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钢材有几种强度分别是什么
1. 屈服点(σ s) 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 设 Ps 为屈服点 s 处的外力,Fo 为试样断面积,则屈服点 σ s =Ps/Fo(MPa),MPa 称为兆帕等于N(牛顿)/mm2,(MPa=106Pa,Pa:帕斯卡=N/m2)
2. 屈服强度(σ 0.2) 有的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极不明显,在测量上有困难,因此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规定产生永久残余塑性变形等于一定值(一般为原长度的 0.2%)时的应力,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或简称屈服强度σ 0.2 。
3. 抗拉强度(σ b) 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从开始到发生断裂时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它表示钢材抵抗断裂的能力大小。与抗拉强度相应的还有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设Pb 为材料被拉断前达到的最大拉力,Fo 为试样截面面积,则抗拉强度σ b= Pb/Fo (MPa)。
4. 伸长率(δ s) 材料在拉断后,其塑性伸长的长度与原试样长度的百分比叫伸长率或延伸率。
5. 屈强比(σ s/σ b) 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屈强比越大,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 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 0.65-0.75 合金结构钢为 0.84-0.86。
6. 硬度 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
上海艾荔艾金属材料,竭诚为你服务。
② 影响钢材强度因素有哪些
(1)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而使钢材强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增加脆性的现象称之为硬化现象。一般为重复荷载作用下弹性极限提高(进入塑性阶段后发生)。
(2)冷加工时(常温进行弯折、冲孔剪切等),钢材发生塑性变形从而使钢材变硬的现象称之为冷作硬化。
(3)钢材中的C、N,随着时间的增长和温度的变化,而形成碳化物和氮化物,使钢材变脆的“老化”现象称之为时效硬化。
2、温度的影响
(1)正温影响
总体影响规律为温度上升,钢材的强度降低,塑性、韧性提高,温度达450-600℃左右时,钢材的强度几乎降至为零,而塑性、韧性极大,易于进行热加工,此温度称之为热煅温度。
需要说明:钢材在250℃左右时,强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钢材表面呈蓝色,这一现象称之为蓝脆现象。钢材在200℃以上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2)负温影响
随着温度的降低钢材的强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脆性增大,称之为低温冷脆,当温度降至某一特定温度时钢材的脆性急剧增大,称此温度点为转脆温度。
3、生产工艺的影响
(1)冶炼过程主要控制化学成分。
(2)浇铸的影响主要为脱氧方法:沸腾钢用Mn为脱氧剂,时间快,价格低,质量差;镇静钢用Si为脱氧剂,时间慢,价格高,质量好。
(3)反复的轧制可使得钢材规格变小,改善钢材的塑性,同时可以使钢材中的气孔、裂纹、疏松等缺陷焊合,使金属晶体组织密实,晶粒细化,消除纤维组织缺陷,使钢材的力学性能提高。同一牌号的钢材,厚度或直径越小,强度越高。
③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碳素钢的强度有何变化规律,原因是什么
含碳量少,一般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淬火后多为板条马氏体,低碳钢韧性大,硬度低,耐磨性差。
含碳量高,组织一般由渗碳体和珠光体组成,淬火后多为片状马氏体,高碳钢脆性大,硬度高,耐磨性好。
④ 钢材疲劳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我不怎么记得了,但我记得,钢材的疲劳强度因焊接和非焊接而不同,非焊接的钢回材的疲劳强度答和应力集中程度和最大最小应力比有关,而焊接钢材的疲劳强度则和最大最小应力比是没有关系的,与应力集中程度和最大应力及最小应力或者应力幅有关.其他细节等我回学校再查书告诉你.
