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工程检查记录为通用施工记录,适用于各专业。按规范规定须进行隐检的项目,施工单位应填报《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主要隐检项目及内容如下:
1 .地基基础工程与主体结构工程隐检
①土方工程:基槽、房心回填前检查基底清理、基底标高情况等。
②支护工程:检查锚杆、土钉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插入长度、深底、垂直度,钢筋笼规格、位置、槽底清理、沉渣厚度等。
③桩基工程:检查钢筋笼规格、尺寸、沉渣厚度、清孔情况等。
④地下防水工程:检查混凝土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套管、埋设件等设置的形式和构造。人防出口止水做法。防水层基层、防水材料规格、厚度、铺设方式、阴阳角处理、搭接密封处理等。
⑤预应力工程:检查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端部预埋垫板;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切断方法、竖向位置偏差、固定、护套的完整性;锚具、夹具、连接点组装等。
⑥钢结构工程:检查地脚螺栓规格、位置、埋设方法、紧固等。
⑦外墙内、外保温构造节点做法。
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隐检
①地面工程:检查各基层(垫层、找平层、隔离层、防水层、填充层、地龙骨)材料品种、规格、铺设厚度、方式、坡度、标高、表面情况、密封处理、粘结情况等。
②抹灰工程:具有加强措施的抹灰应检查其加强构造的材料规格、铺设、固定、搭接等。
③门窗工程:检查预埋件和锚固件、螺栓等的规格、数量、位置、间距、埋设方式、与框的连接方式、防腐处理、缝隙的嵌填、密封材料的粘结等。
④吊顶工程:检查吊顶龙骨及吊件材质、规格、间距、连接方式、固定方法、表面防火、防腐处理、处理情况、接缝和连缝情况、填充和吸声材料的品种、规格、铺设、固定情况等。
⑤轻质隔墙工程:检查预埋件、连接件、拉结筋的规格、位置、数量、连接方式、与周边墙体及顶棚的连接、龙骨连接、间距、防火、防腐处理、填充材料设置等。
⑥饰面板(砖)工程:检查预埋件、后置埋件、连接件规格、数量、位置、连接方式、防腐处理等。有防水构造的部位应检查找平层、防水层的构造做法,同地面工程检查。
⑦幕墙工程:检查构件之间以及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的安装及防腐处理;幕墙四周、幕墙与主体结构之间间隙节点的处理、封口的安装;幕墙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及墙面转角节点的安装;幕墙防雷接地节点的安装等。
3.建筑屋面工程隐检
检查基层、找平层、保温层、防水层、隔离层材料的品种、规格、厚度、铺贴方式、搭接宽度、接缝处理、粘结情况;附加层、天沟、檐沟、泛水和变形缝伸出屋面的管道防水细部做法,隔离层设置、密封处理部位等。
『贰』 求文档: JGJ214-2010 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
一下是铝合金门窗的制作规范,如果你要详细的国家标准就应该去当地的建筑书店买本《金属门窗国家标准》,工艺上你光看书还是不行的,建议你到一些大型的门窗厂去学习培训,或者请专业的师傅来指导你。
铝合金窗制作工艺技术要求
一、施工准备
铝合金窗施工前的主要工作有:查验复核窗的尺寸、样式和数量——检查铝合金型材的规格与数量——检查铝窗五金附件的规格与数量。
(一〕查验复核宙的尺寸与样式
在装饰工程中,一般都采用现场进行铝窗制作与安装。查验铝窗尺寸与样式的工作,即是根据施工现场对照施工图,检查一下有否不相符合之处,有否安装问题,有否与电器、水卫、消防等设备相互妨碍的问题等。如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与有关人员共同商讨解决方法。
(二)检查铝合金型材的规格尺寸
目前,生产铝合金型材的厂家较多,虽然都是同一系列的铝合金型材,但其形状尺寸和壁厚尺寸也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误差,这些误差会在铝窗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不便甚至麻烦。所以,在制作铝窗前要检查铝型材的尺寸,主要是铝合金型材相互接合的尺寸。
(三)检查五金件及其他附件的规格
铝窗歹金件分推拉窗和平开窗两大类,每类又有若干系列,所以,在制作以前要检查一下五金件与所制作的铝窗是否配套。同时,还要检查一下各种附件是否配套,如各种封边毛条、橡胶边封条和碰口垫等,能否正好与铝型材衔接安装。如果与铝型材不配套,会出现过紧或过松现象。过紧,在铝宙制作时安装困难;过松,安装后会自行脱出。
此外,采用各种自攻螺钉要长短适合,螺钉的长度通长为15mm左右。
三、推拉窗的制作与安装
推拉窗有带上窗及不带上窗之分。在用料规格上有55系列、70系列、190系列三种。55系列的铝型材与后两种系列在形状上有较大差别,而70系列与90系列这两种铝型材形状相同,但尺寸大小有明显差别。在这种系列中,90系列是最常用的一种。图2—11是90系列铝窗带上宙的双扇推拉窗装配图。下面以该装配图为例介绍推拉窗的制作方法。
(一)按图下料
下料是铝窗制作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工序。如果下料不准,会造成尺寸误差、组装困难或无法安装。下料错误或下料误差也会造成铝材的浪费。所以,下料尺寸必然准确,其误差值应控制在2mm范围内。
下料时,用铝合金切割机切割型材,切割机的刀口位置应在划线以外,并留出划线痕迹。
1.上窗下料
窗的上窗通常是用25.4mm×902nm的扁方管做成“口”字形。“口”字形的上、下两条扁方管长度为窗框的宽度,“口”字形两边的竖扁方管长度,为上窗高度减去两个扁方管的厚度。
2.窗框下料
窗框的下料是切割两条边封铝型材和上、下滑道铝型材各一条。两条边封的长度等于全窗高减去上宙部分的高度。上、下滑道的长度等于窗框宽度减去两个边封铝型材的厚度。
3.窗扇下料
