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进场钢筋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一、原材料的控制
钢筋作为"双控"的材料,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热扎带肋钢筋》规定按取试件作为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因此钢筋原材料进场检查验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钢筋进场时,应该将钢筋出厂质保资料与钢筋炉批号铁牌相对照,看是否相符。注意每一捆钢筋均要有铁牌,还要注意出厂质保资料上的数量是否大于进场数量,否则应不予进场,从而杜绝假冒钢筋进场用上工程。
2、钢筋进场后,应按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炉号、每批重量不大于60t取一组。也允许由同一冶炼方法、同一浇铸方法的不同炉罐号组合混合批,但各炉罐号含碳量之差不大于0.02%,含锰量之差不大于0.15%,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取样一组。从而比较合理对进场钢筋进行试验,使用合格的钢筋在工程上。
二、对钢筋加工的控制
工作人员往往不重视对钢筋加工过程的控制,而是等到钢筋现场安装完成后,方对钢筋加工的质量进行验收,因此往往出现由于钢筋加工不符合要求,造成返工,这样不但造成浪费而且影响进度,对工期非常不利。因此,应经常深入钢筋加工现场了解钢筋加工质量,并注意检查以下内容:
1.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I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设计要求末端作135°弯钩时,II级和III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2、箍筋加工的控制
(1)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除了注意检查弯钩的弯弧内直径外,尚用注意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具体要求,一般结构不宜小于5d;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应为135°。
(3)当钢筋调直采用冷拉方法时,应严格控制冷拉率,对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H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4)在钢筋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现钢筋脆断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特别关注,并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
三、对钢筋连接的控制
钢筋连接方式主要有绑扎搭接、焊接、机械连接三种方式,绑扎搭接要注意相邻搭接接头连接距离L=1.3L1.焊接、机械连接首先当然是检查操作工是否有证上岗,这是保证质量的首要条件,下面论述焊接和机械连接的控制:
(一)钢筋焊接方面钢筋焊接形式有很多种,主要有:电阻点焊、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预埋件埋弧压力焊。
(二)钢筋焊接过程控制
1.试焊工程正式焊接之前,参与该项施焊的焊工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试焊,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试验结果应符合质量检验与验收时的要求。该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因此作为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尽量避免返工而造成浪费和影响工期。
2.设计焊接接头位置时应注意:
(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互相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拉区不宜大于50%;
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焊接接头的位置设置非常重要,否则安装完成后在验收时才发现问题,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并且影响工期。
(三)焊接操作的控制
督促操作人员严格按各种不同类型的操作规程操作。钢筋点弧焊、电渣压力焊、闪光对焊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电弧焊包括帮条焊、搭接焊、剖口焊、窄间隙焊和熔槽帮条焊5种接头形式,焊接时,应注意:
(1)根据钢筋牌号、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正确选择焊条、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特别是焊条的选用;
(2)焊接时,不得烧伤主筋;
(3)焊接地线与钢筋应接触紧密;
(4)焊接过程中应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光滑,焊缝余高应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
(5)检查焊接高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6)检查焊接件是否有夹渣、气泡等缺陷,如果缺陷严重,应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安装并要求改善焊接工艺,消除不良现象。
2.电渣压力焊,应注意:
(1)电渣压力焊只是适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竖向或斜向(倾斜度在4:1范围内)钢筋的连接,不得在竖向焊接后横置于梁、板等构件中作水平钢筋用。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某些部位的柱或剪力墙进行电渣压力焊后,因设计变更,需更换钢筋,现场工人将该焊接加钢筋改用作梁、板筋造成,作为监理工程师应特别注意。
(2)根据所焊钢筋直径选定焊机容量,调整好电流量;
(3)焊接过程中,应根据有关电渣压力焊焊接参数控制电流、焊接电压和通电时间,这是焊接成败的关键;
(4)检查四周焊包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不得小于4mm,否则返工。
3.闪光对焊。闪光对焊有连续闪光焊、预热闪光焊和闪光---预热闪光焊三种焊接工艺方法,选用焊接工艺方法,主要是根据钢筋直径、钢筋牌号及钢筋端面平整情况选用。焊接时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合适的调伸长度、烧化流量、预煅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这是焊接成败的关键,作为监理工程师应重点控制。
(2)当接头拉伸试验结果发生脆性断裂,成弯曲试验不能达到规定要求时,尚应在焊机上进行焊后热处理。
(3)当出现异常现象或焊接缺陷时,应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及时消除。
