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碳钢为何要正火
用 GB/T 13320-2007 第一评级图 45钢锻造后不正火直接调质是可以的 45刚锻造后不正火直接机加当成品用也是可以的 不是瞎说 是实际情况
B. 正火水冷后出现了网状铁素体,请问高人是怎么回事
很奇怪的现象,在中低碳钢中,正火后冷却速度慢了,铁素体沿晶界析出成网状,不过你是水冷,是否工件过大,还是水冷时间不够,造成后期冷速过慢所致。
C. 碳钢正火处理后可获得什么组织
1、45钢的退火后来的金相——源奥氏体,退火后太软,一般45钢都不做退火处理
2、45钢的正火后的金相——奥氏体+珠光体,这是材料供应状态的金相
3、45钢的淬火后的金相——马氏体,45钢可以淬火,但这样做得不多,一般都是用调质处理45钢,若非要淬火,其硬度不是很高
D. 亚共析碳钢正火后得到的组织是什么
1、45钢的退火后的金相——奥氏体,退火后太软,一般45钢都不做退火处理
2、45钢的正火后的金相——奥氏体+珠光体,这是材料供应状态的金相
3、45钢的淬火后的金相——马氏体,45钢可以淬火,但这样做得不多,一般都是用调质处理45钢,若非要淬火,其硬度不是很高
E. 45钢的正火工艺过程是什么
钢的正火工艺是将钢构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
Ac3的温度一般是从727℃到912℃之间。45号钢是中碳结构钢,加热温度为Ac3+(50~100)℃。
低碳钢加热温度为Ac3+(100~150)℃,高碳钢加热温度为Acm+(30~50)℃。
为了获得不同的组织,采用不同的冷却方式。一般在静止空气中冷却,如果工件很大,可采用吹风或喷水雾的方法冷却。工件散开放置以控制冷却速度,最好有专用空冷床或吊架。
(5)中碳钢经正火后出什么组织扩展阅读
正火只适用于碳素钢和低、中合金钢,而不适用于高合金钢。因为高合金钢的奥氏体非常稳定,在空气中冷却也将得到马氏体组织。
正火的目的是:
(1)去除材料的内应力;
(2)调整材料的硬度(一般为提高),塑性略降低。
这样是为了接下来的加工做准备,和退火差不多的作用,只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对于形状复杂的重要锻件,在正火后还需进行高温回火(550-650℃)高温回火的目的在于消除正火冷却时产生的应力,提高韧性和塑性。
F. 共析钢分别经过退火、正火、淬火和淬火+回火(分别包括低、中、高温回火)后其组织组成物是什么
内容这么多,加点悬赏分吧!别太抠了! 提供部分答案,加分后再提供计算题。
1、共析碳钢专:完全退火:珠光体属、正火:细珠光体、淬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淬火+低温回火:回火马氏体、淬火+中温回火:回火托氏体、淬火+高温回火:回火索氏体
2、过共析碳钢:完全退火:渗碳体+珠光体、正火:细珠光体+网状渗碳体、淬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渗碳体、淬火+低温回火:回火马氏体+渗碳体、淬火+中温回火:回火托氏体+渗碳体、淬火+高温回火:回火索氏体+渗碳体
3、亚共析碳钢:完全退火:铁素体+珠光体、正火:铁素体+细珠光体、淬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淬火+低温回火:回火马氏体、淬火+中温回火:回火托氏体、淬火+高温回火:回火索氏体
四、计算
答:
1、
2、
G. T10钢在正常热处理时,经23℃水淬火后得到什么组织经正火后得到什么组织
T10淬火后的表层组织是淬火马氏体+奥氏体。
1,因该材料淬透性差,表层下约10mm以内是非马氏专体组织,属依次为贝氏体、索氏体和珠光体+渗碳体。
2,该材料正火后得到索氏体(表)和珠光体+渗碳体。
3,T10材料一般不做正火处理,常用球化退火处理,才能降低硬度、同时改善组织,退火组织是粒状渗碳体+珠光体。
H. 淬火正火退火回火三者的过程分别是什么,为了得到什么组织
退火是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正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3(对于亚共析钢)或者Accm(对于过共析钢)以上50~70摄氏度完全奥氏体化,保温后再在空气中冷却以得到以较细珠光体为主的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或者正火的主要目的大致如下:
调整钢件的硬度,以利于后来的切削加工。消除残余应力,以稳定钢件尺寸。使化学成分均匀。为最终热处理做准备。
退火主要是消除内部应力; 正火主要是加工前降低硬度,提高切削加工能力; 淬火主要是增强表面硬度,从而提高综合机械性能.
回火一般在淬火或正火后进行,淬火加低温回火的工艺手段还叫淬火,低温回火是必须进行的工序。正火加回火还叫正火处理,这两项处理手段目的是消除淬火和正火后的材料的组织应力。
退火能够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我们所要求的性能。
(1)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其转变过程是在铁素体与渗碳体分界面处优先形成奥氏体晶核,并不断长大,直到珠光体全部消失,奥氏体也就转变完毕。
(2)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由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很缓慢,奥氏体转变产物与Fe-Fe3C的组织相同,因而共析钢为珠光体;亚共析钢为珠光体加铁素体;过共析钢为珠光体加渗碳体.
2.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下来,进行淬硬工件的热处理方法.其实质是通过加热使钢组织结构中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充分转变为成分均匀的奥氏体,然后急冷下来得到硬度很高的马氏体.
3.回火是紧接于淬火之后的热处理工序,淬火钢在不同的温度下回火,所得的组织不同,因而其机械性能差别很大,总的趋势是: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其强度、硬度降低,而塑性、韧性提高。淬火钢中的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都是不稳定的组织,加热就会发生转变。随着温度升高,碳原子逐渐以渗碳体的形式析出,引起组织转变。最后渗碳体聚合而分散在铁素体基体上,形成各种回火组织。
加热温度: 淬火加热必须超过Ac1(碳钢727C°)线。任何一种淬火工艺,加热温度必然超过Ac1线,获得奥氏体。 高温回火加热不能超过Ac1线,不能获得奥氏体。 加热目的: 淬火加热是为了获得奥氏体(无论是完全的还是不完全的奥氏体化)。 高温回火加热是获得回火索氏体。
冷却目的: 淬火冷却目的是使冷速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并尽量的缓冷。 高温回火冷却目的是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不产生新的应力,兼顾生产率。
温的一种方法。 什么叫退火?
答;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 冷却到室温。 什么叫淬火? 答: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的适当温度,经保温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 一.退火的种类
1. 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一般常作为一些不重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些工件的预先热处理。 2. 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的碳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制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钢种)。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 3. 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或高温回火),这种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热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应力。如果这些应力不予消除,将会引起钢件在一定时间以后,或在随后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裂纹。 二.淬火时,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盐水,水和油。盐水淬火的工件,容易得到高的硬度和光洁的表面,不容易产生淬不硬的软点,但却易使工件变形严重,甚至发生开裂。而用油作淬火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比较大的一些合金钢或小尺寸的碳钢工件的淬火。 三.钢回火的目的
1. 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钢件淬火后存在很大内应力和脆性,如不及时回火往往会使钢件发生变形甚至开裂。
2. 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工件经淬火后硬度高而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的不同性能的要求,可以通过适当回火的配合来调整硬度,减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韧性,塑性。 3. 稳定工件尺寸
4. 对于退火难以软化的某些合金钢,在淬火(或正火)后常采用高温回火,使钢中碳化物适当聚集,将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