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支撑梁相交处箍筋如何绑扎
1、图抄片质量太差,看不清字袭,一根钢筋分成了两根!
2、设计人太懒,只画出形状,没有标全尺寸;
3、只好借助CAD上放出大样来量取尺寸;
4、操作时应自己编号,以免混乱;
5、不要指望有什么现成的规范条文,这种百年难遇几回的事,图集上都没有,别谈规范。
⑵ 钢筋与箍筋绑扎问题
1.柱钢筋绑扎必须满扎,梁钢筋绑扎必须满扎,双向板筋满扎
1.柱、剪力墙钢筋Ф16以上采用电渣压力焊,其余采用绑扎接头,接头处钢筋位置按规范规定错开,绑扎接头每根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用20#铅丝绑扎不少于三道;并用箍筋在搭接区域内加密,搭接长度必须符合规范规定。柱钢筋绑扎必须满扎。
2.梁钢筋绑扎要保证主筋排距和间距尺寸及锚固长度准确,加筋、弯起筋的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原则上梁钢筋接长采用闪光对焊或双面搭接焊,过长钢筋为安装方便可用绑扎搭接,但必须保证搭接长度、搭接位置符合规定要求,并按规范规定位置错开。梁钢筋绑扎必须满扎。
3.现浇板钢筋绑扎前,按设计间距在平板模上划出间距线,钢筋沿间距线放置,以达到间距准确,钢筋平直。负筋绑扎后用钢筋支撑撑起,以保证负筋与板底的间距。钢筋支撑按设计要求用Φ8,数量每平方米不少于一只,钢筋支撑下要用保护层垫块垫好,板筋绑扎应满扎。
1 现场焊接或绑扎的钢筋网,其钢筋交叉点的连接按 50%的间隔绑扎,但钢筋直径小于25MM时,楼板和墙体的外围层钢筋网交叉点应逐点绑扎。设计有规定时应按设计规定进行。
2 板内双向受力钢筋网,应将钢筋全部交叉点绑扎。梁与柱的钢筋,其主筋与箍筋的交叉点,在拐角处应全部绑扎,其中间部分可间隔绑扎。
3 钢筋安装中交叉点的绑扎,对于1、11级直径大于等于16MM的钢筋,在不损伤钢筋截面的情况下,可采用手工电弧焊来代替绑扎,但应采用细焊条、小电流进行焊接,焊后钢筋不应有明显的咬边出现。
4 柱中箍筋的弯钩,应设置在柱角处,且须按垂直方向交错布置。除特殊情况外,所有箍筋应与主筋垂直。若箍筋端头加工为如图5.3.4所示弯钩时,安装好的箍筋应将弯钩处点焊牢固。
⑶ 下图箍筋应该怎么绑扎
满意答案来土人无尘16级2010-09-30上图柱箍筋绑扎自要求:1、第一支箍距已浇筑混凝土顶面50mm,柱加密区箍筋间距100mm,如在基础部分的柱一般都是箍筋全高加密。2、箍筋肢数数量是正确的。3、存在问题:浇筑前柱箍筋未定位,造成柱筋偏位,柱竖向受力钢筋偏位未做6:1加强处理,基础柱钢筋保护层不够,尤其是角筋无保护层。这样的柱应该进行返工处理。4、贴黄色胶带那根钢筋是避雷接地钢筋做的标识。
⑷ 柱钢筋绑扎上部加定位箍筋几道,出自什么规范
根据GB50666-2011混凝土结抄构工程施工规范
5.4.9、钢筋绑扎的细部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在接头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2、墙、柱、梁钢筋骨架中各垂直面钢筋网交叉点应全部扎牢;板上部钢筋网的交叉点应全部扎牢,底部钢筋网除边缘部分外可间隔交错扎牢;
3、梁、柱的箍筋弯钩及焊接封闭箍筋的对焊点应沿纵向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构件同一表面,焊接封闭箍筋的对焊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超过50%;
4、填充墙构造柱纵向钢筋宜与框架梁钢筋共同绑扎;
5、梁及柱中箍筋、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及暗柱箍筋、板中钢筋距构件边缘的距离宜为50mm。
钢筋绑扎的目的:为了固定钢筋,保证钢筋的位置及保护层厚度。 垂直面交界处满扎,其余位置可梅花形跳扎。
⑸ 怎样绑扎钢筋
目前绑扎连接为钢筋连接的主要手段之一。钢筋绑扎时,钢筋交叉点用铁丝扎牢;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接头的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规定执行,具体如下:(1)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其他构件中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受拉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8mm。
(2)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互相错开。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3)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当直径不同的钢筋搭接时,按直径较小的钢筋计算。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宜大于50%;对板、墙、柱及预制构件的拼接处,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4)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根据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计算,且不应小于300mm。