(四)焊接接头的质量检验与验收
钢筋焊接接头应按检验批进行质量检验与验收,质量检验时,应包括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检验。力学性能检验应在接头外观检查合格后,在现场随机抽取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同意安装。钢筋安装完成后,尚应认真检查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百分率是否符合要求,这是焊接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应重点检查。
(五)焊接检验
在焊接过程中,如果发现焊接性能不良时,监理工程师应特别注意,并要求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
(六)钢筋机械连接方式设计连接接头位置时,应注意:
1.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的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在同一连接区段内Ⅲ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2.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端梁、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I级接头或II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3.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因此连接接头的位置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否则验收时发现不符合造成返工,不但浪费人力物力,并且影响工期。督促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坚强对操作人员连接操作控制,要求操作工人必须按有关规程操作,对于螺纹接头应致意必须达到所必需的最小拧紧力矩值。如果发现操作工人不按规程操作,应采取罚款和辞退等方式处理,并对该批连接件重新验收。
(七)接头的施工现场检验与验收
钢筋连接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必须根据有关规范要求按验收批在现场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在监理人员见证下,随机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同意安装。
四、钢筋安装的控制
钢筋安装是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作为现场监理工程师也必须重点检查的方面,钢筋安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如下方面:
1、钢筋直径、数量和长度错误。如Ф18错改Ф16;梁支座负筋漏放;剪力墙暗柱漏放拉钩;梁支座负钢筋上排不足1\3L;二排不足1/4L.。
2、钢筋锚固长度不够。框架梁锚入柱长度不够;应特别注意屋面框架梁和边柱的锚固构造,而有些工程设置转换层处的框支梁锚入柱内的构造也应在检查中重视。
3、悬挑部分的钢筋不到位。悬挑部分的钢筋安装则是钢筋检查的重点,在悬挑梁的检查经常发现悬挑梁上排和下排钢筋不到边;第二排钢筋不足0.75L;悬挑梁面筋锚固长度不够;设计要求有鸭筋,也应注意检查;而悬挑板钢筋也应保证足够的高度。
4、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这可能影响到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和耐久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旧的验收规范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值不设上限且合格率达到70%为合格,但新的验收规范对允许偏差值设了上限,且合格率必须达到90%以上。作为监理工程师,验收时应注意检查。梁、底板钢筋必须垫放厚度符合要求且足够数量的钢筋垫块。施工现场经常发现工人将梁的垫块用作板筋的垫块,而将板筋的垫块用作梁的垫块,并且垫块强度不够,容易被钢筋压碎,甚至不放置垫块等现象。作为监理工程师应注意检查。
B. 怎样才能控制钢筋绑扎质量
一、原材料的控制
钢筋作为"双控"的材料,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热扎带肋钢筋》规定按取试件作为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因此钢筋原材料进场检查验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钢筋进场时,应该将钢筋出厂质保资料与钢筋炉批号铁牌相对照,看是否相符。注意每一捆钢筋均要有铁牌,还要注意出厂质保资料上的数量是否大于进场数量,否则应不予进场,从而杜绝假冒钢筋进场用上工程。
2、钢筋进场后,应按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炉号、每批重量不大于60t取一组。也允许由同一冶炼方法、同一浇铸方法的不同炉罐号组合混合批,但各炉罐号含碳量之差不大于0.02%,含锰量之差不大于0.15%,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取样一组。从而比较合理对进场钢筋进行试验,使用合格的钢筋在工程上。
二、对钢筋加工的控制
工作人员往往不重视对钢筋加工过程的控制,而是等到钢筋现场安装完成后,方对钢筋加工的质量进行验收,因此往往出现由于钢筋加工不符合要求,造成返工,这样不但造成浪费而且影响进度,对工期非常不利。因此,应经常深入钢筋加工现场了解钢筋加工质量,并注意检查以下内容:
1.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I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设计要求末端作135°弯钩时,II级和III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2、箍筋加工的控制
(1)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除了注意检查弯钩的弯弧内直径外,尚用注意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具体要求,一般结构不宜小于5d;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应为135°。
(3)当钢筋调直采用冷拉方法时,应严格控制冷拉率,对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H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4)在钢筋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现钢筋脆断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特别关注,并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
三、对钢筋连接的控制
