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不锈钢腐刻后总是会出现一些擦不掉斑斑点点是为什么
近些年不锈钢品种的扩张,出现在对某些不锈钢(例如201#)腐蚀加工中滋生黑灰或黄褐斑点现象。这些都是只被氧化未被溶解的金属残渣。
用等离子光量计进行分析,其组成有钙、铬、铁、硫、硅和硫化钙、硫化铁以及硫化铬等。
近几年本人对其进行了一些粗浅研究。
1、用物理与化学的方法能达到祛除黑灰黄斑的效果。
2、用泼溅或液力循环冲刷的腐蚀机,对表面滞留残渣的机械祛除比液体静止的浸泡式腐蚀,更不容易留下杂质。
3、用给腐蚀液增加化学添加剂也能较有效的解决问题。
4、用电解蚀刻代替化学蚀刻能非常有效的达到腐蚀无灰。
如何既能提供价廉、实用、耐用的腐蚀设备又有科学、经济、实用的配方跟随,形成能综合处理的局面,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图片是腐蚀出现灰斑,又用复白水去掉了灰斑的不锈钢。
㈡ 304不锈钢锅加热以后锅底为什么会留下白色痕迹
白色痕迹就是水垢,自来水里面矿物质含量较高,也就是水很硬,在锅里烧开后,水挥发,矿物质自然留了下来,在锅底形成白色痕迹,倒点醋烧开就没了。
㈢ 304不锈钢电解后有一小块发白,怎么快速解决,不想在电解一次,用什么
可能会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工件整体发白,无光洁感:电解液温度过低,提高温度。或者是电解时间过短,可适当延长电解时间。2、板材工件中间发白,四周光亮(太阳):电解液温度过高,适当降温或降电压,并适当延长电解时间 3、工件整体发白,表面有腐蚀感:温度过高,降低温度。适当调低电压。 4、工件上半部份亮,下半部份发白:电解液温度不一致(刚加热时易出现),搅拌电解液,使其温度匀称。
㈣ 如何去除蚀刻后不锈钢表面残留物质。
这是板材的镍含量不足,只能选择贴不干胶(刻字机加工过),喷砂
酸进了晶格,以后还要锈
㈤ 不锈钢电解抛光表面出现白色累死盐的物质,怎么处理
化学清洗,化学清洗,chemical cleaning,是指利用化学方法及化学药剂达到清洗设备目的的方法。
化学清洗是指利用酸、碱、有机螯合剂,分散剂等化学药剂,溶解、清除附在金属表面的污垢、水垢等的方法。有酸洗、碱洗、氨洗、污泥剥离,溶剂清洗等。适用于金属表面处理要求高的设备清洗。
化学清洗是指从材料表面除去污垢的化学方法。以工业设备的化学清洗最为复杂。对于新设备主要进行除油、除锈、清洗和钝化处理;而检修后的设备则要进行酸洗,中和防锈和污泥剥离,对于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换热器还须考虑溶剂清洗,以除去有机垢。
所用化学药品如下。(1)碱洗: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钠等;(2)酸洗:盐酸、硫酸、硝酸、氢氟酸、磷酸、柠檬酸、羟基乙酸、乙二胺四乙酸等;(3)中和除锈:亚硝酸钠、苯甲酸钠等;(4)污泥剥离:剥离剂和季铵盐等;(5)溶剂清洗: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
循环清洗
循环清洗是利用两条原有的平行排灰管线组成回路,与清洗泵站形成循环系统,加入一定浓度的酸洗液,在灰水管道中循环流动清洗,并在酸度下降至一定程度时,不断补充酸液。对于短距离的单条灰水管道,若条件许可,可铺设一条临时管道与其构成循环回路清洗。该工艺需在停运状态下进行,且工艺复杂,成本较高。[1]
开路清洗
在清洗时不能有两条灰管形成回路,只能采用单条灰管开路清洗。方法是将灰管一端与清洗装置连接,在配液罐中连续配制一定浓度的酸洗液,连续或间歇地注入灰管中。此工艺需在停运状态下增加清洗设备,成本较高。
㈥ 304不锈钢蚀刻后有白斑是什么问题啊
产生白斑可能跟你蚀刻方式有关系,详细情况说一下,应该不难解决。
㈦ 为什么304不锈钢锅多次使用后会出现以下问题(白斑。变色)
正常现象。
白斑是水垢。观察一下水刚烧开的情况,可以看到气泡总是版在固定位置上发生,这个位权置上最先结水垢,形成白斑。
不锈钢不是不绣,而是锈层(
氧化铬
)极薄,看不出来。不锈钢就是靠这层锈的保护才耐各种腐蚀的。在和沸水中的物质起反应后,不锈钢的锈层加厚,被你看出来了,就是各种变色。
㈧ 不锈钢电镀后发白
常见不锈钢表面处理方法
