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焊接的方法可分为哪几大类各有什么特点
1、熔焊——加热欲接合之工件使之局部熔化形成熔池,熔池冷却凝固后便接合,必要时可加入熔填物辅助,它是适合各种金属和合金的焊接加工,不需压力。
2、压焊——焊接过程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属于各种金属材料和部分金属材料的加工。
3、钎焊——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做钎料,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互相扩散实现链接焊件。适合于各种材料的焊接加工,也适合于不同金属或异类材料的焊接加工。
(1)焊缝的特点是什么扩展阅读:
焊接防范措施:
1、焊接切割作业时,将作业环境10M范围内所有易燃易爆物品清理干净,应注意检查作业环境的地沟、下水道内有无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以及是否有可能泄漏到地沟和下水道内可燃易爆物质,以免由于焊渣、金属火星引起灾害事故。
2、高空焊接切割时,禁止乱扔焊条头,对焊接切割作业下方应进行隔离,作业完毕应做到认真细致的检查,确认无火灾隐患后方可离开现场。
3、应使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程要求的气瓶,在气瓶的贮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对输送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的管道应按规定安装、使用和管理,对操作人员和检查人员应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
5、焊补燃料容器和管道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焊补方法。实施置换法时,置换应彻底,工作中应严格控制可燃物质的含影实施带压不置换法时,应按要求保持一定的电压。工作中应严格控制其含氧量。要加强检测,注意监护,要有安全组织措施。
2. 常用的焊接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和用途是什么 金工实习报告上的一个题
焊接来按照连接的机理不同大致自可分为熔化焊、钎焊和固相焊接。
熔化焊即母材焊缝附近区域熔化,填充材料也熔化。根据焊接热源特点不同可分为电弧焊、氩弧焊、等离子束焊、激光焊、电子束焊、自蔓延焊接等等。熔化焊母材局部加热,温度高,热影响区大,焊后变形大、残余应力大。熔化焊可使待焊母材达到充分的冶金结合,连接强度高。熔化焊适于连接同基体的两种母材,如果两种材料间易生成化合物不适易使用熔化焊。
钎焊即母材不熔化,填充材料熔化,依靠填充材料对母材的润湿力(表面张力)去填充钎焊间隙,并与母材发生反应而获得冶金结合的焊接接头。根据焊接热源不同可分为火焰钎焊、高频钎焊、烙铁钎焊、波峰焊等等。钎焊加热温度低,即使采用局部加热的手段,热影响区、焊后变形、残余应力都较小。钎焊依靠钎料与母材间的物理化学做用形成冶金结合,两种母材不直接反应,因此易于焊接异种材料。
固相焊接是母材不熔化,可用也可不用填充材料,且填充材料一般也不熔化(瞬时液相扩散连接除外)。可分为扩散焊、搅拌摩擦焊等等。
这个题目太大了,回答不了了,就这样吧。
3. 什么是压力焊,特点是什么
利用焊接抄时施加一定压力而完成焊接的方法,压力焊又称压焊。
这类焊接有两种形式,一是将被焊金属接触部分加热至塑性状态或局部熔化状态,然后施加一定的压力,以使金属原子间相互结合形成牢固的焊接接头,如锻焊、接触焊、摩擦焊、气压焊等就是这种类型的压力焊方法。二是不进行加热,仅在被焊金属接触面上施加足够大的压力,借助于压力所引起的塑性变形,以使原子间相互接近而获得牢固的压挤接头,这种压力焊的方法有冷压焊、爆炸焊等。
压力焊是典型的固相焊接方法,故乡焊接时必须利用压力使待焊部位的表面在固态下直接紧密接触,并使待焊接部位的温度升高,通过调节温度,压力和时间,使待焊表面充分进行扩散而实现原子间结合。熔化焊一般需要填充材料,常用的是焊条或者焊丝。
4. 焊接方法的种类,各有什么特点
补充一下,还有埋弧焊也比较常用,特点是工艺安全,没有可见弧,常用于平焊,不利因素有不适用于横焊,立焊及仰焊。
5. 铸件的焊缝特点和其他焊缝有什么异同点
铸件焊缝物理特复性与制母材不一,容易二次开裂,应力无法消除,所以无论多么高的焊工师傅也不能保证不会二次开裂,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发生变形是肯定的,无论谁来焊接,都会有变形发生,只是大小的问题。另外我发现了一个特点,就是铸件加热到两千度到三千度时,刚开始一直是热彭怅,加热到一定程度后是热缩小,不信的话你试试。
所以铸件最可靠边的修复方法是非焊接金属缝补。可以保证密封性和强度,理论上强度是超过母材的。
6. 金属的焊接分哪三类,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金属焊接的种类】