钢筋连接方式主要有绑扎搭接、焊接、机械连接三种方式,绑扎搭接要注意相邻搭接接头连接距离L=1.3L1.焊接、机械连接首先当然是检查操作工是否有证上岗,这是保证质量的首要条件,下面论述焊接和机械连接的控制:
(一)钢筋焊接方面钢筋焊接形式有很多种,主要有:电阻点焊、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预埋件埋弧压力焊。
(二)钢筋焊接过程控制
1.试焊工程正式焊接之前,参与该项施焊的焊工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试焊,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试验结果应符合质量检验与验收时的要求。该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因此作为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尽量避免返工而造成浪费和影响工期。
2.设计焊接接头位置时应注意:
(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互相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拉区不宜大于50%;
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焊接接头的位置设置非常重要,否则安装完成后在验收时才发现问题,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并且影响工期。
(三)焊接操作的控制
督促操作人员严格按各种不同类型的操作规程操作。钢筋点弧焊、电渣压力焊、闪光对焊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电弧焊包括帮条焊、搭接焊、剖口焊、窄间隙焊和熔槽帮条焊5种接头形式,焊接时,应注意:
(1)根据钢筋牌号、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正确选择焊条、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特别是焊条的选用;
(2)焊接时,不得烧伤主筋;
(3)焊接地线与钢筋应接触紧密;
(4)焊接过程中应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光滑,焊缝余高应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
(5)检查焊接高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6)检查焊接件是否有夹渣、气泡等缺陷,如果缺陷严重,应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安装并要求改善焊接工艺,消除不良现象。
2.电渣压力焊,应注意:
(1)电渣压力焊只是适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竖向或斜向(倾斜度在4:1范围内)钢筋的连接,不得在竖向焊接后横置于梁、板等构件中作水平钢筋用。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某些部位的柱或剪力墙进行电渣压力焊后,因设计变更,需更换钢筋,现场工人将该焊接加钢筋改用作梁、板筋造成,作为监理工程师应特别注意。
(2)根据所焊钢筋直径选定焊机容量,调整好电流量;
(3)焊接过程中,应根据有关电渣压力焊焊接参数控制电流、焊接电压和通电时间,这是焊接成败的关键;
(4)检查四周焊包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不得小于4mm,否则返工。
3.闪光对焊。闪光对焊有连续闪光焊、预热闪光焊和闪光---预热闪光焊三种焊接工艺方法,选用焊接工艺方法,主要是根据钢筋直径、钢筋牌号及钢筋端面平整情况选用。焊接时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合适的调伸长度、烧化流量、预煅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这是焊接成败的关键,作为监理工程师应重点控制。
(2)当接头拉伸试验结果发生脆性断裂,成弯曲试验不能达到规定要求时,尚应在焊机上进行焊后热处理。
(3)当出现异常现象或焊接缺陷时,应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及时消除。
(四)焊接接头的质量检验与验收
钢筋焊接接头应按检验批进行质量检验与验收,质量检验时,应包括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检验。力学性能检验应在接头外观检查合格后,在现场随机抽取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同意安装。钢筋安装完成后,尚应认真检查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百分率是否符合要求,这是焊接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应重点检查。
(五)焊接检验
在焊接过程中,如果发现焊接性能不良时,监理工程师应特别注意,并要求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
(六)钢筋机械连接方式设计连接接头位置时,应注意:
1.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的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在同一连接区段内Ⅲ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2.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端梁、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I级接头或II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3.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因此连接接头的位置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否则验收时发现不符合造成返工,不但浪费人力物力,并且影响工期。督促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坚强对操作人员连接操作控制,要求操作工人必须按有关规程操作,对于螺纹接头应致意必须达到所必需的最小拧紧力矩值。如果发现操作工人不按规程操作,应采取罚款和辞退等方式处理,并对该批连接件重新验收。
(七)接头的施工现场检验与验收
钢筋连接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必须根据有关规范要求按验收批在现场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在监理人员见证下,随机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同意安装。
四、钢筋安装的控制
钢筋安装是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作为现场监理工程师也必须重点检查的方面,钢筋安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如下方面:
1、钢筋直径、数量和长度错误。如Ф18错改Ф16;梁支座负筋漏放;剪力墙暗柱漏放拉钩;梁支座负钢筋上排不足1\3L;二排不足1/4L.。
