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焊缝高度一般不能小于薄板的厚度 ,具体是哪个规范的条文规定
焊缝高度出自国家金属焊接操作规范,金属焊接工程的工艺标准。
焊缝高度并无准确的回数字,只答是一个范围。标准规定:焊缝高度一般不能小于薄板的厚度。对于板厚小于6的钢板,焊角高度等于板厚;板厚大于6mm的钢板,焊角高度习惯上按板厚的70%,但是一般不超过15mm。
如:桥梁金属结构工程焊接工艺规范中,金属结构的焊缝焊接高度不小于2毫米,焊缝宽度不小于5毫米。
焊缝高度指金属板之间的缝隙,通过焊条在烧焊冷却收缩后,其金属液体在焊缝间填充的总体高度。角焊缝中,焊缝高度指直角三角形的直角点(两焊脚交点)到斜边的距离。
Ⅱ 普通钢板焊接的技术要求是什么
应尽复量采用小电流、慢焊接速度制,以减小母材的熔深。
由于母材熔化到第一层焊缝金属中的比例最高达30%左右,所以第一层焊缝焊接时,应尽量采用小电流、慢焊接速度,以减小母材的熔深。焊后应在200-350℃下保温2-6小时,进一步减缓冷却速度,增加塑性、韧性,并减小淬硬倾向,消除接头内的扩散氢。
焊后对焊件立即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特别是对于大厚度焊件、高刚性结构件以及严厉条件下(动载荷或冲击载荷)工作的焊件更应如此。焊后消除应力的回火温度为600-650℃,保温1-2h,随炉冷却。
(2)钢板厚度小于多少不能焊接扩展阅读:
钢板焊接要求规定:
1、根据被焊结构的钢种选择焊丝,对于耐热钢和耐候钢,主要是侧重考虑焊缝金属与母材化学成分的一致相似,以满足耐热性和耐腐蚀性等方面的要求。
2、采用较小的焊接电流(30A-100A)和较低的等离子气体流量,采用混合型等离子弧焊接的方法。不形成小孔效应。
3、根据现场焊接位置对应于被焊工件的板厚选择所使用的焊丝直径,确定所使用的电流值,参考各生产厂的产品介绍资料及使用经验,选择适合于焊接位置及使用电流的焊丝牌号。
Ⅲ 厚度是1MM的钢板怎么进行焊接
1mm钢板最好采用复点焊或闪光制焊,如采用电气焊会造成板件变形。
点焊是焊件在接头处接触面的个别点上被焊接起来。点焊要求金属要有较好的塑性。焊接时,先把焊件表面清理干净,再把被焊的板料搭接装配好,压在两柱状铜电极之间,施加力压紧。当通过足够大的电流时,在板的接触处产生大量的电阻热,将中心最热区域的金属很快加热至高塑性或熔化状态,形成一个透镜形的液态熔池。继续保持压力,断开电流,金属冷却后,形成了一个焊点。
点焊由于焊点间有一定的间距,所以只用于没有密封性要求的薄板搭接结构和金属网、交叉钢筋结构件等的焊接
Ⅳ 钢板焊接的最小厚度要求
没有这个要求的。焊接钢板时对钢板的厚度是没有限制的。
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编著的《焊接手册 焊接方法及设备 第1卷》第一章:
钢板焊接都是依据设计需要,来进行钢板的选择和焊接的。要考虑到设计本身的需要,从重量、强度、经济等几个方面进行选择的,而且还需要考虑到师傅的焊接技术水平。结合各个方面,最后进行钢板厚度的选择,所以是没有标准的。
焊接方法
焊接技术主要应用在金属母材上,常用的有电弧焊,氩弧焊,CO2保护焊,氧气-乙炔焊,激光焊接,电渣压力焊等多种,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亦可进行焊接。金属焊接方法有40种以上,主要分为熔焊、压焊和钎焊三大类。
熔焊是在焊接过程中将工件接口加热至熔化状态,不加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熔焊时,热源将待焊两工件接口处迅速加热熔化,形成熔池。熔池随热源向前移动,冷却后形成连续焊缝而将两工件连接成为一体。
压焊是在加压条件下,使两工件在固态下实现原子间结合,又称固态焊接。常用的压焊工艺是电阻对焊,当电流通过两工件的连接端时,该处因电阻很大而温度上升,当加热至塑性状态时,在轴向压力作用下连接成为一体。
钎焊是使用比工件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工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工件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工件,填充接口间隙并与工件实现原子间的相互扩散,从而实现焊接的方法。
焊接时形成的连接两个被连接体的接缝称为焊缝。焊缝的两侧在焊接时会受到焊接热作用,而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这一区域被称为热影响区。
