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师实行县管校聘,那么编制老师与合同制老师有何区别
我们在学校里一般看到的老师其实分为两种,一种为编制老师,一种为合同制老师,简单点来说,编制老师就成为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但是合同制老师一般是因为学校里紧急缺人手,临时雇佣的老师,其实就相当于一个企业雇了一个员工而已。虽然都为老师,但这二者却有很大差别。具体如下。
01.就业难易程度差异
这难易程度其实就已经很显而易见了。谁都有工作经历,要进入一个企业容易。但是要进入一个事业单位,却要经过重重阻碍,意味着要在很多人当中出类拔萃。所以也就是说,要想成为合同制老师,其实这并不难。但是要想成为一个编制老师,那就必须要经过自己实打实的努力了,关键是还不一定能成功,因为这事儿有实力也有运气。
04.发展前途不同
编制老师与国土老师在学校里的发展其实也是大不相同的。对于合同制老师来说,他们基本上是无法参与职称评定和晋升的,而且就算是能参与职称工资和奖金也是不计入工资之内的,所以在这一方面来说,职称评定这东西对于合同制老师来说几乎无用。
但是对于编制老师来说不同,有了固定年限的编制老师,经过自己的努力,评定职称或晋升以后,那么工资也会水涨船高,身份地位自然也不同。
B. 县管校聘是什么意思针对的是考试考上的在编教师吗还是聘任制教师
“县管校聘”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实行“县管校聘”管理重大改革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将不会再有一辈子都在某学校工作。
“县管校聘”改革的缘由是为了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县管校聘”,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名词。它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也就是说,实行“县管校聘”管理重大改革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将不会再有一辈子都在某学校工作这样的事情了。
好处
与终身教职制度对应的,是教师同行评价制度,即由教师同行评价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贡献。这是促进教师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必须实行的评价制度。对于这一评价制度,也有很多人觉得如果由教师自己评价自己,不会认真负责,而其实,这一评价制度是通过激发教师的教育荣誉和学术荣誉来认真对待评价。
推进县管校聘,必须推行教师同行评价,因为离开了这一评价体系,教师在不同学校的表现,就难以得到客观评价,而在进行交流轮换时,交流轮换也可能变为对某些不听话、领导不喜欢的教师的“发配”或者淘汰,而不是形成具有长效机制的轮换制度。
C. 县管校聘能解决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吗
作为一个老教师,对上面所进行的一些教改措施及教育禁规,“三味”一直是能理解并支持的!
可是,唯独这个“县管校聘”,我一直持怀疑态度。我真想不明白:“县管校聘”怎么就可以让优秀师资在本县域内“流动”起来,而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呢?
大家觉得呢?
我是农村王姐的生活,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D. 吉林省2020年中小学教师县管校骋能全面实施吗
吉林省2020年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能全面实施吗?现在是。
E. 广东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是真的吗
今天,广东省教育厅、省编办、省财政厅和省人社厅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意见》将于今年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对象范围为公办中小学在编在岗教职员。
为缓解教师编制紧张,《意见》明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机构编制、财政部门加强公办中小学临聘教师管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统一标准、统一招聘、统筹调配临聘教师,所需人员经费由本级财政核拨,确保临聘教师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学校应与临聘教师签订劳动合同。严禁“有编不补”,严禁中小学自行招聘临聘教师。
《意见》提出,进一步健全中小学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国家、省制定的中小学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和县域内中小学编制总量,由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核定县域内中小学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总量,实行总量控制。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学校规模、班额、师资结构、承担教育教学改革和任务需要等情况,将岗位具体分配到各学校,结合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情况及时动态调整,并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F. 县管校聘,真的会有教师被教育局撤职吗
会有的。
如果本校教师违法乱纪,有教育局局务会议讨论决定,符合解聘条件的,进行解聘并报人事局备案。学校没有解聘教师的权利,学校只能上报老师违纪事实,最后有教育局拍板。当然,教育局是不能无缘无故解聘教师的,即使是县管校聘落选的教师。
学校有权力调动没有责任心的教师的。如果该教师业务能力不强,没有上进心,工作不负责任,学校有权利向教育局申请调走该老师,再有教体局安排到其它乡镇。
“县管校聘”是基于现行的教师“校管校聘”而提出,教师由“校管”走向“县管”,一字之差,体现的是教师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
“县管”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职能分工,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公开招聘、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校聘”则要求学校依法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负责教师的使用和日常管理。
(6)金安区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方扩展阅读:
“县管校聘”管理体制的价值体现:
1、根本上说,“县管校聘”成为推进县域内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保障。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是基础,师资配置是关键,而师资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是推动教师的交流轮岗。
2、从学校层面看,由于担心教师参加交流轮岗影响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部分学校对教师交流轮岗,特别是对骨干教师交流轮岗持谨慎态度.