2、钢筋锚固长度不够。框架梁锚入柱长度不够;应特别注意屋面框架梁和边柱的锚固构造,而有些工程设置转换层处的框支梁锚入柱内的构造也应在检查中重视。
3、悬挑部分的钢筋不到位。悬挑部分的钢筋安装则是钢筋检查的重点,在悬挑梁的检查经常发现悬挑梁上排和下排钢筋不到边;第二排钢筋不足0.75L;悬挑梁面筋锚固长度不够;设计要求有鸭筋,也应注意检查;而悬挑板钢筋也应保证足够的高度。
4、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这可能影响到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和耐久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旧的验收规范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值不设上限且合格率达到70%为合格,但新的验收规范对允许偏差值设了上限,且合格率必须达到90%以上。作为监理工程师,验收时应注意检查。梁、底板钢筋必须垫放厚度符合要求且足够数量的钢筋垫块。施工现场经常发现工人将梁的垫块用作板筋的垫块,而将板筋的垫块用作梁的垫块,并且垫块强度不够,容易被钢筋压碎,甚至不放置垫块等现象。作为监理工程师应注意检查。
C. 现场检查钢筋如何来控制好质量
图纸+规范+图集+强制性条文一起使用
图纸就是施工图;
规范就是砼结构验收规范和钢筋的技术规程;
强制性条文就是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的;
图集就是G101系列。
D. 施工现场如何控制钢筋的质量 如何控制水泥的质量
钢筋:
1、出厂的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钢材质量证明抄件这些原始资料,然后见内证取样送检;容
2、现场无非就是参照施工图纸、图集、规程、规范进行隐蔽验收,比如G101系列图集,当然包括除锈和清泥等。
水泥:
1、出厂的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然后见证取样送检;
2、现场无非就是落实水泥的出厂日期有没有超过3个月,如果是特种水泥或者硅酸盐水泥就是1个月,水泥会变成水泥石,就不能使用。
E. 如何加强建筑工程中钢筋材料的质量管理
1、前言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包括采取的作业技术和管理活动。在施工阶段推行以动态控制为主,事前控制为辅的管理方法,主要抓住事先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个环节。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以书面为依据,做好事前预控,从预控角度主动发现问题,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动态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2、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根据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作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必须而且必然在动态管理中得到发展。但是在现实企业管理中,常常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首先,为提高工程质量,扩大企业影响,提高技术等级,争创少数精品、名牌 工程,无形中增大了投入, 使其它工程的质量状况得不到保障;其次,为严抓质量,加大奖罚力度,奖罚额度之大超出了单项工程本身的价值,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易造成恶性循环,未必有利于质量管理工作的持久开展;第三,加大现场监控力度,实行监理制度有效地控制了质量问题的产生,但易造成施工人员和监控人员情绪上的对立,也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下求发展的建筑企业设置质量控制点,其管理层往往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很多企业将成本、利润奉为宗旨,这种现象由上至下蔓延,形成一种不利于质量管理发展的氛围;最后,很多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多是事后处理型的,很难起到预控的作用,这就形成这样一个怪现象:企业宁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事后解决质量问题,也不愿多花一点功夫在事前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这种短视的行为必须纠正。
3.1 加强事前控制
3.1.1 对工程各项参与者进行审查:监理工程师应该是懂经济、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并且还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的综合性技术人才。因此在资格审查时必须严格,做到持证上岗。施工队伍的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及身体素质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为此,在审查时发现有不合格者,坚决不能上岗。
3.1.2 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进行检查、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首先在人员、设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
。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的进货多源头、多渠道,需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即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检查工作的重点。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缝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通、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要求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对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如有哪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组织整改、进行有效管理。
3.1.3 对工程设备进行审查:永久性生产设备的采购,应通过质量管理人员的认可,并且要经过验收后才可进场。重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应定期提供机械性能检测报告,经质量管理人员认可后方可使用。
3.1.4 对施工方法进行审查: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和
施工组织设计
,经审核后即作为施工依据。
