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碳素结构钢热处理后的组织是什么
楼主的问题问的不对,他的原意可能是:为什么低碳钢淬火后硬度上不去。内
可能楼主接触容了几种结构钢都是低碳钢,就以为碳素结构钢都是低碳钢,同时低碳钢淬火硬度上不去,就认为是不能热处理.(淬火是热处理中的一种)
钢淬火硬度主要跟碳含量有关,在碳含量小于0.77%的时候,淬火硬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碳含量大于0.77的时候,淬火硬度反而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q235的碳含量不到0.2%,淬火硬度自然上不去。
㈡ 45号钢600度回火后组织形成过程
45钢淬火后组织中残奥是微乎其微的,所以不考虑残奥的转变。
第一阶段(≤版200℃):碳原子权偏聚、马氏体的分解(一直到350℃完成)、ε-碳化物的形成。马氏体+ε-碳化物称为回火马氏体。
第二阶段(300℃-400℃):ε-碳化物到渗碳体转变(同时进行α相的应力消除与回复开始)。继续保留马氏体位向的α相+细小渗碳体的混合物称为回火屈氏体。
第三阶段(>400℃):渗碳体聚集、长大、α相再结晶。等轴的α相+球粒状的渗碳体称为回火索氏体。
600℃时α相已经完全回复为等轴晶粒,渗碳体也比较粗化,光镜下已能分辨
满意请加分
㈢ 回火后的马氏体高碳钢,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变成其它组织吗
随着温度的升高,回火后的马氏体是要发生组织转变的。
主要原因是专,马氏体是一种不稳定组织,属它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由于过饱和的碳原子在晶格中处于受挤压状态,随着温度的升高它都有从晶格间隙中跑出来(脱溶)的趋势,回火温度温度越高,碳的扩散迁移能力就越强,形成过饱和碳原子的偏聚,最初(温度较低时)析出ε碳化物,最终(温度300℃以上)转变为Fe3C(渗碳体)组织。
所以,温度是影响马氏体转变的关键,可以这样说,只要有马氏体存在,加热时它就有转变的趋势。
㈣ 低碳钢压锻后进行球化退火,在进行淬火、回火得到的是什么组织
是什么体我忘了,做刃具没问题。。
㈤ 知道45钢在600度回火后的组织是回火索氏体,可是回火后组织的形成过程及组织对性能的影响怎么写啊
回火索氏体的定义复及组制织特征。回火索氏体(tempered martensite)是马氏体于高温回火(500℃—600℃)时形成的,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放大500~600倍以上才能分辨出来,其为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球粒的复合组织。它也是马氏体的一种回火组织,是铁素体与粒状碳化物的混合物。此时的铁素体已基本无碳的过饱和度,碳化物也为稳定型碳化物。常温下是一种平衡组织。
性能上,同样材料的索氏体比回火索氏体硬度强度高,但是塑性韧性差,一般不用作成品,得到回火索氏体的工艺也叫调质,得到的组织综合力学性能好,一般作为中低碳钢结构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㈥ 共析钢分别经过退火、正火、淬火和淬火+回火(分别包括低、中、高温回火)后其组织组成物是什么
内容这么多,加点悬赏分吧!别太抠了! 提供部分答案,加分后再提供计算题。
1、共析碳钢专:完全退火:珠光体属、正火:细珠光体、淬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淬火+低温回火:回火马氏体、淬火+中温回火:回火托氏体、淬火+高温回火:回火索氏体
2、过共析碳钢:完全退火:渗碳体+珠光体、正火:细珠光体+网状渗碳体、淬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渗碳体、淬火+低温回火:回火马氏体+渗碳体、淬火+中温回火:回火托氏体+渗碳体、淬火+高温回火:回火索氏体+渗碳体
3、亚共析碳钢:完全退火:铁素体+珠光体、正火:铁素体+细珠光体、淬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淬火+低温回火:回火马氏体、淬火+中温回火:回火托氏体、淬火+高温回火:回火索氏体
四、计算
答:
1、
2、
㈦ ~~~~~~~求助~~~~T10钢热处理后的组织
回火抄索氏体在马氏体于高温回火(500℃—600℃)时形成的,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放大500~600倍以上才能分辨出来,其为基体铁素体内分布着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球粒。碳钢调质目的是使工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高温回火是指在500-650℃之间进行回火。
热处理后形成的氧化皮因为成分十分复杂,是无法防锈的,这些氧化皮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分、酸、碱等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还会分解,形成锈蚀。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7)碳钢回火后的组织是什么扩展阅读:
热处理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早在公元前770至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钢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㈧ 碳钢淬火,高温回火后是什么金相组织
1) 在心部组织评定标准中,大多数标准都是按照铁素体的大小、形状和数量评定级别的,低碳马氏体很少有定性( 量) 要求, 在出现粗大马氏体时, 选用哪种标准难以确认。 实际工艺条件下, 心部铁素体和粗大马氏体一般不会同时出现, 因此在以后制定标准时是否采用独立评级图需要加以考虑。
2) 对于心部组织的评定级别数和评级方法, 各相关行业标准中,级别数最少的为 5 级, 大部分为 6 级,最多达 8 级。 而且在实际检验中, 使用不同标准对同一图片评定级别不同。 实际上检验的目的只是为保证产品质量,反映工艺水平,以便热处理工艺员更好地调整工艺做出合格产品。 所以,在一般工艺规范内,心部组织的差异对最终性能的影响是否有必要分为 8 级还值得商榷,对于超出标准级别的组织, 可用大( 小) 于某级表示。 在所有的标准中均采用了 标准图片比对法,这是目 前最适用、 最实用的方法。 有的标准例如JB /T 7710—2007、TB /T 2254—1991 对各级的铁素体和马氏体含量给了定量或半定量的规定, 这对临界状态组织评定的把握是十分有益的, 因此标准中对各组织的临界数量的规定是必要的。
3) 纵观各行业标准对渗碳淬火回火齿轮件心部组织的评级,各有其特点及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汽车行业的两个标准 QC /T 262—1999 ( 2005) 、QC /T 29018—1999 中,都没有心部组织的明确规定及相关图谱。 中国汽车业现在发展迅猛, 需要在吸收各行业渗碳淬火工艺质量标准精华的基础上, 制定细化的汽车行业渗碳淬火回火金相检验标准, 以减小技术交流时的障碍,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热处理水平的提升。
4) 借鉴国外标准 ISO 6336- 5 2003,只对心部硬度及强度进行规定。
㈨ 低碳钢高温淬火低温回火后的组织
低温回火的目的是降低淬火钢的内应力和脆性,但基本保持淬火所获得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内。
与材容料的成分有关系,一般的低中碳钢淬硬区为回火索氏体,心部没淬硬的为回火索氏体和铁素体;高碳钢有渗碳体,回火索氏体及残余奥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