普通焊接与硬钎焊(brazing)和软钎焊(soldering)的区别在於软钎焊通过融化熔点较低(低於工件本身的熔点)的焊料来形成连接,无需加热熔化工件本身。 焊接的能量来源有很多种,包括气体焰、电弧、激光、电子束、摩擦和超声波等。除了在工厂中使用外,焊接还可以在多种环境下进行,如野外、水下和太空。无论在何处,焊接都可能给操作者带来危险,所以在进行焊接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焊接给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包括烧伤、触电、视力损害、吸入有毒气体、紫外线照射过度等。 19世纪末之前,唯一的焊接工艺是铁匠沿用了数百年的金属锻焊。最早的现代焊接技术出现在19世纪末,先是弧焊和氧燃气焊,稍后出现了电阻焊。20世纪早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军用设备的需求量很大,与之相应的廉价可靠的金属连接工艺受到重视,进而促进了焊接技术的发展。战后,先后出现了几种现代焊接技术,包括目前最流行的手工电弧焊、以及诸如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埋弧焊、药芯焊丝电弧焊和电渣焊这样的自动或半自动焊接技术。20世纪下半叶,焊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激光焊接和电子束焊接被开发出来。今天,焊接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人员仍在深入研究焊接的本质,继续开发新的焊接方法,并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
编辑本段【金属焊接的方法】
金属焊接方法有40种以上,主要分为熔焊、压焊和钎焊三大类:
1.熔焊
熔焊是在焊接过程中将工件接口加热至熔化状态,不加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熔焊时,热源将待焊两工件接口处迅速加热熔化,形成熔池。熔池随热源向前移动,冷却后形成连续焊缝而将两工件连接成为一体。 在熔焊过程中,如果大气与高温的熔池直接接触,大气中的氧就会氧化金属和各种合金元素。大气中的氮、水蒸汽等进入熔池,还会在随后冷却过程中在焊缝中形成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恶化焊缝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提高焊接质量,人们研究出了各种保护方法。例如,气体保护电弧焊就是用氩、二氧化碳等气体隔绝大气,以保护焊接时的电弧和熔池率;又如钢材焊接时,在焊条药皮中加入对氧亲和力大的钛铁粉进行脱氧,就可以保护焊条中有益元素锰、硅等免于氧化而进入熔池,冷却后获得优质焊缝。
2.压焊
压焊是在加压条件下,使两工件在固态下实现原子间结合,又称固态焊接。常用的压焊工艺是电阻对焊,当电流通过两工件的连接端时,该处因电阻很大而温度上升,当加热至塑性状态时,在轴向压力作用下连接成为一体。 各种压焊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在焊接过程中施加压力而不加填充材料。多数压焊方法如扩散焊、高频焊、冷压焊等都没有熔化过程,因而没有象熔焊那样的有益合金元素烧损,和有害元素侵入焊缝的问题,从而简化了焊接过程,也改善了焊接安全卫生条件。同时由于加热温度比熔焊低、加热时间短,因而热影响区小。许多难以用熔化焊焊接的材料,往往可以用压焊焊成与母材同等强度的优质接头。
3.钎焊
钎焊是使用比工件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工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工件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工件,填充接口间隙并与工件实现原子间的相互扩散,从而实现焊接的方法。
7. 不同的焊接方法有什么特点
钢结构中一般采用的焊接方法有电弧焊、电渣焊、气体保护焊和电阻焊等。
电弧焊的质量比较可靠,是钢结构最常用的焊接方法。电弧焊可分为手工电弧焊、自动或半自动埋弧焊。手工电弧焊是通电后在涂有焊药的焊条与焊件间产生电弧,由电弧提供热源,使焊条融化,滴落在焊件上被电弧所吹成的小凹槽熔池中,并与焊件熔化部分结成焊缝。由焊条药皮形成的熔渣和气体覆盖熔池,防止空气中的氧、氮等有害气体与熔化的液体金属接触而形成脆性易裂的化合物。焊缝质量随焊工的技术水平而变化。手工电弧焊焊条应与焊件金属强度相适应,对Q235钢焊件用E43系列型焊条,Q345钢焊件用E50系列型焊条,Q390钢焊件用E55系列型焊条。对不同钢种的钢材连接时,宜用与低强度钢材相适应的焊条。
自动埋弧焊或半自动埋弧焊是将光焊丝埋在焊剂层下,通电后,由电弧的作用使焊丝和焊剂熔化。熔化后的焊剂浮在熔化金属表面保护熔化金属,使之不与外界空气接触,有时焊剂还可以供给焊缝必要的合金元素,以改善焊缝质量。自动焊的电流大、热量集中而熔深大,并且焊缝质量均匀,塑性好,冲击韧性高。半自动焊除由人工操作进行外,其余过程与自动焊相同,焊缝质量介于自动焊与手工焊之间。自动或半自动埋弧焊所采用的焊丝和焊剂要保证其熔敷金属的抗拉强度不低于相应手工焊焊条的数值。
电渣焊是利用电流通过熔渣所产生的电阻来熔化金属,焊丝作为电极伸入并穿过渣池,使渣池产生电阻将焊件金属及焊丝熔化,沉积于熔池中,形成焊缝。电渣焊一般在立焊位置进行,目前多用熔嘴电渣焊,以管状焊条作为熔嘴,焊丝从管内递进。