3.1.5 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验收签字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提出整改。在进行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时,首先要求各施工班组自检合格,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好验收表递交监理。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材料齐全,各层标高、轴线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要求施工质检员签字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监理方检查。监理方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或返工完的,还要在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3.2 完善事中控制
质检员验收时要检查工程是否按图纸、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在质量控制中要改静态管理为动态控制。包括:工序的质量控制:一方面,每道工序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都要对影响工序质量的条件或因素进行控制。如:要保证有足够的劳动力去参加工作,以防由于疲劳而出现怠工现象等。另一方面,每道工序完成后要运用一定的检测手段对其进行检测,确保其能够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工程质量的预控:其目的是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抓住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对施工中重要部位和薄弱环节事先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便对其进行预先控制,并在施工过程中作为重点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质量管理人员主要采用的检查方法有目测法、仪测法、实验检验法等。在施工过程中,应重点进行以下方面的检查:首先是施工操作质量检查,对违章操作及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应及时纠正。其次是工序质量的交接检查,指前道工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下一道工序。第三是隐蔽工程的检查与验收:这一部分是防止质量隐患和事故的关键。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为此,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然后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隐患的原因,相应地提出对策措施予以预防。由此可见,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措施。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
例如在某些工序或操作中,则应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的重点。如加工精度与施工机具有关;计量不准与计量设备、仪表有关;危险源与失稳、倾覆、腐蚀、毒气、振动、冲击、火花、爆炸等有关, 也与立体交叉、多工种密集作业场所有关等。也就是说,根据不同工序的特点,有的应以控制机具设备为重点,有的应以防止失稳、倾覆、过热、腐蚀等危险源为重点,有的则应以作业场所作为控制的重点。
3.3 注意事后验收
当分项、分部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我们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及时停工整改,第一时间报监理及建设单位。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是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结语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质量控制,是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正确配置施工生产管理要素和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才能实现工程项目预期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标准,交付建设单位一个满意优质的工程。
F. 怎样控制钢筋工程的质量
一、原材料的控制
钢筋作为"双控"的材料,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热扎带肋钢筋》规定按取试件作为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因此钢筋原材料进场检查验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钢筋进场时,应该将钢筋出厂质保资料与钢筋炉批号铁牌相对照,看是否相符。注意每一捆钢筋均要有铁牌,还要注意出厂质保资料上的数量是否大于进场数量,否则应不予进场,从而杜绝假冒钢筋进场用上工程。
2、钢筋进场后,应按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炉号、每批重量不大于60t取一组。也允许由同一冶炼方法、同一浇铸方法的不同炉罐号组合混合批,但各炉罐号含碳量之差不大于0.02%,含锰量之差不大于0.15%,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取样一组。从而比较合理对进场钢筋进行试验,使用合格的钢筋在工程上。
二、对钢筋加工的控制
工作人员往往不重视对钢筋加工过程的控制,而是等到钢筋现场安装完成后,方对钢筋加工的质量进行验收,因此往往出现由于钢筋加工不符合要求,造成返工,这样不但造成浪费而且影响进度,对工期非常不利。因此,应经常深入钢筋加工现场了解钢筋加工质量,并注意检查以下内容:
1.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I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设计要求末端作135°弯钩时,II级和III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2、箍筋加工的控制
(1)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除了注意检查弯钩的弯弧内直径外,尚用注意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具体要求,一般结构不宜小于5d;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应为135°。