因为窗扇在装配后既要在上、下滑道内滑动,又要进人边封的槽内,通过挂钩把窗扇销住。窗扇销定时,两窗扇的带钩边框之钩边刚好相碰,但又要能封口。所以,窗扇下料要十分小心,使窗扇与窗框配合恰当。
窗扇的边框和带构框为同一长度,其长度为窗框边封的长度再减45mm~50 mm。窗扇的上、下横挡为同一长度,其长度为窗框宽度的一半再加5mm~8mm。
(二)连接组装
1.上窗连接组装
上窗部分的扁方管型材,通常采用铝角码和自攻螺钉进行连接。这种方法既可隐藏连接件,又不影响外表美观,衔接牢固,简单实用。
铝角码多采用2mm左右厚的直角铝角条,每个角码需要多长就切割多长。角码的长度最好能同扁方管内宽相符,以免发生接口松动现象。
两条扁方管在用铝角码固定连接时,应先用一小截同规格的扁方管做模子、长20 mm左右。在横向扁方管上要衔接的部位用模子定好位,将角码放在模子内并用手捏紧,用手电钻将角码与横向扁方管一并钻孔,再用自攻螺钉或抽芯铝铆钉固定,如图2—12所示。然后取下模子,再将另一条竖向扁方管放在模子的位置上,在角码的另一个方向上打孔,固定便成。一般角码的每个面上打两个孔就够了。
上窗的铝型材在四个角位处衔接固定后,再用截面尺寸为12mm×12mm的铝槽作固定玻璃的压条。安装压条前,先在扁方管的宽度上画出中心线,再按上窗内侧长度割切四条铝槽条。按上窗内侧高度减去两条铝截面高的尺寸,切割四条铝槽条。安装压条时,先用自攻螺钉把铝槽紧固在中线外侧,然后再离出大于玻璃厚度0.5mm的距离,安装内侧铝槽,但自攻螺钉不需上紧,最后装上玻璃时再固紧。
2.窗框连接
首先测量出在上滑道上面两条因紧槽孔距侧边的距离和高低位置尺寸,然后按这两个尺寸在窗框边封上部衔接处划线打孔,孔径在45mm左右。钻好孔后,用专用的碰口胶垫,放在边封的槽口内,将M4×35mm的自攻螺丝,穿过边封上打出的孔和碰孔胶垫上的孔,
旋进上滑道上面的固紧槽孔内,如图2—13所示。在旋紧螺钉的同时,要注意上滑道与边封对齐,各槽对正,最后再上紧螺丝,然后在边封内装毛条。
按同样方法先测量出下滑道下面的固紧槽孔距、侧边距离和其距上边的高低位置尺寸。然后按这三个尺寸在窗框边封下部衔接处划线打孔,孔径也是45mm左右。钻好孔后,用专用的碰口胶垫,放在边封的槽口内,再将M 4×35mm的自攻螺丝穿过边封上的孔和碰口胶垫上的孔,旋进下滑道下面的固紧槽孔内,如图2—14所示。注意固定时不得将下滑道的位置装反,下滑道的滑轨面一定要与上滑道相对应才能使窗扇在上下滑道上滑动。
窗框的四个角衔接起来后,用直角尺测量并校正一下窗框的直角度,最后上紧各角上的衔接自攻螺丝。将校正并紧固好的窗框立放在墙边,防止碰撞。
3.窗扇的连接
窗扇的连接分五个步骤。
(1)在连接装拼窗扇前,要先在窗扇的边框和带钩边框上、下两端处进行切口处理,以便将上、下横档插入其切口内进行固定。上端开切长51mm,下端开切长76.5mm,如图2—15所示。
(2)在下横档的底槽中安装滑轮,每条下横档的两端各装一只滑轮。其安装方法如下:
把铝窗滑轮放进下横档一端的底槽中,使滑轮框上脸调节螺钉的一面向外,该面与下横档端头边平齐,在下横档底槽板上划线定位,再按划线位置在下横档底槽板上打4.5mm的孔两个,然后用滑轮配套螺丝,将滑轮固定在下横档内。
(3)在窗扇边框和带钩边框与下横档衔接端划线打孔。
孔有三个,上下两个是连接固定孔,中间一个是留出进行调节滑轮框上调整螺丝的工艺孔。这三个孔的位置,要根据固定在下横档内的滑轮框上孔位置来划线,然后打孔,并要求固定后边框下端要与下横档底边平齐。边框下端固定孔为4.5mm,并要用6mm~7mm的钻头划窝,以便固定螺钉与侧面基本一平。工艺孔为8mm左右。钻好孔后,再用圆挫在边框和带钩边框固定孔位置下边的中线处,挫出一个8mm的半圆凹槽。此半圆凹槽是为了防止边框与窗框下滑道上的滑轨相碰撞。窗扇下横档与窗扇边框的连接组装如图2—16所示。
需要说明,旋动滑轮上的调节螺丝,能改变滑轮从下横槽中外伸的高低尺寸。而且,也能改变下横档内两个滑轮之间的距离。
(4)安装上横档角码和窗扇钩锁。
其方法为:截取两个铝角码,将角码故人上横档的两头,使这一个面与上横档端头面平齐,并钻两个孔(角码与上横档一并钻通),用M4自攻螺丝将角码固定在上横档内。再在角码的另一个面上(与上横档端头平齐的那个面)的中间打一个孔,根据此孔的上下左右尺寸位置,在扇的边框和带钩边框上打孔并划窝,以便用螺丝将边框与上横档固定。其安装方式如图2—17所示。注意所打的孔一定要与自攻螺丝相配,如是M4自攻螺丝,打孔钻头应为3.0mm~3.2mm。
安装窗钩锁前,先要在窗扇边框上开锁口,开口的一面必须是窗扇安装后,面向室内的面。而且窗扇有左右之分,所以开口位置要特别注意不要开错,窗钩锁通常是装于窗扇边框的中间高度,如窗扇高大于1.5m,装宙钩锁的位置也可适当降低些。开窗钩锁长条形锁否在圆插入孔的中心位置上。如果完全对正后,用手按紧锁身,再用手电钻,通过钩锁上、下两个固定螺钉孔,在窗扇边框的另一面打孔,以便用窗锁固定螺杆贯穿边框厚度来固定窗钩锁(图2—17)。
(5)上密封毛条以及安装窗扇玻璃。
窗扇上的密封毛条有两种:一种是长毛条,一种是短毛条。长毛条装于上横档顶边的槽内,以及下横档底边的槽内。而短毛条是装于带钩边框的钩部槽内。另外,窗框边封的凹槽两侧也需装短毛条,可在安装毛条工序中与窗扇毛条一并装好。两种毛条的安装位置如图2—18所示。有时,短毛条与安装槽会有松脱现象,可用万能胶或玻璃胶局部粘贴。
在安装窗扇玻璃时,要先检查玻璃尺寸。通常,玻璃尺寸长宽方向均比窗扇内侧长宽尺寸大25mm。然后,从窗扇一例将玻璃装入窗扇内侧的槽内,并紧固连接好边框。安装方法如图2—19所示。最后,在玻璃与窗扇槽之间用塔形橡胶条或玻璃胶密封,如图2—20所示。
4.上窗与窗框组装
先切两小块12mm板,将其放在窗框上滑的顶面。再将口字形上窗框放在上滑的顶面,并将两者前后、左右的边对正。然后,从上滑道下向上打孔,把两者一并钻通,用自攻螺丝将上滑道与上窗框扁方管连接起来。如图2—21所示。
(三)推拉窗安装
推拉窗常安装于砖墙中,二般是先将窗框部分安装固定在砖墙窗洞内,再安装窗扇与上窗玻璃。铝合金推拉窗窗框与窗扇的构造如图2—22所示。
1.窗框与砖墙安装
砖墙的洞先用水泥修平整,窗洞尺寸比要比铝合金窗框尺寸大,四周各边均大25mm~35mm。
在铝合金窗框上安装角码或木块,每条边上各安装两个。角码需用水泥钉钉因在窗洞墙内,如图2—23所示。
对装于洞中的铝合金窗框,进行水平和垂直度校正。校正完毕后用木楔块把窗框临时固紧在窗洞中,然后用保护胶带纸把窗框周边贴好,以防用水泥周边塞口时造成铝合金表面损伤。该保护胶带纸可在周边塞口水泥工序完工及水泥浆固结后再撕去。