⑤ 钢材疲劳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应力集中程度
机械零件,如轴、齿轮、轴承、叶片、弹簧等,在工作过程中各点的应力随时间作性的回变化,这种答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应力称为交变应力(也称循环应力)。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虽然零件所承受的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点,但经过较长时间的工作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完全断裂的现象称为金属的疲劳。疲劳强度是指材料在无限多次交变载荷作用下会产生破坏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或疲劳极限。实际上,金属材料并不可能作无限多次交变载荷试验。一般试验时规定,钢在经受10ˇ7次、非铁(有色)金属材料经受10ˇ8次交变载荷作用时不产生断裂时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当施加的交变应力是对称循环应力时,所得的疲劳强度用σ–1表示。疲劳破坏是机械零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在机械零件失效中大约有80%以上属于疲劳破坏,而且疲劳破坏前没有明显的变形,所以疲劳破坏经常造成重大事故,所以对于轴、齿轮、轴承、叶片、弹簧等承受交变载荷的零件要选择疲劳强度较好的材料来制造。
⑥ 钢材强度和硬度的关系
钢材的强度与硬度成正比,钢材的抗拉强度是布氏硬度的约0.33-0.36倍的关系。
金属的各种硬度值与其强度值之间在理论上并无严格的相互关系,但根据大量的试验可粗略地得到换算值或换算关系。
根据试验研究总结出的经验公式,金属的抗拉强度σb与布氏硬度HB之间有近似关系为:
(6)碳钢的强度与什么有关扩展阅读
钢材的不同分类如下:
1、按碳含量高低分类:
低碳钢:碳含量一般低于0.25%(质量分数);
中碳钢:碳含量一般为0.25%~0.60%(质量分数);
高碳钢:碳含量一般高于于0.60%(质量分数)。
2、按品质分类:
优质钢(P、S均≤0.035%) 、高级优质钢(P≤0.035%,S≤0.030%)
3、按成形方法:
锻钢;铸钢;热轧钢;冷拉钢。
⑦ 高碳钢的硬度,强度主要取决于钢中固溶的碳量吗
答:随着钢中含碳量的增加,塑性、韧性下降,硬度增加。当含碳量小于0.9%时,含碳量增加,钢的强度增加。而当含碳量大于0.9%时,渗碳体以网状分布于晶界或以粗大片状存在,使得强度随之下降。
⑧ 钢材的屈服强度与钢号有什么关系
钢号来 就是跟人名自一样 有的人名有含义 有的可就没有什么含义了 38CrMoAL 这个38代表碳 Cr Mo Al 是其里面含合金 Q345 Q屈服强度 345是指 屈服强度大于345Mpa
钢号的编制对性能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工程用钢,它是以力学性能指标为主,是以屈服强度为标准的,因此力学性能必须达到,因此,钢号肯定与屈服强度一致;但是,特殊用钢,如耐腐蚀钢、耐热钢等,它是以物理性能指标为主,主要要求化学成分相同,因此强度就不是要求的主要指标了。
所以,不能说所有钢材,同一钢号屈服强度是一致的。而只有工程用结构钢,是以屈服强度为准的。
⑨ 什么是影响钢的主要因素,分别分析指出含碳量对热轧碳钢的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
钢的含碳量由低到高,从低碳钢到中碳钢阶段,硬度增加、强度增加、韧性增加、塑性下降;从中碳钢到高碳钢阶段,硬度增加、强度增加、韧性急剧降低、塑性急剧降低。
⑩ 什么是碳钢,合金钢它们的主要区别在哪里钢的强度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合金钢与碳钢相比含有较多其他元素, 合金钢是指钢中除含硅和锰作为专合金元素或脱氧元素外,还含属有其他合金元素(如铬、镍 、钼、钒、钛、铜、钨、铝、钴、铌、锆和其他元素等),有的还含有某些非金属元素(如硼、氮等)的钢。根据钢中合金元素含量的多少,又可分为低合金钢,中合金钢和高合金钢。
而碳钢主要指力学性能取决于钢中的碳含量,而一般不添加大量的合金元素的钢,有时也称为普碳钢或碳素钢。
碳钢也叫碳素钢,含炭量WC小于2%的铁碳合金。碳钢除含碳外一般还含有少量的硅、锰、硫、磷 按用途可以把碳钢分为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和易切削结构钢三类。碳素结构钢又分为建筑结构钢和机器制造结构钢两种 按含碳量可以把碳钢分为低碳钢(WC ≤ 0.25%),中碳钢(WC0.25%——0.6%)和高碳钢(WC>0。6%) 按磷、硫含量可以把碳素钢分为普通碳素钢(含磷、硫较高)、优质碳素钢(含磷、硫较低)和高级优质钢(含磷、硫更低) 一般碳钢中含碳量较高则硬度越高,强度也越高,但塑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