(3)当钢筋调直采用冷拉方法时,应严格控制冷拉率,对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H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4)在钢筋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现钢筋脆断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特别关注,并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
三、对钢筋连接的控制
钢筋连接方式主要有绑扎搭接、焊接、机械连接三种方式,绑扎搭接要注意相邻搭接接头连接距离L=1.3L1.焊接、机械连接首先当然是检查操作工是否有证上岗,这是保证质量的首要条件,下面论述焊接和机械连接的控制:
(一)钢筋焊接方面钢筋焊接形式有很多种,主要有:电阻点焊、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预埋件埋弧压力焊。
(二)钢筋焊接过程控制
1.试焊工程正式焊接之前,参与该项施焊的焊工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试焊,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试验结果应符合质量检验与验收时的要求。该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因此作为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尽量避免返工而造成浪费和影响工期。
2.设计焊接接头位置时应注意:
(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互相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拉区不宜大于50%;
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焊接接头的位置设置非常重要,否则安装完成后在验收时才发现问题,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并且影响工期。
(三)焊接操作的控制
督促操作人员严格按各种不同类型的操作规程操作。钢筋点弧焊、电渣压力焊、闪光对焊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电弧焊包括帮条焊、搭接焊、剖口焊、窄间隙焊和熔槽帮条焊5种接头形式,焊接时,应注意:
(1)根据钢筋牌号、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正确选择焊条、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特别是焊条的选用;
(2)焊接时,不得烧伤主筋;
(3)焊接地线与钢筋应接触紧密;
(4)焊接过程中应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光滑,焊缝余高应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
(5)检查焊接高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6)检查焊接件是否有夹渣、气泡等缺陷,如果缺陷严重,应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安装并要求改善焊接工艺,消除不良现象。
2.电渣压力焊,应注意:
(1)电渣压力焊只是适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竖向或斜向(倾斜度在4:1范围内)钢筋的连接,不得在竖向焊接后横置于梁、板等构件中作水平钢筋用。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某些部位的柱或剪力墙进行电渣压力焊后,因设计变更,需更换钢筋,现场工人将该焊接加钢筋改用作梁、板筋造成,作为监理工程师应特别注意。
(2)根据所焊钢筋直径选定焊机容量,调整好电流量;
(3)焊接过程中,应根据有关电渣压力焊焊接参数控制电流、焊接电压和通电时间,这是焊接成败的关键;
(4)检查四周焊包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不得小于4mm,否则返工。
3.闪光对焊。闪光对焊有连续闪光焊、预热闪光焊和闪光---预热闪光焊三种焊接工艺方法,选用焊接工艺方法,主要是根据钢筋直径、钢筋牌号及钢筋端面平整情况选用。焊接时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合适的调伸长度、烧化流量、预煅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这是焊接成败的关键,作为监理工程师应重点控制。
(2)当接头拉伸试验结果发生脆性断裂,成弯曲试验不能达到规定要求时,尚应在焊机上进行焊后热处理。
(3)当出现异常现象或焊接缺陷时,应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及时消除。
(四)焊接接头的质量检验与验收
钢筋焊接接头应按检验批进行质量检验与验收,质量检验时,应包括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检验。力学性能检验应在接头外观检查合格后,在现场随机抽取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同意安装。钢筋安装完成后,尚应认真检查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百分率是否符合要求,这是焊接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应重点检查。
(五)焊接检验
在焊接过程中,如果发现焊接性能不良时,监理工程师应特别注意,并要求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
(六)钢筋机械连接方式设计连接接头位置时,应注意:
1.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的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在同一连接区段内Ⅲ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2.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端梁、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I级接头或II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3.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因此连接接头的位置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否则验收时发现不符合造成返工,不但浪费人力物力,并且影响工期。督促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坚强对操作人员连接操作控制,要求操作工人必须按有关规程操作,对于螺纹接头应致意必须达到所必需的最小拧紧力矩值。如果发现操作工人不按规程操作,应采取罚款和辞退等方式处理,并对该批连接件重新验收。
(七)接头的施工现场检验与验收
钢筋连接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必须根据有关规范要求按验收批在现场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在监理人员见证下,随机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同意安装。
