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管焊管 > 高碳钢淬火后组织是什么

高碳钢淬火后组织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8-15 14:59:09

『壹』 刀具钢材问题

通常按照使用情况及相应的性能要求不同.将刃具钢分为: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和高速钢三类。衡量一个国家工具材料的水平常以高速钢为标准.故重点讨论之。
1.碳素刃具钢
刃具钢最基本的性能要求是;高硬度高耐磨性。高硬度是保证进行切削的基本条件,高耐磨性可保证刃具有一定的寿命.即耐用度。针对上述两个要求.最先发展起来的是碳素刃具钢。其合碳量范围在0.65%~1.35%,属高碳钢.包括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1)碳素刃具钢的热处理工艺为淬火十低温回火。
一般亚共析钢采用完全淬火.淬火后的组织为细针状马氏体。过共析钢采用不完全淬火.淬火后的组织为隐晶马氏体十位溶碳化物.且由于未溶碳化物的存在,使钢的韧性较低.脆性较大.所以在使用中脆断倾向性大.应予以充分注意。 在碳素刃具钢正常淬火组织中还不可避免地会有数量不等的残余奥氏体存在。
(2)碳素刃具钢在性能上有两个缺点、一个不足。
即淬透性低.工具断面尺寸大于15mm时.水淬后只有工件表面层有高硬度.故不能做形状复杂、尺寸较大的刀具;红硬性差.当工作温度超过250℃,硬度和耐磨性迅速下降.而失去正常工作的能力;碳素刃具钢从成分上看,不含有合金元素.淬火回火后碳化物属于渗碳体型.硬度虽然可达HRC62 ,但耐磨性不足。

『贰』 淬火后为什么要马上回火

钢淬火后得到马氏体组织,根据含碳量不同还有可能有残余奥氏体或碳化物回代,由于组织(除答了碳化物)都是亚稳定组织,在室温下有向稳定组织转化的趋势,淬火后的回火可以加速这个趋势。

『叁』 淬火后分别得到的组织有什么区别

铁碳合金中,含碳量小于0.3%,是板条状马氏体,亚结构为位错;
含碳量大于1.0%,是片状马氏体,亚结构为孪晶;
含碳量在0.3%~1.0%之间为混合型结构,也可以是叫条片状.
马氏体(M)
马氏体是一种过饱和的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其比容大于奥氏体、珠光体等组织,这是产生淬火应力,导致变形开裂的主要原因.马氏体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其中片状马氏体硬度高于条状约100HV.马氏体形态多种多样,但主要归结为条状和片状两大类,其精细结构可分位错和孪晶,马氏体与母相保持严格的晶体学位向关系.马氏体硬度很高,并与含碳量有关,如T8钢的马氏体硬度可达62~65HRC.用4%硝酸酒精溶液或维列尔试剂腐蚀,可染成黑色.
(1)条状马氏体 主要形成于含碳量较低的钢中,故常称为低碳马氏体,因其在200℃以上的高温度形成,又称为高温马氏体,又因其亚结构为高密度位错,故又称为位错马氏体.
条状马氏体具有优良的强韧性能,既有较高的强度,又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其αk值和KIC值均比较高,冷脆性转变温度较低,在生产中是广为应用的理想淬火组织,是一种强韧化组织.由于条状马氏体形成温度较高,在淬火冷却过程中,或在条状马氏体形成之后,碳原子仍有一定扩散能力在位错线上偏聚,析出碳化物粒子,这就是条状马氏体的自回火现象,故条状马氏体往往被浸蚀成较深的颜色.
(2)片状马氏体 与条状马氏体相反,主要形成于含碳量较高的钢中,又称为高碳马氏体,因其形成于200℃以下的低温,又称低温马氏体,又因其亚结构主要为高密度精细孪晶,故又称为孪晶马氏体.因为片状马氏体长大速度极快,约为106 108m m /s,一片马氏体的形成时间仅为10-7s.高于1.4%C的片状马氏体常以爆发式形成,有时呈“Z”字形排列花样.可见,片状马氏体形成时,会以极高速度冲击先形成的片状马氏体,产生很高的应力场;而其又不易发生塑性变形来松弛这种应力,当应力超过材料的断裂强度时,就会产生显微裂纹.这是片状马氏体的先天性缺陷.这种先天性缺陷经充分回火,能够自动焊合(孪合),其硬度约高于条状马氏体100HV.
(3)隐晶马氏体 在实际生产中,高碳钢或高碳高合金钢正常加热淬火时,由于原始奥氏体晶粒非常细小,所形成的马氏体晶体极细,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出马氏体针的形态,称为隐晶马氏体或隐针马氏体,一般中碳钢快速加热时,也会得到极细的奥氏体晶粒,淬火之后得到极细的条状和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在显微镜下看不出马氏体的形态特征,也是一种隐晶,例如感应淬火、激光淬火均可得到隐晶马氏体.
(4)其他类型马氏体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些铁基合金中存在蝶状马氏体、薄板状马氏体、薄片状马氏体等形态,蝶状马氏体亚结构为高密度位错,发现于Fe-Ni-C及Fe-Ni合金中;薄板状马氏体亚结构为完整的精细孪晶,发现于Fe-Ni-C和Fe-7Al-Zc合金中;薄片状马氏体又称六方ε′马氏体,其亚结构为大量层错,发现于Fe-Mn,F-Ni-Cr不锈钢中,增加了不锈钢的脆性.

