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销售方合理损耗怎么记账
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损失有正常损失和非正常的损失。
1、、对于正常损失版的帐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存货权损失或坏账损失
贷:原材料、产成品等
2、发生非正常损失的帐务处理
(1)处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产成品等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经批准后
借:营业外支出--非正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❷ 合同中有一条:货物运输合理损耗及计算方法怎么理解
货物运输中,因自然原因,比方新鲜蔬菜干枯,活鱼自然死亡等,类似这样非人为原因的损耗,属于合理的
❸ 做方矩管护栏材料损耗率为多少急
长短合理排料裁切,不允许两两相接时约为6--8%。允许拼接时小于4%
❹ 有关合理损耗的计算
实际抄成本中分录只列了金额没袭有列数量,数量上在做账时记录的是5980公斤,
所以,实际成本里也是把这部分损失计入了实际成本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说实际成本法记账不能反映出材料采购过程中的差异,无法将差异分解到价差和量差。
合理损耗计入成本是说,在材料成本差异要结转入产品生产成本。
❺ 工程做到一半,双方解图合同,合同清单里有管理费一项可以结算吗,还有材料可以计算损耗吗怎麼计算,
朋友既然双方同意解除合同,那么工程结算就按照清单中的工程项目完回成哪像计入结算哪项,答如果清单中的管理费单列那就按照结算额占总清单额的比重分配管理费;
材料损耗不知您指的是哪部分材料,如果是准备用于工程之中的材料、并且已经进入施工现场的,双方可以商量应当给予一定的损失费,计入结算值。
❻ 合同中:货物运输合理损耗及计算方法 这项怎么填写
您问合同中:货物运输合理损耗及计算方法 这项怎么填写?
答:在验收数量一款中写明:“货物运输合理损耗及计算方法”,;
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合理损耗 x% 由谁负责,超出以后谁负责就行。
❼ 钢材运输中的合理损耗标准及计算方法
什么是材料的损耗量?
是指在正常施工生产条件下,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的施工任务所必需消耗的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及周转性材料的数量标准。从消耗内容看,包括为完成该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的施工任务必需的各种实体性材料(如标准砖、混凝土、钢筋等)的消耗和各种措施性材料(如模板、脚手架等)的消耗;从引起消耗的因素看,包括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净耗量、发生在施工现场该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合理损耗量及周转性材料的摊销量。
损耗量计算方式
1、损耗率=(损耗量/净用量)×100%
用消耗量表示为:消耗量=净用量×(1+损耗率)
是用于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公式。其中的净用量指直接用于建筑和安装工程的材料,损耗量为不可避免的施工废料和材料损耗。主要用于各种工程预决算,全国通用,具有行业标准和法定意义。
2、损耗率=(损耗量/消耗量)×100%
用消耗量表示为:消耗量=净耗量÷(1-损耗率)
不是用于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公式。一般是施工单位用于计算材料采购量的公式,数值根据本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条件,材料的采购来源和途径,还有材料本身的加工特性等由自己确定,属自用公式。
综上所述,所谓材料的净用量就是直接用于建筑和安装工程的材料,而不可避免的施工废料和材料损耗就是材料损耗。
❽ 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标准是什么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前 言
为规范水路散装粮食运输损耗,提高水路运输的服务质量,降低散装粮食的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交通部水运司提出。