四、钢筋安装的控制
钢筋安装是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作为现场监理工程师也必须重点检查的方面,钢筋安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如下方面:
1、钢筋直径、数量和长度错误。如Ф18错改Ф16;梁支座负筋漏放;剪力墙暗柱漏放拉钩;梁支座负钢筋上排不足1\3L;二排不足1/4L.。
2、钢筋锚固长度不够。框架梁锚入柱长度不够;应特别注意屋面框架梁和边柱的锚固构造,而有些工程设置转换层处的框支梁锚入柱内的构造也应在检查中重视。
3、悬挑部分的钢筋不到位。悬挑部分的钢筋安装则是钢筋检查的重点,在悬挑梁的检查经常发现悬挑梁上排和下排钢筋不到边;第二排钢筋不足0.75L;悬挑梁面筋锚固长度不够;设计要求有鸭筋,也应注意检查;而悬挑板钢筋也应保证足够的高度。
4、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这可能影响到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和耐久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旧的验收规范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值不设上限且合格率达到70%为合格,但新的验收规范对允许偏差值设了上限,且合格率必须达到90%以上。作为监理工程师,验收时应注意检查。梁、底板钢筋必须垫放厚度符合要求且足够数量的钢筋垫块。施工现场经常发现工人将梁的垫块用作板筋的垫块,而将板筋的垫块用作梁的垫块,并且垫块强度不够,容易被钢筋压碎,甚至不放置垫块等现象。作为监理工程师应注意检查。
G. 钢筋的工程质量如何控制
一、原材料的控制
钢筋作为"双控"的材料,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热扎带肋钢筋》规定按取试件作为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因此钢筋原材料进场检查验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钢筋进场时,应该将钢筋出厂质保资料与钢筋炉批号铁牌相对照,看是否相符。注意每一捆钢筋均要有铁牌,还要注意出厂质保资料上的数量是否大于进场数量,否则应不予进场,从而杜绝假冒钢筋进场用上工程。
2、钢筋进场后,应按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炉号、每批重量不大于60t取一组。也允许由同一冶炼方法、同一浇铸方法的不同炉罐号组合混合批,但各炉罐号含碳量之差不大于0.02%,含锰量之差不大于0.15%,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取样一组。从而比较合理对进场钢筋进行试验,使用合格的钢筋在工程上。
二、对钢筋加工的控制
工作人员往往不重视对钢筋加工过程的控制,而是等到钢筋现场安装完成后,方对钢筋加工的质量进行验收,因此往往出现由于钢筋加工不符合要求,造成返工,这样不但造成浪费而且影响进度,对工期非常不利。因此,应经常深入钢筋加工现场了解钢筋加工质量,并注意检查以下内容:
1.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I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设计要求末端作135°弯钩时,II级和III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H. 如何控制和检测钢筋质量
一、高度重视建筑工程使用钢筋质量管理工作
钢筋是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违法使用违规张拉或冷拔调直加工的钢筋,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建筑工程使用钢筋的质量,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钢筋加工质量的监管,坚决遏制钢筋违法加工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严把钢筋进场关
建筑工程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使用合格钢筋。钢筋原材料进场时,施工和监理单位必须进行进场复验,核查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检查钢筋外观质量和重量,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钢筋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和《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的要求。钢筋原材料进场复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加工。
三、加强钢筋加工过程控制
钢筋加工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规范进行。盘条钢筋调直加工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禁止采用冷拔方法。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应严格按要求控制冷拉率,对HPB235级钢筋冷拉率不得大于4%,对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冷拉率不得大于1%。
钢筋加工应在施工现场进行。确需委托外加工的,施工单位要与钢筋加工企业签订书面合同,钢筋加工企业要严格按有关标准进行加工,并对加工后的钢筋质量负责。施工单位要实行外加工钢筋检测制度,建立外加工钢筋进场台账,并按进场批次再次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检测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四、严格钢筋分项工程验收
在浇筑混凝土前,监理、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年版))要求进行钢筋分项工程验收,尤其要加强对冷拉等钢筋加工项目的验收。验收人员要重点检查钢筋直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发现不合格钢筋的,一律不得进行下一工序施工。对于钢筋委托外加工的,加工后钢筋的检测报告要作为钢筋分项工程验收的重要内容。
五、加强建筑工程使用钢筋质量监督管理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及检测机构的监管,对违反规定使用不合格钢筋以及检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钢筋生产企业的监管,对生产不合格钢筋违法行为,要严格依法查处。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通报有关信息,形成监管合力,坚决禁止不合格钢筋用于建筑工程,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I. 如何控制高层建筑钢筋工程施工质量
高层钢筋质量控制主要从剪力墙柱和梁上面入手:
梁柱核心区箍筋控制
2.剪力墙柱钢筋保护层控制
3.梁主要节点锚固长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