『肆』 碳钢淬火,高温回火后是什么金相组织

1) 在心部组织评定标准中,大多数标准都是按照铁素体的大小、形状和数量评定级别的,低碳马氏体很少有定性( 量) 要求, 在出现粗大马氏体时, 选用哪种标准难以确认。 实际工艺条件下, 心部铁素体和粗大马氏体一般不会同时出现, 因此在以后制定标准时是否采用独立评级图需要加以考虑。

2) 对于心部组织的评定级别数和评级方法, 各相关行业标准中,级别数最少的为 5 级, 大部分为 6 级,最多达 8 级。 而且在实际检验中, 使用不同标准对同一图片评定级别不同。 实际上检验的目的只是为保证产品质量,反映工艺水平,以便热处理工艺员更好地调整工艺做出合格产品。 所以,在一般工艺规范内,心部组织的差异对最终性能的影响是否有必要分为 8 级还值得商榷,对于超出标准级别的组织, 可用大( 小) 于某级表示。 在所有的标准中均采用了 标准图片比对法,这是目 前最适用、 最实用的方法。 有的标准例如JB /T 7710—2007、TB /T 2254—1991 对各级的铁素体和马氏体含量给了定量或半定量的规定, 这对临界状态组织评定的把握是十分有益的, 因此标准中对各组织的临界数量的规定是必要的。

3) 纵观各行业标准对渗碳淬火回火齿轮件心部组织的评级,各有其特点及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汽车行业的两个标准 QC /T 262—1999 ( 2005) 、QC /T 29018—1999 中,都没有心部组织的明确规定及相关图谱。 中国汽车业现在发展迅猛, 需要在吸收各行业渗碳淬火工艺质量标准精华的基础上, 制定细化的汽车行业渗碳淬火回火金相检验标准, 以减小技术交流时的障碍,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热处理水平的提升。

4) 借鉴国外标准 ISO 6336- 5 2003,只对心部硬度及强度进行规定。

『伍』 马氏体和奥氏体的区别是什么

1、组成成分不同:

奥氏体一般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组成,晶粒内有孪晶。

马氏体组织有两种类型。中低碳钢淬火获得板条状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是由许多束尺寸大致相同,近似平行排列的细板条组成的组织,各束板条之间角度比较大;高碳钢淬火获得针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呈竹叶或凸透镜状,针叶一般限制在原奥氏体晶粒之内,针叶之间互成60°或120°角。

2、物理特性不同:

奥氏体塑性很好,强度较低,具有一定韧性,不具有铁磁性。

板条状马氏体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较好的韧性,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冷加工;针状马氏体又硬又脆,无塑性变形能力。

3、应用不同:

马氏体不锈钢能在退火、和硬化与回火的状态下焊接,无论钢材的原先状态如何,经过焊接后都会在邻近焊道处产生一硬化的马氏体区,热影响区的硬度主要是取决于母材金属的碳含量,当硬度增加时,则韧性减少,且此区域变成较易产生龟裂、预热和控制层间温度,是避免龟裂的最有效方法,为得最佳的性质,需焊后热处理。

奥氏体不锈钢是不锈钢类中钢种最多、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约占整个不锈钢产量的 65~70%)。最常用的奥氏体不锈钢是 Fe-Cr-Ni 系合金(即美国的 AISI300 系);Fe-Cr-Ni-Mn 系(即美国 AISI200 系);特殊奥氏体不锈钢等三种 。

(5)高碳钢淬火后组织是什么扩展阅读:

马氏体的三维组织形态通常有片状(plate)或者板条状(lath),但是在金相观察中(二维)通常表现为针状(needle-shaped),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地方通常描述为针状的原因。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体心四方结构(BCT)。在中、高碳钢中加速冷却通常能够获得这种组织。高的强度和硬度是钢中马氏体的主要特征之一。

