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不锈钢材质焊接容易出现裂缝的原因都是什么呢
晶间腐蚀:根据贫铬理论,焊缝和热影响区在加热到450-850℃敏化温度区时在晶界上析出碳化铬,造成贫铬的晶界,不足以抵抗腐蚀的程度。焊接时就会出现裂缝。
应力腐蚀开裂:应力腐蚀开裂是焊接接头在特定腐蚀环境下受拉伸应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延迟开裂现象。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开裂是焊接接头比较严重的失效形式,表现为无塑性变形的脆性破坏。
焊缝金属的低温脆化: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在低温使用时,焊缝金属的塑韧性是关键问题。此时,焊缝组织中的铁素体的存在总是恶化低温韧性。
(1)不锈钢板高温时间长以后为什么裂6扩展阅读:
奥氏体不锈钢通常在常温下的组织为纯奥氏体,也有一些为奥氏体+少量铁素体,这种少量铁素体有助于防止焊接热裂纹。
防止焊接裂纹措施:
尽量使焊缝金属呈双相组织,铁素体的含量控制在3-5%以下。因为铁素体能大量溶解有害的S、P杂质。
尽量选用碱性药皮的优质焊条,以限制焊缝金属中S、P、C等的含量。
采用低碳或超低碳的焊材,如A002等;采用含钛、铌等稳定化元素的焊条,如A137、A132等。
由焊丝或焊条向焊缝熔入一定量的铁素体形成元素,使焊缝金属成为奥氏体+铁素体的双相组织,(铁素体一般控制在4-12%)。
减少焊接熔池过热,选用较小的焊接电流和较快的焊接速度,加快冷却速度。
对耐晶间腐蚀性能要求很高的焊件进行焊后稳定化退火处理。
㈡ 不锈钢焊接后发现焊缝边缘裂痕是什么情况
不锈钢焊接后发现焊缝边缘裂痕,可能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热裂纹:
再热裂纹:
冷裂纹:
应力腐蚀裂缝:
综上所述,不锈钢焊接后发现焊缝边缘裂痕可能是由于热裂纹、再热裂纹、冷裂纹或应力腐蚀裂缝中的一种或多种原因造成的。具体原因需要根据焊缝的材质、焊接工艺、工作环境以及裂痕的形态和位置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㈢ 不锈钢焊接后发现焊缝边缘裂痕是什么情况
1、热裂纹
热裂纹是焊接冷却过程的高温阶段产生的裂纹,主要存在于焊接金属中。也少量存在于近缝部,分为结晶(凝固)裂纹、液化裂纹和多边化裂纹。其中晶体裂纹是常见的裂纹,主要发生在杂质元素多的碳钢焊接中。
2、再热裂纹
厚板焊接结构消除应力处理过程中,在热影响区的粗晶区存在不同程度的 应力集中时,由于应力松弛所产生附加变形大于该部位的蠕变塑性,则产生再热裂纹;产生温度通常在为550℃~650℃;
316l不锈钢水管裂纹发生的位置通常位于热影响区的粗晶区;裂纹形态为沿晶界开裂。
3、冷裂纹
焊接接头冷却到较低温度下(对于钢来说在M。温度以下)产生的裂纹称为冷裂纹。冷裂纹可在焊后立即出现,也有可能经过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出现,这种裂纹又称延迟裂纹,它是冷裂纹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形态,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4、应力腐蚀裂缝
某些焊接结构(如容器和管道等),在腐蚀介质和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延迟开裂;在任何温度下可发生;裂纹发生的位置通常位于焊缝和热影响区;裂纹形态为沿晶或穿晶。
㈣ 不锈钢焊接开裂的原因是什么
不锈钢是指主加元素Cr高于12%,能使钢处于钝化状态、又具有不锈钢特性的钢。奥氏体不锈钢的焊缝在高温(375-875 度)加热一段时间以后,常会出现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脆化。不锈钢焊接容易出现热裂纹,主要原因是:
1、奥氏体不锈钢的导热系数大约是低碳钢的一半,而线膨胀系数却大得多,所以焊后在接头中会产生较大的焊接内应力。
2、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成分如碳、硫、磷、镍等会在熔池中形成低熔点共晶。
3、奥氏体不锈钢的液、固相线的距离较大,共晶时间较长,且奥氏体结晶的枝晶方向性强,所以杂志偏析现象比较严重。
(4)不锈钢板高温时间长以后为什么裂6扩展阅读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比较好,但在焊接过程中,奥氏体从高温冷却到室温时,随着C、Cr、Ni、Mo含量的不同,金相组织转变的差异及稳定化元素Ti、Nb的变化,焊接材料与工艺的不同,焊接接头各部位可能出现一些热裂纹、耐蚀性差以及焊接接头脆化等问题。
在焊接的持续加热过程中,0Cr25Ni20钢的焊接接头会发生σ相脆变,其在800~850℃温度下σ相析出的敏感性最大。加速σ相形成的元素有Mo、Si、Nb等,故在选择时应选择这些元素含量较低的焊材,还应适当控制焊接热输入,不预热、控制层温不过高,以减少高温停留时间。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如果不能有效避免焊接缺陷,焊后对这些缺陷进行返修时则极易出现焊接热裂纹,主要是奥氏体材料导热差,且返修处应力比一次焊接时应力大,多次返修则应力更大。
多层焊接时即使层间温度得到有效控制,焊接时输入的热量加上拘束应力,则足以在焊缝区或热影响区出现热裂纹,控制热裂纹的措施除了焊缝成形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温度和应力。
当温度也能得到有效控制后,应力就是最主要的原因,这一点在多次返修易出裂纹特别是纵缝和环缝相交的丁字口附近最易出现,返修难度大,足以说明应力对热裂纹的影响,应严格控制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