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屈服强度和屈服点的区别
屈服强度是开始发生屈服现象的最小应力值,超过这个应力值,就发生屈服现象了,产生塑性变形,没法恢复了。
弹性极限是指在材料在弹性变形中所加的最大外力和其截面积之比,弹性变形在外力消除后可以恢复。
㈡ 屈服点、屈服强度是一样的吗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
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屈服强度就是屈服点的应力(屈服值);
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与应力-应变的直线关系的极限偏差达到规定值(通常为0.2%的原始标距)时的应力。通常用作固体材料力学机械性质的评价指标,是材料的实际使用极限。因为在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后产生塑性变形,应变增大,使材料失效,不能正常使用。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进入屈服阶段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应力应变出现微小波动,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下屈服点和上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ReL或Rp0.2)。
a.屈服点yield point(σs)
试样在试验过程中力不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变形)时的应力。
b.上屈服点upper yield point(σsu)
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应力。
c.下屈服点lower yield point(σSL)
当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应力。
有些钢材(如高碳钢)无明显的屈服现象,通常以发生微量的塑性变形(0.2%)时的应力作为该钢材的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
焊接钢管(吋制水煤气管)一般采用Q159、Q215A、Q235A这三种材料制成。当其厚度小版于16mm时,其屈服强权度σs即是其后面的数字:159、215、235(Mpa),而无缝钢管则可分输送流体、结构钢管……其材质很多(不包括有色金属),如各种不锈钢、合金钢、锅炉钢、耐腐钢、热温钢等,其屈服强度σs可查相应的材料手册、机械设计手册。现将常用的管道材质如下图,其相差多少减一下就出来了。
㈣ 屈服强度、屈服点、许用应力、抗拉强度的区别在哪里
只有定义的区别:
屈服强度和屈服点相对应,屈服点是指金属发生塑性变形的那一点,所对应的强度成为屈服强度。许用应力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时为了安全起见,用屈服应力除以一个安全系数。抗拉强度指材料抵抗外力的能力,一般拉伸实验时拉断时候的强度。
抗拉强度:
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
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b点对应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曲线出现一个波动的小平台,这种现象称为屈服。
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
换算关系为:
许用应力=屈服强度/安全系数
拉压试验多用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与温度有很大关系,一般温度升高,材料强度降低。
(4)焊管屈服点与带钢屈服点区别扩展阅读:
屈服强度测定:
无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需测量其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或规定残余伸长应力,而有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则可以测量其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一般而言,只测定下屈服强度。
通常测定上屈服强度及下屈服强度的方法有两种:图示法和指针法。
1、图示法
试验时用自动记录装置绘制力-夹头位移图。要求力轴比例为每mm所代表的应力一般小于10N/mm2,曲线至少要绘制到屈服阶段结束点。在曲线上确定屈服平台恒定的力Fe、屈服阶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Feh或者不到初始瞬时效应的最小力FeL。
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可以按以下公式来计算:
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e=Fe/So;Fe为屈服时的恒定力。
上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eh=Feh/So;Feh为屈服阶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
下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eL=FeL/So;FeL为不到初始瞬时效应的最小力FeL。
2、指针法
试验时,当测力度盘的指针首次停止转动的恒定力或者指针首次回转前的最大力或者不到初始瞬时效应的最小力,分别对应着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
㈤ 屈服极限和屈服点的区别是什么
屈服极限为下屈服点的强度。屈服极限是一种工程上的规范定义。
屈服点: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
屈服极限:也称流动极限。材料受外力到一定限度时,即使不增加负荷它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㈥ 弹性极限和屈服点的区别
机械中屈服点跟弹性极限的区别是:在达到弹性极限后应力要再增加一定数值后才达到屈服点,弹性极限时材料的所受应力不增加,材料不会自动发生应变,而达到屈服点时,外力不增加,材料会自动发生应变。
屈服点: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
弹性极限:指金属材料受外力(拉力)到某一限度时,若除去外力,其变形(伸长)即消失而恢复原状,弹性极限即指金属材料抵抗这一限度的外力的能力,如果继续使用拉力扩大,就会使这个物体产生塑性变形,直至断裂。
㈦ 20G无缝管的屈服强度和屈服点是一回事吗有什么区别
1.屈服点(σs)
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
设Ps为屈服点s处的外力,Fo为试样断面积,则屈服点σs =Ps/Fo(MPa),MPa称为兆帕等于N(牛顿)/mm2,(MPa=106Pa,Pa:帕斯卡=N/m2)
2.屈服强度(σ0.2)
有的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极不明显,在测量上有困难,因此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规定产生永久残余塑性变形等于一定值(一般为原长度的0.2%)时的应力,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或简称屈服强度σ0.2 。
㈧ 怎么区别钢筋有屈服点和无屈服点
钢筋在使用过复程中如出现脆断,很制可能是无屈服点钢筋。应进拉伸试验,进行区别。达到屈服点时有屈服点的材料曲线在试验拉力不继续增加时材料仍在伸展变长。无明显屈服点的随试验拉力产增加而变长,即在材料断裂前拉力一直增加。
㈨ 屈服极限和屈服点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屈服极限和屈服点的概念是从材料的拉伸试验中获得的。
材料在拉伸试验过程中,首先经历弹性变形,然后经过塑性变形,一般有一个上屈服点和一个下屈服点,材料的屈服极限即为下屈服点的强度,另外,如果材料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则采用塑性变形在0.2%时的强度作为屈服极限,这是一种工程上的规范定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