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碳钢淬火求教
你的问题比较抄宽泛,高碳钢一般指碳含量比较高的钢,碳含量在0.77---1.3之间的钢,都是高碳钢。高碳钢淬火一般温度在790----830℃之间。高碳钢淬火属于不完全淬火,碳化物不会全部溶解,保留了一部分第二相。高碳钢淬火硬度比较高,可以达到60HRC以上。是一种常见的低速工具钢。淬火时注意不要过热,注意控制氧化性气氛,不要脱碳,淬火介质一般采用自来水,淬火之后及时回火,回火温度180左右。回火2小时。希望可以帮到你。
Ⅱ 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分别用什么热处理
一般来说淬火温度不同,高碳钢的淬火温度要比中碳钢低一些,当然要看具体材料;
在不知道具体要求的情况下,中碳钢一般是调质状态使用,回火当然是高温回火,而高碳钢一般是淬火+回火状态使用,回火是低温回火。
Ⅲ 为什么高碳钢在淬火时容易出现开裂
高碳钢过热淬火容易开裂,是因为奥氏体晶粒粗大和马氏体碳含量过高而引起形成显微裂纹敏感度增大的缘故。为防止变形和开裂,过共析钢通常采用不完全淬火获得隐晶马氏体,不易产生显微裂纹。
Ⅳ 关于碳素钢淬火问题
钢中含碳量低的低碳钢因为淬火效果不好,一般不淬火.普通碳素钢中,有的只是以强度专和韧性为主要指标,化学成分控制不属是很严,热处理就不好控制,所以一般也不淬火.中碳钢(如40,45,50)或高碳钢往往要淬火.为了保证淬火质量,要控制化学成分,的以就要选优质碳素钢,或合金钢.
Ⅳ 烧红的铁锻打之后,为什么有的需要淬火,而有的不需
淬火的目的是增加强度和硬度
中\高碳钢和合金钢一般都做淬火的热处理,改变金属相,增加硬度和强度
低碳钢淬火也没用,一般通过冷作硬化来提高硬度和屈服强度
Ⅵ 为什么对于高碳高合金钢,不一定要淬火冷却到室温,有些要带温回火,
随着合金元素的增加,Ms点升高,所以淬火不用冷到底.带温及时回火避免开裂.
Ⅶ 渗碳和淬火都是一样的目的,请问,渗碳之后为什么还要淬火啊谢谢
两者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渗碳一般是为了提高表面的耐磨性,随着碳浓度的增回加,答耐磨性也好。渗碳后不淬火得到的高碳钢正火组织,在碳浓度足够和冷却速度足够缓慢的情况下得到网状碳化物+珠光体组织,这种组织是起不到耐磨作用的。
淬火的目的是提高硬度,调质处理本身就是淬火+高温回火,淬火是得到尽量多的马氏体组织,得到高硬度,回火是为了马氏体二次分解形成索氏体,以便得到良好的机械性能。
渗碳+淬火是为使产品得到良好的耐磨性,一般齿轮类、磨削轴类采用渗碳淬火处理。但是还有一些提高扭力的产品采用该工艺,比如凸轮轴,但是随着感应淬火的逐步发展,这用工艺采用的越来越少。
Ⅷ 高碳钢通常应采取何种淬火处理,其温度范围是什么为什么
你好,高碳钢的硬度、强度主要取决于钢中固溶的碳量,并随固溶碳量的增加而提高。固溶专碳量超过属0.6%时,
淬火后硬度不再增加,只是过剩的碳化物数量增多,钢的耐磨性略有增加,而塑性、韧性和弹性有所降低。为此,常根据使用条件和对钢的强度、韧性匹配来选用不同的钢号。例如,制造受力不大的弹簧或簧式零件,可选择较低碳量的65钢。
一般高碳钢可用电炉、平炉、氧气转炉生产。要求质量较高或特殊质量时可采用电炉冶炼加真空自耗或电
渣重熔。冶熔时,严格控制化学成分,特别是硫和磷的含量。为减少偏析,提高等向性能,钢锭可进行高温扩散退火(对工具钢尤为重要)。热加工时,过共析钢的停锻(轧)温度要求低(约800℃),锻轧成材后应避
免粗大网状碳化物的析出,在700℃以下应注意缓冷,以防热应力造成裂纹。热处理或热加工过程中要防止表面脱碳(对弹簧钢尤为重要)。热加工时要有足够的压缩比,以保证钢的质量和使用性能。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Ⅸ 试说明为什么亚共析钢必须进行完全淬火,而过共析钢则只能进行不完全淬火
这只是一般说法,但是并不是一定的。亚共析钢在ac1~ac3之间加热,淬火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使钢的强度和硬度降低,超过ac3过高,奥氏体晶粒会粗大,淬火组织为粗大的马氏体。ac3以下淬火为亚温淬火适用于低碳钢低碳合金钢,可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匹配组织。过共析钢限定在ac1以上30~50℃是为了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和保留的少量渗碳体质点,淬火后得到隐晶马氏体和其上均匀分布的颗粒状碳化物,从而使钢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也具有较好的韧性。若过共析钢加热温度超过acm碳化物完全融入奥氏体,奥氏体含碳量增加降低ms和
mf点,淬火后会有大量的残留奥氏体组织,降低强度和耐磨性。温度过高奥氏体会长大粗化,淬火后得到有显微裂纹的粗片状马氏体,使钢的脆性增大;此外高温加热淬火应力大。氧化脱碳严重,也增大钢件变形开裂倾向。
Ⅹ 淬火目的是什么
淬火目的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下降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常用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根据冷却方法,淬火工艺分为单液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4类。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应用
淬火工艺在现代机械制造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机械中重要零件,尤其在汽车、飞机、火箭中应用的钢件几乎都经过淬火处理。为满足各种零件千差万别的技术要求,发展了各种淬火工艺。如,按接受处理的部位,有整体、局部淬火和表面淬火;按加热时相变是否完全,有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对于亚共析钢,该法又称亚临界淬火);按冷却时相变的内容,有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和欠速淬火等。
此外,由于次货方法各有其特点及局限性,故均在一定条件下获得应用,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及火焰淬火。激光束加热和电子束加热是目前迅速发展着的高能密度加热淬火方法,由于其有一些其它加热方法所没有的特点,因而正为人们所瞩目。
表面淬火广泛应用于中碳调质钢或球墨铸铁制的机器零件。因为中碳调质钢经过预先处理(调质或正火)以后,再进行表面淬火,既可以保持心部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又可使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HRC 50)和耐磨性。例如机床主轴、齿轮、柴油机曲轴、凸轮轴等。基体相当于中碳钢成分的珠光体铁素体基的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合金铸铁等原则上均可进行表面淬火,而以球墨铸铁的工艺性能为最好,且又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所以应用最广。
高碳钢表面淬火后,尽管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提高了,但心部的塑性及韧性较低,因此高碳钢的表面淬火主要用于承受较小冲击和交变载荷下工作的工具、量具及高冷硬轧辊。
由于低碳钢表面淬火后强化效果不显著,故很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