常用不锈钢表面处理技术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①表面本色白化处理;②表面镜面光亮处理;③表面着色处理。
1.2.1 表面本色白化处理:不锈钢在加工过程中,经过卷板、扎边、焊接或者经过人工表面火烤加温处理,产生黑色氧化皮。这种坚硬的灰黑色氧化皮主要是NiCr2O4和NiF二种EO4成分,以前一般采用氢氟酸和硝酸进行强腐蚀方法去除。但这种方法成本大,污染环境,对人体有害,腐蚀性较大,逐渐被淘汰。目前对氧化皮处理方法主要有二种:
⑴喷砂(丸)法:主要是采用喷微玻璃珠的方法,除去表面的黑色氧化皮。
⑵化学法:使用一种无污染的酸洗钝化膏和常温无毒害的带有无机添加剂的清洗液进行浸洗。从而达到不锈钢本色的白化处理目的。处理好后基本上看上去是一无光的色泽。这种方法对大型、复杂产品较适用。
1.2.2 不锈钢表面镜面光亮处理方法:根据不锈钢产品的复杂程度和用户要求情况不同可分别采用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电化学抛光等方法来达到镜面光泽。这三种方法优缺点如下:
1.2.3 表面着色处理:不锈钢着色不仅赋予不锈钢制品各种颜色,增加产品的花色品种,而且提高产品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不锈钢着色方法有如下几种:
⑴化学氧化着色法;
⑵电化学氧化着色法;
⑶离子沉积氧化物着色法;
⑷高温氧化着色法;
⑸气相裂解着色法。
各种方法简单概况如下:
⑴化学氧化着色法:就是在特定溶液中,通过化学氧化形成膜的颜色,有重铬酸盐法、混合钠盐法、硫化法、酸性氧化法和碱性氧化法。一般“茵科法”(INCO)使用较多,不过要想保证一批产品色泽一致的话,必须用参比电极来控制。
⑵电化学着色法:是在特定溶液中,通过电化学氧化形成膜的颜色。
⑶离子沉积氧化物着色法化学法:就是将不锈钢工件放在真空镀膜机中进行真空蒸发镀。例如:镀钛金的手表壳、手表带,一般是金黄色。这种方法适用于大批量产品加工。因为投资大,成本高,小批量产品不合算。
⑷高温氧化着色法:是在特定的熔盐中,浸入工件保持在一定的工艺参数,使工件形成一定厚度氧化膜,而呈现出各种不同色泽。
⑸气相裂解着色法:较为复杂,在工业中应用较少。
1.3 处理方法选用
不锈钢表面处理选用哪种方法,要根据产品结构、材质、及对表面不同要求,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2 不锈钢件产生锈蚀的常见原因
2.1 化 学腐蚀
2.1.1 表面污染:附着在工件表面的油污、灰尘及酸、碱、盐等在一定条件转化为腐蚀介质,与不锈钢件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化学腐蚀而生锈。
2.1.2 表面划伤:各种划伤对钝化膜的破坏,使不锈钢保护能力降低,易与化学介质发生反应,产生化学腐蚀而生锈。
2.1.3 清洗:酸洗钝化后清洗不干净造成残液存留,直接腐蚀不锈钢件(化学腐蚀)。
2.2 电化学腐蚀
2.2.1 碳钢污染:与碳钢件接触造成的划伤与腐蚀介质形成原电池而产生电化学腐蚀。
2.2.2 切割:割渣、飞溅等易生锈物质的附着与腐蚀介质形成原电池而产生电化学腐。
2.2.3 烤校:火焰加热区域的成份与金相组织发生变化而不均匀,与腐蚀介质形成原电池而产生电化学腐蚀。
2.2.4 焊接:焊接区域的物理缺陷(咬边、气孔、裂纹、未熔合、未焊透等)和化学缺陷(晶粒粗大、晶界贫铬、偏析等)与腐蚀介质形成原电池而产生电化学腐蚀。
2.2.5 材质:不锈钢材质的化学缺陷(成份不均匀、S、P杂质等)和表面物理缺陷(疏松、砂眼、裂纹等)有利于与腐蚀介质形成原电池而产生电化学腐蚀。
2.2.6 钝化:酸洗钝化效果不好造成不锈钢表面钝化膜不均匀或较薄,易于形成电化学腐蚀。
2.2.7 清洗:存留的酸洗钝化残液与不锈钢发生化学腐蚀的生成物与不锈钢件形成电化学腐蚀。
2.3 应力集中易于造成应力腐蚀
总之,不锈钢由于其特殊的金相组织和表面钝化膜,使得它在一般情况下较难与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被腐蚀。
㈨ 不锈钢材质加热后产生的白色粉末是什么
这个问题是这样回答的。不锈钢材质加热以后产生的白色粉末当然是它表面的氧化层了。不锈钢里面含有比较多的金属铬金属镍。因此它会氧化有白色的粉末。
㈩ 不锈钢304在钝化处理后表面是什么颜色
钝化处理好的不锈钢应该是原来的颜色,看不出来别的颜色的