窗框周边境塞口水泥时,水泥浆要有较大的稠度,以能用手握成团为准。水泥要填实,将水泥浆用灰刀压人填缝中,填好后窗框周边抹平。
2.窗扇安装
塞口水泥固结后,撕下保护胶带纸,便可进行窗扇的安装。窗扇安装前,先检查一下窗扇上的各条密封毛条,有否少装或脱落现象。如果有脱落现象,应用玻璃胶或其橡胶类胶水粘结,然后用螺丝刀拧旋边框侧的滑轮调节螺丝,使滑轮向下横档槽内回缩。这样即可托起窗扇,使其顶部插入窗框的上滑槽中,使滑轮卡在下滑的滑轮轨道上,然后拧旋滑轮调节螺钉,使滑轮从下横档内外伸。外伸量通常以下横档的长毛条刚好能与窗框下滑面相接触为准,以便使下横档上的毛条起到较好的防尘效果,同时窗扇在滑轨上也可移动顺畅。
3.上窗玻璃安装
上窗玻璃的尺寸必须比上窗内框尺寸小5mm左右,不能安装得与内框相接触。因为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受热膨胀。如果安装玻璃与窗框接触,受热膨胀后往往造成玻璃开裂。 上窗玻璃安装较简单,安装时只要把上窗铝压条取下一侧(内侧),安上玻璃后,再装回上窗扁框上,拧紧螺丝即可。
4.窗钩锁挂钩安装
窗钩锁的挂钩安装于窗框的边封凹槽内,如图2—24所示。挂钩的安装位置尺寸要与窗扇上挂钩锁洞的位置相对应。挂钩的钩平面一般可位于锁洞孔的中心线处。根据这个对应位置,在窗框边封凹槽内划线打孔。钻孔直径4mm,用M5自攻螺丝将锁钩临时固紧,然后移动窗扇到窗框边封槽内,检查窗扇锁可否与锁钩相接将窗锁定。如果不行,则需检查是否锁钩位置高低的问题,或锁钩左右偏斜问题。如属高低问题,只要将锁钩螺丝拧松,向上或向下调整好再固紧螺丝即可。偏斜问题则需测一下偏斜量,再重新打孔固定,直至能将窗扇锁定。
四、平开窗的制作与安装
平开窗38系列、50系列等。38系列属轻型系列,50系列属较重型系列。平开窗主要由窗框和窗扇组成。如果有上窗部分,可以是固定玻璃,也可以是顶窗扇。但上窗部分的材料应与窗框、窗扇所用铝型材相同,这一点与推拉窗上宙部分是有区别的。 平开窗根据需要也可制成单扇、双扇、带上窗单扇、带上窗双扇、带顶窗单扇、带顶窗双扇等六种主要形式。图2—25是38系列带顶窗双扇平开窗的装配图。下面以该因为例叙述其制作方法。
(一)窗框制作
平开窗的上窗边框是直接取于窗边框,故上窗边框和窗框为同一框料,在整个窗边上部适当的位置(1.0 m左右),横加一条窗工字料,即构成上窗的框架,而横窗工字料以下部分,就构成了平开窗的窗框。
1.按图下料
窗框加工的尺寸应比已留好的砖墙窗洞略小20 mm~30 mm。按照这个尺寸将窗框的宽与高方向材料裁切好。窗框四个角是按45。对接方式,故在裁切时四条框料的满头应裁成45。角。然后,再按窗框宽尺寸,将横向窗工字料裁下来。竖窗工字料的尺寸,应按窗扇高度加上20 mm左右榫头尺寸裁取。
2.窗框连接
窗框的连接采用45。角拼接,窗框的内部插入铝角,然后每边钻两个孔,用自攻螺丝上紧,并注意对角要对正对平。还有一种连接方法称撞角法,即是利用铝材较软的特点,在连接铝角的表面冲压成几个较深的毛刺。因所用铝角是采用专用型材,铝角的长度又按窗框内腔宽度裁割,能使其几何形状与窗框内腔吻合,故能使窗框和铝角挤紧,进而使窗框对角处连接。
横窗工字料与竖窗工字料之间的连接,采用榫接方法。榫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平榫肩方式,另一种是斜角榫肩的方式。这两种榫结构均是在竖向的窗中间工字料上做榫,在横向的窗工字料上做榫眼,如图2—26所示。
横窗工字料与竖窗工字料连接前,先在横窗工字料的长度中间处开一个长条形榨眼孔,其长度为20 mm左右,宽度略大于工字料的壁厚。如果是斜角榫肩结合,需在榫眼所对的工字上横档和下横 档的一侧开裁出90。角的缺口(图2—26)。
竖窗工字料的端头应先裁出凸字形掉头,榫头长度为8mm~10 mm左右,宽度比榫眼长度大0.5mm—1.0 mm,并在凸字形榫头两侧倒出一点斜口,在榫头顶端中间开一个5mm深的槽口,如图2—27所示。然后,再裁切出与横窗工字料上相对的掸肩部分,并用细挫将样肩部分修平整。需要注意的是,榫头、榫眼、榫肩这三者间的尺寸应准确,加工要细致。
榫头、榫眼部分加工完毕后,将榨头插进榫眼,把榫头的伸出部分,以开槽口为界分别向两个方向拧歪,使榫结构部分锁紧,将横向工字形窗料与竖向工字形窗料连接起来。
横向窗工字料与窗边框的连接,同样也用榫接方法连接,其方法与前述竖向、横向窗工字料榫接方法相同。但榫接时,是以横向窗工字料两端为榫头,窗框料上做榫眼。
在窗框料上所有榫头、榫眼加工完毕后,先将窗框料上的密封胶条上好,再进行窗框的组装连接,最后在各对口处上玻璃胶封口。
(二)平开宙扇制作
平开窗窗扇型材有三种:窗扇框、窗玻璃压条和连接铝角。
1.按图下料
下料前,先在型材上划线。窗扇横向框料尺寸,要按窗框中心竖向工字型料中间至窗框的边框料外边的宽度尺寸来切割。窗扇竖向框料要按窗框上部横向工字型料中是至窗框边框料外边的高度尺寸来切割,使得窗扇组装后,其侧边的密封胶条能压在窗架的外边。
横、竖窗扇料裁切下来后,还要将两端再切成45。角的斜口,并用细挫修正飞边和毛刺。连接铝角是用比窗框铝角小一些的窗扇铝角,其裁切方法与窗框铝角相同。
窗压线条按窗扇框尺寸裁割,端头也是切成45。角,并整修好切口。
2.连接
窗扇连接主要是将窗扇框料连接成一个整体。连接前,需将密封胶条植入槽内。
连接时的铝角安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攻螺丝固定;另一种是撞角法。其具体方法与窗框铝角安装方法相同。
(三)安装固定窗框
(1)安装平开窗的砖墙窗洞,首先用水泥修平,窗洞尺寸大于铝合金平开窗框30 mm左右。然后,在铝合金平开窗框四周安装镀锌锚板,每边两个。
(2)对装入窑洞中的铝合金窗框,进行水平和垂直度校正,并用木楔块把窗框临时固紧在墙的窗洞中,再用水泥钉将锚固板固定在窗洞的墙边。如图2—28所示。
(3)在铝合金窗框边贴好保护胶带纸,然后再进行周边水泥塞口修平,待水泥固结后再撕去保护胶带纸。
(四)平开窗组装
平开窗组装的内容有:上窗安装、窗扇安装、装窗扇拉手及玻璃、装执手和风撑。
1.上窗安装
如果上窗是固定的,可将玻璃直接安放在窗框的横向工字形铝合金上,然后用玻璃压线条固定玻璃,并用塔形橡胶条或玻璃胶密封。如果上窗可以开启的一扇窗,可按窗扇的安装方法先装好窗扇,再在上窗窗顶部装两个铰链,下部装一个风撑、一个拉手即可。
2.装执手和风撑基座
执手是用于将窗扇关闭时的扣紧装置,风撑则是起到窗扇的铰链和决定窗扇开闭角度的重要配件。风撑有90。和60。两种规格。
