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计算房建满堂架钢管量注意以米为单位,或者以吨为单位的!谢谢拜托各位大神
我不图你是否采纳答案,只告诉你路径。
不管是满堂脚手架、或是满堂支撑架,都得凭既定的(回即已批准的)答安全施工方案来计算,扣件式钢管架的量,直接与:立杆的纵、横间距;横杆的步距;纵、横竖向剪刀撑布置(或高大危工程的水平剪刀撑)等息息相关。楼主只要静下心来计算过一次,今后对相似工程,就有了经验,再适当考虑增减调整,做为购料计划不成问题!
网上一问一答,当然简单,是不是适用的呢?自己心中没底!
② 满堂支撑架自重如何计算带剪力撑的
满堂支撑架高宽比=计算架高÷计算架宽,
计算架高:立杆垫板下皮至顶部可调托撑 支托板版下皮垂直距离权。
计算架宽:满堂支撑架横向两侧立杆轴线水平距离。
满堂支架法简介:
一种施工方法,采取按一定间隔,密布搭设,起支撑作用的脚手架的施工方法。目前常见于现浇桥梁施工及现浇楼板施工。满堂支架法施工是一种长期被采用的方
法,施工时需要大量的模板支架。支架法施工是在桥位处搭设支架,在支架上浇筑桥体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模板及支架。支架法施工最大的优点是不需
要大型吊装设备,其缺点是施工用的支架模板消耗量大、工期长,对山区桥梁及高墩有很大的局限性。
③ 满堂脚手架每立方米有多重满堂脚手架重量统计脚手架重量统计脚手架统计重量
既然你已经有步距,跨距、横立杆距,48*3.0钢管,你就仔细算算,每米钢管重量,每个扣件重量,再加上3%剪刀撑的用量,还有架板每平米按30N计算。
④ 盘扣式满堂脚手架计算钢管量
基本一样,算法主要考虑搭建的长 宽 高算法首先按照国家规范了解盘扣式,扣件式,碗扣内式容脚手架的立杆间距和横杆间距的规范,根据这些计算脚手架用量,另外顶端应该留出足够的自由端,配合顶托丝杠使用不同点是盘扣式脚手架需要用到自带斜撑,需要计算斜撑的竖梁(做房建内支撑可不用斜撑),扣件式脚手架需要计算扣件的用量,碗扣式脚手架计算比较简单
⑤ 钢管怎么算重量
1.钢管重量计算公式,公式:(外径-壁厚)×壁厚mm×0.02466×长度m,例:钢管114mm(外径)×4mm(壁厚)×6m(长度),计算:(114-4)×4×0.02466×6=65.102kg。
2.按用途分为输送管道用、工程结构用、热工设备用、石油化工工业用、机械制造用、地质钻探用、高压设备用钢管等;按生产工艺分为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其中无缝钢管又分热轧和冷轧(拔)两种,焊接钢管又分直缝焊接钢管和螺旋缝焊接钢管。
3.钢管不启镇散仅用于输送流体和粉状固体、交换热能、制造机械零件和容器,它还是一种经济钢材。用钢管制造建筑结构网架、支柱和机械支架,可以减 轻重量,节省金属20~40%,而且可实现工厂化机械化施工。用钢管制造公路桥梁不但可节省钢材、简化施工,而且可大大减少涂保护层的面积,节约投资和维护费用。
⑥ 木工满堂架钢管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满堂式钢管支架工程量按支架现浇项目的水平投影面积乘以支架高度以立方米计算,不扣回除垛,柱所占的面答积。
另:满堂脚手架按搭设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垛,柱所占的面积。满堂脚手架高度以设计层高计算,高度在3.6m至5.2m时,按满堂脚手架基本层计算。高度在5.2以上时,每增加1.2m,按增加一层计算,增加高度在0.6m以内时舍去不计。
例:设计层高为9.2m时,其增加层数为:
(9.2-5.2)/1.2=3(层),余0.4m舍去不计。
⑦ 钢管重量计算方法
钢管重抄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比如壁厚3.0的钢管6米长 0.02466×3.0×(48-3.0) ×6=19.98
(外径-壁厚)x壁厚x0.02491x长度=重量(kg)
单位为mm 100mm(壁厚3mm)
(100-3)*3*0.02491=7.25kg
7.25kg是一米的重量
(7)满堂架中如何计算钢管重量扩展阅读:
千克是公制计量单位,一千克等于一公斤,合我国二市斤。
国际单位制中米、千克、秒制的质量单位,也是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法国大革命后,由法国科学院制定。原计划制作的是新颁布的质量的主单位——克的标准器,但因为当时工艺和测量技术所限,故制作了质量是克的1000倍的标准器,即千克标准原器——这也是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是千克而不是克的原因。
⑧ 钢管怎么算重量
1、钢闷斗管重量计算:
公式:外径壁厚(mm)×壁厚(mm)×0.02466×长度
例:钢管114mm(外径)×4mm(壁春罩简厚)×6m(长度)
计算:(114-4)×4×0.02466×6=65.102kg
⑨ 满堂红支架的自重的计算有什么经验公式
支架自重---- q7计算
计算每步脚手架自重:NG1=ht1+t2+t3
式中:h —— 步距(m);
t1—— 立杆每米重量(kN);
t2—— 纵向横杆单件重量(kN);
t3—— 内外立杆间斜杆或十字撑重量(kN)。
按最大值进行计算,步距取1.2m,纵、横向距离取0.6m,步数取9步,
NG1=t1+t2+t3
=1.2×0.0384+0.0384×0.6×4+0.0384×√(1.22+0.62)
=0.046+0.092+0.052=0.19 kN
q7=9 NG1 /A=9×0.19kN/(0.6m×0.6m)=4.75 kN/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