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层的存在给镀锌钢的焊接带来了一定困难,主要的问题有:焊接裂纹及气孔的敏感性增大、锌的蒸发及烟尘、氧化物夹渣及镀锌层熔化及破坏。其中焊接裂纹、气孔和夹渣是最主要的问题。
焊接性
(1)裂纹
在焊接过程中,熔化的锌浮在熔池的表面或位于焊缝根部。由于锌的熔点远远低于铁,熔池中的铁首先结晶,液态锌会沿着钢的晶界渗入其中,导致晶间结合变弱。而且锌与铁之间易形成金属间脆性化合物Fe3Zn10和FeZn10,进一步降低了焊缝金属的塑性。因此在焊接残余应力的作用下易沿晶界裂开,形成裂纹。
影响裂纹敏感性的因素:①锌层的厚度:镀锌钢的锌层较薄,裂纹敏感性小,而热镀锌钢的锌层较厚,裂纹敏感性较大。②工件厚度:厚度越大,焊接拘束应力越大,裂纹敏感性越大。③坡口间隙:间隙越大,裂纹敏感性越大。④焊接方法:用手工电弧焊焊接时裂纹敏感性小,而用CO2气体保护焊焊接时裂纹敏感性大一些。
防止裂纹的方法:①焊前在镀锌板焊接处开坡口V、Y形或X型坡口,用氧乙炔或喷砂等方法去除坡口附近的镀锌层,同时控制间隙不宜过大,一般1.5mm左右。②选用含Si量低的焊接材料。气体保护焊时应采用含Si量低的焊丝,手工焊时采用钛型、钛钙型焊条。
(2)气孔
坡口附近的锌层在电弧热的作用下产生氧化(形成ZnO)及蒸发,并挥发出白色烟尘和蒸气,因此极易在焊缝中引起气孔。焊接电流越大,锌的蒸发越严重,气孔敏感性越大。用钛型、钛钙型焊条焊接时,在中等电流范围内不易产生气孔。而用纤维素型和低氢型焊条焊接时,小电流和大电流下均易产生气孔。另外焊条角度应尽量控制在30°~70°范围内。
(3)锌的蒸发及烟尘
用电弧焊焊接镀锌钢板时,熔池附近的锌层在电弧热的作用下氧化成ZnO并蒸发,形成很大的烟尘。这种烟尘中主要成分为ZnO,对工人的呼吸器官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因此,焊接时必须采取良好的通风措施。在同样焊接规范下,用氧化钛型焊条焊接时所产生的烟尘量较低,而低氢型焊条焊接时产生的烟尘量较大。
(4)氧化物夹渣
焊接电流较小时,加热过程中形成的ZnO不易逸出,易造成ZnO夹渣。ZnO比较稳定,其熔点为1800℃。大块状的ZnO夹渣对焊缝塑性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利用氧化钛型焊条时,ZnO呈细小均匀分布,对塑性及抗拉强度影响都不大。而用纤维素型或氢型焊条时,焊缝内的ZnO较大、较多,焊缝性能差。
赞
Ⅱ 镀锌带钢表面划伤的原因是哪些
锌渣、杂物黏附征被动辊子表面,辊子运转不良时,造成带钢表面的划伤:这样版的辊子可能有:冷权却塔顶转向辊、其他转向辊、各处纠偏辊、张力测量辊、后处理挤干辊或涂敷辊、耐指纹涂敷辊、活套转向辊和各处的托辊等等;带钢在小锌花设备区,因带钢抖动,擦到小锌花设备,造成局部划伤。带钢在冷却风箱中间运行时,因冷却气流的作用发生飘动,擦到冷却风箱表面造成擦伤。带钢在水冷槽辊上打滑,而水冷槽辊表面有水垢,则极易使带钢表面产生许多密集的划伤。所以水冷槽辊子要包胶处理以增加摩擦力,且水冷槽用水必须使用脱盐水,上除水中的钙镁离子,防止辊向在温水中结垢。锌渣、杂质掉在拉矫辊组上,带钢通过时产生划伤。