3、从教师层面看,实施教师“县管校聘”后,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教师交流轮岗,淡化了教师身份管理与教师校籍,使教师交流轮岗不受所属学校的限制,利于对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管理、业绩考核、培养培训、评优表彰进行统筹考虑。
4、“县管校聘”也有助于化解县域内教师资源配置矛盾。现行的教师“校管校聘”的做法,使教师身份界定较为清晰,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较强,但在统筹县域内教师资源方面存在明显欠缺。
5、从教师编制看,在县域范围内有的学校超编,有的学校则严重缺编,学科教师的配备需求在不同学校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但在“校管校聘”的管理模式下,不同学校间的教师配备缺乏统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县管校聘”是教师管理体制重大变革
G. 公办学校实行县管校聘,那么编制是不是快要取消了
编制没有取消,还是归政府管,财政支出还是政府拨款,县管校聘的重点是把老师从固定学校改为按照县的安排流动到县所在的各个学校,促进县区内的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县管校聘并不是新鲜事物,在全国各地实际上已经推行过一段时间了,从推行的效果看,其实并不是在取消教师编制,也跟编制的缩减无关,更多的是在教育公平方面做努力。
而且,里面可能还有有一些“黑幕”存在。比如部分长期“不流动”的教师,没有调整过,始终就在某个学校任教,是否就跟县管校聘的精神不符,那么谁来监督这种情况?分配调整是怎么分配,是领导说了算,还是老师主动申请,对于落后地区,教育发展差的,如果没有教师原意去,那怎么办?谁来安排,怎么安排教师?
从目的上看,“县管校聘”是好的,促进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确实非常重要,但是要如何实现,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着前进……
H. 在县管校聘中落聘的教师,还能重新考编制吗
可以重新考的。只不过重新考的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等到下一年统一考,并且还要学校重新有招聘需求才可以重新考,当然了如果想要考其他编制的话就要看当地招聘通告了,如果有需求那么只要自身达到招聘要求了就可以去考。
一.每个地方政策不一样
一般来说地方招聘的频率大概是一年一招,也可以说是一年一考,只要是有编制的老师每年大概都要经历一次‘县管校聘’,如果考上了那么就可以继续教书,如果没有考上的话那么就要看自己是否愿意继续教书了,如果不愿意教书那么就只能打包走人了。
实际上在我看来“县管校聘”这个办法非常不错,可以让那些不作为的老师避免浪费资源,同时让老师们也可以积极的去竞争并且努力学习来提高自己,这样既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也可以让老师这个群体的总体质量得以上升。
另外落榜的老师“遭遇”实际上也挺好的,可以去偏远地区支教,再者老师这个职业本来就是教书育人的,这可是一项伟大的职业和工作,作为老师都要有这个觉悟不能因为想要好生活才去努力,我们应该抱着为祖国教育事业奠基的目的去好好教育学生。
I. 县管校聘来了,有多少优秀的年轻人会选择当中小学教师
先说一下什么是县管校聘,"县管校聘"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为啥男教师那么少?晒一下有着10年教龄的乡村教师月收入,大家心里就能明白一些了。
为啥深圳一些中小学能招来博士,为啥乡村教师缺少男教师,为啥城乡教育差别较大,一个县管校聘就能让教育均衡吗?县管校聘,真的可以让优秀的年轻人在中小学坚守吗?
能促使中小学教师前进的动力有两个:追求幸福的力量(教师涨工资)和逃避痛苦的力量(县管校聘)?让优秀的教师享受应有的待遇(希望如此),让不优秀的教师“发配”到更远的乡村(合适吗)。
总之,希望县管校聘能让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