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响钢材性能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哪些
以下是影响钢材性能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
1. 碳(C):钢材中的碳含量直接影响其机械性能。随着碳含量的增加,钢材的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提高,但塑性和冲击性下降。碳含量超过0.23%时,焊接性能会受到影响。高碳含量还会降低钢材的耐大气腐蚀能力,使其更易生锈。此外,碳会提高钢材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 硅(Si):硅在炼钢过程中用作还原剂和脱氧剂。镇静钢中通常含有0.15-0.30%的硅。硅含量超过0.50-0.60%时,它被视为合金元素。硅能显著提高钢材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因此常用于制造弹簧钢。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可以提高强度15-20%。硅与钼、钨、铬等元素结合,有助于提高钢材的抗腐蚀性和抗氧化能力,适用于耐热钢的制造。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常用于电器工业中的矽钢片。然而,硅含量的增加会降低钢材的焊接性能。
3. 锰(Mn):锰在炼钢过程中作为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材中锰含量为0.30-0.50%。当碳素钢中锰含量超过0.70%时,称为“锰钢”,这种钢材不仅具有足够的韧性,还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增强了钢材的淬性和热加工性能。例如,16Mn钢的屈服点比A3钢高40%。含锰11-14%的钢材具有极高的耐磨性,适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然而,锰含量的增加会减弱钢材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 磷(P):磷通常被视为钢材中的有害元素,因为它会增加钢材的冷脆性,恶化焊接性能,降低塑性,并影响冷弯性能。因此,通常要求钢材中磷含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
5. 硫(S):硫在钢材中也通常是有害元素。它会使得钢材产生热脆性,降低延展性和韧性,并在锻造和轧制过程中导致裂纹。硫还会对焊接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并降低钢材的耐腐蚀性。因此,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然而,在钢材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这类钢材通常称为易切削钢。
除了上述元素,不同类型的钢材还包含其他元素,如不锈钢中的镍(Ni)和铬(Cr),这些元素对钢材的性能也有显著影响。
『贰』 会使钢产生热脆性的元素是什么
会使钢产生热脆性的元素是硫(S)。
硫在通常情况下是有害元素。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
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
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叁』 硫的存在对钢材的危害
硫主要来自炼钢原料,炼钢时难以除尽。硫在钢中是以硫化物夹杂形式存在,对钢的塑性、韧性、焊接性能、厚度方向性能、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都有不利影响。
硫以硫化铁(FeS)的形态存在于钢中,FeS和 Fe形成低熔点(985℃)化合物。钢材的热加工温度一般在1150~1200℃以上,所以当钢材热加工时,由于 FeS化合物的过早熔化而导致工件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
含硫量愈高,热脆现象愈严重,故必须对钢中含硫量进行控制。高级优质钢:S<0.02%~0.03%;优质钢:S<0.03%~0.045%;普通钢:S<0.055%~0.7%以下。
(3)导致碳钢热脆性的s是什么扩展阅读
由于S与Ni、 Mn,Ti,Zr等元素的亲和力远大于Fe,故钢中常见MnS,TiS(含钛钢),NiS(高镍钢)等硫化物。
由于MnS极易溶解于含Cl离子水中,其主要危害是降低钢的耐蚀性,特别是降低耐点蚀和耐缝隙腐蚀性能。
钢中硫化物的另一危害是降低了钢的塑性、韧性和抗疲劳性能。如果钢中硫化物含量超过一定标准, 在冶炼生产和轧制过程中将会造成铸坯裂纹。
除含碳以外,还含有少量锰(Mn)、硅(Si)、硫(S)、磷(P)、氧(O)、氮(N)和氢(H)等元素。这些元素并非为改善钢材质量有意加入的,而是由矿石及冶炼过程中带入的,故称为杂质元素。
这些杂质对钢性能是有一定影响,为了保证钢材的质量,在国家标准中对各类钢的化学成分都作了严格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