Ⅲ 钢板和型钢常见的表面缺陷有哪些
一、表面缺陷
(一)、钢板与钢带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1气泡| 炼钢| 炼钢时产生气泡,在热轧时又未焊合,酸洗冷轧后暴露在外
2裂纹| 炼钢、热轧与冷轧及各加工工序| 由于炼钢热应力、轧制形变或加工致应力集中造成
3结疤或结瘤| 酸洗与冷轧| 酸洗未洗尽氧化皮,轧制时镶嵌于表面形成结疤
4拉裂| 冷轧、镀锌与平整| 张力过大、张力波动过大以及张力不稳定等原因造成
5 夹杂| 炼钢| 炼钢原因
6 折叠| 热轧、冷轧| 轧制时呈粘性流动的金属被再次轧制后镶嵌于板材表面
7 分层| 炼钢、热轧与冷轧| 炼钢时成分偏析以及组织偏析、大块夹杂等原因造成并最终在轧制过程中表现为分层
8 黑膜或黑带| 酸洗| 酸洗后烘干效果不好造成
9 乳化液斑点| 冷轧与平整| 乳化液残留于钢带表面所致
10 波纹和折印| 酸洗| 过酸洗等(待查)
11 倒刺或毛刺| 剪切过程| 剪刃不锋利、上下剪刃错开角度大、剪刃角度不准等原因造成
(二)、允许存在的且根据其程度不同来划分不同表面质量等级的缺陷
1 麻点| 冷轧、光整与平整| 轧制时塑性基体金属粘附于高速转动的轧辊表面所致
2 划痕| 各工序及搬运吊装过程等
3 擦伤| 搬运、吊装过程
4 兰色氧化色| 冷轧与平整| 由于轧制摩擦力使基体金属升温从而造成基体发蓝,尤其是带钢边部更易于形成此缺陷
5 浅黄色酸洗色| 酸洗| 酸洗后未烘干造成
6 轧辊压痕| 冷轧、光整与平整| 轧辊原因
7 划伤| 搬运、吊装过程
8 凹坑| 冷轧| 轧辊原因以及表层夹杂被轧出基体表面等原因形成凹坑
(三)、其他表面质量缺陷
1 粘接| 罩式退火| 由于在全氢气氛下长时间加热造成钢卷表面残铁粉被还原为铁而造成,此外粘接还与卷取张力以及冷却速度等有关
2 表面碳黑| 罩式退火| 在全氢高温气氛下,钢铁表面残余轧制油发生分解形成碳黑沉积于钢卷表面
3 生锈与腐蚀| 钢卷存放以及运输过程| 防锈油质量不好或未涂防锈油或涂油量不足等,或者是存放环境湿度高等原因造成
4 欠酸洗| 酸洗| 表现为还有氧化铁皮未洗掉
5 过酸洗| 酸洗| 表现为基体表面可见清晰轧制纹路
二、板形缺陷
1 切斜| 酸轧、精整等| 指钢卷或钢带切边时切斜
2 镰刀弯| 冷轧、光整与平整| 带钢两边轧制力不平衡,轧制力响应时间滞后或辊缝不均匀(辊缝调节不好)或原料密度与硬度不均匀等造成
3 浪形(细分为单边浪、双边浪、中浪、斜浪等)| 冷轧、光整与平整| 原料密度与硬度不均匀、轧制时轧制力以及弯辊力调节响应不快或不准、带钢张力波动过大等所致,另外上下轧辊辊径相差大也会造成浪形
4 瓢曲| 热轧、冷轧、光整与平整| 原料厚度方向上密度或硬度不均匀,造成钢板上下两面塑性不均匀造成, 三、卷型缺陷
1 塔型| 卷曲过程| 卷取机卷曲精度不高造成
2 鼓包| 卷曲过程| 钢带边部超薄并在连续卷曲过程中形成钢卷鼓起