焊接时因工件材料焊接材料、焊接电流等不同,焊后在焊缝和热影响区可能产生过热、脆化、淬硬或软化现象,也使焊件性能下降,恶化焊接性。这就需要调整焊接条件,焊前对焊件接口处预热、焊时保温和焊后热处理可以改善焊件的焊接质量。
Ⅳ 16Mn钢板焊接时,环境温度最低多少度不允许焊接
这个和板厚,已经该结构件应用的场合有关系,一般来说,为了更大限度版的保证质量,建议权环境温度为16度以上,低于16度需要预热,或者后热。我厂是如此,整个厂房内有恒温控制系统。
如果条件不允许,为了防止冷裂纹,请按照以下的规范操作。
不同板厚及不同环境温度下16Mn钢的预热温度:
焊件厚度
(mm)
不同气温下的预热温度计(℃):
16mm以下
不低于-10℃不预热,
-10℃以下预热100~150℃;
16~24mm
不低于-5℃不预热,-5℃以下预热100~150℃;
25~40
不低于0℃不预热,0℃以下预热100~150℃;
40以上
均预热100~150℃。
Ⅵ 厚度在几毫米之内的钢板需要两边焊接
如果强度够,为经济你应首选4mm。碳钢板,用焊条电弧焊,直径2.0焊条施焊就行。
如果是不锈钢,最好选择钨极氩弧焊
Ⅶ 钢板焊接多少厚度需预热
没有这个要求的。焊接钢板时对钢板的预热厚度是没有限制的。
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编著的《焊接手册 焊接方法及设备 第1卷》第一章:
钢板焊接都是依据设计需要,来进行钢板的选择和焊接的。要考虑到设计本身的需要,从重量、强度、经济等几个方面进行选择的,而且还需要考虑到师傅的焊接技术水平。结合各个方面,最后进行钢板厚度的选择,所以是没有标准的。
(7)钢板厚度小于多少不能焊接扩展阅读:
焊接方法
焊接技术主要应用在金属母材上,常用的有电弧焊,氩弧焊,CO2保护焊,氧气-乙炔焊,激光焊接,电渣压力焊等多种,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亦可进行焊接。金属焊接方法有40种以上,主要分为熔焊、压焊和钎焊三大类。
熔焊是在焊接过程中将工件接口加热至熔化状态,不加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熔焊时,热源将待焊两工件接口处迅速加热熔化,形成熔池。熔池随热源向前移动,冷却后形成连续焊缝而将两工件连接成为一体。
压焊是在加压条件下,使两工件在固态下实现原子间结合,又称固态焊接。常用的压焊工艺是电阻对焊,当电流通过两工件的连接端时,该处因电阻很大而温度上升,当加热至塑性状态时,在轴向压力作用下连接成为一体。
钎焊是使用比工件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工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工件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工件,填充接口间隙并与工件实现原子间的相互扩散,从而实现焊接的方法。
焊接时形成的连接两个被连接体的接缝称为焊缝。焊缝的两侧在焊接时会受到焊接热作用,而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这一区域被称为热影响区。
焊接时因工件材料焊接材料、焊接电流等不同,焊后在焊缝和热影响区可能产生过热、脆化、淬硬或软化现象,也使焊件性能下降,恶化焊接性。这就需要调整焊接条件,焊前对焊件接口处预热、焊时保温和焊后热处理可以改善焊件的焊接质量。
Ⅷ 厚度小于8mm的钢板焊接如何确定质量等级
根据设计要求啊,厚度小于8毫米的是不可以超声波探伤的,
Ⅸ 碳素结构钢板超过多少厚应进行焊前预热
低炭钢预热温度!主要与施焊的环境温度及材料厚度有关系!温度越低及材料越回厚越需要预热,反之答可不预热,简化而言,当材料厚度小于50毫米而环境温度小于零度时,需要预热100~150度,当母材厚度小于16毫米时,温度大于零下30度可不预热,可见只要不是温度很低或母材很厚一般不需要预热。但要注意,实际操作时应提高要求,特别对于一些重要结构受力复杂结构,在温度较低或板厚较厚时应预热至100~150度。
Ⅹ 焊缝高度标准
并无准确的数字,只是一个范围。如平缝0~3,角焊缝则分为表面凸起、凹陷两种,一般的来说,焊缝要求丰满,不得有连续的咬边,因为你的焊缝再高也没用,咬边已经减低了母材的厚度,而且形成了严重的应力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