气体保护焊是用焊枪中喷出的惰性气体代替焊剂,焊丝可自动送入,如CO2气体保护焊是以CO2作为保护气体,使被熔化的金属不与空气接触,电弧加热集中,熔化深度大,焊接速度快,焊缝强度高,塑性好。 CO2气体保护焊采用高锰、高硅型焊丝,具有较强的抗锈蚀能力,焊缝不易产生气孔,适用于低碳钢、低合金钢的焊接。气体保护焊既可用手工操作,也可进行自动焊接。气体保护焊在操作时应采取避风措施,否则容易出现焊坑、气孔等缺陷。
电阻焊是利用电流通过焊件接触点表面的电阻所产生的热量来熔化金属,再通过压力使其焊合。在一般钢结构中电阻焊只适用于板叠厚度不大于12mm的焊接。对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电阻焊可用来缀合壁厚不超过3.5mm的构件如将两个冷弯槽钢或C形钢组合为I形截面构件
8. 正面角焊缝与侧面角焊缝相比,具有什么特点
正面角焊缝来与侧面角焊源缝相比,具有高强度的特点。
正面角焊缝(外力垂直焊缝作用)受力复杂截面中各面均存在正应力和剪应力。由于传力时力线弯折并且焊缝处正好是两焊件接触面的端部,相当于裂缝的尖端,故焊根处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故正面角焊缝的刚度大强度较高塑性变形差。
侧面角焊缝(外力平行焊缝作用)主要承受剪应力塑性较好弹性模量低强度较低。
(8)焊缝的特点是什么扩展阅读:
侧面角焊缝在弹性工作阶段沿长度方向受力不均,两端大而中间小。焊缝长度越长,应力集中系数越大。如果焊缝长度不是太大,焊缝两端达到屈服强度后,继续加载,应力会渐趋均匀;当焊缝长度达到一定的长度后,可能破坏首先发生在焊缝两端,故:Lw≤60hf。
注意:
1、当实际长度大于以上值时,计算时不予考虑;
2、当内力沿侧焊缝全长分布时,不受上式限制。
对于焊脚尺寸大而长度小的焊缝,焊件局部加热严重且起落弧坑相距太近,以及可能产生缺陷,使焊缝不可靠。故为了使焊缝具有一定的承载力,规范规定:Lw≥8hf,且不得小于40mm。
9. 焊接接头的组成及特点是什么
(一)焊接接头由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组成。
1)焊缝金属:焊接加热时,焊缝处的温度在液相线以上,母材与填充金属形成共同熔池,冷凝后成为铸态组织。在冷却过程中,液态金属自熔合区向焊缝的中心方向结晶,形成柱状晶组织。由于焊条芯及药皮在焊接过程中具有合金化作用,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往往优于母材,只要焊条和焊接工艺参数选择合理,焊缝金属的强度一般不低于母材强度。
2)热影响区:在焊接过程中,焊缝两侧金属因焊接热作用而产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
(二)低碳钢的热影响区分为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1)熔合区 位于焊缝与基本金属之间,部分金属焙化部分未熔,也称半熔化区。加热温度约为1 490~1 530°C,此区成分及组织极不均匀,强度下降,塑性很差,是产生裂纹及局部脆性破坏的发源地。
2)过热区 紧靠着熔合区,加热温度约为1 100~1 490°C。由于温度大大超过Ac3,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形成过热组织,使塑性大大降低,冲击韧性值下降25%~75%左右。
3)正火区 加热温度约为850~1 100°C,属于正常的正火加热温度范围。冷却后得到均匀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其力学性能优于母材。
4)部分相变区 加热温度约为727~850°C。只有部分组织发生转变,冷却后组织不均匀,力学性能较差。
10. 标准焊点的特点及标准是什么
焊接工艺评定( Pocee Qualification,简称WPQ) 为验证所拟定的焊件焊接工艺的正确性而进行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评价。
工艺评定的标准国内标准 1 NBT47014-2011 《承压设备用焊接工艺评定》 2 GB50236-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压力管道工艺评定》 3《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6)》注:起重行业工艺评定借用此标准 4 SY∕T0452-2002《石油输气管道焊接工艺评定方法》(注:供石油,化工工艺评定) 5 JGJ81-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注:公路桥梁工艺评定可参照执行) 6 SY∕T4103-2006《钢质管道焊接及验收》 7.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欧洲标准 EN 288 或ISO 15607 - ISO 15614系列标准 ISO15614-1钢的电弧焊和气焊∕镍和镍合金的电弧焊 ISO15614-2铝和铝合金的电弧焊 ISO15614-3铸铁电弧 ISO15614-4铸铝的修补焊 ISO15614-5钛和钛合金的电弧焊∕锆和锆合金的电弧焊 ISO15614-6铜和铜合金的电弧焊 ISO15614-7堆焊 ISO15614-8管接头和管板接头的焊接 美国标准 1.AWS D1.1∕D1.1M:2005 钢结构焊接规程 D1.3-98 薄板钢结构焊接规程 D1.5∕D1.5M:2002 桥梁焊接 D1.6:1999 不锈钢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