本标准由************批准。
本标准由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交通部水运司、广州港集团公司、中海(集团)公司、中远(集团)总公司、国家粮食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凌国强、陈正才、丁国堂。
引 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散装粮食运输损耗引起了司法、运输和货主部门的高度重视,正确反映运输装卸过程中所出现的损耗,如何合理地确定其运输损耗,对维护司法的公正性,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制定散装粮食运输合理损耗国标已迫在眉捷,也是改进货运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
水路散装粮食运输损耗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散装粮食在装卸、储运过程中合理的损耗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水路散装粮食装卸、储存、运输、损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3561. 1—91 港口连续装卸设备安全规程——散粮筒仓系统
JJG56588 散粮电子量称
1974国际海上人命安全条约
1968年布鲁塞尔议定书修改的海牙规则
1978年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水路运输
在江河、湖泊、海洋等水域使用船舶、排筏或其他浮运工具载运货物的运输方式,水运具有运载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能耗少、投资省、生产率高等经济技术特点。
3.2
散装粮食
系指没有包装的粮食:主要有小麦、大麦、黄豆、玉米,其具有散装性、多孔性、吸附性、呼吸性、自热性。在交接中是以一批货物有多少吨来计算。
3.3
运输损耗
3.3.1 散粮货物重量在运输、装卸中前与后的差异
3.3.2 散粮货物质量在运输、装卸中非人为因素的变化
散粮在整个运输、装卸、储存过程中,因不可抗拒的原因,受到本身性质、(水份减量等)自然条件所发生的、不可避免的零星、撒落、溢渗、漏失、飞扬、磅差;水尺公估的误差;杂质自然减量;衡器计量的允差等所产生的损耗。
3.4
散粮自然减量
又称散粮自然损耗。散粮在运输保管过程中,因本身性质,港口和航线上的自然条件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而产生的数量上非人为的,不可避免的减少。
3.5
运输损耗核定
散粮每经过一次装卸作业(过程)或转换运输工具(过程)都应计算一次。
4 总则
4.1 规定
散装粮食运输损耗系指:从发货方集拼港(站)开始到收货方将货提讫港(站)整个运输过程,包括准备货位、卸车、堆垛、拆垛、装车、拖运、装船、水尺监定、航行、卸船、水尺监定、进场(筒仓) — 灌包 — 交付这些作业环节所发生的不可避免的零星抛撒、标准以内的水份减量、磅差、杂质自然减量、衡器计量的允差以及水尺公估的误差等。散粮每经一次装卸作业和转换运输工具,就应按规定计算损耗。
4.2 起运港
散粮进港(站)时,受理港(站)的库场应满足保存散粮基本条件。
4.3 发货方
4.3.1 发货方应提供散粮含水量及其可含水量极限证书。
4.3.2 在散装单元装船前,发货人应确保散粮单元的毛重与运输单据中表明的毛重是一致的。
4.3.3 发货人在进港装货前应及早向港(站)及船长或其代表提供关于该货物的适当资料,以便实施为此种货物适当堆垛和安全装运可能是必需的预防资料并加以确认。
4.4 承运船舶
4.4.1 受载船舶,要适航、适货,应根据货物要求做到清洁、干燥、无味、无虫、无漏。
4.4.2 受载船舶应有关于货物积载系数,落实平舱措施以及船舶稳性要求。
4.4.3 受载船舶航行途中应注意通风防止汗湿、水湿。
4.5 卸货港
散粮卸船进港后应满足散粮进场(筒仓)、储存、灌包、运输、交付等基本条件。
4.6 运输损耗
散粮在整个运输、装卸、储存过程中,鉴于水路散粮运输目前状况,结合货主以及各地港、航单位具体情况,散粮运输(装卸)损耗规定见表1。
表1
运 输 方 式 品 名 0—800海里 800海里以上
水路航运(含水尺交接) 散 粮 0.30(%) 0.40(%)
港口作业方式 散 粮 作业过程 作业过程
装货工艺 袋 粮 割 包 散 粮 卡车—船边-装船-0.85(%)外挡—装船—0.20(%) 外挡—装船—0.20(%)里挡—装船—0.85(%)