执手的把柄装在窗框中间竖向工字形铝合金料的室内一侧,两扇窗需装两个执手。执手的安装位置尺寸一般在窗扇高度的中间位置。执手与窗框竖向工字料的连接用螺丝固定。与执手相配的扣件装于窗扇的侧边,扣件用螺丝与窗扇框固定。在扣紧窗扇时,执手连动杆上的钩头,可将装在窗扇框边相应位置上的扣件钩住,窗扇便能扣锁住了。有的窗扇高度大于1.0 m时,也可安装两个执手。
风撑的基座装于窗框架上,使风撑藏在窗框架和窗扇框架之间的空位中,风撑基底用抽芯铝铆钉与窗框的内边固定,每个窗扇的上、下边都需装一只风撑,所以与窗扇对应窗框上、下都要装好风撑。
安装风撑的操作应在窗框架连接完毕后,即在窗框架与墙面窗洞安装前进行。
安装风撑基座时,先将基座放在窗框下边靠墙的角位上,用手电钻通过风撑基座上的固定孔在窗框上钻孔,再用与风撑基座固定孔相同直径的铝抽芯铆钉,将风撑基座固定。
3.窗扇与风撑连接
窗扇与风撑的连接有两点:一处是与风撑的小滑块,一处是风撑的支杆。这两点又是定位在一个连杆上,与窗扇框固定连接。该连杆与窗扇固定时,先要移动连杆,使风撑开启到最大位置,然后将窗窗框与连杆固定。风撑安装后,窗扇的开启位置如图2—29所示。
4.装拉手及玻璃
拉手是安装在窗扇框的竖向边框中部,窗扇关闭后,拉手的位置与执手靠近。装拉手前先在窗扇竖向边框中部,用挫刀或铣刀把框上压线条的槽挫一个缺口,再把装在该处的玻璃压线条切一个口,缺口大小按拉手尺寸而定。然后,钻孔用自攻螺丝将把手固定在窗扇边框上。玻璃尺寸应小于窗扇框内边尺寸15mm左右。将裁好的玻璃放入窗扇框内边,并马上把玻璃压线条装卡到窗扇框内边的卡槽上。然后,在玻璃的内外边各压上一周边的塔形密封橡胶条。
在平开窗的安装工作中,最主要的是掌握好斜角对口的安装。斜角对口要求尺寸准确、角度准确,加工细致。如果在窗框、扇框接后,仍然有些角位对口不密合,可用与铝合金相同色的玻璃胶补缝。
平开窗与墙面窗洞的安装,有先装窗框架,再安装窗扇的方法,也有先将整个平开窗完全配合好之后,在与墙面窗洞安装。具体采用那种方法可根据不同情况而定,一般大批量制作时,可采用前种方法,而少量的安装制作可用后种方法。
『叁』 室内吊顶吊杆高度大于1.5米设置反支撑如何设置(反支撑间距及高度是多少)
当吊筋长度大于1.5m时应设置反支撑,反向支撑就是在正常吊杆的情况下,从吊杆的下端斜向顶棚安装连接一个拉杆,拉杆要有一定的刚度,与吊杆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防止吊顶在气压变化的时候向上变形,形成穹顶,造成吊顶破坏.反支撑的数量应根据施工方案设置。
反支撑用什么做都可以,一般使用角铁或直径10mm以上的钢筋,也有使用主龙骨的,但是要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一定的刚度;
2、应满足防火、防腐要求;
3、与结构进行可靠连接;
4、数量及位置要依据结构力学计算及现场构造确定。
在反向支撑安装的布局上,反支撑不应在同一直线上,应为梅花型分布,支撑角度应在30~45度之间,间距大概在2米左右,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反向支撑下端通常固定在吊杆上,但因为材料的原因不易铆接或认为效果没有直接铆接在主龙骨上好,现场施工中有不少是直接锚固在主龙骨上。
拓展资料:
1、反向支撑适用在:装饰吊顶完成面到建筑楼顶板面,大于1.5米小于3米的范围内。大于这个范围需要设置提供连接的转换层结构。
2、反向支撑结构的上部需要与建筑结构或承重构件相连,通过吊顶荷载计算,合理安排间距和受力位置,一般可以通过如使用:化学螺栓、膨胀螺栓、钢结构抱箍等方法与建筑承重体固定。反向支撑的结构材料一般为角钢、槽钢、方管做镀锌处理。满焊为三角型框架,三角型框架底边位于上方,尖角向下固定吊杆。
3、注意:在确定要设置反向支撑之前,须得到结构工程师的计算认可,切勿匆忙施工。
『肆』 钢筋算量怎么算
钢筋算量方法(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伍』 有关门窗加工工艺的CAD图
JGJ214-2010 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一、施工准备铝合金窗施工前的主要工作有:查验复核窗的尺寸、样式和数量——检查铝合金型材的规格与数量——检查铝窗五金附件的规格与数量。(一〕查验复核宙的尺寸与样式在装饰工程中,一般都采用现场进行铝窗制作与安装。查验铝窗尺寸与样式的工作,即是根据施工现场对照施工图,检查一下有否不相符合之处,有否安装问题,有否与电器、水卫、消防等设备相互妨碍的问题等。如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与有关人员共同商讨解决方法。(二)检查铝合金型材的规格尺寸目前,生产铝合金型材的厂家较多,虽然都是同一系列的铝合金型材,但其形状尺寸和壁厚尺寸也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误差,这些误差会在铝窗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不便甚至麻烦。所以,在制作铝窗前要检查铝型材的尺寸,主要是铝合金型材相互接合的尺寸。(三)检查五金件及其他附件的规格铝窗歹金件分推拉窗和平开窗两大类,每类又有若干系列,所以,在制作以前要检查一下五金件与所制作的铝窗是否配套。同时,还要检查一下各种附件是否配套,如各种封边毛条、橡胶边封条和碰口垫等,能否正好与铝型材衔接安装。如果与铝型材不配套,会出现过紧或过松现象。过紧,在铝宙制作时安装困难;过松,安装后会自行脱出。此外,采用各种自攻螺钉要长短适合,螺钉的长度通长为15mm左右。三、推拉窗的制作与安装推拉窗有带上窗及不带上窗之分。在用料规格上有55系列、70系列、190系列三种。55系列的铝型材与后两种系列在形状上有较大差别,而70系列与90系列这两种铝型材形状相同,但尺寸大小有明显差别。在这种系列中,90系列是最常用的一种。图2—11是90系列铝窗带上宙的双扇推拉窗装配图。下面以该装配图为例介绍推拉窗的制作方法。(一)按图下料下料是铝窗制作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工序。如果下料不准,会造成尺寸误差、组装困难或无法安装。下料错误或下料误差也会造成铝材的浪费。所以,下料尺寸必然准确,其误差值应控制在2mm范围内。下料时,用铝合金切割机切割型材,切割机的刀口位置应在划线以外,并留出划线痕迹。 