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钢管计算公式,
若简来单的说:22*5这个的内外源径和壁厚是怎么算的,这个简单。
外径:22mm;
壁厚;5mm;
内径=22-2*5=12mm
但是实际中钢管的种类很多,精度等级也不同,标注的内容也不同,其中核心的标注还是:外径*壁厚。
由于相关的内容太多在此不能详细叙述,若想具体了解其内容,可参考《机械设计手册》材料篇。
供参考!
❷ 钢结构长细比计算
稳定性按最小回转半径,可以求得最大长细比,即查得最不利稳定系数(最小值),从内而得到的承载力也是容最小的。38.8mm是X轴向的回转半径,实际上也是Y向的,但并不是最小的,不能用那个计算,所以用的是25mm,而且题干已经说的很清楚,两根角钢中间无联系,即平面内无连接,相当于单根等边角钢受压,必定是绕平面外(斜平面)失稳,没说到位的可以追问。
❸ 钢结构中如何计算柱的长细比
长细比λ计算公式
长细比公式:λ=μL/i
其中μ是长度因数:当压杆两端铰支时,μ=1;当压杆一端固定另一端铰支时,μ=0.7;当压杆两端固定时,μ=0.5;当压杆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时,μ=2。
μL称为原压杆的相当长度。
i=√(I/A)
长柱子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长柱子承载力计算要考虑到外载作用下,因构件弹塑性变性引起的附加偏心的影响,偏心距增大系数与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都与长细比有关。
(3)圆钢管长细比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安装要点
(1) 摩擦系数:其中F为抗滑移试验所测得的使试件产生初始 滑移的力,nf为摩擦面数, 为与F对应的高强螺栓拧紧预拉力实测 值之和。
(2) 扭矩系数:其中d为高强螺栓公称直径(mm),M为施加扭矩值(N﹒M ),P为螺栓预紧力。10.9级高强度大六角螺栓连接必须保证扭矩系数K的平均值为0.110~0.150。其标准偏差应小于等于0.010。
(3) 初拧扭矩:为了缩小螺栓紧固过程中钢板变形的影响,可用二次拧紧来减小先后拧紧螺栓之间的相互影响。高强螺栓第一次拧为初拧,使其轴力宜达到标准轴力的60%~80%。
(4) 终拧扭矩:高强螺栓最后紧固用的扭矩为终拧扭矩。考虑各种预应力的损失,终拧扭矩一般比按设计预拉力作理论计算的扭矩值大5%~10%。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长细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钢结构
❹ 钢管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无缝钢管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1)(碳钢、合金钢)无缝钢管
计算公式为:W=0.02466(D-S)S
(外版径-壁厚权)*壁厚*0.02466=每米重量
例如:ф159*5 20#无缝钢管每米重量计算为: (159-5)*5*0.02466=18.992公斤/米
(2)不锈钢无缝钢管
<a> 而对于1Cr18Ni9(302),0Cr18Ni9(304), 0Cr18Ni11Ti(321),1Cr18Ni9Ti的
计算公式应为: W=0.024913(D-S)S
<b> 而对于0Cr25Ni20(310S),0Cr17Ni12Mo2(316),0Cr18Ni11Nb(347),
00Cr17Ni14Mo2(316L) 的
计算公式应为:W=0.02507(D-S)S
❺ 试验用钢管混凝土柱长细比公式为什么是4L/D
啊,这位同事好,在网络知道上看见了您的问题。很好,笔者对这方面作过些研究。我试着用材料力学的原理及公式来回答您的问题。
根据材料力学的长细比计算公式:
λ=μ×L/i (1)
其中,λ—长细比,或者叫柔度系数;
μ—计算系数,当计算杆件为两端铰接时,取μ=1;
L—杆件的线长度;
i—计算截面的回转半径,或称惯性半径;
i=(I/A)^0.5 (2)
式中,I—计算截面的惯性矩,对于钢管混凝土柱,I=(π×D^4)/64
A—钢管混凝土柱的截面积,A=(π×D^2)/4;
将以上推导结果带入(2),有:
i=D/4
再将i的计算结果代入(1),有:
λ=μ×L/i=1×L×4/D=4L/D
就是这么推导来的。希望有助于您。握手,祝好!
