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机械工件表面镀锌后一般粗糙度最高能达到多少
应该跟你镀锌厚度有关,我是做机械镀锌的,你的产品镀层厚点就可以了。051086300849
2. 镀锌板涂层偏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镀锌层本身与基体金属的附着力不好,导致镀锌层开裂和脱落(与镀液成分和镀层厚度有关)。
2.锌镀层内混入气体,在涂装涂层烘烤时发生膨胀,造成涂层脱落。
3.热镀锌板镀层较厚、镀层晶粒较粗,以致成型后表面粗糙度过大及零件表面黏附过多锌粉,干扰了磷化膜的正常形成。
4.因为镀锌板镀层中Al的溶解,以致Al3+在磷化槽中积聚,使磷化膜结晶粗大。
5.钝化膜表面太光滑或有油污、水渍影响附着力。
6.金属锌的活性强,富有反应性,使得涂层的黏度下降。
7.锌的二次生成物(碱式复盐)易溶于水,多数显示碱性,使用过程中,透过涂层的水与基板上的盐类发生溶解,破坏涂装涂层的附着力。
8.锌因为各种原因(如微电池作用)产生的锈蚀产物(白锈Zn(OH255%·ZnCO340%·H2O5%)使体积膨胀(增加几十倍),影响涂装涂层的附着力。
9.锌在pH为9~11之内是比较稳定的,透过涂装涂层的水或水溶液的pH如果不在此范围内,锌则会溶解析出,从而影响涂装涂层的附着力。
10.锌与存在于涂料(某类油性涂料)中或涂层中的脂肪酸发生反应,可生成溶解于水的金属皂(树脂金属盐),常常成为涂装涂层脆化甚至剥离的原因。原子灰直接刮涂在镀锌板上附着力极差,其原因是由于镀锌层与不饱和聚酯相互反应生成金属盐,产生锈蚀、小泡,进而造成原子灰大面积脱落。镀锌板需经特殊处理(如钝化、专用钣金腻子或采用致密的底漆层隔离等)才能与原子灰配套使用。
3. 电镀锌表面镀好后有白斑 另一种表面有粗糙感,可以刮下粉末
如果说那白色的地方是在底部形成的话,有一种可能是阳极板长度不够,那个白色的地方就是导电不好形成的。这只是一种可能。也许还有别的原因。再说这么大个板子用电镀,效果可能会不怎么理想。
4. 不钝化镀锌材料表面粗糙度对后期涂镀有什么影响
镀锌表面通常不建议打磨或打砂,这是为了保证镀锌层厚度不受损失。做为涂装或镀层基材表面当然是要求有一定的粗糙度的,因镀锌表面通常本身就不是非常平整的,这点儿粗糙度基本可以满足后继工作的要求。
5. 为什么镀锌后表面不算光亮
酸洗为了去除表面微小的铁锈和一些溶酸性的杂质,可以增加镀锌的附着力。回
除油也是去除钢铁表面油答污,这些油污会导致铁件表面镀不上锌。
光亮剂的的作用原理,就跟你擦增白霜一样,渗透到锌层微小缝隙中,达到光亮的效果。
6. 影响电镀后产品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有哪些
基材的粗糙度,如果基材粗糙,那电镀后也会比较粗糙。
电镀药水无颗粒杂质,有的话可能会被镀上去产生毛刺等粗糙物。
电镀药水性能好不好,不好的时候会产生针点,麻坑等导致镀层粗糙。
整平剂和光亮剂用得好的话,表面可以很光亮。
7. 电镀锌表面粗糙还有白咘
电镀锌:行业内又称冷镀锌,就是利用电解,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金属或合金沉积层的过程。
与其他金属相比,锌是相对便宜而又易镀覆的一种金属,属低值防蚀电镀层,被广泛用于保护钢铁件,特别是防止大气腐蚀,并用于装饰。镀覆技术包括槽镀(或挂镀)、滚镀(适合小零件)、蓝镀、自动镀和连续镀(适合线材、带材)。
表面粗糙度是对表面的粗糙程度的要求, 而电镀是一种表面处理的方式。。
8. 影响镀铬后表面粗糙度的因素都有哪些
工件表面镀铬后的表面粗糙度与以下条件有直接的关系:
1、镀前基体的表面粗糙度:基体表面粗糙度值越小镀后表面粗糙度值也小;
2、镀液温度的高低:温度高镀后表面粗糙度值就大;
3、电流密度的大小:电流密度越大镀后表面粗糙度值就大;
4、镀液浓度:镀液浓度大镀后表面粗糙度值就大;
5、电镀时间:电镀时间越长镀后表面粗糙度值就大。
装饰镀铬镀前镀后表面粗糙度值差别不大,镀硬铬镀前镀后表面粗糙度值差别大。
镀铬层具有很高的硬度,根据镀液成分和工艺条件不同,其硬度可在很大范围400~1200HV内变化。镀铬层有较好的耐热性,在500℃以下加热,其光泽性、硬度均无明显变化,温度大于500℃开始氧化变色,大于700℃硬度开始降低。镀铬层的摩擦系数小,特别是干摩擦系数,在所有的金属中是最低的。所以镀铬层具有很好的耐磨性。
镀铬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碱、硫化物、硝酸和大多数有机酸中均不发生作用,但能溶于氢氯酸(如盐酸)和热的硫酸中。在可见光范围内,铬的反射能力约为65%,介于银(88%)和镍(55%)之间,且因铬不变色,使用时能长久保持其反射能力而优于银和镍。
9. 请问热浸镀锌桥架的粗糙度,且为什么粗糙
电镀是将锌锭电解,使分解后游离在镀池中的锌原子吸附到基材表层,锌层的厚度很薄。我厂生产的电镀产品应客户要求,通常只有3-15um,也即0.003-0.015mm,因为锌层十分薄,人手触摸后感到表层十分均匀。
桥架的个体较大,各部位的壁厚不一致,在较低的炉温或不足够的浸时下,工件因局部壁厚较厚,没有完全被“煮”透,从而未达到锌液与钢基材完全相性的要求,易形成锌瘤、滴挂的现象。
同时如果锌锅深度不足,桥架体形较大,浸镀时会接触锅底的锌渣,锌渣受到搅腾后,会分离分散到锌液中,就像用筷子去搅一杯沉甸的黄泥水一样的道理,熔点高于锌的锌渣好比黄泥子粒。出锅时,工件上附锌渣,就严重加剧了粗糙感。
此外,出锅时,锌锅工批灰的水平也将影响工件的外表质量,未批好的锌灰粘在工件上会形成条片状的发白。
出锅的速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出锅过快,工件表层的多余的锌液未充分滴入锅中,如拌有空冷做法,锌液迅速凝固,易形成滴挂、毛剌。同时,物理死角趟锌较慢,高速出锅锌层加厚。测取厚度可达到1-2mm,也即常规要求的10-20倍。所以此时产品的质量是不用担心的,锌层超厚,寿命更长。外观只是一个方面。
此外,过高的温度适得其反,会使得钢与锌发生剧烈的化学反映,加剧铁质的分解扩散,使工件形重走形。锌铁合金层的剧增极易产生厚薄不匀的表层。尤其是含碳、硫量大的钢基材。
最后,高熔点合金投放比例过高,与锌渣一样,会出现麻点,增加颗粒状。
所以关键词即是:浸锌时间、浸渍温度、黑件材质、操作技能、合金比例。
粗糙度是无法用数值来体现的,所以不存在这个说法。
这些已经足够了,给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