3 鼓耳| 卷曲过程| 对于镀锌卷,如存在边部超厚,则可能卷取时钢卷两端鼓起
四、尺寸缺陷
1 厚度超差| 轧制过程| 轧制控制不准等
2 宽度短尺| 切边过程| 切边不准或原料边部缺陷原因
3 长度超差| 钢板分切过程| 控制精度原因等
热镀锌钢板与钢带表面缺陷
1 锌粒| 热镀锌过程| 底渣被机械搅起或因为锌液温度高而浮起,从而附着在镀锌板面上,并在冷却过程中形成锌铁化合物FeZn10
2 厚边| 热镀锌过程| 气刀的角度调整不佳,造成对吹从而形成绕流;另外由于边部气流向外散失一部分使喷吹压力不够,也会造成厚边缺陷
3 灰色镀锌层| 热镀锌过程| 在冷却相变过程中,如果锌铁合金层迅速长大从而使表面纯锌层消失,即没有锌的结晶花纹从而显现为灰色。一般认为,如果钢中Si含量大于0.1%则将会促使锌铁合金层迅速长大。
4 气刀条痕| 热镀锌过程| 由于气刀缝隙发生局部堵塞(如由锌液飞溅造成堵塞)从而在带钢相应位置产生凸起带痕;发生气刀条痕处的镀层将严重超厚
5 锌突起| 热镀锌过程| 由于锌液温度低或锌液中铝含量高使得冷却相变过程发生特殊的锌结晶,呈现为明亮的树枝状条纹并凸出锌层(锌突起)
6 贝壳状表面| 热镀锌过程| 在镀锌板表面呈现贝壳状或鳞状的光亮锌结晶,显示一定的锌起伏并常伴随锌突起;造成原因有锌液温度低和锌液中铝含量高
7 条状花纹| 热镀锌过程| 在带钢边沿以大约45°向外散射,形成归整的树枝状结晶条纹。常发生在带钢厚度小于1毫米而锌层重量大于275g/m2的镀锌板卷。原因目前不清楚
8 锌浪| 热镀锌过程| 锌液中铝含量低和锌液温度高使锌液粘性小流动性大却又生产较厚的镀层时产生类似水波一样的浪纹,这种锌起伏形成了不均匀的镀锌层厚度
9 气刀刮痕| 热镀锌过程| 板形不好或气刀喷嘴距离带钢太近从而刮伤带钢
10 抖动条痕| 热镀锌过程 |沉没辊、光整辊或其他辊子如果存在表面缺陷,则周期性地刻映在镀锌板表面
11 沉没辊锌疤| 热镀锌过程| 锌渣被沉没辊压到带钢上表面且过气刀时又很难被吹掉从而在带钢上表面形成结疤
12 卷取皱纹| 镀锌带钢卷取过程| 卷取时在板面上产生贯穿整个带钢宽度的横向皱纹。主要原因是拉伸系数和平整度不足造成
13 光整花| 光整过程| 光整压下过大或张力过小
14 钝化斑点| 钝化过程| 未吹干或未挤干钝化液
15 白锈| 存放运输过程| 钢带表面积存水份没有及时散失或钝化效果不好造成
16 粗糙度不合要求| 热镀锌过程| 光整辊磨损严重
17 浪边| 热镀锌| 拉矫系数不足、卷取时产生厚边、原板存在严重浪形等都可能造成浪形
型钢常见的表面缺陷有:折叠、划痕、结疤、麻面(麻点)、凹坑、分层、凸泡和气泡、表面裂纹、裂缝、烧裂、表面夹杂、耳子以及扭转、弯曲、断面形状不正确、角不满(塌角、钝角、圆角)、拉穿、公差出格、短尺等。
Ⅳ 彩图生产线怎么解决镀锌板的划伤
2.1划伤
划伤是影响镀锌产品质量的主要缺陷,它不但影响了热镀锌产品的外观,而且会使划伤热镀锌产品的抗腐蚀性降低。它按来源可分为原料划伤和本工序产生的划伤。
图1镀锌带钢划伤缺陷
2.1.1原料划伤