对钢中马氏体相变的特征累积了较多的知识,又相继发现在某些纯金属和合金中也具有马氏体相变,如:Ce、Co、Hf、Hg、La、Li、Ti、Tl、Pu、V、Zr、和Ag-Cd、Ag-Zn、Au-Cd、Cu-Al、Cu-Sn、Cu-Zn、In-Tl、Ti-Ni等。广泛地把基本特征属马氏体相变型的相变产物统称为马氏体(见固态相变)。

『陆』 淬火以后不及时回火和及时回火以后组织和性能有什么差别

你说的那种淬火来后及时自回火的工艺是调质工艺。 ============= 当零件经高温淬火后,组织从高温下的奥氏体变成马氏体,形成了极大的组织应力,为了体现零件高硬度,,如淬后未回火或回火温度时间不够等,仍然存在着极大的残余应力。 高碳钢淬火后如不做回火处理,会有有较多残余奥氏体存在时,磨削过程中会出现磨削裂纹。 中碳钢钢淬火后如不做回火处理,组织不平衡,晶粒较大(特别对于铸件更是如此),影响材料性能。比如25钢,如果调制,可以让其在-20度时的机械性能达到一般退火状态25钢0度时的机械性能。但如果只淬火,那基本上是不能用了 追问: 哦,高速钢回火超温变软再直接淬火可以达到标准要求吗 回答: 你以为这是橡皮泥啊!还回火后再淬火!

『柒』 回火马氏体与淬火马氏体金相组织有什么区别

马氏体是一种碳在α-Fe晶格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形成于奥氏体快冷至Ms点以下。与其它固态相变不同,马氏体相变没有孕育期,属于无扩散型相变,其形成数量随温度降低而增加,与等温时间无关。低碳钢中的条状马氏体和高碳钢中的片状马氏体是最常见的两种形态。马氏体硬度较高,如T8钢的马氏体硬度可达62~65HRC,用4%硝酸酒精溶液或维列尔试剂腐蚀后,马氏体会染成黑色。

回火马氏体是钢经淬火后在250℃以下进行低温回火时形成的组织。其组织中马氏体针状晶的特征依然保存,析出的碳化物成分称为ε碳化物。在150~200℃回火时得到的回火马氏体硬度约为800HV。回火马氏体用4%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后,其形貌比淬火马氏体更深,在光学显微镜下,形貌与下贝氏体(B下)相似,马氏体内析出的ε—碳化物呈无规则分布。

回火马氏体与淬火马氏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回火过程中碳化物的析出情况。淬火马氏体是在快速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未经过回火处理,因此其硬度更高,但脆性也更大。而回火马氏体经过了低温回火处理,析出了部分碳化物,硬度有所降低,但韧性得到改善,使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提升。

在实际应用中,回火马氏体常用于制造需要高硬度和一定韧性的工具、模具及量具等。淬火马氏体则主要用于制造要求极高硬度的工具和切削刀具等。

马氏体组织的形成与温度密切相关,不同温度下的冷却过程会导致马氏体组织形态的改变。冷却速度越快,形成的马氏体组织越细小,硬度和强度越高,但韧性较差;冷却速度较慢,则形成粗大的马氏体组织,硬度和强度有所下降,但韧性较好。

总之,马氏体组织的形成和性能取决于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和冷却速度。通过适当的冷却工艺,可以控制马氏体组织的形态和性能,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阅读全文

与高碳钢淬火后组织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不锈钢婴儿床与木的哪个好 浏览:548
壁龛玻璃钢化吗 浏览:249
钢筋的搭接工程量如何计算 浏览:761
脚手架的钢管自重标准值是多少 浏览:458
测焊缝宽度用什么 浏览:600
钢铁雄心帝国遗产什么意思 浏览:398
注塑模具架怎么编号 浏览:200
水弯头里面个内丝烂了怎么办 浏览:747
b280vk相当于什么钢材 浏览:538
没有凉皮模具用什么代替 浏览:975
不锈钢的大门有多少颜色 浏览:559
不锈钢管钻孔用什么区别 浏览:598
直径100的钢管散热是多少 浏览:400
三踝骨折手术后钢板排异有什么现象 浏览:376
山东超大钢化超薄玻璃 浏览:399
不锈钢烤漆和电镀哪个价位高 浏览:109
钢构油漆怎么做好 浏览:558
720是什么钢材 浏览:192
cl离子如何腐蚀不锈钢 浏览:123
方管彩钢即将开业的贺词 浏览: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