(5)构件中的纵向受压钢筋当采用搭接连接时,其受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70%,且不应小于200mm。
(6)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横向构造钢筋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当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的范围内各设置两道箍筋。
⑹ 梁上部下部都是三根钢筋如何绑扎四肢箍筋
现在平法提倡的都是大箍套小箍,大箍套住上下共6根主筋,上下部均设置一根HRB335直径至少为14的构造筋,使它和梁的中间主筋分别位于小箍筋的角部。
谢谢网友们的支持,在我看了“百笑狂生”的回复,再认真翻阅了图集后,发现自己真的错了。但是我还想说以下几点:
1、03G101-1第24页第四条: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该项为必注值。而你的图纸上没有注明就说明不设置架立筋。(之前我错了,以为架立筋是选注项)
2、如果非要配成四肢箍,我估计设计人的意图并不是大箍套小箍了,设计人的意思应该是用两个相同大小的箍筋分别套住4根主筋。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做法在以前的图集中都允许,但是在03G101第62页至65页的注1中就明文规定了“当箍筋为多肢复合箍时,应采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当梁承受扭矩时,沿梁截面的外围箍筋必须连续,只有围绕截面的大箍才能达到这个要求,此时的多肢箍要采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如果梁不承受扭矩(只受弯和受剪),可以采用两个相同箍筋相互交错套成四肢箍,但采用大箍套小箍能更好的保证梁的整体性,且材料用量并不增加。
3、其实我个人认为只有上下各3根主筋,没有必要配成四肢箍,倒可以直接配成双肢箍或三肢箍,这样既与03G101相符,又与原先的图集没有冲突。建议与设计人沟通。
至于“百笑狂生”说的“完全架立筋”其实没有必要,它只要伸到支座附近能与支座主筋搭接上的完全可以与支座钢筋搭接后截断;还有关于他的“梁的配筋要对称配置”的说法,我不能认同。
⑺ 构造柱钢筋的绑扎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塔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箍
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 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在柱顶、柱脚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一般在板或梁上、下均不应小于六之一层高或450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柱脚加密区箍筋待柱骨架立起搭接后再绑扎)。 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先在搭接处钢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数不低于35d,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骨架调整后,可以绑根部加密区箍筋。构造柱搭接部位钢筋绑扎: 构造柱钢筋必须必须锚固在梁上或板上。 在砌砖墙大马牙槎时,沿墙高每50cm埋设两根Φ6水平拉结筋,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 当构造柱设置在无横墙的外墙处时,构造柱钢筋与现浇或预制横梁梁端连接绑扎, 砌完砖墙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准确。构造柱筋绑完之后,均做隐检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口钢筋焊接前必须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和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钢筋对焊或电弧焊焊接接头,按规定取试件,其机械性能试验结果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⑻ 钢筋笼箍筋断头怎么绑扎
螺旋箍筋可以采用绑扎和点焊,目前规范上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螺旋箍筋与主筋专的连接,在柱上是宜属采用绑扎,由于柱的主筋和箍筋是不同的受力,柔性连接比较合理。
桩钢筋笼由于考虑起吊安装的整体性,除了加劲箍筋要有可靠的焊接外,螺旋箍筋的点焊连接有利于钢筋笼的整体性,所以桩钢筋笼的箍筋一般采用点焊。
⑼ 在混凝土施工以前,柱子钢筋伸出混凝土以外部分需要绑扎一道箍筋为什么
1.柱上绑一道箍筋,能起到固定钢筋和定位的作用,
2.浇筑混凝土的时候不至于造成钢筋变形位移,
3.这样下一道工序施工起来就方便,并且为下一道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⑽ 钢筋制作框架柱箍筋4*3怎么回事怎么样绑扎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