原料划伤主要是指镀锌原料冷轧基板所存在的划伤。原料划伤比较容易判断,可以在开卷机的板带上下表面直接观察到,由于生产线速度比较高(最高速度为200m/min),如果发现这种缺陷必须在短时间通知上道工序人员进行确认。解决方法:加强上道工序质量检查,减少问题卷进入镀锌线。
2.1.2本工序产生的划伤
本工序产生的划伤主要包括辊划伤和设备划伤。
(1)锌锅辊造成的划伤
锌锅辊划伤是镀锌产品划伤的主要来源,它能占划伤缺陷的70%以上。锌锅辊是浸没辊、校正辊、稳定辊三个辊的组合。由于锌锅辊处于锌液之中的特殊位置,不利于安装电机进行传动,所以大多数的锌锅辊是被动辊,完全靠带钢表面与锌锅辊辊面之间的摩擦力使锌锅辊与带钢同速运动;但有时由于锌液成分变化、锌锅辊的使用、工艺速度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带钢与沉没辊之间的传动摩擦力不足,带钢与沉没辊发生相对滑动,于是就产生了锌锅辊划伤表面缺陷。另外由于锌渣在锌锅辊上的粘附也是造成划伤主要因素。
解决方法:锌锅区的张力适当地调整大,借以增加传动摩擦力;锌液的温度适当地提高,并且适当提高锌液中铝和锑的含量,降低铁的含量,这样有利于降低锌液的粘稠度,增强锌液流动性,从而增强锌锅辊的传动性。另外针对锌渣在锌锅辊的粘附,可以通过浸没辊刮刀及铲刀进行适当的清理。
(2)其它辊划伤它包括全线托辊、转向辊、张紧辊、纠偏辊造成的划伤。它又分为驱动辊划伤和非驱动辊划伤。
主要原因:这些接触板带的辊子转速和板带运行速度不一致,带钢和辊子产生相对滑动而产生的划伤。
解决方法:如果在检查台发现有划伤应立即确认是镀前划伤还是镀后划伤。然后确定产生划伤的区域,如果是驱动辊造成的划伤,可以通过速度的匹配解决此问题。如果是非驱动辊造成的划伤,通知机械人员检查辊子轴承,如果轴承没有问题可以通过增加本区域的张力,增加辊子和板带的传动磨擦力,减少划伤的产生。
(3)设备划伤
板带与气刀、冷却风箱等设备接触造成的划伤。
产生原因:原料板型、设备故障、操作失误。解决方法:针对造成划伤的原因进行解决,这种划伤容易判断而且对于稳定的生产线它出现的机率较少,不在此详细介绍。
Ⅳ 热镀锌板表面发黑为什么
热镀锌板表面发黑是白锈进一步氧化形成的。
白锈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钝化不良,钝化膜厚度不够或不均匀;
(2)表面未涂油或带钢表面残留水分;
(3)卷取时带钢表面含有水分;
(4)钝化未完全烘干;
(5)在运输或储存中受潮或雨水淋湿;
(6)成品存放时间过长;
(7)镀锌板与其他酸碱等腐蚀性介质接触或存放在一起。
成品在库中最长允许存放三个月,以避免存放过久产生氧化。
(5)热镀锌板料表面易划伤是什么原因扩展阅读
热镀锌板,将薄钢板浸入熔解的锌槽中,使其表面粘附一层锌的薄钢板。主要采用连续镀锌工艺生产,即把成卷的钢板连续浸在熔解有锌的镀槽中制成镀锌钢板;合金化镀锌钢板。这种钢板也是用热浸法制造,但在出槽后,立即把它加热到500℃左右,使其生成锌和铁的合金被膜。这种镀锌板具有良好的涂料的密着性和焊接性。
热镀锌按退火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线内退火和线外退火两种类型,又分别叫保护气体法和熔剂法。
