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占总数的绝大多数,同时也是世界上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多的地区。
据发改委相关数据显示,该地区其主要原材料水泥产量已于2005年达到10.60亿吨,占世界总产量48%左右,钢筋和混凝土是两种全然不同的建筑材料,钢筋的比重大,不仅可以承受压力,也可以承受张力;然而,它的造价高,保温性能很差。
而混凝土的比重比较小,它能承受压力,但不能承受张力;它的价格比较便宜,但是却不坚固。而钢筋混凝土的诞生,解决了这两者的缺陷问题,并且保留了它们原来的优点,使得钢筋混凝土成为现代建筑物建造的首选材料。
混凝土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其所用的胶凝材料为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
自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波特兰水泥后,由于用它配制成的混凝土具有工程所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原料易得,造价较低,特别是能耗较低,因而用途极为广泛。
钢筋混凝土发展前景: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极广,各种工程结构都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原子能工程、海洋工程和机械制造业的一些特殊场合,如反应堆压力容器、海洋平台、巨型运油船、大吨位水压机机架等,均得到十分有效的应用,解决了钢结构所难于解决的技术问题。
Ⅳ 钢筋混凝土是什么材料
钢筋混凝土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钢筋网、钢板或纤维而构成的一种组合材料与之共同工作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质的一种组合材料。
特性
混凝土是水泥(通常硅酸盐水泥)与骨料的混合物。当加入一定量水分的时候,水泥水化形成微观不透明晶格结构从而包裹和结合骨料成为整体结构。通常混凝土结构拥有较强的抗压强度(大约 3,000 磅/平方英寸, 35 MPa)。但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通常只有抗压强度的十分之一左右,任何显著的拉弯作用都会使其微观晶格结构开裂和分离从而导致结构的破坏。而绝大多数结构构件内部都有受拉应力作用的需求,故未加钢筋的混凝土极少被单独使用于工程。
相较混凝土而言,钢筋抗拉强度非常高,一般在200MPa以上,故通常人们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等加劲材料与之共同工作,由钢筋承担其中的拉力,混凝土承担压应力部分。例如在图2简支梁受弯构件中,当施加荷载P时,梁截面上部受压,下部收拉。此时配置在梁底部的钢筋承担拉力(4),而上部阴影区所示混凝土(2)承受压力(3)。在一些小截面构件里,除了承受拉力之外,钢筋同样可用于承受压力,这通常发生在柱子之中。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可以根据工程需要制成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同普通混凝土一样,钢筋混凝土在28天后达到设计强度。
Ⅳ 土建混凝土工程需要哪些资料
土建资料做法介绍
1. 土建资料整理
一、土建部分
1、开工前(具备开工条件的资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提供),施工组织设计(包括 报审表、审批表),开工报告(开工报审),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 录(报审),质量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收集报审),特殊工种上岗证(收集报审),测量放 线(报审),
2、基础施工阶段:钢筋进场取样、送样(图纸上规定的各种规格钢筋),土方开挖(土方 开挖方案、技术交底,地基验槽记录、隐蔽、检验批报验),垫层(隐蔽、混凝土施工检验 批、放线记录、放线技术复核),基础(钢筋原材料、检测报告报审,钢筋、模板、混凝土 施工方案、技术交底,钢筋隐蔽、钢筋、模板检验批、放线记录、技术复核,混凝土隐蔽、 混凝土施工检验批,标养、同条件和拆模试块),基础砖墙(方案、技术交底,提前做砂浆 配合比,隐蔽、检验批,砂浆试块),模板拆除(拆模试块报告报审,隐蔽、检验批),土 方回填(方案、技术交底,隐蔽、检验批,土方密实度试验)。
3、主体施工阶段:一层结构(方案、技术交底基础中已包含,钢筋原材料、检测报告报审, 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取样、送样,钢筋隐蔽、钢筋、模板检验批、模板技术复核)。
4、装饰装修阶段:地砖、吊顶材料、门窗、涂料等装饰应提前进行复试,待检测报告出来 报监理审查通过后方可施工(方案、技术交底,隐蔽、检验批)。
5、屋面施工阶段:防水卷材等主要材料应提前复试,待复试报告出来报监理审查通过后方 可进入屋面施工阶段(方案、技术交底,隐蔽、检验批)。
6、质保资料的收集:材料进场应要求供应商提供齐全的质保资料,钢筋进场资料(全国工 业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证明书),水泥(生产许可证,水泥合格证,3 天、28 天出厂检验 报告,备案证,交易凭证现场材料使用验收证明单),砖(生产许可证、砖合格证,备案证 明、出厂检验报告,交易凭证,现场材料使用验收证明单),黄沙(生产许可证,质量证明 书,交易凭证现场材料使用验收证明单),石子(生产许可证,质量证明书,交易凭证现场 材料使用验收证明单),门窗(生产许可证、质量证明书、四性试验报告,交易凭证现场材 料使用验收证明单),防水材料(生产许可证,质量证明书、出厂检测报告),焊材(质量 证明书),玻璃(玻璃质量证明书),饰面材料(质量证明书),材料进场后设计、规范要 求须进行复试的材料应及时进行复试检测,其资料要与进场的材料相符并应与设计要求相 符。
7、应做复试的材料:钢筋(拉伸、弯曲试验,代表数量:60t/批),水泥(3 天、28 天复 试,代表数量:200t/批),砖(复试,代表数量:15 万/批),黄沙(复试,600t/批), 石子(复试,代表数量:600t/批),门窗(复试),防水材料(复试),饰面材料(复试)- 8、回填土应做密实度试验,室内环境应做检测并出具报告。
9、混凝土试块:混凝土试块应每浇筑 100m3 留置一组(不足 100m3 为一组),连续浇筑超 过 300m3 的可适当减少,每一浇筑部位应相应留置标养、同条件和拆模试块,标养是指将试 块放置在标准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养护(室内温度恒定在 120℃±3℃)28 天送试,同条件 是指将试块放置在现场自然养护,当累计室外温度达到 600℃?天,拆模试块是指在自然养 护的条件下养护 7 天。
10、砂浆试块:每天、每一楼层、每个部位应分别留置一组,标养条件下 28 天送试。
11、检验批: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一般划分为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 项工程和检验批。在首道工序报验前应进行检验批的划分(可按轴线等进行划分)