1.上窗下料 窗的上窗通常是用25.4mm×902nm的扁方管做成“口”字形。“口”字形的上、下两条扁方管长度为窗框的宽度,“口”字形两边的竖扁方管长度,为上窗高度减去两个扁方管的厚度。 2.窗框下料 窗框的下料是切割两条边封铝型材和上、下滑道铝型材各一条。两条边封的长度等于全窗高减去上宙部分的高度。上、下滑道的长度等于窗框宽度减去两个边封铝型材的厚度。 3.窗扇下料 因为窗扇在装配后既要在上、下滑道内滑动,又要进人边封的槽内,通过挂钩把窗扇销住。窗扇销定时,两窗扇的带钩边框之钩边刚好相碰,但又要能封口。所以,窗扇下料要十分小心,使窗扇与窗框配合恰当。 窗扇的边框和带构框为同一长度,其长度为窗框边封的长度再减45mm~50 mm。窗扇的上、下横挡为同一长度,其长度为窗框宽度的一半再加5mm~8mm。 (二)连接组装 1.上窗连接组装 上窗部分的扁方管型材,通常采用铝角码和自攻螺钉进行连接。这种方法既可隐藏连接件,又不影响外表美观,衔接牢固,简单实用。铝角码多采用2mm左右厚的直角铝角条,每个角码需要多长就切割多长。角码的长度最好能同扁方管内宽相符,以免发生接口松动现象。 两条扁方管在用铝角码固定连接时,应先用一小截同规格的扁方管做模子、长20 mm左右。在横向扁方管上要衔接的部位用模子定好位,将角码放在模子内并用手捏紧,用手电钻将角码与横向扁方管一并钻孔,再用自攻螺钉或抽芯铝铆钉固定,如图2—12所示。然后取下模子,再将另一条竖向扁方管放在模子的位置上,在角码的另一个方向上打孔,固定便成。一般角码的每个面上打两个孔就够了。 上窗的铝型材在四个角位处衔接固定后,再用截面尺寸为12mm×12mm的铝槽作固定玻璃的压条。安装压条前,先在扁方管的宽度上画出中心线,再按上窗内侧长度割切四条铝槽条。按上窗内侧高度减去两条铝截面高的尺寸,切割四条铝槽条。安装压条时,先用自攻螺钉把铝槽紧固在中线外侧,然后再离出大于玻璃厚度0.5mm的距离,安装内侧铝槽,但自攻螺钉不需上紧,最后装上玻璃时再固紧。 2.窗框连接 首先测量出在上滑道上面两条因紧槽孔距侧边的距离和高低位置尺寸,然后按这两个尺寸在窗框边封上部衔接处划线打孔,孔径在45mm左右。钻好孔后,用专用的碰口胶垫,放在边封的槽口内,将M4×35mm的自攻螺丝,穿过边封上打出的孔和碰孔胶垫上的孔,旋进上滑道上面的固紧槽孔内,如图2—13所示。在旋紧螺钉的同时,要注意上滑道与边封对齐,各槽对正,最后再上紧螺丝,然后在边封内装毛条。 按同样方法先测量出下滑道下面的固紧槽孔距、侧边距离和其距上边的高低位置尺寸。然后按这三个尺寸在窗框边封下部衔接处划线打孔,孔径也是45mm左右。钻好孔后,用专用的碰口胶垫,放在边封的槽口内,再将M 4×35mm的自攻螺丝穿过边封上的孔和碰口胶垫上的孔,旋进下滑道下面的固紧槽孔内,如图2—14所示。注意固定时不得将下滑道的位置装反,下滑道的滑轨面一定要与上滑道相对应才能使窗扇在上下滑道上滑动。 窗框的四个角衔接起来后,用直角尺测量并校正一下窗框的直角度,最后上紧各角上的衔接自攻螺丝。将校正并紧固好的窗框立放在墙边,防止碰撞。 3.窗扇的连接 窗扇的连接分五个步骤。 (1)在连接装拼窗扇前,要先在窗扇的边框和带钩边框上、下两端处进行切口处理,以便将上、下横档插入其切口内进行固定。上端开切长51mm,下端开切长76.5mm,如图2—15所示。(2)在下横档的底槽中安装滑轮,每条下横档的两端各装一只滑轮。其安装方法如下: 把铝窗滑轮放进下横档一端的底槽中,使滑轮框上脸调节螺钉的一面向外,该面与下横档端头边平齐,在下横档底槽板上划线定位,再按划线位置在下横档底槽板上打4.5mm的孔两个,然后用滑轮配套螺丝,将滑轮固定在下横档内。 (3)在窗扇边框和带钩边框与下横档衔接端划线打孔。 孔有三个,上下两个是连接固定孔,中间一个是留出进行调节滑轮框上调整螺丝的工艺孔。这三个孔的位置,要根据固定在下横档内的滑轮框上孔位置来划线,然后打孔,并要求固定后边框下端要与下横档底边平齐。边框下端固定孔为4.5mm,并要用6mm~7mm的钻头划窝,以便固定螺钉与侧面基本一平。工艺孔为8mm左右。钻好孔后,再用圆挫在边框和带钩边框固定孔位置下边的中线处,挫出一个8mm的半圆凹槽。此半圆凹槽是为了防止边框与窗框下滑道上的滑轨相碰撞。窗扇下横档与窗扇边框的连接组装如图2—16所示。 需要说明,旋动滑轮上的调节螺丝,能改变滑轮从下横槽中外伸的高低尺寸。而且,也能改变下横档内两个滑轮之间的距离。 (4)安装上横档角码和窗扇钩锁。 其方法为:截取两个铝角码,将角码故人上横档的两头,使这一个面与上横档端头面平齐,并钻两个孔(角码与上横档一并钻通),用M4自攻螺丝将角码固定在上横档内。再在角码的另一个面上(与上横档端头平齐的那个面)的中间打一个孔,根据此孔的上下左右尺寸位置,在扇的边框和带钩边框上打孔并划窝,以便用螺丝将边框与上横档固定。其安装方式如图2—17所示。注意所打的孔一定要与自攻螺丝相配,如是M4自攻螺丝,打孔钻头应为3.0mm~3.2mm。 安装窗钩锁前,先要在窗扇边框上开锁口,开口的一面必须是窗扇安装后,面向室内的面。而且窗扇有左右之分,所以开口位置要特别注意不要开错,窗钩锁通常是装于窗扇边框的中间高度,如窗扇高大于1.5m,装宙钩锁的位置也可适当降低些。开窗钩锁长条形锁否在圆插入孔的中心位置上。如果完全对正后,用手按紧锁身,再用手电钻,通过钩锁上、下两个固定螺钉孔,在窗扇边框的另一面打孔,以便用窗锁固定螺杆贯穿边框厚度来固定窗钩锁(图2—17)。 (5)上密封毛条以及安装窗扇玻璃。 窗扇上的密封毛条有两种:一种是长毛条,一种是短毛条。长毛条装于上横档顶边的槽内,以及下横档底边的槽内。而短毛条是装于带钩边框的钩部槽内。另外,窗框边封的凹槽两侧也需装短毛条,可在安装毛条工序中与窗扇毛条一并装好。两种毛条的安装位置如图2—18所示。有时,短毛条与安装槽会有松脱现象,可用万能胶或玻璃胶局部粘贴。 在安装窗扇玻璃时,要先检查玻璃尺寸。通常,玻璃尺寸长宽方向均比窗扇内侧长宽尺寸大25mm。然后,从窗扇一例将玻璃装入窗扇内侧的槽内,并紧固连接好边框。安装方法如图2—19所示。最后,在玻璃与窗扇槽之间用塔形橡胶条或玻璃胶密封,如图2—20所示。 4.上窗与窗框组装 先切两小块12mm板,将其放在窗框上滑的顶面。再将口字形上窗框放在上滑的顶面,并将两者前后、左右的边对正。然后,从上滑道下向上打孔,把两者一并钻通,用自攻螺丝将上滑道与上窗框扁方管连接起来。如图2—21所示。 (三)推拉窗安装 推拉窗常安装于砖墙中,二般是先将窗框部分安装固定在砖墙窗洞内,再安装窗扇与上窗玻璃。铝合金推拉窗窗框与窗扇的构造如图2—22所示。 1.