锌层脱落的主要原因有:表面氧化、有硅化合物、冷扎乳化液太脏、NOF段氧化气氛及保护气体露点太高、空燃比不合理、氢气流量偏低、炉子有氧渗入,带钢入锅温度偏低,RWP段炉压偏低及炉门吸风、NOF段炉温偏低,油脂蒸发不尽、锌锅铝含量偏低、机组速度太快、还原不充分、锌液中停留时间太短、镀层偏厚。
Ⅵ 镀锌板表面锌层咬合力不好会容易划伤吗
是的,附着力不好的情况下产品之间的划伤更容易露基材,但是退一步来讲,如果划伤的力足够大的话无论锌层附着力好不好都会看着比较明显的。
Ⅶ 钢板表面缺陷有什么
不同的钢板其表面缺陷有不同的表状:序号|缺陷名称|产生缺陷的可能工序|可能的产生原因
冷轧钢板与钢带表面缺陷
一、表面缺陷
(一)、钢板与钢带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1气泡| 炼钢| 炼钢时产生气泡,在热轧时又未焊合,酸洗冷轧后暴露在外
2裂纹| 炼钢、热轧与冷轧及各加工工序| 由于炼钢热应力、轧制形变或加工致应力集中造成
3结疤或结瘤| 酸洗与冷轧| 酸洗未洗尽氧化皮,轧制时镶嵌于表面形成结疤
4拉裂| 冷轧、镀锌与平整| 张力过大、张力波动过大以及张力不稳定等原因造成
5 夹杂| 炼钢| 炼钢原因
6 折叠| 热轧、冷轧| 轧制时呈粘性流动的金属被再次轧制后镶嵌于板材表面
7 分层| 炼钢、热轧与冷轧| 炼钢时成分偏析以及组织偏析、大块夹杂等原因造成并最终在轧制过程中表现为分层
8 黑膜或黑带| 酸洗| 酸洗后烘干效果不好造成
9 乳化液斑点| 冷轧与平整| 乳化液残留于钢带表面所致
10 波纹和折印| 酸洗| 过酸洗等(待查)
11 倒刺或毛刺| 剪切过程| 剪刃不锋利、上下剪刃错开角度大、剪刃角度不准等原因造成
(二)、允许存在的且根据其程度不同来划分不同表面质量等级的缺陷
1 麻点| 冷轧、光整与平整| 轧制时塑性基体金属粘附于高速转动的轧辊表面所致
2 划痕| 各工序及搬运吊装过程等
3 擦伤| 搬运、吊装过程
4 兰色氧化色| 冷轧与平整| 由于轧制摩擦力使基体金属升温从而造成基体发蓝,尤其是带钢边部更易于形成此缺陷
5 浅黄色酸洗色| 酸洗| 酸洗后未烘干造成
6 轧辊压痕| 冷轧、光整与平整| 轧辊原因
7 划伤| 搬运、吊装过程
8 凹坑| 冷轧| 轧辊原因以及表层夹杂被轧出基体表面等原因形成凹坑
(三)、其他表面质量缺陷
1 粘接| 罩式退火| 由于在全氢气氛下长时间加热造成钢卷表面残铁粉被还原为铁而造成,此外粘接还与卷取张力以及冷却速度等有关
2 表面碳黑| 罩式退火| 在全氢高温气氛下,钢铁表面残余轧制油发生分解形成碳黑沉积于钢卷表面
3 生锈与腐蚀| 钢卷存放以及运输过程| 防锈油质量不好或未涂防锈油或涂油量不足等,或者是存放环境湿度高等原因造成
4 欠酸洗| 酸洗| 表现为还有氧化铁皮未洗掉
5 过酸洗| 酸洗| 表现为基体表面可见清晰轧制纹路
二、板形缺陷
1 切斜| 酸轧、精整等| 指钢卷或钢带切边时切斜
2 镰刀弯| 冷轧、光整与平整| 带钢两边轧制力不平衡,轧制力响应时间滞后或辊缝不均匀(辊缝调节不好)或原料密度与硬度不均匀等造成
