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镀锌液都有什么组成
那得看是出什么产品的,像出铝锌硅板(用于高级彩涂基板)、镀锌板(俗称白铁板)、无锌花板等,基本上锌液中都含有铝、锌、锑(环保镀锌液中替代铅的)、少量的铁(板带化学反应时融于锌液的)
Ⅱ 镀锌液配方
镀液配方及操作条件:氢氧化钠100-120g/L,氧化锌8-12g/L,三乙醇胺20-30mL/L,光亮剂适内量(按光亮剂使用说明书容进行),温度10-40度,电流密度1-2.5A/平方分米。配制:将各成分加水溶解,加锌粉1-2/L,搅拌1-2小时除铅等杂质,加光亮剂即可试镀。(百沃钢管)
碱性镀锌要注意锌和氢氧化钠含量在工艺范围内,锌含量偏低,镀速慢,分散能力低,含量高,镀层粗糙;氢氧化钠含量低,镀层粗糙,镀速慢,含量太高,电流效率低。还有光亮剂要控制好,含量低,镀层不光亮,含量高 镀层发脆。
Ⅲ 电镀锌的电镀液中都需要什么添加剂求解答~!
在钕铁硼磁体电镀锌实验中,采用尿素-KBr-NaBr-甲酰胺-ZnCl2离子液体得到的镀层效果最佳内,进一步容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添加剂含量10mL·L-1,电流密度1A/dm2,温度30℃,磁力搅拌条件下采用脉冲电镀电源电镀20min,经SEM表征镀层致密均匀,经XRD分析电结晶产物优先沿(101)晶面生长,电结晶度极高,钝化后的镀层平均厚度为23.19μm,镀层结合力符合一级标准,经中性盐雾试验48h未出现锈点。
在铜基电镀铝实验中,采用尿素-KBr-NaBr-甲酰胺-AICl3和[Bmim]Cl-AlCl3离子液体体系得到的电沉积效果最佳,鉴于咪唑体系研究已较多,本文采用尿素-KBr-NaBr-甲酰胺-AICl3体系,进一步结果表明:该体系离子液体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电流密度50mA/cm2、温度70℃、电镀45min条件下采用脉冲电镀电源实施电镀,电流效率达67%,经SEM表征铝镀层表面形貌致密均匀,经XRD分析,结晶铝优先沿(200)晶面生长,镀层纯度极高,空气钝化后的镀层平均厚度为14.76μm,结合力符合一级标准,经中性盐雾试验96h未出现锈点。
Ⅳ 求镀锌液配方
镀液配方及复操作条件:氢氧制化钠100-120g/L,氧化锌8-12g/L,三乙醇胺20-30mL/L,光亮剂适量(按光亮剂使用说明书进行),温度10-40度,电流密度1-2.5A/平方分米。配制:将各成分加水溶解,加锌粉1-2/L,搅拌1-2小时除铅等杂质,加光亮剂即可试镀。碱性镀锌要注意锌和氢氧化钠含量在工艺范围内,锌含量偏低,镀速慢,分散能力低,含量高,镀层粗糙;氢氧化钠含量低,镀层粗糙,镀速慢,含量太高,电流效率低。还有光亮剂要控制好,含量低,镀层不光亮,含量高 镀层发脆。
Ⅳ 电镀锌电镀液各种成分的作用是什么
1.主盐是指能在阴极上沉积出所要求的镀层金属的盐.
2.导电盐是指能提高溶液的电导率,对放电金属离子不起络合作用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盐类(包括铵盐).
3.缓冲剂 加入溶液中,能使溶液在遇到酸或碱时,溶液的pH值变化幅度缩小.
4.阳极去极化剂 是指在电解时能使阳极电位变负、促进阳极活化的物质.
5.络合剂在电镀生产中,一般将能络合主盐中金属离子的物质称为络合剂.
6.添加剂 为了改善电镀溶液性能和镀层质量,往往在电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某些有机物,这些物质叫做添加剂.
除有机添加剂外,还有某些无机添加剂.无机添加剂多数是硫、硒、碲、铅、铋和锑的化合物.
Ⅵ 镀锌彩色钝化液的配方是什么
在文献来中或者网上看到的相关产自品配方,一般都是过时的或者不环保的配方,如果别人给你提供配方,你按照它的配方做出的产品,可能在成本上你无法接受配方生产出产品的成本,也有可能按照它的配方做出的产品性能达不到你的要求。
最好是你觉得那个产品比较好,性价比高的产品,把这样的产品寄给检测中心,分析其中配方成分,你按照它的配方做出来的产品,成本、性能和样品很接近的。
后期还有技术指导,希望可以我可以帮到你!
Ⅶ 镀锌彩钝液配方是什么
产品配方成分分析的作用:
1、用于产品开发,可以缩短研发周期,技术成本降低。
2、分析高端版产品配方,指权导配方改进,工艺优化,比自身摸索效率高的多。
3、分析同行配方,“知己知彼”,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4、获得基本配方,微调后,实现模仿生产的目的。
5、判断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要参考信息。
Ⅷ 电镀锌镀液的成分
我告诉你一种:主盐+络合盐+导电盐+添加剂
Ⅸ 镀锌液配方什么地方有
有个地方。。
Ⅹ 镀锌的镀锌溶液
随着镀锌工艺的发展,高性能镀锌光亮剂的采用,镀锌已从单纯的防护目的进入内防护-装饰性应用 。
镀锌溶容液有氰化物镀液和无氰镀液两类。氰化物镀液中分微氰、低氰、中氰、和高氰几类。无氰镀液有碱性锌酸盐镀液、铵盐镀液、硫酸盐镀液及无氨氯化物镀液等。氰化镀锌溶液均镀能力好,得到的镀层光滑细致,在生产中被长期采用。但由于氰化物剧毒,对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已趋向于采用低氰、微氰、无氰镀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