窗框与砖墙安装 砖墙的洞先用水泥修平整,窗洞尺寸比要比铝合金窗框尺寸大,四周各边均大25mm~35mm。 在铝合金窗框上安装角码或木块,每条边上各安装两个。角码需用水泥钉钉因在窗洞墙内,如图2—23所示。 对装于洞中的铝合金窗框,进行水平和垂直度校正。校正完毕后用木楔块把窗框临时固紧在窗洞中,然后用保护胶带纸把窗框周边贴好,以防用水泥周边塞口时造成铝合金表面损伤。该保护胶带纸可在周边塞口水泥工序完工及水泥浆固结后再撕去。 窗框周边境塞口水泥时,水泥浆要有较大的稠度,以能用手握成团为准。水泥要填实,将水泥浆用灰刀压人填缝中,填好后窗框周边抹平。 2.窗扇安装 塞口水泥固结后,撕下保护胶带纸,便可进行窗扇的安装。窗扇安装前,先检查一下窗扇上的各条密封毛条,有否少装或脱落现象。如果有脱落现象,应用玻璃胶或其橡胶类胶水粘结,然后用螺丝刀拧旋边框侧的滑轮调节螺丝,使滑轮向下横档槽内回缩。这样即可托起窗扇,使其顶部插入窗框的上滑槽中,使滑轮卡在下滑的滑轮轨道上,然后拧旋滑轮调节螺钉,使滑轮从下横档内外伸。外伸量通常以下横档的长毛条刚好能与窗框下滑面相接触为准,以便使下横档上的毛条起到较好的防尘效果,同时窗扇在滑轨上也可移动顺畅。 3.上窗玻璃安装 上窗玻璃的尺寸必须比上窗内框尺寸小5mm左右,不能安装得与内框相接触。因为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受热膨胀。如果安装玻璃与窗框接触,受热膨胀后往往造成玻璃开裂。 上窗玻璃安装较简单,安装时只要把上窗铝压条取下一侧(内侧),安上玻璃后,再装回上窗扁框上,拧紧螺丝即可。 4.窗钩锁挂钩安装窗钩锁的挂钩安装于窗框的边封凹槽内,如图2—24所示。挂钩的安装位置尺寸要与窗扇上挂钩锁洞的位置相对应。挂钩的钩平面一般可位于锁洞孔的中心线处。根据这个对应位置,在窗框边封凹槽内划线打孔。钻孔直径4mm,用M5自攻螺丝将锁钩临时固紧,然后移动窗扇到窗框边封槽内,检查窗扇锁可否与锁钩相接将窗锁定。如果不行,则需检查是否锁钩位置高低的问题,或锁钩左右偏斜问题。如属高低问题,只要将锁钩螺丝拧松,向上或向下调整好再固紧螺丝即可。偏斜问题则需测一下偏斜量,再重新打孔固定,直至能将窗扇锁定。 四、平开窗的制作与安装 平开窗38系列、50系列等。38系列属轻型系列,50系列属较重型系列。平开窗主要由窗框和窗扇组成。如果有上窗部分,可以是固定玻璃,也可以是顶窗扇。但上窗部分的材料应与窗框、窗扇所用铝型材相同,这一点与推拉窗上宙部分是有区别的。 平开窗根据需要也可制成单扇、双扇、带上窗单扇、带上窗双扇、带顶窗单扇、带顶窗双扇等六种主要形式。图2—25是38系列带顶窗双扇平开窗的装配图。下面以该因为例叙述其制作方法。 (一)窗框制作 平开窗的上窗边框是直接取于窗边框,故上窗边框和窗框为同一框料,在整个窗边上部适当的位置(1.0 m左右),横加一条窗工字料,即构成上窗的框架,而横窗工字料以下部分,就构成了平开窗的窗框。 1.按图下料 窗框加工的尺寸应比已留好的砖墙窗洞略小20 mm~30 mm。按照这个尺寸将窗框的宽与高方向材料裁切好。窗框四个角是按45。对接方式,故在裁切时四条框料的满头应裁成45。角。然后,再按窗框宽尺寸,将横向窗工字料裁下来。竖窗工字料的尺寸,应按窗扇高度加上20 mm左右榫头尺寸裁取。 2.窗框连接 窗框的连接采用45。角拼接,窗框的内部插入铝角,然后每边钻两个孔,用自攻螺丝上紧,并注意对角要对正对平。还有一种连接方法称撞角法,即是利用铝材较软的特点,在连接铝角的表面冲压成几个较深的毛刺。因所用铝角是采用专用型材,铝角的长度又按窗框内腔宽度裁割,能使其几何形状与窗框内腔吻合,故能使窗框和铝角挤紧,进而使窗框对角处连接。 横窗工字料与竖窗工字料之间的连接,采用榫接方法。榫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平榫肩方式,另一种是斜角榫肩的方式。这两种榫结构均是在竖向的窗中间工字料上做榫,在横向的窗工字料上做榫眼,如图2—26所示。 横窗工字料与竖窗工字料连接前,先在横窗工字料的长度中间处开一个长条形榨眼孔,其长度为20 mm左右,宽度略大于工字料的壁厚。如果是斜角榫肩结合,需在榫眼所对的工字上横档和下横 档的一侧开裁出90。角的缺口(图2—26)。 竖窗工字料的端头应先裁出凸字形掉头,榫头长度为8mm~10 mm左右,宽度比榫眼长度大0.5mm—1.0 mm,并在凸字形榫头两侧倒出一点斜口,在榫头顶端中间开一个5mm深的槽口,如图2—27所示。然后,再裁切出与横窗工字料上相对的掸肩部分,并用细挫将样肩部分修平整。需要注意的是,榫头、榫眼、榫肩这三者间的尺寸应准确,加工要细致。 榫头、榫眼部分加工完毕后,将榨头插进榫眼,把榫头的伸出部分,以开槽口为界分别向两个方向拧歪,使榫结构部分锁紧,将横向工字形窗料与竖向工字形窗料连接起来。 横向窗工字料与窗边框的连接,同样也用榫接方法连接,其方法与前述竖向、横向窗工字料榫接方法相同。但榫接时,是以横向窗工字料两端为榫头,窗框料上做榫眼。 在窗框料上所有榫头、榫眼加工完毕后,先将窗框料上的密封胶条上好,再进行窗框的组装连接,最后在各对口处上玻璃胶封口。 (二)平开宙扇制作 平开窗窗扇型材有三种:窗扇框、窗玻璃压条和连接铝角。 1.按图下料 下料前,先在型材上划线。窗扇横向框料尺寸,要按窗框中心竖向工字型料中间至窗框的边框料外边的宽度尺寸来切割。窗扇竖向框料要按窗框上部横向工字型料中是至窗框边框料外边的高度尺寸来切割,使得窗扇组装后,其侧边的密封胶条能压在窗架的外边。 横、竖窗扇料裁切下来后,还要将两端再切成45。角的斜口,并用细挫修正飞边和毛刺。连接铝角是用比窗框铝角小一些的窗扇铝角,其裁切方法与窗框铝角相同。 窗压线条按窗扇框尺寸裁割,端头也是切成45。角,并整修好切口。 2.连接 窗扇连接主要是将窗扇框料连接成一个整体。连接前,需将密封胶条植入槽内。 连接时的铝角安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攻螺丝固定;另一种是撞角法。其具体方法与窗框铝角安装方法相同。(三)安装固定窗框 (1)安装平开窗的砖墙窗洞,首先用水泥修平,窗洞尺寸大于铝合金平开窗框30 mm左右。然后,在铝合金平开窗框四周安装镀锌锚板,每边两个。 (2)对装入窑洞中的铝合金窗框,进行水平和垂直度校正,并用木楔块把窗框临时固紧在墙的窗洞中,再用水泥钉将锚固板固定在窗洞的墙边。如图2—28所示。(3)在铝合金窗框边贴好保护胶带纸,然后再进行周边水泥塞口修平,待水泥固结后再撕去保护胶带纸。(四)平开窗组装 平开窗组装的内容有:上窗安装、窗扇安装、装窗扇拉手及玻璃、装执手和风撑。 1.