3 浪形(细分为单边浪、双边浪、中浪、斜浪等)| 冷轧、光整与平整| 原料密度与硬度不均匀、轧制时轧制力以及弯辊力调节响应不快或不准、带钢张力波动过大等所致,另外上下轧辊辊径相差大也会造成浪形
4 瓢曲| 热轧、冷轧、光整与平整| 原料厚度方向上密度或硬度不均匀,造成钢板上下两面塑性不均匀造成, 三、卷型缺陷
1 塔型| 卷曲过程| 卷取机卷曲精度不高造成
2 鼓包| 卷曲过程| 钢带边部超薄并在连续卷曲过程中形成钢卷鼓起
3 鼓耳| 卷曲过程| 对于镀锌卷,如存在边部超厚,则可能卷取时钢卷两端鼓起
四、尺寸缺陷
1 厚度超差| 轧制过程| 轧制控制不准等
2 宽度短尺| 切边过程| 切边不准或原料边部缺陷原因
3 长度超差| 钢板分切过程| 控制精度原因等
热镀锌钢板与钢带表面缺陷
1 锌粒| 热镀锌过程| 底渣被机械搅起或因为锌液温度高而浮起,从而附着在镀锌板面上,并在冷却过程中形成锌铁化合物FeZn10
2 厚边| 热镀锌过程| 气刀的角度调整不佳,造成对吹从而形成绕流;另外由于边部气流向外散失一部分使喷吹压力不够,也会造成厚边缺陷
3 灰色镀锌层| 热镀锌过程| 在冷却相变过程中,如果锌铁合金层迅速长大从而使表面纯锌层消失,即没有锌的结晶花纹从而显现为灰色。一般认为,如果钢中Si含量大于0.1%则将会促使锌铁合金层迅速长大。
4 气刀条痕| 热镀锌过程| 由于气刀缝隙发生局部堵塞(如由锌液飞溅造成堵塞)从而在带钢相应位置产生凸起带痕;发生气刀条痕处的镀层将严重超厚
5 锌突起| 热镀锌过程| 由于锌液温度低或锌液中铝含量高使得冷却相变过程发生特殊的锌结晶,呈现为明亮的树枝状条纹并凸出锌层(锌突起)
6 贝壳状表面| 热镀锌过程| 在镀锌板表面呈现贝壳状或鳞状的光亮锌结晶,显示一定的锌起伏并常伴随锌突起;造成原因有锌液温度低和锌液中铝含量高
7 条状花纹| 热镀锌过程| 在带钢边沿以大约45°向外散射,形成归整的树枝状结晶条纹。常发生在带钢厚度小于1毫米而锌层重量大于275g/m2的镀锌板卷。原因目前不清楚
8 锌浪| 热镀锌过程| 锌液中铝含量低和锌液温度高使锌液粘性小流动性大却又生产较厚的镀层时产生类似水波一样的浪纹,这种锌起伏形成了不均匀的镀锌层厚度
9 气刀刮痕| 热镀锌过程| 板形不好或气刀喷嘴距离带钢太近从而刮伤带钢
10 抖动条痕| 热镀锌过程 |沉没辊、光整辊或其他辊子如果存在表面缺陷,则周期性地刻映在镀锌板表面
11 沉没辊锌疤| 热镀锌过程| 锌渣被沉没辊压到带钢上表面且过气刀时又很难被吹掉从而在带钢上表面形成结疤
12 卷取皱纹| 镀锌带钢卷取过程| 卷取时在板面上产生贯穿整个带钢宽度的横向皱纹。主要原因是拉伸系数和平整度不足造成
13 光整花| 光整过程| 光整压下过大或张力过小
14 钝化斑点| 钝化过程| 未吹干或未挤干钝化液
15 白锈| 存放运输过程| 钢带表面积存水份没有及时散失或钝化效果不好造成
16 粗糙度不合要求| 热镀锌过程| 光整辊磨损严重
17 浪边| 热镀锌| 拉矫系数不足、卷取时产生厚边、原板存在严重浪形等都可能造成浪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