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不锈钢中哪些成份使不锈钢防锈能力这麼强
一般不锈钢的性能与元素有很大的关系,化学成份里面C、Ni、Mo、Cr、Nb、Cu等决定,你上面的牌号都是奥氏体不锈钢,除了元素以外还有热处理对性能影响也比较大。像你上面的材质有303、302、304L、316、317、321、347等性能经过热处理后都相差不大。还有几种材料我们工厂生产的比较少不能乱说,但348的材料对钽和钴有要求是因为这两种元素有放射性故要求。
『贰』 不锈钢里面添加了什么才能防锈
不锈钢里主要是添加了铬元素,并且含量要达到13%,才能有防锈的能力。而其他元素的添加,主要是防腐蚀的效果不一样。
『叁』 不锈钢中什么元素使这种合金钢不生锈
不锈钢抄中的主要合金元素是Cr(铬),只有当Cr含量达到一定值时,钢才有耐蚀性。因此,不锈钢一般Cr(铬)含量至少为10.5%。
不锈钢中还含有Ni、Ti、Mn、N、Nb、Mo、Si、Cu等元素。
不锈钢(Stainless Steel)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
『肆』 不锈钢中的什么元素使这种合金钢不生锈 碳 铁 铬 铝
国际上定义不锈钢用的都是铬元素(Chromium),一般的说法是10.5%,也有说12%的。因为铬元素和空气接触后,可以生成一个氧化膜,隔绝基材和空气的进一步接触。奥氏体不锈钢里面的镍,主要是为了取代碳的作用,加强材料的机械性能。不锈钢这种材料在发现之初,因为铝热反应的发明,使得在熔炼铁铬合金的时候
『伍』 不锈钢中各元素的作用
不锈钢中CR,,MO,TI各元素的作用是增强不锈钢的性能。具体的作用如下:
1、不锈钢中CR的作用
在不锈钢中加入铬(CR)促进了钢的钝化并使钢保持稳定钝态。
铬可以提高钢的耐氧化性介质和酸性氯化物介质的性能;在镍以及钼和铜复合作用下,铬可以提高钢耐一些还原性介质,有机酸,尿素和碱介质的性能;铬还能提高钢耐局部腐蚀,比如晶间腐蚀。
2、不锈钢中NI的作用
在不锈钢中加入镍(NI)能够改变不锈钢的力学性能。随着不锈钢中镍含量的增加,钢的强度降低而塑性提高。此外镍还可显著提高不锈钢的热加工性能,从而显著提高不锈钢钢的成材率。
3、不锈钢中MO的作用
在不锈钢中加入钼(Mo)可以使不锈钢基体强化,从而提高不锈钢的高温强度和蠕变性能。因此含钼不锈钢也常在高温下应用。
4、不锈钢中Ti的作用
在不锈钢中加入钛(Ti)可提高不锈钢耐晶间腐蚀以及提高不锈钢的高温强度。
(5)不锈钢内什么成分起防锈作用扩展阅读:
不锈钢的种类
1、铁素体不锈钢
铁素体不锈钢中含有15%~30%的铬。该不锈钢的耐蚀性、韧性和可焊性会随含铬量的增加而提高,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优于其他种类不锈钢。
2、奥氏体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含有大于18%的铬元素,还含有 8%左右的镍及少量钼、钛、氮等元素。奥氏体不锈钢钢具有良好的韧性、焊接性、塑性、耐蚀性能和无磁或弱磁性,可以用来制作耐酸设备。
3、沉淀硬化不锈钢
4、马氏体不锈钢
5、奥氏体 - 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不锈钢
『陆』 不锈钢的防锈能力主要是看镍的含量还是看铬的含量
各主要化学成分与不锈钢性能之关系
碳C:可增加硬度和强度,含量过高会降低其延展性和耐腐性
铬Cr:可增加耐蚀性、抗氧化性,使品粒细化,增加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镍Ni:可增加高温强度、耐蚀性,降低冷加工硬化之速率
钼Mo:增加强度,对养化物和海水的耐蚀性优良
铜Cu:利于冷加工成型,降低磁性
镍 提高钢的强度 太高了钢就会脆 太低了钢的强度不够
添加钼可进一步改善大气腐蚀性,特别是耐含氯化物大气的腐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锈钢的装饰品、餐具、炊具已经进入许多家庭。不锈钢制品外观光洁、美观,不易污染、不生锈,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 不锈钢为什么在空气中耐氧化,而又耐酸碱腐蚀呢?这是因为不锈钢中除铁以外,还含有抗腐蚀性很强的铬和镍。铬的含量一般在13%以上,镍的含量也在10%左右。
例如,有一种不锈钢的成分除铁以外,其他元素含量如下: Cr(铬)17.0%~19.0%;Ni(镍)8.0%~11.0%; C(碳)≤0.14%;Si(硅)≤0.80%;Mn(锰)≤2.00%; P(磷)≤0.035%;S(硫)≤0.03%。不锈钢铬镍含量不是越大越好的,一般不锈钢中铬含量不超过18%,镍含量不超过12%。
『柒』 不锈钢中的化学成份及作用是什么
不锈钢之所以有优良的防锈性和抗腐蚀性,在于不锈钢表面的Cr易与大气中的氧生成Cr2O3的致密钝态氧化膜2,将大气中的水气及氧阻绝在外,保护基材不继续受氧化影响而腐蚀,即使材料本身受到外力或化学方式破坏表面,Cr2O3也能迅速再生成.
