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焊后热处理保温时间标准要求
进行≥900℃后热处理。
根据降温速度的相关规定,焊前预热≥200℃,焊间必须保镇拦竖持预热的温度御大,焊后立即进行≥900℃后热处理,然后保温自然冷却到常温。
焊后热处理的目的有三个:消氢、消除焊接应力、改善焊缝组织和综合性能。衡胡
㈡ 冬季焊接温度规范
1. 冬季焊接工作的最低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5摄氏度至0摄氏度之间。
2. 在低于-15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焊接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和调节措施,确保焊接过程中的温度符合规范要求。
3. 若在严寒环境中作业,建议搭建保温棚,以维持焊接区域内的温度,满足焊接工艺的标准。
4. 低温条件下焊接完成后,应对焊缝部位进行适当的温度控制,减缓其冷却速度,防止焊缝出现裂纹等质量问题。
㈢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范围、目的和方法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焊缝的冷却速度,防止接头生成淬硬组织,从而避免产生冷裂纹。焊前预热通常在100至200摄氏度范围内进行,而后热则是一种缓冷措施,温度控制在200至300摄氏度之间。后热的作用不仅是缓冷,还能使焊缝中的氢扩散出来,防止氢集聚导致裂纹。后热的保温时间应根据工件的厚度来确定,通常不少于0.5小时。
焊后热处理的方法包括简化和激化两种类型,具体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1. 低于下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例如消除应力的退火,温度一般在600至700摄氏度之间。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2. 高于上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如正火,温度在950至1150摄氏度之间。这种处理可以细化晶粒,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例如,不锈钢的固熔稳定化处理,温度大约在1050摄氏度,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能,尤其是抗晶间腐蚀的能力。
3. 先进行高于上转变温度的处理,再进行低于下转变温度的热处理,例如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等。
4. 在上下转变温度之间进行的焊后热处理,温度在750至900摄氏度之间。这种处理可以用于某些材料的实效强化重结晶退火等。
若想更详细地了解焊后热处理,建议查阅相关书籍,以获得更深入的知识。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㈣ 请教各位高人:热力管道焊接在什么条件下需要热处理
热处理是为了降低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改善焊缝金属的金相组织与性能。
焊接热处理是指在焊接之前、焊接过程中或焊接之后,将焊件全部或局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下来,以改善工件的焊接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是改善
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的一种工艺方法。焊接热处理包括预热、后热和焊后热处理。
满足以下条件需热处理:
1、壁厚大于30mm的碳素钢管子和管件;
2、壁厚大于32mm的碳素钢容器;
3、壁厚大于28mm的普通低合金钢容器;
4、耐热钢管子和管件。
对于耐热钢管子和管件,凡采用氩弧焊或低氢型焊条,焊前预热和焊后适当缓冷的下列部件可免作焊后热处理:
4.1 壁厚小于或等于10mm,管径小于或等于108mm的15CrMo、12Cr2Mo钢管子。
4.2 壁厚小于或等于8mm,管径小于或等于108mm的12 Cr1MoV钢管子。
4.3 壁厚小于或等于6mm,管径小于或等于63mm的12 Cr2MoWVB钢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