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筑板钢筋配图求解释下配筋
钢筋弯头朝左朝上的是下层钢筋,其他是上层钢筋,钢筋线旁边的是长度,直径@间距,板厚10cm的,钢筋保护层1CM多一点!下面垫高,上面留出(含在10cm里面)
㈡ 配筋图中钢筋弯头的方向代表什么意思
对于板筋:弯成直角表示负筋的支立,弯斜角或不弯者为正筋。
对于梁柱墙等筋:专圆角表示属一级钢筋的截断或搭接位置,斜角表示二级以上钢筋的截断或搭接位置。
配筋的定义
建筑中房屋等的钢筋配制情况,一般用图形表示。根据配筋图确定建筑中钢筋使用的位置、形状以及钢筋的型号等。
㈢ 配筋图中钢筋弯头的方向代表什么意思
对于板筋:弯成直角表示负筋的支立,弯斜角或不弯者为正筋。
对于梁柱墙等筋:圆角表示一级钢筋的截断或搭接位置,斜角表示二级以上钢筋的截断或搭接位置。
㈣ 钢筋弯头计算我不太明白,算钢筋长度时候出现的12.5,我不明白是怎么来的
钢筋弯头计算看你是怎么一个标准:
1、预算的话,直接就是梁高减去保护层就可内以,因为预算本就不追容求如何精确。
2、结算的话,你要参照03G101系列图集,但现在是用最新的图集了11G101图集 主要是11G101-1
3、如果是放样的话,那就更加精确些,因为你计算出的结果要用来加工钢筋,不仅要考虑构件长度,锚固,搭接,钢筋料长度,图集规范要求,还要考虑你的钢筋能不能放进模板,也就是要减掉同截面里钢筋相互错开。
至于你说的12.5 我也没看到你具体的问题,不清楚
㈤ 钢筋配筋图怎么看
看钢筋配筋图的实质就是会钢筋平法表达方式。最新平法图集已合并为三册,见下图:
学习平法的指导书籍有陈达飞的“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释疑解惑”五册、赵荣的“G101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茅洪斌的“钢筋翻样方法及实例”、彭波著的“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肖明和主编的“.新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侯杰的“11系新平法规则应用手册”,还有张向荣的、翟爱良的……。老祖宗是陈青来的平法书籍。这方面资料很充分。现在,还可直接进入网“钢筋平法多媒体教学系统”可用视频学习。
钢筋识图的要点如下:
钢筋平法标注
平法标注法---梁(03G101平面标注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二、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 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2Φ25
N4Φ18
(-0.100)
4Φ256Φ25 4/2 6Φ25 4/2 6Φ254/2 4Φ25
□—————————— □———————□———————————□
4Φ252Φ25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原位标注
相对于集中标注而言,是集中标注的具体补充与细化。当这两种标注发生矛盾时,通常是以原位标注为准。
值得注意的是,当原位标注负弯矩筋时,已经包含了梁上部的贯通纵筋在内,这一点在图纸上常常发生混淆,设计者最容易糊涂,施工者千万马虎不得,有疑问时,直接去问设计师最好,或者宁可多用钢筋也要确保工程质量免除后患。
锚固搭接 。
注意图中:
B(bottom)表示梁底部钢筋或下部通长钢筋。
T(top)表示梁顶部钢筋或上部通长钢筋。
学钢筋配筋图理论必须结合实际,对照图纸进行现场学习也很重要,如要深入理解,还应学些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建筑材料力学也很有帮助。
当然,最权威的是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与《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这是看钢筋图的依据。
㈥ 请问单以此图看:8和12的钢筋是单向还是双向,10的钢筋是单层双向还是双层双向。请解释详细点,谢谢。
8和12的是支抄座附加筋(板的面筋),是单向的(特点看钢筋的弯头是向直且向下,按间距顺着梁布置)见第三第四个图及第五个图;10的为板的底筋,也是单向的(特点是看钢筋的弯头是180,按间距顺着梁布置)见第一第二个图还有第五个图。如果是双层双向的都会有特点注明的。
㈦ 这张图的配筋表中的弯头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弯头指的就是钢筋末端的弯钩形式,有90度和180度两种。对于90度弯钩指的是竖直段长度。对于180度弯钩,指的是弯头水平投影方向的长度。
㈧ 板的配筋图中怎么确定是上部钢筋还是底部钢筋
在配筋图中B开头表示底部钢筋;T开头表示上部钢筋。
有时设计就画了线表示钢筋大小没在图上没注明哪个方向的钢筋应放在底部,这种情况很常见。在设计说明里有特别说明。
㈨ 钢筋弯头在图纸中的方向怎么画钢筋
画时通常要在两端弯钩。
钢筋主要有受力筋,箍筋,架立筋,分布筋等几种,所处位置也不同,但它们的画法还是大致相同。因为在绘图过程中,钢筋用粗实线表示,为0.7到0.9mm,故半圆弯钩与钢筋距离以2mm为宜,突出长度3d以3mm方便绘图。直弯钩长度也以2mm为宜。既然有带弯钩不带弯钩的区别,那么也各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由于在绘图中钢筋均由粗实线表示,无法得知钢筋的代号和间距,对钢筋进行标注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结构图只能表示平面,无法表示高度方向,所以用钢筋弯钩的朝向表示钢筋位置的上下。如果方向是向右或向下则钢筋在上部,下部钢筋的方向则是向左和向上。
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
㈩ 剪力墙配筋图怎么看啊图上哪个是箍筋,哪个是拉筋还有这个暗柱在暗柱定位图上的Lc=600是什么意思
箍筋拉筋区别:
1、它们的型号不同
拉筋一般为“”型或“C”型,而箍筋一般为“口”型(闭口箍)或“门”型(开口箍)。
2、它们在工程中的作用不同
拉筋是指同时拉住主筋和箍筋的钢筋,主要是为提高钢筋骨架的整体性而起拉结作用。箍筋是建筑物中用来箍扎保固的钢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
Lc=600就是超出边缘构件部分的长度。
(10)钢筋弯头图纸怎么看扩展阅读:
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箍筋的最小直径与梁高h有关,当h≦800mm时,不宜小于6mm。
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
梁支座处的箍筋一般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
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s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箍筋,当梁与混凝土梁或柱整体连接时,支座内可不设置箍筋。
箍筋分类:
分单肢箍筋
开口矩形箍筋
封闭矩形箍筋
菱形箍筋
多边形箍筋
井字形箍筋
圆形箍筋
拉筋长度计算公式:
1、拉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时,其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拉筋长度=(h【梁宽】-保护层*2+2d1)+11.9【抗震弯钩长】*d1*2 d1为箍筋直径
2、拉筋只勾住主筋时,其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拉筋长度=(h【梁宽】-保护层*2)+11.9【抗震弯钩长】*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