上窗安装 如果上窗是固定的,可将玻璃直接安放在窗框的横向工字形铝合金上,然后用玻璃压线条固定玻璃,并用塔形橡胶条或玻璃胶密封。如果上窗可以开启的一扇窗,可按窗扇的安装方法先装好窗扇,再在上窗窗顶部装两个铰链,下部装一个风撑、一个拉手即可。 2.装执手和风撑基座 执手是用于将窗扇关闭时的扣紧装置,风撑则是起到窗扇的铰链和决定窗扇开闭角度的重要配件。风撑有90。和60。两种规格。 执手的把柄装在窗框中间竖向工字形铝合金料的室内一侧,两扇窗需装两个执手。执手的安装位置尺寸一般在窗扇高度的中间位置。执手与窗框竖向工字料的连接用螺丝固定。与执手相配的扣件装于窗扇的侧边,扣件用螺丝与窗扇框固定。在扣紧窗扇时,执手连动杆上的钩头,可将装在窗扇框边相应位置上的扣件钩住,窗扇便能扣锁住了。有的窗扇高度大于1.0 m时,也可安装两个执手。 风撑的基座装于窗框架上,使风撑藏在窗框架和窗扇框架之间的空位中,风撑基底用抽芯铝铆钉与窗框的内边固定,每个窗扇的上、下边都需装一只风撑,所以与窗扇对应窗框上、下都要装好风撑。安装风撑的操作应在窗框架连接完毕后,即在窗框架与墙面窗洞安装前进行。 安装风撑基座时,先将基座放在窗框下边靠墙的角位上,用手电钻通过风撑基座上的固定孔在窗框上钻孔,再用与风撑基座固定孔相同直径的铝抽芯铆钉,将风撑基座固定。 3.窗扇与风撑连接 窗扇与风撑的连接有两点:一处是与风撑的小滑块,一处是风撑的支杆。这两点又是定位在一个连杆上,与窗扇框固定连接。该连杆与窗扇固定时,先要移动连杆,使风撑开启到最大位置,然后将窗窗框与连杆固定。风撑安装后,窗扇的开启位置如图2—29所示。 4.装拉手及玻璃 拉手是安装在窗扇框的竖向边框中部,窗扇关闭后,拉手的位置与执手靠近。装拉手前先在窗扇竖向边框中部,用挫刀或铣刀把框上压线条的槽挫一个缺口,再把装在该处的玻璃压线条切一个口,缺口大小按拉手尺寸而定。然后,钻孔用自攻螺丝将把手固定在窗扇边框上。玻璃尺寸应小于窗扇框内边尺寸15mm左右。将裁好的玻璃放入窗扇框内边,并马上把玻璃压线条装卡到窗扇框内边的卡槽上。然后,在玻璃的内外边各压上一周边的塔形密封橡胶条。 在平开窗的安装工作中,最主要的是掌握好斜角对口的安装。斜角对口要求尺寸准确、角度准确,加工细致。如果在窗框、扇框接后,仍然有些角位对口不密合,可用与铝合金相同色的玻璃胶补缝。 平开窗与墙面窗洞的安装,有先装窗框架,再安装窗扇的方法,也有先将整个平开窗完全配合好之后,在与墙面窗洞安装。具体采用那种方法可根据不同情况而定,一般大批量制作时,可采用前种方法,而少量的安装制作可用后种方法。
『陆』 钢筋手工算量怎么算
一、圆钢重量(公斤)=0.00617×直径×直径×长度 ;
方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长度 。
六角钢重量(公斤)=0.0068×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
八角钢重量(公斤)=0.0065×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
螺纹钢重量(公斤)=0.00617×计算直径×计算直径×长度 。
二、角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边厚)×边厚×长度;
扁钢重量(公斤)=0.00785×厚度×边宽×长度 ;
钢管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
六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① s20.866×H/m/k 即对边×对边×0.866×高或厚度 。
(6)方管锚固长度扩展阅读:
计算注意事项:
一、基础:
(一)独立基础:框架结构中用的较多,在计算钢筋中要注意的就是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交错布置;
(二)筏板基础:一般用于剪力墙结构,可以仔细学习一下04G101-3中的内容,例如对于下沉子筏板中的钢筋中的钢筋应伸出板边LA(最小锚固长度)等方面一些具体要求;
(三)条形基础:一般用于砖混结构。
二、上部构件:
(一)柱:柱钢筋比较简单,只有纵筋和箍筋。纵筋要注意底层的基础插筋问题,顶层柱纵筋对于边柱、中柱、角柱的锚固长度的区别可以参见(03G101);箍筋要注意加密区长度的取值问题:底层柱根加密>=Hn/3,柱上部加密长度>=Hn/6、>=500取大值,还要注意柱搭接范围内应该加密。(其中,Hn是指所在楼层的柱净高);
(二)梁:梁钢筋应按照 03G101进行计算。梁有上部通长筋、支座负筋(一排1/3Ln,二排 1/4Ln,Ln是左右两跨较大值),底筋一般按照每跨分别向两边支座伸入锚固长度的情况进行计算的;
(三)剪力墙:剪力墙中的构件一定要计算完全。其中包括:墙体分布钢筋(有水平钢筋和纵向钢筋,要注意墙和墙交接部位的水平钢筋的锚固、各种转角锚固要求是不一样的)、翼柱的钢筋(墙和墙交接的部位形成的柱子)、剪力墙的连梁钢筋(门窗洞口上面形成的连梁)、暗柱钢筋(门窗洞口两侧形成的暗柱)、端柱钢筋(剪力墙端头的柱子)、暗梁钢筋(由于构造的要求在墙体中所配置的梁)。
三、梁
(一)框架梁
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梁的纵向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首先判断直锚能否满足 La,
A、(支座宽度-1个保护层厚度)≥La ,则直锚 La即可;
B、La>(支座宽度-1个保护层厚度)≥0.4 La ,则伸至支座对边,并做15d弯钩;
C、(支座宽度-1个保护层厚度)<0.4 La ,应与设计沟通,改变钢筋直径或支座宽度,以满足≥0.4 La ;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 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
判断问题:
A、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B、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C、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
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 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 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四、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一)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二)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三)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 0.5Hc+5d的判断值。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五、框支梁
(一)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二)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三)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四)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五)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六)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六、剪力墙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一)剪力墙墙身
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 50mm开始布置)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
(四)剪力墙墙柱
1、纵筋
A、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B、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C、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五)剪力墙墙梁
1、连梁
A、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 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 LaE
B、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即 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即 N=(洞口宽-50*2) /间距+1(中间层)
暗梁 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七、柱
(一)基础层
1、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2、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二)中间层
1、柱纵筋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2、柱箍筋
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 /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A、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 Hn/3;上部取 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B、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 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
顶层 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 37、38页)
1、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保证 65%伸入梁内)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 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 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2、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 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 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 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3、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 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注意:在 GGJ V8.1中,处理同上。
八、板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受力筋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 1
(二)、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 -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