❻ 钢结构受压容许长细比 如何计算
结构的长细比λ=μl/i,i为回转半径。
在钢结构的轴心受压构件中的屈曲应力只与长细比有关。
长细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对构件而言的,计算公式coffee兄已经给出了。至于概念可以简单的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来:长细比即构件计算长度与其相应回转半径的比值。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长细比的概念综合考虑了构件的端部约束情况,构件本身的长度和构件的截面特性。
长细比这个概念对于受压杆件稳定计算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因为长细比越大的构件越容易失稳。可以看看关于轴压和压弯构件的计算公式,里面都有与长细比有关的参数。
对于受拉构件规范也给出了长细比限制要求,这是为了保证构件在运输和安装状态下的刚度。
对稳定要求越高的构件,规范给的稳定限值越小。
长细比也就是柔度,用λ表示.
λ=l/i;
l为压杆长度,i=sqrt(I/A)
A为截面面积,I为截面惯性矩!
钢结构受压构件验算,看到例子上写的先算长细比,<150了,然后就查稳定系数,然后代入公式。我想问的是,如果算得的长细比大于150怎么办?然后该怎么做?
增大截面,再算长细比,直到<150。
从抗震角度上来讲:
1.GB50017:5.3.8
受压构件的容许长细比 柱:150
2.PKPM
钢柱
非抗震 容许值为:150
6度抗震 容许值为:120
7度抗震 容许值为:120(多层) 80(高层)
8度抗震 容许值为:120(多层) 60(高层)
9度抗震 容许值为:100(多层) 60(高层)
从长细比本身上来说
对于门钢 CECS上是有180、220的说法
但可曾想过 把长细比从 150 放到 180 是什么概念?
同一截面 二者的承载力相差了25%左右!
(长细比增大→稳定系数降低→承载力降低,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可以自己推导看看承载力的降低)
如果再有些别的情况(如:偏心之类的) 相差的会更多!
相对长细比控制的构件,放宽那点长细比对构件的影响
要远远小于 承载力降低对于构件的影响!
所以还是按GB50017 GB50018 要求的150来用!
这也是对于轻钢为何也取150的原因。
在钢结构设计手册等其他指导性工具书上,也是持此观点。
❼ 长细比计算公式
长细比λ计算公式:λ=μL/i。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长柱子承载力计算要考虑到外回载作用下,因构件答弹塑性变性引起的附加偏心的影响,偏心距增大系数与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都与长细比有关。
柱子还由于长细比来分为短柱子,长柱子和细长柱子。根据这我们来判别柱子类型,在实际中就可以尽量避免使用细长柱。
(7)圆钢管长细比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柱长细比对荷载-位移曲线影响比较显著。随着柱长细比的增加,构件无论在弹性阶段还是在非线性强化阶段,其刚度均有所降低,承载能力也有所下降。
而且下降的幅度较大。因为方钢管混凝土柱的长细比越大,柱越容易发生失稳,使柱承载力降低。
换算长细比:在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计算中绕虚轴弯曲屈曲时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按临界力相等的原则,用不考虑剪切变形的欧拉临界公式来表示将组合截面换算为实腹截面进行计算时所对应的长细比。
❽ 如何确定门钢中系杆的长细比有详细的计算说明么
比如钢架柱距6m。
柱之间梁柱转角处用刚性系杆链接,这时系杆的计算长度为1.0x6=6m(按两端无侧移铰接压杆考虑)。
剪刀撑杆的两端都是铰接,它的计算长度就等于净长,计算长度lo=容许长细比[λ]乘圆钢截面的廻转半径,福这个公式计算出廻转半径rx,查表得直径,或计算圆形截面的廻转半径得出圆钢截面的直径。
估算截面用d89x3钢管,查表可得回转半径为3.04cm。然后计算长细比600cm/3.04cm<200。满足规范要求。 内力计算一般就是风荷载引起的内力,很小,通常不用计算,满足长细比即可。
(8)圆钢管长细比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长细比=计算长度/回转半径。
结构的长细比λ=μl/i,i为回转半径长细比。概念可以简单的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来:长细比即构件计算长度与其相应回转半径的比值。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长细比的概念综合考虑了构件的端部约束情况,构件本身的长度和构件的截面特性。
长细比这个概念对于受压杆件稳定计算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因为长细比越大的构件越容易失稳。可以看看关于轴压和压弯构件的计算公式,里面都有与长细比有关的参数。
对于受拉构件规范也给出了长细比限制要求,这是为了保证构件在运输和安装状态下的刚度。 对稳定要求越高的构件,规范给的稳定限值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