除耐蚀性之外,不锈钢亦具有耐热性、耐高温腐蚀性、高温强度等优点,另一方面不锈钢机械性质虽不如碳钢,但加工硬化现象较碳钢为高,因此常使用加工硬化来达到强度的要求.
导磁性部分,一般传统观念认识不锈钢一定没有磁性,甚至以此来判断不锈钢和碳钢,但其实不然,在不锈钢中,具沃斯田铁相的不锈钢才具有无磁性特点(但不包括冷作加工后的),肥粒铁和麻田散铁相的不锈钢依旧具有磁性.
不锈钢既为一高合金钢,其成份影响材料特性甚巨,各添加的合金元素对不锈钢的影响整理如下:
1、铬Cr:
为不锈钢主要的添加元素,一般在12%以上,因可生成Cr2O3钝态保护膜,是不锈钢具耐蚀性最大的原因,Cr含量的增加,保护膜的稳定度也相对提升.能耐高温氧
化及氧化酸,但还原酸(H2SO4、HCL)会溶去Cr2O3氧化膜使之无法重新生长故仅含铬的不锈钢在还原酸的环境中受腐蚀的速率仍高.另外Cr也是肥粒铁相的 安定元素(Cr当量表示肥粒铁相的安定度),使不锈钢具有质软延展性好、高温强 度佳的特性.
2、镍Ni:
铬钢中加入Ni可增强不锈钢钝态保护膜在还原酸中的耐蚀性,同时也是沃斯田铁相的安定元素(Ni当量表示),使高温沃田铁相在常温仍继续保持安定.另外增加Ni的添加可减低不锈钢的加工硬化性使之具有韧性.
3、碳C:
加入C可因原子间隙强化而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同时是沃斯田铁相的安定元素,但因敏化(后述)的影响,而有局部腐蚀现象(晶界腐蚀),故以腐蚀观点来看,宜降低含碳量(0.03%以下),但会降低强度和硬度,此时可利用后续的加工硬化来达到要求的强度,或添加N来改善(C:N = 1:2).
4、硅Si:
杂质成份,可减少高温时的锈皮产生、增加耐热性、高温强度佳、肥粒铁相的安定元素.
5、锰Mn:
提高强度、可取代Ni的添加(Mn:Ni = 4:1,可降低成本)、沃斯田铁相安定元 素,但对炼制的过程来说,添加过多的Mn会严重侵蚀炉壁.
6、磷P:
杂质成份,一般在0.045%(0.04%)以下.
7、硫S:杂质成份,一般在0.03%以下,但增加S可改善材料的切削性(因沃斯田铁相不锈 钢材质黏韧,切削加工性不良,亦会造成刀具的毁损,而S与Mn生成MnS纺锤 体组织的介在物,易切断车屑).
8、钼Mo:
增加Mo可强化钝态膜,有利于耐孔蚀,提高对氯离子的抵抗性;2%以上的Mo可有效改善耐硫酸侵蚀的效益;另一方面亦增加硬化能4、肥粒铁相安定因素.
9、铜Cu:
增加非氧化性气氛的耐蚀性;3%以上的Cu有析出强化效果;降低不锈钢加工硬化 效应,使之易冷作成形;但热间加工性差、会发生热脆化.
10、氮N:
沃斯田铁相安定因素,增强常温及高温的强度(与C同),但几乎不影响耐蚀性.
11、钛Ti、铌Nb、钽Ta:
再钢中取代Cr与C形成安定化的碳化物,减少Cr23C6的析出而产生缺铬区(抗敏化,钛的添加量为Ti = 5(or 6) x C,0CR,或Ti = 5 x (C-0.02)),1CR.但Ti添加太多时,在铸造时容易堵塞铸嘴.近年来由于低碳钢种开发(xxxL),使得加Ti的使用 减少许多.
12、铝Al:
晶粒细微化、析出强化效果.
13、硼B:
可增加Cu的固溶量:提高冷加工性.
14、硒Se:
改善切削性质.
『捌』 铁的合金(不锈钢)是什么原理防锈
不锈钢的防锈原理是:
不锈钢所以不生锈,原因就在于里面含有金属铬。铬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第24号元素,符号为Cr。不锈钢里不但必须含铬,而且必须含有一定数量的铬才能达到防锈效果。
铬防腐作用的第一个方面是钝化。钝化的原因,一种理论认为,在氧化性介质的作用下,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起防腐蚀作用的富铬氧化膜,这层氧化膜能阻止氧化介质经金属表面往里渗透。并且,一旦这层氧化膜遭到破坏,还可自行恢复。钝化的第二种理论认为,由于吸附的氧原子被金属的电子作用,形成了电池耦,能与电化学腐蚀相对抗,从而提高了耐腐蚀性能。钝化的第三种理论认为,铬抢走了铁原子最外层的一个电子,使不锈钢钝化。
铬防腐的第二个方面,是铬使铁基固溶体的电极电位提高。当铬达到一定值时,这种提高可以发生突变,即在达到八分之一、八分之二、八分之三……原子量时,其腐蚀大大减弱。含铬量达到八分之一,即12.5%,就能抵抗大气、水蒸气及稀硝酸的腐蚀。如果要想抗拒浓酸的侵蚀,就需达到第二个突变值八分之二,即25%。因此,不锈钢要含铬,只是定性的说法。而含铬125%,则是定量,低于此量的就不叫不锈钢。
工业上应用的不锈钢,含铬量在12%~30%之间,通常把能够抵抗大气腐蚀的含铬13%的钢叫做不锈钢,把含铬17%以上的钢叫做耐酸钢,统称不锈耐酸钢。此外,还有能抗高温氧化的耐热不起皮钢及电热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