集装箱装船 散 粮 集卡-船边-装船-0.15(%) 集卡-船边-装船-0.15(%)
卸货工艺 抓斗-皮带机(车) 散 粮 (里档过驳)0.95(%)(车进库)0.45(%) (车进库)0.45(%)(里档过驳)0.95(%)
吸管进筒仓 散 粮 0.15(%) 0.15(%)
筒仓 - 灌包 散 粮 0.40(%) 0.40(%)
抓斗外挡过驳 散 粮 0.40(%) 0.40(%)
港 内 道 路 袋 粮 (0-5公里)0.02(%) (5公里以上)0.025(%)
港内储存(集并或出货) 散(袋)粮 (1-15天)0.18(%) (16天以上)0.36(%)
4.6.1 全程是单一运输方式(水路)运输的,每增加一次中途换装或过驳的增加0.1%的损耗。
4.6.2 水陆联运的,全程按铁路运输损耗计算。
4.6.3 发货单位和收货单位,在未集货进港前或提离港站后的损耗率按国家规定分系统内向主管部门报耗。
4.6.4 计算运输损耗的规定
4.6.4.1 每一份(提单)作为一个计算单位。
4.6.4.2 装卸、运输、储存过程各类事故造成的损失,不得混作损耗处理。
4.6.5 运输(装卸)损耗的负担
4.6.5.1 发(收)货单位应将运输(装卸)的损耗定额列入购销合同中。
4.6.5.2 认真执行港、航交接制度,分清责任,损耗发生区段应按实核算。
4.6.5.3 发生损耗的区段,应认真总结寻找产生原因杜绝扩大损耗的发生。
4.6.5.4 超出损耗标准以外的损耗应分清责任,落实责任区段。
4.7 计量
4.7.1 发运、装卸、航运、接收单位应加强磅称、计量管理,所有磅称,计量(水尺)都应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标准、计量法规。
4.7.2 计量称损耗,应认真审查,做到凭证齐全,数字准确,手续完备。
4.7.3 未发生损耗和实际损耗未超过损耗标准的,按实核计。
5 装卸、运输和储存
5.1 装卸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散粮装卸的规定执行。
5.2 储存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和国内贸易部散粮储存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5.3 运输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和联合国散粮运输的规定执行
❾ 建筑工程合同中的钢筋损耗的规定是多少
建筑工程合同中钢筋损耗一般规定为2-3%。
在实际施工中,钢筋损耗率可用下式计算:钢筋损耗率=(钢筋实际使用量-钢筋下料计算量)/钢筋下料计算量,这样算下来,一般为3%左右。
施工中降低钢筋损耗率的12种方法
钢筋是建筑业用量较大、价值较高的一种原材料,能否合理利用以降低损耗率,已经成为项目是否盈利的关键点,量化管理是成本控制的关键。
一、钢筋选择进料法
采购钢筋时,针对下料单组合排列及工地实际情况,必须对钢筋的长度进行选择。
例1:某大型加工楼大梁需用Ф25钢筋,料长9.83m,显然采购10m长钢筋废短头最少。
例2:某大型加工楼基础桩主筋需用Ф12钢筋,料长2.23m×4=8.92m,2.23×5=11.15m,显然,采购9m长钢筋最合适。其具体作法是,以每根桩筋为9m/4=2.25m下料,其中1层柱钢筋缩短2cm即可。
例3:某2层框架楼,柱筋需对焊接长,二层地面已留出应有长度的钢筋接头,2层层高为4.4m。需对焊的柱筋下料,一般长度等同于层高,不需考虑对焊烧蚀余量,此处为4.4m。考虑在9m长整尺钢筋上易截取的4.5m长钢筋经对焊后,只是让3层地面露出的柱头长度比2层地面露出的柱头长度增加1cm,不仿碍2层主梁钢筋的放置,所以应选择9m长钢筋。
例4:基础主次梁的焊接接头不允许超过50%,因此,大梁主筋的起头除采购12m钢筋以外,还应采购一半9m长的钢筋。
纠正:只有12m钢筋才是最优采购的观点!
二、钢筋长短料组合搭配下料法
钢筋制作过程中,同一种规格钢筋往往有多种下料尺寸,不应按下料单中的先后顺序下料,而应根据组合排列的规律先截长料,再做短料,这是钢筋下料时节省钢筋的一项原则。
例:某框架梁需用①号筋4.2m、 ②号筋 4.7m负弯矩筋,现场有9m长Ф25钢筋。如果按下料单下料的顺序,截①号筋有600mm短头出现,截②号筋剩余4.3m,用搭配法下①②筋料,只有10cm短头。
纠正:钢筋下料依据钢筋下料单编号逐一下料的观点!
三、相乘计算钢筋下料法
例:某标准层主梁需用φ8箍筋3000个,单个箍筋料长1.9m。在调直机普遍使用前,盘条的调直加工一般是,用绞磨或卷杨机调直后,用大剪子或钢筋切断机随意先断长料然后截取箍筋,这样往往会出现大量短头。正确的作法是,在盘条调直后,先计算1.9m×5=9.5(m),在调直后的钢筋上截取600根9.5m长直条,然后再截取1.9m长箍筋,不会有短头出现。
纠正:不经过计算直接先截取9m或12m钢筋然后做箍筋的观点!
