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碳钢施焊的特点
中碳钢含碳量较抄高,焊接性比低碳钢差。中碳钢焊接的主要问题是焊接热影响区容易产生低塑性淬硬组织。这种淬硬倾向随着钢中含碳量增加而增大。当焊件刚性较大或焊接材料、焊接规范选择不当时,容易产生冷裂纹。多层焊的第一层焊缝,由于母材金属熔合到焊缝中的比例较高,使焊缝金属含碳量及硫、磷杂质含量增高,容易产生热裂纹。
㈡ 高碳钢与低碳钢哪个可焊性强
当然是低碳钢可焊抄性好了袭,刚才的焊接性是与材料的碳当量来决定的,碳当量小于0.45,可焊性很好,碳当量在0.45与0.6之间,有条件焊接,比如低温余热,或多层多道焊,碳当量大于0.6,必须预热焊接,且预热温度较高。碳当量计算公式中主要取决于含碳量。
㈢ 中碳钢焊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采取的工艺措施是什么
(一)中碳钢一般是指含碳量在0.25~0.60%左右的碳钢,其焊接特点及采取的工艺措施 如下:
母材近缝区容易产生低塑性的淬硬组织。含碳量越高,板壁厚,这种淬硬倾向也越大。焊件刚度较大,冷却速度较快和焊条选用不当时,容易产生冷裂纹。
由于母材熔化到第一层焊缝金属中的比例为30%左右,所以焊缝的含碳量较高,其结果是焊缝金属容易产生热裂纹和冷裂纹。
(二)焊接中碳钢采取的措施:
尽可能选用碱性低氢型焊条。这类焊条的抗冷裂及抗热裂能力较高。个别情况下,通过严格控制预热温度和尽量减少母材熔深即减少焊缝中的含碳量等工艺措施,采用钛铁钙型焊条也可能得到满意效果。
当焊接接头的强度不要求和母材相等时,应选用强度低的碱性低氢焊条,如J426、H427。这类焊条焊接的焊缝塑性好、产生冷裂及热裂的危险性更小。
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铬镍不锈钢焊条焊接或补焊中碳钢。其特点是在焊前不预热的情况下,也不容易产生近缝区冷裂纹。用于焊接中碳钢的铬镍不锈钢焊条有A302,A307、A402、A407等。采用这类焊条焊接时,电流要小,焊接层数要多,操作时母材熔深要浅。但成本高,一般不宜采用。
预热是焊接和补焊中碳钢的主要工艺措施,尤其是焊件的厚度、刚度较大时,预热有利于减低热影响区最高硬度,防止产生冷裂纹,并能改善接头的塑性。例如35号钢和45号钢(包括铸钢)预热温度可选用150~250℃。含碳量再高或者因厚度和刚度很大,裂纹倾向大时,可将预热温度提高到250~400℃。局部预热的加热范围为焊口两侧
150~200mm左右。
㈣ 低碳中碳高碳钢在焊接施焊过程中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你好,低碳钢可焊性良好,中碳钢可焊性一段,高碳钢可焊性差。
㈤ 什么是可焊性
焊接性是指在一定焊接条件下,是否易于获得优良焊接接头的能力称为焊接性或可焊性。它取决于焊缝产生裂纹、气孔等倾向。焊接性能好的材料易于用一般的焊接方法和工艺焊接,焊接时不易产生裂纹、气孔等缺陷,焊缝接头有一定的力学性能。低碳钢有较好的可焊性,高碳钢较差,铸铁则更差。我也是刚接触焊接没多长时间,对后两种的说法我能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吧。高碳钢也具有较好的可焊性,铸铁的可焊性也不差,随着社会的发展,焊条的种类也随之增加,对于高碳钢与铸铁也有相应的高碳钢焊条,还有那些相应的特种焊条。钢材焊接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它的化学组成。
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碳元素,也就是说金属含碳量的多少决定了它的可焊性。钢中的其他合金元素大部分也不利于焊接,但其影响程度一般都比碳小得多。钢中含碳量增加,淬硬倾向就增大,塑性则下降,容易产生焊接裂纹。通常,把金属材料在焊接时产生裂纹的敏感性及焊接接头区力学性能的变化作为评价材料可焊性的主要指标。所以含碳量越高,可焊性越差。所以,常把钢中含碳量的多少作为判别钢材焊接性的主要标志。含碳量小于0.25%的低碳钢和低合金钢,塑性和冲击韧性优良,焊后的焊接接头塑性和冲击韧性也很好。焊接时不需要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焊接过程普通简便,因此具有良好的焊接性。
㈥ 何谓钢材的可焊性好如何选择 求解释
一般是指钢在某种焊接方法下得到的优质焊接接头的能力,常把钢在焊接缝区产生脆性专的倾向属作为衡量钢的可焊性的主要指标。钢的可焊性是相对的,它主要决定于钢的化学成分。一般碳钢以含碳量,合金钢以含碳量或碳当量Ch%估价钢的可焊性。
一般来说是含碳量影响金属的可焊性:
碳含量 可焊性
工业纯铁 最大0.03% 镀锌和深度引长 非常好
低碳钢 最大0.15% 焊条,各种形状的板, 非常好
低碳钢 0.15%-0.30% 各种结构形状的板和条 好
中碳钢 0.30%-0.50% 机器零部件 中等(预热且经常要求后热)
高碳钢 0.50%-1.00% 弹簧,模具,铁轨 低 /(没有适当的预和后热很难焊接)
一般情况下铁基金属你就记住含碳量影响且随含碳量增高,可焊性降低就可以了。
㈦ 中碳钢焊接时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产生冷裂纹、气孔,以及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变硬(产生淬火组织)。
㈧ 中碳钢和低碳钢哪个焊接性能好
低碳钢好。
㈨ 什么叫金属材料的可焊性含碳量大于0.25%的钢材,为什么不应用于焊接锅炉、压力容器
金属材料的可焊性是指金属材料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能否获得优良焊接接头的性能。一种金属,如果能用较普通又简便的焊接工艺获得优质接头,则认为这种金属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反之,如果要用很复杂或特殊的焊接工艺才能获得优质接头,则认为它的可焊性差。通常,把金属材料在焊接时产生裂纹的敏感性及焊接接头区力学性能的变化作为评价材料可焊性的主要指标。 钢材的可焊性主要决定于它的化学组成,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碳元素。钢中的其他合金元素大部分也不利于焊接,但其影响程度一般都比碳小得多。所以常把钢中含碳量的多少作为判别钢材可焊性的主要标志。钢中含碳量增加,淬硬倾向就增大,塑性则下降,容易产生焊接裂纹。所以含碳量越高,可焊性越差。含碳量小于0.25%的碳钢和低合金钢,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含碳量增加,大大增加焊接的裂纹倾向,所以,含碳量大于0.25%的钢材不应用于制造锅炉、压力容器。在特殊条件下,如选用含碳量超过0.25%的材料,必须得到设计单位总技术负责人批准。制造单位应对这类材料进行焊接性能试验和焊接工艺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