Ⅵ 什么是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网、钢板或纤维而构成的一种组合材料与之共同工作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质的一种组合材料。为加筋混凝土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Ⅶ 混凝土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
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
水泥、石灰、石膏等无机胶凝材料与水拌和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可塑性;进而通过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凝结硬化而产生强度。一般说来,饮用水都可满足混凝土拌和用水的要求。
水中过量的酸、碱、盐和有机物都会对混凝土产生有害的影响。骨料不仅有填充作用,而且对混凝土的容重、强度和变形等性质有重要影响。
为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质,可加入外加剂。由于掺用外加剂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它日益成为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
为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或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节约水泥,在混凝土搅拌时也可掺入磨细的矿物材料──掺合料。它分为活性和非活性两类。掺合料的性质和数量,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变形、水化热、抗渗性和颜色等。
(7)钢筋混凝土资料有哪些扩展阅读
高强度混凝土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
1、水灰比的确定
高强混凝土水灰比的计算不能采用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的公式,应根据试验资料进行统计,提出混凝土强度和水灰比的关系式,然后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相对应的水灰比。
当采用多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其中一个应为基准配合比,其他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0.03。
2、集料用量
(1)、每立方碎石用量G0 高强混凝土每立方的碎石用量VS 为0.9~0.95m³,则每立方中碎石质量为:G0=VS×碎石松散容重
(2)、每立方砂用量S0S0=[G0/(1-QS)]QSQS-砂率,应经试验确定,一般控制在28~36%范围内。
3、用水量
计算高强混凝土配合比时,其用水量可用普通混凝土用水量的基础上用减水率法加以修正。在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用水量中扣除按外加剂减水率计算得出的减水量即为掺减水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此时注意一定要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减水率。
4、水泥用量
生产高强混凝土时,水泥的用量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水泥胶砂与骨料的粘结力。为了增加砂浆中胶质结料的比例,水泥含量要比较高,但要注意的是,水泥用量又不宜过高,否则会引起水化期间放热速度过快或收缩量过大等问题。高强混凝土水泥用量一般不宜超过550kg/m³。
5、试拌调整
对计算所得的配合比结果要通过试配、试拌来验证。拌制高强混凝土必须使用强制式搅拌机,振捣时要高频加压振捣,保证拌和物的密实。要注意试拌量应不小于拌和机额定量的1/4,混凝土的搅拌方式及外加剂的掺法,宜与实际生产时使用的方法一致。
Ⅷ 混凝土浇筑的资料按顺序有哪些
要报之前需报审浇筑部位钢筋、模板的检验批,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各材料的验收合格报告、混凝土浇筑令
如果是住宅楼的话,需要报送(按工序先后顺序):
墙柱钢筋(钢筋的原材、加工、连接、安装、隐蔽),如果是采用焊接或者机械连接,需要试验站的报告,做一个专门的钢筋连接检验批;
墙柱模板(模板安装);
顶梁板模板(模板安装);
顶梁板钢筋(同上);
混凝土材料(现在用的都是商品混凝土,这个有混凝土泵站给);
混凝土浇筑令上需要:木工、钢筋工、水电等负责人签字。
Ⅸ 什么叫混凝土什么叫钢筋混凝土
1、混凝土是以胶凝材料、粗骨料、细骨料、水,必要时加入外加剂,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混凝土是现代土木建筑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程材料。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卵石或碎石为粗骨料、砂为细骨料。
它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及耐久性能,而且可以随着组成材料及配合比例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能,并且具有可塑性。主要缺点是抗拉强度很低,不能用于承受拉力,易受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的影响而产生裂缝。
它的作用:混凝土是现代土木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程材料。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具成型,浇注成不同形状的构件。
2、钢筋混凝土是采用钢筋做骨架的混凝土构件。这样,钢筋可以承受拉力,增加机械强度。
钢筋混凝土合理地利用了钢筋和混凝土两种不同受力性能材料的强度,比钢结构更节约钢材。
它的主要优点是: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提高了构件的抗拉强度,耐久性,并且具有耐火性、整体性、可塑性,混凝土所用的砂石可就地取材。缺点是:自重大、抗裂性能差、施工时模板费用高。
它的作用: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良好的粘结作用;钢筋和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几乎相同,在温度变化时不致破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钢筋被混凝土包裹着,使钢筋不会因大气的侵蚀而生锈变质。
1824年发明了波特兰水泥。钢筋混凝土开始被试用于建造各种简单的楼板、柱、基础等。距今约140年历史。十月革命后苏联于1921~1926年建造的伏尔加水电站,1927~1932年建造的第聂泊水电站均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建造。
Ⅹ 钢筋混凝土构件有哪些
钢筋混凝土构件有柱,墙,梁,板,壳,桩,墩,承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