四、相加计算钢筋下料法
例:某基础大梁需用5.7m、6.2m两种长度的Ф25钢筋,其数量相近,现场有12m长钢筋。5.7m+6.2m=11.9m,显然,在1根12m长钢筋上可截取5.7m和6.2m长钢筋各一根,比分别截取两种钢筋,可减少短钢筋头。
五、混合计算钢筋下料法
例:某框架楼需要3.8m、4.2m两种长度的Ф20负弯距筋,现场有12m的钢筋。3.8×2+4.2m=11.8(m),在一根12m长钢筋上截取2根3.8m钢筋和1根4.2m长钢筋为最佳下料方案。
在钢筋下料时,为了减少钢筋短头,需要经常采用相加法和混合法下料,这两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有多个下料尺寸、较粗钢筋的下料,是框架结构中经常采用的下料方法。
六、上下层钢筋结合下料法
例:某框架楼层高4.2m,现需要对焊第二层柱筋。二层地面上已留出650mm长的钢筋柱头,但在常见的9m或12m整尺钢筋上截取4.2m柱筋,均有大量的废短头及焊接头出现。如果把第二层柱与第三层柱结合推算,这两根柱筋加起来总长为4.2m+4.2m=8.4m,如果设计第二层柱筋取用4.5m(易从9m长整尺钢筋上取得),第三层柱筋取用4m(易从12m整尺钢筋上取得),则4.5m+4m=8.5m,经对焊后在第三层顶板上露出650mm+100mm-2×30mm=690mm长的钢筋柱头,结果既没有短头出现,也避免了短头钢筋再接长的焊接。
七、箍筋形式换用、不受力钢筋少用或不用的钢筋下料法
例:预应力管桩桩心钢筋笼采用Ф8◎200水平箍筋,得到监理同意后采用螺旋箍筋,直径600mm的管桩每10m长桩心可节约大概10m长箍筋。
例:预应力管桩桩心钢筋笼采用Ф12的三根钢筋焊接桩心受力主筋上,作用为架设在桩顶固定钢筋笼不下沉,考虑完全没有力学作用只把Ф12的3根钢筋插入箍筋定位,待桩心混凝土浇注完毕终凝后取出,四千多根管桩节约4000m钢筋。
八、一步到位钢筋下料法
例:某小区每幢住宅楼外围均设有66根明柱,柱顶端在一层檐子底部标高为2.050m处封顶,且每根明柱配有6Ф16钢筋,现需要在基础工程中下料。
基础工程柱子的主筋下料,按照传统做法,即把每根柱子的主筋甩出防潮层以上,并错开搭接,待一层施工时再下料接长。如果认真查看柱子防潮层以上的情况就会发现,在防潮层以上甩出的较高柱筋的柱头距柱子顶端只有1.36m,所以柱筋下料从基础到顶端共有3.4m长,可以一步到位,不仅减少了接头,而且也省去了加密箍筋,预先绑扎柱骨架时应一次把箍筋绑完,节省人工,同时工程质量有保证。由此可见,柱筋采取一步到位法下料,其综合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九、短尺定做钢筋下料法
有的钢筋经销处能进长短不齐但质量合格的钢筋,长度大多在7m以下,可以根据需要截取各种长度的短料,价格也不贵。采购这种钢筋短料,不仅无短头,而且也省支了机械切断费用,所以当工程中需要钢筋短料时,可以根据下料单提前呈报、定做。
十、改接头钢筋下料法
住宅楼的圈梁主筋接长常常采用绑扎搭接,如果采用焊接方法接长,既节省绑扎长度的钢筋,也节省加密箍筋。综合来看,焊接钢筋需用人工费、电焊条等,与绑扎搭接需用的接头费用大致相抵,但可节省箍筋。
十一、废短钢筋头降格使用下料法
例:某框架楼大梁端头需用Ф20负弯矩筋,料长1.88m,现场有直径Ф22、长2m左右的短钢筋头,可以截取长1.88mФ22短钢筋头代替Ф20钢筋使用。考虑这种作法会增大构件配筋率,为避免过量配筋,在具体实施时宜降低一个规格使用。
十二、无短头起头钢筋下料法
例:某住宅楼基础网片为Ф12钢筋绑扎搭接,现场有12m长钢筋。施工规范规定:绑扎接头在同一截面内的百分率不大于25%,所以网片钢筋起头至少以4根相差1.3倍搭接长度的钢筋为一组,然后平行排列。为避免出现短头,可按以下方法起头。
先截取长度+后余长度=12m,⑴2m+10m=12m、⑵3m+9m=12m、⑶4m+8m=12m、⑷5m+7m=12m。可任取两组,并成一组,也可以把12m整长钢筋作为每一组的第5根。但制作时并不与每一组起头捆在一起而单在布筋时单独排列。这种起头方法没有短钢筋头。
在框架楼大梁起头时,如果现场只有一种长度的整尺钢筋,可以把整尺钢筋一分为二,与整尺钢筋各50%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