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材料中周转材料如支撑钢管、模板,周转率如何计算
周转率就是一定时期原材料周转的次数。
月原材料库存周转率=月内出库的原材料总成本/[(月初原材料库存 月末原材料库存)/2]
月也可以换成年
2. 公路预算中钢管支架回收怎么算
公路预算中钢管支架回收计算方式如下:
1、摊销量=周转使用量 - 回收量。
2、周转使用量=【一次使用量+一次使用量*(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
3、回收量=一次使用量*(1-补损率)/周转次数。
4、补损率=平均每次损耗量/一次使用量。
公路定额中的钢拱架是永久性支护,如要作为临时支护需要按规定计取回收。双倍余额递减法,就是根据每期期初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和双倍的直线摊销率含答计提无形资产摊销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年摊卜搭销额=期初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年摊销率,年摊销率=2÷预计的摊销年限×100%。型老拿
3. 求问大神满堂脚手架如何计算钢管和各种扣件数量
求问大神满堂脚手架如何计算钢管和各种扣件数量
立杆数量:24/0.4+1=60 44/0.4+1=111 60*111=6660根4*6660=26640米。(横杆24*111+44*60=5304米 )步距4/1.2=4根 4*5304=21216米。
要连续剪刀撑6660/5*2*2*4*1.414=30135米(偏多了,不要连续)扣件 (26640+21216+30135)/1.2=65000个。
其中4米立杆不要对接扣件;旋转扣件6660/5*2*2*3=15900个。
满堂脚手架工程量怎么计算
按实际塔设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附墙柱、柱所占面积,其基本层高以3.6m以上至5.2m为准。凡超过3.6m、在5.2m以内的天棚抹灰及装饰装修,应计算满堂脚手架基本层。
层高超过5.2m,每增加1.2m计算一个增加层,增加层的层数=(层高-5.2m)/1.2m,按四舍五入取整数。
室内凡计算了满堂脚手架者,其内墙面装饰不再计算装饰架,只按每100㎡墙面垂直投影面积增加改架工1.28工日。(3)钢管周转次数如何计算扩展阅读使用了满堂脚手架后,3.6米以上的内墙装饰不再另行计算装饰脚手架,而内墙的砌筑脚手架仍按里脚手架规定计算。满堂脚手架的使用视其高度而定,当天棚净高在3.6M以下者,不管天棚采用何种装饰工艺,均不计算装饰脚手架。当天棚净高在3.6M至5.2M之间时,天棚的装饰脚手架按满堂脚手架本层定额计算,当天棚净高在5.2M上时,天棚的装饰脚手架要计算基本层和增加层两个定额项目。
对于常见的现浇砼有梁板,实际施工过程中模板下侧钢管及扣件为模板支撑,不是满堂脚手架。计算有梁板结构脚手架工程量时应按计算规则区分柱、梁构件计算并套用相应的脚手架定额。计算方法室内天棚装饰(包括抹平扫白)满堂脚手架,按室内净面积计算,即室内结构净长乘以结构净宽以面积计算,附墙柱、垛、内部独立柱所等占面积不予扣除。
满堂脚手架工程量=室内净长度×室内净宽度。
满堂架一立方多少扣件和钢管
满堂架一立方5个扣件和1条钢管。层高6米和层高3米的架子用料有不同,每根竖杆长度比层高少一米。
水平拉杆,最下面一根距地面300mm,其余水平杆竖向间距1800,双向。
最顶上水平杆距离楼面地面大约2.2米。加上斜支撑杆。计算10平方米水平面的用量。记住,自己以后可用。
方木面积等于满堂架面积的大约80%。每个架管的交叉点用一个十字扣件。另外再适当增加一些活动扣件(用于斜撑)。
(3)钢管周转次数如何计算扩展阅读1、适用条件:满堂支架法施工适用于无通航和通行要求的桥跨,墩高在15米以内,地基条件较好的地区施工。在地势平坦起伏不大地方宜采用满堂支柱式支架,在起伏较大的埂、堤段宜采用梁柱式支架。2、设计要点:满堂支架施工按照逐孔现浇设计,需要发生体系转换,但是逐孔现浇施工法的优点是需要的支架数量少,周转次数多,利用效益高,而且可以超前抢搭支架及支设模板,施工速度快。
4. 木工满堂架钢管的计算方法
满堂式钢管支架工程量按支架现浇项目的水平投影面积乘以支架高度以立版方米计算,权不扣除垛,柱所占的面积。
另:满堂脚手架按搭设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垛,柱所占的面积。满堂脚手架高度以设计层高计算,高度在3.6m至5.2m时,按满堂脚手架基本层计算。高度在5.2以上时,每增加1.2m,按增加一层计算,增加高度在0.6m以内时舍去不计。
例:设计层高为9.2m时,其增加层数为:
(9.2-5.2)/1.2=3(层),余0.4m舍去不计。
5. 定额中的脚手架用的钢管摊销量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1、摊销量=周转使用量 - 回收量。
2、周转使用量=【一次使用量+一次使用量*(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
3、回收量=一次使用量*(1-补损率)/周转次数。
4、补损率=平均每次损耗量/一次使用量。
(5)钢管周转次数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一)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就是根据每期期初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和双倍的直线摊销率计提无形资产摊销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摊销额=期初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年摊销率,
年摊销率=2÷预计的摊销年限×100%
此外,双倍余额递减法会在摊销期的最后两年转为直线法,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在残值率较高或没有残值的情况下,就不会是最后两年转为直线法。通用的判断标准为当某一年按直线法计算的摊销额大于等于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摊销额,从这一年开始就采用直线法。
例如:企业购入商标权一项,购入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支出为150000元,假定按准则规定确定的摊销期为5年(准则规定摊销期不超过10年)。
则有,年摊销率=2÷5×100%=40%
第一年摊销额=150000x40%=60000,第二年摊销额=(150000减60000)x40%=36000,第三年摊销额=(150000减60000减36000)/3=18000,
第四年摊销额=(150000减60000减36000)/3=18000,第五年摊销额=(150000减60000减36000)/3=18000
(二)年数总和法
该方法是用一个以无形资产各年摊销年限各年相加之和为分母、把无形资产尚需摊销的年限为分子的分数去乘以无形资产的全部应摊销额,计算出各年应计提的无形资产摊销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摊销额=无形资产全部应摊销额×年摊销率
年摊销率=(摊销总年限-已摊销年限)x2/(摊销总年限x(摊销总年限+1))
仍举上例,按年数总和法计算摊销额过程如下:
年数总和法的分母=1+2+3+4+5=5x(5+1)/2=15
第一年摊销额=150000x(5/15)=50000,第二年摊销额=150000x(5-1)/15=40000,第三年摊销额=150000x(5-2)/15=30000,
第四年摊销额=150000x(5-3)/15=20000,第五年摊销额=150000x(5-4)/15=10000
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的是年摊销额,如按月计提可以换算为月摊销率计算出月摊销额。关于无形资产加速摊销法的其他具体方法不再举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